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人迷失自我的时代,理想与现实似乎失去了壁垒,本能开始代替思考,快乐需要建立在别人的愧疚与焦虑之上。所以,现在人人似乎都变得有那么一点儿焦虑
Part 1
一天我在浏览某求职软件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个招聘信息,它对求职者的要求是这样的:必须985以上学历,至少3到5年以上同岗位工作,要具备互联网知名大厂的工作背景。
它的待遇是这样的:月薪12K到15K,大小周,不包吃住,没写饭补房补车补、没有其它福利津贴、年终奖0到3个月的工资(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一般是0年终奖)。
像这类的信息,还有很多,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若是一般的城市,这个待遇还算理想。但在深圳,要求和回报真的很不对等,即使在不考虑车房的情况下,它也很难支撑你在这里过上一份体面的生活,你依然要像绝大多数的社畜一样,为这几碎银两每天挤地铁奔波,每天要为沉重的未来发愁。
打败99%同龄人的学霸身份,似乎也不能带来什么。
我和朋友吐槽了这件事,但他有不同的看法:这能说明什么,你以为什么985、211的人就很厉害?
我有些惊讶,多年的老同学,我对他深根知底,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不知他最近遭遇了什么,才会在不到一年的时候,便发自内心地说出与他风格截然相反的话。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我等来了他的补充解释:以前也许拼学生天赋和能力,但现在教育已经越来越和当事人本身没有关系了。比如说教育资源与环境的差距,已经不是那点可怜的天赋与努力便能填补的。
他的性格乐观而开朗,但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就像是被压迫许久后的发泄。
现在网上很流行“躺平”一词,大家不再努力也不去奋斗,将活着当成自己的最大目标,放弃了理想,也放弃了方向,日复一日,仿佛只为静静等待人生终点。
朋友是不是也算“躺平”主义中的一员我不太清楚,但他的话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躺平主义流行的原因,因为这个道理放在职场上其实也一样适用。
Part 2
与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截然相反,90年出生的前辈们倒是对它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些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人,对追求躺平的人是带有强烈鄙视色彩的。
同一个事物,在“职场前辈”和“Z世代”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形成了强烈的碰撞。
很多人这样解释:在过去,社会资源的分配还“未成定论”,人人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个城市安家立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但是现在,房价与教育成本的飙升,让很多新一代的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似乎无论如何挣扎,都注定只能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努力只是一场徒劳,改变不了自己与梦想的距离,即使拼尽全力上了车,面临的也是让人喘不过气的车贷、房贷与子女的教育开支,压力似乎永无止境,还要面临随时要失去这一切的风险——无论怎么看,那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当努力找不到意义,便没有人愿意接受平白无故的苦累,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因此“躺平说”便开始兴起了,并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
其实无论是上一代、早入职场的前辈,还是已经“放弃挣扎”的小年轻们,对于观点的抛出都有很强的自我倾向性,我们都习惯以自身的经验来定义这个时代,并自以为是地当作世界真理,人人都应该去遵守它。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这就好比站在老板的思维,肯定希望员工能够把事情做到最好,大家应该为这个集体服务,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但打工人多半在心里嗤之以鼻:又不是我的事,无论做多做少,我得到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何必让自己这么辛苦呢?那些麻烦的事情,活该老板一个人头疼去吧。
当然,现在的年轻一代缺乏对真正苦难的承受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没有恶劣环境的逼迫,自然也不会有对危机的敏锐性。从广义主义上来说,这不是因人而异,而是由环境所决定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主流思想,这是一个注定逃脱不了的“认知魔咒”。
Part 3
我个人对于“躺平”并未有太多的看法,它不过是一种人生追求,只要它没有影响到无辜的人,便不存在那么多的是非黑白;同样的,我也认可那些仍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质量的人(当然并不包括“卷王”)。
只是,随着网络媒体开始覆盖到我们生活的全部后,我们得到了比前人更通透的信息,却失去了辩证思考的能力。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躺平”本身无可指责,但前提是当事者的心理对它的真正认同,而不是情绪使然的人云亦云。
在知乎等平台上,你的搜索习惯是归类你群体属性的判定依据:当搜索记录达到一定积累后,系统基本上已经将你的圈层进行了定义,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引擎算法。
如果你是职场的“内斗小能手”、“老板忠犬”、“内卷之王”,那么推送给你的,几乎都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实现晋升”、“领导最赏识的几类人”、“二十年职场过来人的血泪经验”等文章,然后被灌输一堆无用的鸡汤,以自身前途为代价,为某些人“正确”的胡言乱语买单。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如果你喜欢批判职场与资本,那么你只能看到公司与老板们的“愚蠢”、“傲慢”、“无知”,然后从对他们的鄙视中,得到虚假的满足与荣耀,证明并非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江湖险恶太多,这种感觉会让你无比畅快,于是你会渴望能看到更多此类文章,就如同毒药上瘾一样,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极端,沦为某些人的流量韭菜。
很多人在知乎上说自己要躺平,从此再不过问职场的险恶是非,这样的言论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共鸣,于是更加深了它的“正确性”。可事实上,很多人又离开不这份工作,于是只能带着这种不利于工作的想法去工作,自然会变得越来越难受。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我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发现很多人的心态并不是真的躺平,只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发泄而已,它的根源是在于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不满。那些真正躺平的人,早已经付出行动,不会将大量的心思放在网络的宣泄上面,因为这样只能更加心累。
他们或许对工作躺平,但这不代表在工作之外也是如此,也许Ta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艺术,也许Ta很早就在为留学深造做准备,也许他在做自己很想做的事情。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没有付出真的很难获得回报,拆迁户、中奖户这些毕竟只是很少数的群体,也许你不愿意替老板去认真做事,但完全可以去为自己努力,一切都可以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关键在于当事者对自己这份利益的内心分量如何。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当然,取舍全在于自己,你可以选择万事躺平,但至少也要是因为你认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情绪控制驱动。否则,你可能还是照样在替别人打工,只是受益者由你的老板换成了平台的某位“大V”,而且是不必支付你工资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