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年羹尧已经触动了雍正的统治利益,雍正不得不动年羹尧了。年羹尧杀死孙嘉诚正好给了雍正一个动他的契机。

年羹尧影视形象

《雍正王朝》中有一段讲的是雍正请年羹尧和孙嘉诚吃火锅,想请两人握手言和并给了年羹尧底线,但是年羹尧却将这个底线撕破了。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君臣之间的对话。

雍正:“亮工啊,西北是不是还需要十万兵啊,能不能再裁减一些?”

年羹尧:“不能再减,罗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再起,十万兵分布在几千里的战线上,已经是很吃力了。”

雍正:“那这每月150万两的开支能不能再紧缩一些啊?”

年羹尧:“回皇上,150万两已经是最低的低额了。”

雍正:“那么这150万两能不能都在西北四省解决啊,不要朝廷再另外筹款了。”

年羹尧:“西北四省太穷,仅青海一个省,十年都很难恢复元气,根本无法承担十几万大军的开支啊。”

雍正:“朕准备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初步算了一下,这样每个月可以从火耗中省出五十万两银子,另外呢,再筹措一下,我看这西北的军饷也就差不多了。”

年羹尧:“打仗之后,西北的官员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刚想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这个时候,怎么能从他们嘴里掏食呢?皇上,臣知道您很难,可是西北更难啊。”

雍正:“你说的难指的是什么啊?”

年羹尧:“处处都难啊,更重要的是缺少能干的人手,臣准备物色一些人到西北区帮我。”

雍正:“就是这一点咱们君臣算是想到一块去了,朕已经给你物色了一个理财的能手。”

..........

孙嘉诚进来向年羹尧作揖了一下也没有直接跟年羹尧说话,

雍正对年羹尧说:“他是个直人,连朕也顶撞过,这次对你有些误会,但经过朕开导,他也明白了。来,朕为你们彼此斟上酒,你们同朝为臣,不要因为这些事心生嫌隙。”

.........

年羹尧:“我跟皇上这么多年,深知人才难得,孙大人,到了西北,你的脾气要改一改,倘若违抗了军令,年某是不讲情面的。”

孙嘉诚:“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改不了了,只要按照朝廷的制度办事,年大将军又何必讲什么情面呢?”

这段是为了解决西北用兵一事,雍正准备裁减西北的军费,向年羹尧提出了五个需求,但是年羹尧仅仅准了一件事:让孙嘉诚去西北任职,其他的都被年羹尧否决了。这一顿饭局也让雍正看到了年羹尧在西北的势力,但是西北战事还在进行雍正暂时不能动他。

雍正与年羹尧

年羹尧在边疆之时,蒙古王公和额附见到他必须跪拜。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进京时的所作所为更加超越本分,他先是让直隶总督和陕西巡抚跪道相迎;到京时,在郊外迎接他的官员除王公以外全部下跪相迎,年羹尧安然地坐在马上经过,看都不看这些官员一眼,王公大臣们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甚至在雍正的面前他的态度也十分骄横,毫无人臣之礼。

年羹尧

当时的御史孙嘉诚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便上书弹劾年羹尧:“年羹尧西北之捷是有过功劳,但他的功劳,是耗尽了皇上您的心血和天下的财力才获得的。年羹尧这两年部署兵力围攻叛军,挥金如土,草菅人命,光是死在他手下的朝廷命官就有数十人之多,甚至连一省的巡抚也是说罢就罢,跋扈残忍令人发指。”

“前日进京,百官跪迎,他居然高坐马上视而未见,昨日大殿之上又公然说出大军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而且结党营私一张保荐的名单光是司道一级的官员就有上百人之多,朝野称之为年选”。

孙嘉诚

鉴于年羹尧的所作所为,耿直的御史孙嘉诚直接参了年羹尧一本。这件事也成了两人敌对的导火索。因此也就有了本文之初写道的那段对话。面对年羹尧的种种劣行,有着“百官楷模、清流领袖”之称的孙嘉诚依然照章办事,不留情面,遂被年羹尧杀死,引发朝堂震怒。

孙嘉诚死后雍正开始动年羹尧了。雍正先是撤换了川陕官员,将年羹尧从川陕总督调任为杭州将军。然后乘百官“挺身而出”揭发年羹尧的罪状,将年羹尧革职查办。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了年羹尧92款大罪的审判结果,这九十二款大罪中应服极刑和斩立决的就有三十多条。雍正帝及年羹尧功勋卓著,终赐其在狱中自裁。

年羹尧

于是威风赫赫、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因恃功而骄, 恃宠而骄,种种贪婪僭越行径,严重侵犯了皇权,终于为雍正帝所不容。所以在封建王朝,凡是威胁到皇帝统治地位的人,无论与皇帝的关系多么的亲近必然会被皇帝所不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