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燃梦行动·阅读]

我是杨飞云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目标]3年100本书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版次]2017年5月第2版

[页数]300

[作者][美]查尔斯·都希格著

           吴奕俊  陈丽丽  曹烨

[打卡]第1天 2020年11月23日

[用时]30分钟

[感悟]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惯如何在个人生活中产生;第二部分公司和组织的习惯;第三部分是社会习惯。本书所有章节都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如果弄清楚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研究人员研究丽莎大脑的图像时发现,旧习惯在丽莎大脑中形成的神经模式已完全被新模式取代,但依然能看见以前行为引发的神经活动,但这些神经脉冲在大量的新脉冲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丽莎的习惯改变了,她的大脑也发生了变化。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定这个目标是出于很大的勇气,之前听讲座都说要多读书,可是从来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读书,这次讲座,不仅教我们读哪些书,还示范了如何打卡,一定要坚持,毕竟作为教师就应该真正有文化,而不是有文凭!加油!

[打卡]第2天 2020年11月24日

[用时]30分钟

[感悟]本书第一部分讲的是习惯回路,习惯是如何运作的?其中讲了尤金的故事,因为病毒性脑炎而做手术,后来虽然保住了命,但是已经失去了近十五年的记忆,科学家们对他的大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他现在的记忆很短,但是习惯能够使他摸到自己的家,能够做培根煎鸡蛋,这也证实了科学家们对习惯回路的研究是正确的——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当习惯出现的时候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会一直蛰伏在你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品的出现。尤金是一个失忆的人,但是他也有能力形成新的习惯,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习惯可以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出现,也可以被刻意的修改。习惯往往是在未经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但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的各个部分来重塑习惯。书中举的例子是吃快餐的习惯很有道理。

[打卡]第3天 2020年11月25日

[用时]30分钟

[感悟]本书第二章讲的是渴求的大脑如何创造新习惯。如果不是看了这一部分内容,我想我对广告的影响力还没有这么深的感受,原来有些产品销售的比较好和广告有很大的关系,霍普斯金说他发现了成功做广告的秘密——某种特定的暗示和奖励机制,这两者可以激发人的新习惯。也就是说,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的暗示,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比如,1930年想卖牙膏,暗示是垢膜,奖赏是漂亮的牙齿,这样会使千百万人开始了每天的固定活动:刷牙。想一想现在的广告更是如此,特别是淘宝上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看着就想买买买,因为它会让我们的穿着更漂亮,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所以,要想创造一些习惯,还是需要想办法的,明天继续看,找一找规律。

[打卡]第4天 2020年11月26日

[用时]40分钟

[感悟]为什么习惯如此强大?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出神经渴求。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些渴求是逐渐产生的,而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所以往往看不到它们的影响。这里是舒尔茨用猴子胡里奥做的实验,胡里奥为了喝到黑莓汁,会根据电脑上出现的图案去拉拉杆,慢慢地形成习惯回路,当改变给予黑莓汁的时间或者质量的时候,它还会期待,会渴求,当没有得到的时候,它会伤心。所以,习惯是这样产生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吸烟就是这样,烟民看到暗示,大脑就会开始预期尼古丁的味道,没有抽到烟,这种渴求就会一直增长,直到烟民不经思考就拿起烟为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论文里说:当习惯特别强时会让人出现上瘾一样的反应,于是,“需求变成了让人沉溺其中的渴求”,这种变化让大脑进入了自动运转的状态,“甚至在丧失名誉、丢掉工作、无家可归和失去家人这样很强的抑制因素面前,也无法停止”。所以,习惯太重要了,但是需要创造渴求感。是渴求在驱动着习惯,找到触发渴求的方式让创造新习惯变得更容易。现在是这样,一百年之前也是如此。每天晚上,数百万人的刷牙行为,就是为了获得那种凉丝丝的刺激感。每天早上,数百万人穿上跑鞋,就是为了获得他们渴求的大量内啡肽。等他们回到家,打扫厨房或卧室后,有些人又会喷点纺必适来满足自己对那种气味的渴求。为什么要求人有梦想呢?或许就是为了触发那种渴求吧!

[打卡]第5天 2020年11月27日

[用时]60分钟

[感悟]本书的第三章讲得是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为什么习惯会发生改变。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这就是黄金法则。也就是说,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在这一章里,作者举的是橄榄球教练邓吉的例子。他开始训练海盗队员的习惯,队员们不需要厚厚的进攻战术手册,不需要记住几百个阵形,仅需要反复训练几种关键的阵形,并保证每次运用到位,直到他们的动作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用这样的战术确实可以战胜很多球队,但是遇到压力较大的球队时,队员们还是会乱作一团,是因为大家急于求胜,这时候就需要信仰来帮助。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回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你不一定要信仰上帝,但你必须相信事情会好转。就像后来小马队赢得比赛之后总结的:对小马队的队员来说,他们对球队的信仰,对邓吉策略的信仰,以及对他们能够取得胜利的能力的信仰,都源于邓吉儿子的惨剧。当然,即使没有悲剧的出现,也能形成类似的信仰。其实小马队那年赢得冠军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幸运,可能是夺冠的时机到了,但绝对是因为他们坚持信念,这使得他们即使在压力最大的时候,也能让所有经历过无数次练习,并已具有自发性的惯常行为得以稳定地发挥出来。当人们加入一些能够促成改变发生的团体时,改变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大多数彻底改变了自己生活的人,并没有遇到意义重大的事件或致命的灾难,而仅仅是因为加入了团体,这个团体让他们相信改变是可能的,有时即使这个团体只有两个人,也会有同样的效果。读到这里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在商丘师范学院给我们培训的大咖们,他们或许就是参与到了团体中,才会越来越优秀,才会成长的更快。同时,我也想起了胡歌,在出车祸以后,黄磊的帮助,让胡歌读书,变得越来越自信,演技越来越高。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我认为是适用于学生的,准备试一试。当学生想说话的时候,我想给他一张索引卡,每当感到习惯的暗示(想说话或者干不该干的事情)时,就在卡片上打个钩,一周以后收上来。之后继续使用索引卡,告诉他:再次感到习惯的暗示时,在上面打个钩,当成功克制住说话的习惯是,就画个斜杠。慢慢地,针对说话做出的竞争性惯常行为要变成自发行为。但是,研究对象不能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习惯的运作方式,认清习惯的暗示和回报,那么改变习惯就成功了一般。改变习惯看起来似乎应该更复杂,但事实上,大脑是可以接受重新编排的,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刻意为之。例如,你想戒掉工作时吃东西的习惯,那你就要想想:奖赏是消除饥饿感,还是让自己不再觉得无聊?如果你只是想放松一下,那你能轻易找到替代的惯常行为,比如说快步走,或上网浏览3分钟,这能提供同等的休息机会,而不会让你变胖。

总之,如果想改变一个习惯,就必须找到另一个惯常行为来替代,而且,当你和一个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大大提高。信仰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体中培养出来的,即使群体只有两个人,结果也是一样。我们要相信,改变是可能的。

 [打卡]第6天 2020年11月28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10分钟

[感悟]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展到整个组织时,就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玩乐、消费和沟通方式。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而需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

 [打卡]第7天 2020年11月29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50分钟

[感悟]本书第四章核心习惯 最重要的习惯,这里面指出正确的工作方式也意味着更安全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容易避免错误的发生。奥尼尔的习惯回路:暗示是员工受伤,自动惯例是无论何时有员工受伤,分部总裁都要在24小时内向奥尼尔报告并给出一个方案,保证事故不会再次发生,奖赏是只有那些遵守这个安排的人才会得到晋升。就这样,分部总裁非常忙碌,要保证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联系到奥尼尔,他们就要在事故发生时马上从副总裁那里得知事故的情况,而副总裁也就要和基层经理保持经常联络,于是基层经理也要求工人一发现问题就报告并列出一张改善建议的清单。这样一来,如果副总裁问到解决方案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建议。要实现上述这些,每个分部都必须建立新的沟通体系,以便最基层的工人能尽快将建议提交给最高层的管理人员。因此,公司死板的等级体系必须全部改变,以落实奥尼尔的安全计划,实际上,奥尼尔正在建立新的企业习惯。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核心习惯是什么呢?我可以通过改变哪些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书中又举了一些例子,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是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的改变其它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来说,做运动的人会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他们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研究人员还没弄清楚这种变化的原因,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运动是引发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研究记录表明,来自经常一起吃饭的家庭的孩子更擅长做功课,学业成绩和情绪控制力更好,更有自信心,每天早上整理床铺,与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强的幸福感以及控制预算能力有关。事实上,并不是家庭一起用餐或者整齐的床铺能带来好成绩或理智的开支,而是这些基本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应,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形成。如果你注重改变或培养核心习惯,就能引发广泛的变化。书中还提到了不需要控制菲尔普斯生活的每一方面,他只需要着重于一些和游泳毫无关系,但和塑造正确思维有关的因素即可。当菲尔普斯在水中穿行时,录像带就像慢放一样,他已在头脑里将这一切重复了成千上万遍,就像死记硬背,但这一做法有了效果,他游得越来越快,最后只要鲍曼在赛前喊一声“把录像带准备好”,他就会冷静下来,在比赛中取胜。同样的,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孩子们睡觉前把课本上或者说老师课堂上讲的重点再看一看,看上十遍二十遍,考试的时候会不会一看到题目就想到答案呢?奥尼尔还提出了核心习惯带动改变的第二条路径:打造能促成其他习惯蓬勃发展的架构。总而言之,一定要抓住核心习惯,这样才能带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让你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打卡]第8天 2020年11月30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50分钟

[感悟]第五章星巴克和成功的习惯    让意志力变成自发意识。“你的围裙就是一面盾牌,没有人能伤害到你,你想变得多坚强,你就会有多坚强。”这句话好励志,我是不是可以说我的粉笔就是我的盾牌,我想变得多坚强,我就会有多坚强?在入职第一年,星巴克的所有员工都会获得不少于50小时的课堂培训时间,并且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家中学习工作手册,与委派的专属导师进行交流。星巴克教育的核心紧紧围绕着一项重要的习惯,就是意志力。大量研究表明,意志力是引导个人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梯。相比智商,自律性能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哪位学生的成绩会有提高,通过自律性可以预测出结果。而智商就达不到这一点,相比于智商,自律性会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更大的影响。提升意志力来帮助学生的最佳路径,就是把锻炼意志力培养成一种习惯,有的时候,自制力强的人看上去工作并不努力。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把意志力变成一种自发意识。意志力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就如同你手臂和大腿中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惫,肌肉剩余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意志力转化为习惯的过程需要怎么做呢?就是在困境发生之前就要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书中还提到,如果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工作,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开始反思自己,今天我思考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晚上的背诵,我坚持到了8:30。不能不说有些家长是自私的,他很想从班里的学生和老师这里挖掘出有利于自己孩子成长的资源。我很反对这样的家长,但是又不反对他来为班级做贡献。我在想我能不能提高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要每天中午12:30,下午2点,晚上8:30才离开教室,这样实在是太累了,所以我就想如何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呢?发现问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我的观察,在背诵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在背的不熟练的情况下就要去给家长或组长过关,这样很耽误时间。第二,有些学生已经背会了,但是由于他的组长还没有过关完毕,所以没有办法背,但是去写作业,心里边儿又想着背诵还没有完成,所以在干等也是浪费时间。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有两方面的思考,第一,怎么样把手边的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背会之后就可以互相背,而不是在那等待。第二,一下子背四科,我感觉还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把时间分配在一天的空余时间里面来完成任务,一项一项的完成。比如说7点~7:10这段时间可以背会哪一科,10点~10:15又可以背诵哪一科,4:30~4:37又可以背诵什么?然后放学的时候,背会的同学可以互相背,把那些疑难杂症留给家长来处理,然后剩余的同学我们就可以准时在7:40放学。今天看了书之后,我想除了我有这个想法之外,最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这个策划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坚定学生的意志力,共同进步!真是累呀,以前带学生好像没有这么多问题,现在是越来越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卡]第9天 2020年12月1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15分钟

[感悟]组织要想正常运作,领导者就必须在组织中培养出一种习惯,可以创造出真实与平衡的和平,有些矛盾的是,领导者还必须清楚地定下由谁负责。这就好比在组建班级的时候,班主任第一件事情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习惯。并且要定出临时班委,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实与平衡的和平。

 [打卡]第10天 2020年12月2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30分钟

[感悟]正是因为有你们的监督,我的读书可能才能够坚持下去。昨天和刘主任聊了培训的感受,每次培训时都心潮澎湃,一激动买很多书,但是看了不到一本就会被其他事情中断,以至于时间过了很久书还是新的,还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多数人的做法,可是这一次,我做出了改变,多亏我这两个孩子的监督与坚持,真的是团队会让我们走得更远!今天我读的是第六章,危机就是转机,领导者怎样通过意外事件创造新习惯。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混乱的局面,比如说医院手术的失误,再比如说地铁站的不安全。原来国内国外社会家庭,甚至到班级都是一个样子,有时候内部的和平相处反而会制造出让一切和谐都化为泡影的危险。但是,明智的领导者会寻求危机,甚至创造危机感,并让大家都有需要改变的感觉,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做好准备来彻底改变他们以往习惯的行为模式。你永远不会希望浪费一场严重的危机,危机可以为我们提供机会,让我们做之前不能做的事情。优秀的领导者会抓住危机来重塑组织习惯。这让我又想到了我的班级,现在我们已经是非常非常危险了,因为昨天的段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排名第八,是电子书包班的倒数第一名,我真的非常非常着急,但是也非常的幸运,貌似又要摸索出新的办法,要做我之前不能做的事情,我要将题目归类,我要将成绩单打印出来,我要让不同分数段的孩子们做不同的刻意练习。

 [打卡]第11天 2020年12月3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50分钟

[感悟]第七章连锁销售商能预知消费者的行为  企业如何预测和操纵你的习惯,看了这一章,得知统计员利用数据来窥探顾客的消费偏好,通过破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来说服他们花更多的钱。研究人员还发现,除了购物清单上的商品之外,超过50%的购物决策都是在顾客看到货架上的商品时产生的。原因在于,除去消费者最优的购买意图,他们的消费习惯明显强于他们的书面意识。即便消费者购物前承诺消减花销,但他们每一次购买食物的实际数量仍会和平时大抵相同。而当消费者遭遇到人生的重大事件时,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容易发生改变,不仅仅是重大事件,当我们接触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交谈的时候,我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发生改变。比如,之前我喜欢喝甜的燕麦片,但是后来去朋友家或者一起出差看到别人直接用麦片和牛奶冲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开始购买奶粉和麦片来喝,而后在网上打开页面的时候,就会有相关的推荐,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这或许就是数据的力量,人们都在经历着数据驱动的行业改革。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的那样:行为习惯可以将我们每天不得不做的、无穷无尽的决定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用旧的习惯来装扮新的东西时,那么公众就会更容易接受它。也就是说,必须让新东西看上去显得眼熟,这样更容易接受。拉兹鲁斯说:“我们找到了如何让大家去健身房的秘诀——会员想去能够满足他们社交需要的地方。让人们一起锻炼更有可能让他们因此而熟识,你可以利用这个办法改变国民的健康状况。”貌似很有道理哟,由此可见,我们的日常行为正被科学家们研究着,并且在不自觉的进行分类,如果想在今后遇到更好的自己,就要养成好的习惯!

 [打卡]第13天 2020年12月5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40分钟

[感悟]第八章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社会运动如何发生?今天我读的书里面有了这样几个名词,第一个弱联系,第二个强联系,第三个同伴压力。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弱联系,在这里面讲述了一个黑人帕克斯的故事。很多黑人都起来反抗,维护自己的民权,很多黑人因为反抗被逮捕起来,但是唯有一个黑人帕克斯反抗爆发了一场运动。为什么她的反抗会爆发成运动呢?因为她的性格有着一种独特的人性亮点,抵消了一群不爱交际的人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她的交际圈非常的广,比如说她的朋友遍布整个城市,超越了与之相关的种族和经济阶层的界限。她是美国全国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当地分会的秘书,参加了卫理公会,并且协助管理她家附近一个从属于路德教会的青年团体,她有时还会在周末去庇护所做志愿者,而其余时间会参加园艺俱乐部。在星期三晚上,她常常参加一个由妇女组成的团体,大家一起为当地医院织毛毯。她自发的为贫困的家庭当裁缝,也会为需要紧急修改礼服的富贵白人女孩提供及时的服务。所以她与社区紧密的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当她被捕的时候,这些整体就会起来反抗,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缘好吧。社会学家认为,通常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的好朋友当中会有一些比较有钱,一些比较贫穷,还有一些是来自其他种族,但总体上说,与我们关系最深厚的朋友往往是那些性情与我们相近,收入与我们相当,并且与我们有共同背景的人。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如果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抗议行动顺利的组织起来。20世纪6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的博士生马克格兰诺维特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了282位上班族是如何找到他们现在的工作的。他发现当找工作的人寻求陌生人的帮助时,他们都会被拒绝,而如果他们向朋友求援,就会得到帮助。更令人意外的是,正在找工作的人能够从朋友的朋友这些交情不深的人那里得到帮助,格兰诺维特称之为弱联系,它代表了双方有共同的朋友的联系,而且在交际圈中有共同的成员身份。但是他们之间本身并没有被被像朋友关系这种强联系直接关联在一起。他们还发现没有弱联系熟人的人无法了解其他交际圈的消息,并且会受局限,只能接触到自己圈内朋友的看法和消息。还有一个名词叫做同伴压力,也就是说多数人都不会义愤填膺的放弃搭公交或者不喝咖啡,除非他们的好朋友被羞辱或者被捕入狱。这就是社群或者邻里之间自发建立起来的义务感,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同伴压力。同伴压力的习惯通常在弱联系的人之间传播,并且在共同的期望之下树立起威信,如果你忽视邻里间的义务感,如果你对社群的既定模式不屑一顾,你就很可能失去你的社会地位。比如说,如果你不向打电话找你帮忙的人伸出援手,他可能会像他的网球搭档抱怨。而他的搭档可能又会在更衣室里想另外一些人诉说他的抱怨。恰好那些人就是你想要发掘的客户,然后这些客户就可能对你的印象大大减分,也许不再回你的电话,因为你有不与别人合作的前科。在球场上同伴压力是很危险的,在成年人的生活当中,同伴压力是生意成功和社群自我管理的关键,所以几百年以来均是如此,年龄越大越能发现真理。书中还提到了沃伦,他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在努力思索,应该如何让信仰变成习惯,让它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如果你是靠吓唬别人来让他们信仰基督,这样是不会长久的。要想让人们使自己的灵性成熟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信仰的习惯。沃伦的布道一开始就集中在现实问题上,题目诸如如何应对挫折、怎样让自己感觉良好、如何让家人健健康康、在压力下怎样生存等。他的课程浅显易懂,关注日常的现实问题,而且教友离开课堂后可以很快学以致用。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让人们有信仰的习惯,就必须讲一些实用的、现实的课。

 [打卡]第14天 2020年12月6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15分钟

[感悟]第九章自由意志的神经学我们是否要为自己的习惯负责?在这张里面看到了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位是安琪.巴赫曼故事,其实刚开始巴赫曼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三个女儿忙碌着,做饭、送学校、做家务、照顾丈夫等等。突然有一天,她感觉这20年来,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单调的生活,感觉很无聊,再加上她的父亲介绍巴赫曼的兄弟的时候总是很有派头,而介绍巴赫曼的时候就一个全职妈妈就结束了,好像自己是家中最不济的那个,所以就想去找一个让自己有存在感、能够消除焦虑的地方,就找到了人山人海的赌场,在那里时间过得很快,服务也很周到,以至于刚开始巴赫曼对自己还有规定,比如每周玩一次,每次玩不超过一个小时之后马上回家,后来发展到一周玩三天,再后来发展到每周每天都要去玩,已经成瘾了,因为在哪里这找到了快乐,对麻木有了一些渴求。直到她的父母离世,给他留下了100万美元的遗产,让她享受生活,但是她输得精光。尽管中间她有过离开赌场的想法,而且确实离开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被赌场的一些诱惑所指挥,比如说打电话给她提供更好的酒店等等,巴赫曼自己说,她觉得自己没法拒绝,只要他们将最小的诱惑在我眼前晃一晃,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了,我知道这听上去像是个借口,他们总是保证这次会不一样,我知道不管我多么努力去抵抗我的冲动,最终都会在诱惑面前放弃。所以习惯对一个人太重要了。另一个例子是托马斯,因为他有梦游症或者夜惊症,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出入卧室。而有一天晚上,他看到自己的妻子被另一个人压在身上,所以他就拼命的去掐那个人的脖子,那个人一直在挣扎,他就一直掐,直到最后他一动不动,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他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原来那是夜惊症,只是他幻想出来的,那个人根本不存在,所以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这夜惊症也不是他第一次犯,其实之前也犯过,只是没有出人命而已,所以这也是习惯使然。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毛骨悚然,原来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人,太可怕了。但是最终托马斯无罪释放。也许托马斯和巴赫曼不同的结果其实很公平,因为人们更容易同情一位已经崩溃的鳏夫,而不是一位把一切都输个精光的家庭主妇。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倾向呢?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写道:“有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善,有的认为是习惯使然,其他人则认为是后天教导所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习惯至上。他说不假思索就发生的行为是最真实自我的表现,所以就像播种之前必须犁地,如果学生要对事物的好恶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就得养成好的习惯。每天都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坚持健身,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每一种习惯都有独特的暗示,也提供特别的奖赏。有些习惯简单,有些习惯复杂,它们利用情绪诱因并提供微妙的神经化学奖励,但是不管习惯有多复杂,每一种习惯都具有可塑性。极度酗酒之人也可以戒酒,最混乱的公司也可以改变自己,高中的辍学生也能成为成功的经理。不过,要想改变习惯,就必须有改变的决心,你必须有意识地去努力寻找驱动着你的习惯每天发生的暗示和奖赏,并且找到它们的替代品。你必须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习惯,也有足够的意识去使用习惯。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的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相信的意志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后来这思想广为流传。而要让自己相信自身可以改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习惯。尽管习惯让我们在第一次做事时有些困难,但很快就会越来越容易,在经过足够的实践之后,一切将变得半机械化,或者几乎完全不需要意识就能做到。一旦我们选择想变成什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实践过的方法,就像一张纸或者一件大衣,一旦折过或者叠过,今后要是再折叠,它们就会永远沿着同样的痕迹折叠下去。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一旦做出选择,并且成了自发行为,那这个选择不仅真实可行,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看这本书也接近了尾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惯的力量真的是太大了,但是我也有一个疑惑,既然知道习惯的力量这么巨大,到底该如何培养一些习惯呢?仅仅知道一些暗示和奖赏,改变其中的惯常行为?但是这惯常行为又该如何改变呢?一个一个问题摆在眼前,还是多看书

[打卡]第15天 2020年12月7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15分钟

[感悟]习惯的力量很大,好习惯成就人生,坏习惯毁掉一个人!

[打卡]第16天 2020年12月8日

 [书目1]《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用时]40分钟

[感悟]今天终于有时间读了这本书的后记,也就是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讲的是从减肥、戒烟、拖延和学习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其实还是说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给一些读者的带来的好处,可以这么说吧。这是一个关于了解自己,搞清楚自己的习惯,并把它们内化为生活日常的问题,这个过程充满挣扎,但是你有能力去克服它,然后你会开始相信你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其实我们的习惯改变不了的最大问题在于我们想一次性摆脱所有坏习惯,这是不可能的。当人们凝聚起意志力来对抗拖延症时,他们通常会成功——仅仅在最初时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意志力的肌肉开始萎缩,他们本应该学习的那本书,他们本要写的备忘录,很快就变得乏味起来,直到最后被屈服。其实作为老师可以创建每周“开启生活报告”计划。在报告中学生要考虑他们手头上的事,选一个他们想要达成的目标,并尝试改变他们习惯当中的某一方面,然后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要改掉那些习惯,停止优化这些习惯的方法,频率和时间是什么,然后他们就可以继续攻克下一个习惯,所以他们为了结果会全力以赴。我们可以把浏览网页替换成在书上做笔记。然后可以完成一份手稿的修改,准备好第二稿,为两个月之后的出版做准备。而以往这个过程要花好几年的时间,仅仅通过改变工作流程当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浏览网页,就使得我们的个人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了400%。其实这本书的总的框架就是找出惯常行惯常行为、用各种奖赏进行实验、将暗示隔离出来、制定计划这四部是一个通用的法则或者通用的框架。我们所有的习惯性按时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五大类中的一类:第一类是地点——你在哪,第二个是时间——现在几点了,第三个—是你的情绪状态——是觉得无聊还是觉得开心,还是感觉很累?然后一项——也你在跟谁说话,最后一项——之前紧挨着的动作,你是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还是复印了一份东西?还是坐下来?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呢可以定闹钟,每当闹钟一响,我们就要强迫自己去干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话每天工作结束时便会感觉很舒坦。有时候改变习惯要花很长的时间,有时候会经历反复的实验与失败,不过一旦你弄清楚了习惯背后的机理,也就是你能够分析出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时,你就有了超越习惯的力量。说实话,我读完这本书并没有像作者所说的其他读者感受这么深,或许我的理解能力有限,或许我还可以再反复读几遍,就能够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慢慢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