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42 刘瑜《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30讲》

刘瑜教授的著作从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次不仅没失望,简直就是大惊喜。

刘瑜,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俾斯麦说过:“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作者认为,“艺术”表达了政治的力量,“可能性”表达了政治的限度。

所谓“比较政治学”,是以“比较的视野”去研究分析政治现象。既然是比较,就要有一个坐标系。作者认为,衡量政治的发展,应该是两个尺度:一个是衡量民主问责;一个是衡量国家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或许可以说,国家能力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发动机,而民主问责则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发动机。没有良好的发动机,一辆车根本跑步起来,方向再正确也没用。但只有很厉害的发动机,一路狂奔,没有正确的方向,最后也很有可能开到悬崖低下去。

如丹麦,它很民主,同时国家能力很强。

俄罗斯,国家能力很强,但是问责维度不够发达;

印度,已经很民主,但是国家能力比较弱;

布隆迪,既不民主又缺乏国家能力。

本书第一个模块阐述了宏观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因为在探讨一个国家的政治时,不可能把这个国家从世界的汪洋大海中隔离来谈,尤其在当代世界,不管你愿不愿意,各个国家通过高度全球化的进程编织在了同一个网络中了。这个网络就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然后两个模块围绕“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来展开。为什么在30年前,冷战结束之际,很多人还在欢庆“自由式民主”的胜利,而30年后的今天,却有很多人在哀叹民主的衰退?民主真的衰退了吗?源于“西方世界”的自由式民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什么困境?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实现民主稳固,而另一些国家则刚刚上船就翻船了。

作者通过具体的国家,真实确切的数据,得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很多都是独到之处。

在国家能力部分,作者通过墨西哥国家的分析,引出了比较政治学界更为认同的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对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什么?国家是特定疆域内合法地垄断暴力的机构。作者又充分阐述了为什么有的国家能力极其强大,而另外一些国家政府却连基本治安都无法维系?从历史上看,国家能力从何而来?作者认为大部分从战争而来,还有从社会运动而来。

然后又分别阐述了政治文化和政治经济。政治就在社会中,脱离社会的文化、经济的土壤,政治也就不复存在。特定政治模式的出现和变迁有其土壤,也有其结果。

以上概括可能过于抽象,因为,作者28万字的阐述和论证举了很多具体的国家和翔实的数据,语言流畅生动,没有佶屈聱牙的词语,时不时还有点幽默感,激发人深入思考的同时,还能让人会心一笑,有一种智识上的难以言说的愉悦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42 刘瑜《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