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00,尽心章13-45》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00,尽心章13-45》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今天是戊戌年戊午月辛巳日,五月初五,2018年6月18日星期一。

物,指的是禽兽草木。爱,指的是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比如实施封山育林,封河海以禁渔等措施。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而不必施予仁德;对于百姓,施予仁德而不必视作亲人。君子首先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人与草木禽兽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理一分珠。

所谓理一,是指人与万物共生共存于同一时空之中,存在的源头并无区别,所谓同秉天地之气而生,一气流行。

所谓分殊,是指彼此差异悬殊,人得天地之全气,所以人之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在本能地追求着对于全体的知识,而草木禽兽,则得天地之偏气,所以应该受到人的关照。

孟子说,人与草木禽兽之间,差异大于共性,所以处理人与人、人与草木禽兽之间的关系时,要摆正亲疏厚薄的关系,用心不能无序。

对于万物的原则是爱而弗仁,爱即指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指的是有所克制的行为意识和能力。不滥砍滥伐、滥捕滥杀以及没有节制的开采,使万物得到自然的循环的繁衍生息。但也只做到这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但爱之而已,而不需要负起教育感化的责任,这叫做爱而弗仁。弗,不是"不"的意思,而是"非",仅仅表示一种限制,不是指行为方式。如果把"爱而弗仁",翻译成"爱而不仁"就完全错了。"爱而弗仁",弗仁,就是把仁的范围悬置起来,不与掺入,所起的作用是对范围的限制。

对于人之同类的原则是仁而弗亲,仁即指对待他人的同理心,以自己的正当欲求要求得到满足作为标准,帮助他人实现这些欲求,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也只做到这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但仁之而已,而不需要负起维系天伦亲情的责任,这叫做仁而弗亲。

仁而弗亲,是不是太吝啬了呢?是不是应该以平等无私的爱对待天底下的每一个人呢?孟子说,你爱得过来吗?你不是太阳,无法普照整个星系,更何况太阳所照耀的星系也有远近厚薄。孟子骂主张"兼爱"的墨翟为禽兽,逻辑依据是一致的。这种看似消级的被动的方式,实际上真要做到是非常难的事,华杉老师说,价值观是底线而不是追求,这是正解。不做什么和做什么,不做什么同样意义非凡。

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方案切实简要,叫做"亲亲而仁民",亲亲,就是优先并且加意厚待的爱自己的亲人。以夫妇组成的家庭为核心,父母、子女、兄弟、再从亲情开始一波一波地推广到朋友、同事,再一层一层地扩充到邻里、社区,由这些日常的具体的生活场景扩充到泛泛的抽象的一区、一城、一省、一国、一洲、全球,乃至全人类。由此可知,不能用对待亲人的方式,同样的用到广大群众上,如果人人都一样,你用什么方式区别你的亲人呢?所以,对世人的爱,至仁心即止,亲爱的心用到亲人身上。事实上,处好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泛泛的"大爱"更难,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与包容,绝非一钱即可,小到谁买菜做饭,大到家业前程,必有牺牲和忘我的付出而不能维系。现在能明白,为何一个家庭需要订立家训了,家训实为维系全体成员共同悍卫之信念与价值体系。

同理,爱而弗仁,也不是吝于爱物之心,也是价值观:东西再贵,贵不过人。把物和人摆到一起时,则知贵贱不同。君子扩张其泛爱众的同理心,进一步推广到爱惜万物,两者之间当然有差别和先后,绝不可将爱人类的仁心施给草木禽兽,如果对待人的方式和草木禽兽一样,你用什么方式区别人与草木禽兽呢?所以,爱惜即止,仁心用到人身上。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亲亲、仁民、爱物,统而言之,三者都是仁;分而言之,则各有差等,所以,儒家的仁,可以施与广博而操作简约。儒家的仁爱有两个要点,一是分殊,即区别;二是差等,即次序。世上有一些人,将本用于不爱之人的态度,用到当爱的人身上,又有一些人,能做到恩及草木禽兽而不能爱人,这都是乱了套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00,尽心章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