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应试教育?

不客观地自说自话一翻:我觉得继续应试教育是耽误受教育者的生命!

有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就是我国阶段性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环境资源约束也日益紧迫,只有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经济和产业创新升级才能稳站全球大国竞争格局。放眼全球,科研更为发达的欧美也有大量创新型,国际型管理,工程师等人才资源缺口。

应试教育肯定是我国最大规模化的高阶人才输出方式,那工业时代催生出的的应试教育是否还能培育出我国甚至全球性产业升级所需的新兴时代的人才资源呢?

从“应试”两个字我似乎就给出了自己的呈否定的观点--应试教育不可能培育出未来需要的人才!

从结果导向来说我们的教育更侧重于追求考试的分数结果,而不是培育人才的过程,这样的教育一定程度来说是能满足过去要的工业化人才。我们的教育方式很自然的就是老师自上而下填鸭式地在有限课时内灌输考试要考的内容,这样学校里的孩子能后续反复根据课堂内容复习背诵应对考试,老师也能更高概率完成升学指标拿到奖金好好生活,这个解释现实也是事实。

那新兴时代是怎么样的,所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填鸭式教无法培育出新兴时代所需的人才呢?

时代进步都是由技术所驱动的,即将到来的未来我们有人工智能,有自动化,有人脸识别,VR和AR等技术的情况下, 看似社会现有很多工作岗位都要被消除,但技术变革同时也伴随着宏观经济,政治,人口,社会,文化,商业等的变化,意味着有大量其他新工作需求出现,比如机器训练师(这个人懂如何协调更多机器),AI业务拓展经理,增强现实旅程构建者,基因多样性协调者等等(围绕底层需求变化天马行空下数不胜数的新title)。

应试教育所教的显性能力包括翻译,简单交流,工程组装和服装生产等都极大会被机器取代。人才供给端应该培育懂AI,VR,AR,自动化等技术知识的,并让孩子懂怎么围绕这些技术开展商业性合作,创新和管理等。其中培育人才创新能力的难度最大也是中国教育最缺乏的,虽然应试环境迫使中国的基础知识普及度很高,但是个人向内能动性地挖掘原理,向外探索未知的创新动力非常弱。中国学生被动短平快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建立知识和现实关联的逻辑思维,形成很多知识断层,消弱了通过知识体系建立个人价值的心理和逐渐也会消弱探索动力。

相比下,Steam教育更高效助力这个社会培育出符合提供于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才。拆解Steam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跨"科学", "技术", "工程", "艺术", "数学" 五大学科与现实问题的教学模式。 不得不提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一个重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有变化的,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一起来参与实践性教育而不是上帝视角传授标准答案(一直觉得标准答案很可笑,世界上真实社会哪来静态的标准答案,不过应试;真的觉得应试很可悲学生非主动思考得到的答案而是被喂养几多年研发的教材基于静态研究得出的答案,学生毕业后再应用这些被定式的知识对于社会发展又价值几何?)Steam让孩子逐渐通过实践实验或活动理解抽象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以及一定的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技术和工程有了一技之长满足生存需求,让孩子习得团队合作帮助他们进阶管理层进一步实现归属与爱和自尊需求,习得抽丝剥茧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清晰理解事物本质,这个也是人才创建自己的事业的基础达到自我实现。

想要一起探讨更多话题的,请关注我或私信我~VX:13818429021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