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做为19年旅游管理毕业生,19年-20年在旅行社工作一年,20年-21年旅游规划公司,21-22年在旅游景区运营公司,思考一些关于旅游的事情,(倒不如说是在思考自己的职业之路)。

读书笔记
1.

19年刚入旅行社出境游势头正好,邮轮/会展/日本/新马泰都有开展,公司带薪踩线,行话叫“填位”去了趟泰国。对于刚毕业的我简直是件不可多得的新鲜事。(翻开相册还是怀念的)不用滤镜的海和白菜价的免税品印象最深。

还见过一种组团思路新奇,闺蜜的爸爸妈妈赋闲在家,某组织去旅游口口相传,只要99块钱可以玩3天,还送鸡蛋送腊肉。这种扰乱市场的“低价团”充分发挥“占便宜”的魅力,迷倒了广大农村中年男女。(实则扰乱市场)

地摊盛行随后刮起“创意市集”风,2020年由此成为了国内“露营元年”,小众旅行成为了火热项目,直到如今。

根据《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60%的Z世代年轻人将“自然风光”作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根据《2022清明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清明前后,全国“露营”的搜索量环比上涨98%,杭州、广州、北京、重庆和武汉,成为露营爱好者最关注的城市。

有个朋友想到城市旅游的点子觉得可以从一些小众打卡点,比如餐馆、咖啡厅、书吧等一些有特色的城市角落的商家合作,经营模式是,他举办活动带人去,消费后商家回扣,一阵头脑风暴之后说搞就搞开始研发小程序组建活动。有点类似于小型会展或者说是云南古镇民宿衍生出的“老板娘文化”,我所见到的一般是在小红书上。想问现在Ta经营得怎么样了?(不问也罢)

一场集市

现在满眼都是旅行社的彷徨与无助,疫情之下岂有完卵,“挂羊头卖狗肉”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存。那些苦苦哀嚎着行业人才流失的,是妄言还是哀叹?

2.

20年在旅游规划公司,也算是经过层层筛选叭,作为旅游管理毕业的在我们那学校培养计划里写的都是三个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从来没有什么说法是进规划公司,从头开始,一点点边学边做。

关于产品研发策划,像乌镇、拈花湾、古北水镇都是运营者的探索,田园东方是园林公司的探索,袁家村是村集体探索,少见属于旅游规划公司的策划研发的案例,所以思考旅游规划的意义是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变成“鬼话”束之高阁吗?

早期其实说白了就是甲方追着给饭吃,一个旅游规划就是园林规划师或者城建之类的规划师(能看懂图纸)面对甲方的“觉醒”景区方要求更多落地可行性的方案,而旅游规划公司的觉醒与无奈其中种种亦不可与外人道也。

一些公司开始思考转型转向培训,给从业人员培训,给景区培训。或是转向设计,标识标牌,视觉识别。可这到底是“东施效颦”的盲目乱撞吗?走下去是深海区,摸着石头过河已无石可摸?

太丧了,并非传播负能量,更何况行业现在的处境,所见何处还需别个传播,已是负能满满,让“负能”转向“赋能”之路,道阻且长。

然后我希望能去一家做景区运营的地方看看那些说好的规划那些落地的策划是什么样子,来了现在这家给一个虎园做运营的公司。而现实呢,拍视频/做直播/攒粉丝/赚流量日复一日,变现微乎其微。

我1:这就是我要的景区运营么?

我2:不是的。应该是是有规划有落地的?

我1:你觉得呢?什么样的运营才是你认为的运营?

我2:我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这是走“网红”的路子。狭隘了?

3.

《大地的细节》一书中讲到景德镇的时候,写到“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句在景德镇流传已久的老话,如今有了新的注解。匠,不再指从事瓷业的工匠,而是指来自五湖四海的怀抱梦想与利器的陶瓷艺术家。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外地来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已突破3万人。

至此,景德镇既不是元明清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劳动密集型工场,也不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部就班,各个工厂自成体系的国有企业,而是一座以瓷为核心,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的充满文化韵味的新型城市。

我想延伸至如今的旅游业来说,那些旅业从业者,因疫情从事其他,星星之火“旅漂”的回归,回是另一番景象吗?

希望藏在身边,周末出游还是蛮多的,公园景区随处的野餐,燃起心中那丝丝念想,还有换工作的间隙有机会都要出趟远门的身边的朋友。

届时的旅行社团队游不是上车睡觉大巴团,而是一群真正爱旅游的“合集”。(还真是“理想国”)行业新人,不敢妄议,只愿以学习的心态,将所见所感所思,记录且分享,愿旅业涅槃重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