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为不会写文章发愁?这些诀窍你应该掌握

看着自己手机里面的知识平台,发现自己对于网课特别的热衷,当今社会,网络课程满天飞,络绎不绝,在这些网课中我更热衷于的是写作课,它们教导一些想要以写作变现的学习者学习写文章,就例如我。


可我却发现不管自己听了多少写作课,但是自己的写作水平一直处于低处,发现自己的结构很单薄,内容空缺,即使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做,但自己也就是空有壳子,没有实感,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在这个时候我看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才开始恍然大悟。


加拿大人布兰登 罗伊尔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他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就任与主管,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给需要提高写作能力的读者们提供了帮助。


在布兰登 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我进一步的学到了文章结构分别有哪些,该如何给文章做好设计,让读者更加会为自己所写的文章感受到兴趣,于是整合曾经的写作课,开始慢慢明白了该如何更好的写文章。


第一、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作者在书中说道:从策略上来讲,写一篇说明文,总结或结语一般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


如同现在我们每天看到的公众号文章,它们都是根据这个自上而下的写作法来表达的:第一步先把观点亮出来,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步,在引起兴趣之后,再把文章按照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节奏分析给读者看,让读者有想要阅读的欲望。


最重要

次重要

不重要


这就像是在《前任3》里的一场坦白局,就是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让你有所了解,清楚情况,让你知道我要和你说什么,跟你讨论的中心是什么,不会让读者对你的文章通篇下来读到的都是一头雾水。


最近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他的开头就是很直截了当:最近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天挂在热搜上,而我身边的同事除了工作聊得最多的就是盛明兰、小公爷。


闲来无事,我也去看了几集,结果被盛明兰的婚恋观给吸引住了,这简直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然后作者就开始围绕着婚恋观这三个字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一亮出来,点击阅读的读者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些想法:哦,原来这一篇讲的是婚恋观啊,那我最近需要,赶紧去读一读。


因为知道你讲的不是废话,所以他们就很愿意花出时间来阅读你的文章。


在书中作者说道:在没有目的地和飞行方向时,飞行员绝不会将飞机驶离跑道。当写作意图是解释或告知时,我们应该先总结,然后运用细节作为支撑,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没有人愿意一直猜测你的小秘密,更多的人他们喜欢的是单刀直入的酣畅感。


第二、分解事物


这就很像书评中的逻辑主线:先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告诉读者这一篇书评大抵要讲些什么,然后依次为这些部分详细解说。


 

还为不会写文章发愁?这些诀窍你应该掌握:

第一、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第二、分解事物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第四、排版

第五、运用可读性工具

第六、回顾和修改文章

(这是我这篇文章的逻辑主线、分解步骤)


深深记得当我写第一篇书评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分解好文章内容,然后整体的文章逻辑看上去就特别的混乱,当时收到作业回复的时候,萌薇老师在旁边批注:没有逻辑顺序,看上去特别乱。


当时自己心里感到挺难受的,到底什么是逻辑顺序?出于一种不甘心的心态,我就开始疯狂的研究别人的书评,慢慢摸索逻辑主线,从迷茫逐渐找出了点线头,发现了原来逻辑主线就是根据自己的观点,把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罗列清楚,然后再次详细的和读者讲解这些部分的内容,相当于就是把一大块的牛排,切开,让你一点一点的切成入口的小块,慢慢吃掉它,消灭它,这就是分解事物。


永远不要囫囵吞枣,到最后不仅没有尝到枣的味道,还浪费了一颗枣,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精力,得不偿失。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作者在书中拿动物园做了一个例子:想像一下,当你去动物园观光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动物都被关在一个笼子里面,这样不仅对动物来说特别的危险,对观光者而言,他们也看不清所有动物的样子。


有些时候我们的文章可能就像是一个动物园,各种不同的动物(观点)全在一个大大的笼子里面,导致场面混乱不堪。


所以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整合好观点,先把一个观点讨论好,在接下来讨论另一个观点,这样自己也有了逻辑主线,不至于偏离主线,读者也看的轻松。


也像看书,你只有看完一个主题的时候你才会对这方面的事情有所理解,而不是东看一本财务类书籍,西看一本阅读类书籍,最后产生记忆混乱,导致自己开始迷茫,最后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


所以要把一些相似的素材放在一块,就像是做菜,你只有把要做在一起的菜放在一块,等下锅炒的时候,你不会手忙脚乱,并且炒的特别好吃。


如果你的食材放错了,放乱了,这一锅就成了叫不出来的名字的菜,味道也没准差强人意。


第四、排版

 

当你写好一个文章的时候,你需要开始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设计。


作者在书中说道:适当的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的空间,增强可读性,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这样可以时你问文章读起来更加轻松。


萌薇老师也说过,当你写好一篇文章发给编辑的时候,你需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排版,行间距要注意,不可以太紧凑,否则文字就像是卷缩在一起的包子褶皱一样伸展不开,导致了视觉上的疲倦。


有些时候也可以给文章添加上一些好看的图片,人都是视觉动物,当你的看文字看劳累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些色彩斑斓的图片,就会觉得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放松,


而且好看的事物都是会让人心情愉快的,这样更可以抓住读者的心呢!




第五、运用可读性工具

 

作者在书中说道:写作是一门平衡艺术,作者力图保留最能定义文章的较大因素,同时寻找小装饰来增强其外观和可读性。在写作的舞台上,这种装饰可能包括粗体、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


粗体:它可以标识出文章中的关键字,可以让忙碌的读者,花少量的时间就get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既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不会因为没有阅读到更加详细的内容,而不知所云。


项目编号:1、2、3、……..这些数字符号可以帮助你把一些长段,迅速的排列出简洁有序的小短句,毕竟现在是快节奏的生活,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没有人愿意花很多的时间,浪费在废话上。


阴影:你可以通过阴影,给小节的标题或者是开头重点的地方标注,让读者能够知道,马上重点就要来了,赶紧打起精神看,要是做过了这个点,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看的很费力,就会产生一种专注的效果。


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可以吸引道读者的眼球,然后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到读者写这一段落的意图。


第六、回顾和修改文章


作者在书中写到:很少有作家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完成一篇文章的,大多数写作的高手都是需要至少三篇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写作。


修改文章确实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情,因为在更多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写不出可以比现在更好的字词来装饰这一篇文章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篇文章确实还是很粗糙,于是我们就要开始修改,一直修改,这是一个漫长且必须用心的过程。


写作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把毫无价值的东西转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事物。


而更对于文字者而言,每一个字,每一篇的文章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在慢慢的养育它们一样,希望用尽自己的一切给他们最好的。


所以很多即使出版了的书,还会有作家要求重新修改,把书,把自己孩子最好的一面留给读者看,因为这是写作者心中的珍宝啊。


当你还不会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会的是结构,当你学会结构时,要学会找素材,当你的文章更加充实的时候,排版可以帮助你更加得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耐心的修改,毕竟好的事物都是慢慢修改雕琢出来的。




文字是承载时间的容器,当你垂暮之年时,家中大大的书架上装满了曾经你用心写下的文字,他们在无声的告诉你,这些年来你走过多少的路,经历了多少的事,坚持了多久的成长。


史铁生说过: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希望每一个文字者,都能够捧着自己写过的文字,回望过去,发出感叹:天哪!我怎么会写出这么有趣的文字,真的是太厉害了!




���R��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为不会写文章发愁?这些诀窍你应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