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新闻后,感动不已。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建筑工人爸爸,在空闲时间利用工地废弃的木料,在工友的协助下为3岁半的儿子亲手打造了一个简易木马。
这位爸爸表示,平时,忙着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成长,给孩子做一个简易木马作为儿童节礼物,也算是一份惊喜。
底下,有条高赞评论:“小孩子的成长就那短短几年,错过了就无法再回头。”
对此,我深表认同。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一生的修行,也是考验夫妻关系的另一种形式。
刚好,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建议父母如何养育孩子的《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3~7岁 帮助孩子社会化》。
它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时期分析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指导新手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胡慎之不仅仅正在育儿的父亲,也是一名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咨询长达二十多年,曾担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制片人,《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马东的职场b计划》首席专业顾问,《奇葩说》知识合伙人等等。
3到7岁,父母最容易忽视的育儿问题,都在这本书里。
01不敢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前段时间,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一起喝咖啡,见她愁眉苦脸的。
一问之下,才知道她又和妈妈吵架了。
原来,前几个星期,她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
一开始,父母挺满意的,可是,当她妈妈得知男朋友现在没车没房,收入也不高时,立马不待见男朋友。
等男朋友回家,竟然要求他们马上分手。
之后的每个星期,妈妈都会带着她的照片和资料,去相亲公园为她找合适的结婚对象。
她还是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她妈妈一手操办的,根本没有让她自己做主的时候。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有一段话:
“你为孩子横刀立马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受害者。你传达给他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够强大,你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介入来替你处理。”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如果没有事事为他们着想,他们肯定会做错。
其实,并非如此。
就像书中作者所说的:
“真正和谐的家庭是这样的:家人彼此相亲相爱,爸爸做爸爸的事,妈妈做妈妈的事,孩子做孩子的事,每个人的职能都非常完善。”
越是爱孩子,越要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
02批评孩子时,一个白脸,一个红脸
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个和儿子豆子的故事。
有一天,作者见天色渐晚,便让在公园玩得很开心的豆子回家。
可是,正玩得很开心的豆子却不肯回家。
甚至,当作者的妻子去药店买东西时,豆子竟然把货架上的药物,往地上一扔,并且说:“我还要玩。”
与豆子约法三章过的作者,并没有当众惩罚他,而是等回家后再打他。
关于惩罚孩子,很多父母都会选择一个做好人,在一边哄孩子,护孩子,一个做坏人,负责打孩子。
在他们眼里,只有这样做,孩子才知道有人爱他。
这么做其实是错的。
在作者看来:
“如果一方要惩罚一方,要阻止,孩子就有可能观察双方的态度,然后寻求庇护一旦得到庇护,孩子以后还会继续用这种方式逃避惩罚。在有些家庭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意见不统一,父母想要惩罚,但宠溺孩子的老人不同意,老人就成了孩子逃避惩罚的庇护伞。”
所以,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战线。
而且,教育完孩子之后,记得要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
03只有生病了,才可以做某事
在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里,有个片段让我至今仍然觉得很唏嘘。
读幼儿园的小女孩新月平日里的所有时间都被各种课程安排的满满的,为了不去上学,她谎称自己肚子疼。
因为,她知道只有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才能玩洋娃娃。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疾病获益。
意思是如果我们生病后能获得一些益处,我们就很有可能为了益处而生病。
正是因为作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作者在儿子豆子生病期间对他的态度完全一样。
在作者看来,孩子生病期间确实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不能因为生病,而答应孩子过分要求。
因为很多孩子会因为生病期间有特殊待遇,而产生疾病获益。
生而为人们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成长环境,但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就像书中作者所说的: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承担各自的职能,相辅相成,孩子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长的“言传”,更需要家长以滋养心灵的关系“身教”,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模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坚持独立是家庭关系,应该帮助孩子完成的命题。”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或者自己正在育儿,而且年龄在三到七岁,那么,这本书非常适合你们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