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是用来觉察的。
情绪的背后一定有动机。
有情绪的时候是成长的绝佳机会。
成人的人生经验有可能是落后的。
一个人会因为爱而改变,不会因为另一个人改变。
信任、欣赏、尊重、合作
自律、感染、接纳
道 懂得生命 (知道、懂得) 家长无意识在孩子青春期时争权力。懂得了自己就懂得了别人。懂自己两种办法:阅人无数或向内看自己。1、父母做父母,孩子做孩子,父母支持孩子成长为他自己。2、育儿先育已。3、父母接纳力成就孩子幸福力。育是养育。信念:1、从知道到做到,不容易,需要时间,对自己多一些耐心,不苛责自己。2、从知道到做到。不会自动发生,需要刻意的、大量的练习,并且保持觉察。3、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从知道到做到,只要你愿意。我可以你也可以!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什么是接纳力
接纳力要求和条件:自己认可的,坚持的,固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他人是非对错。能力:大小不同,可以提升。认知和觉察。
孩子代表的才是未来的趋势。
欣赏孩子,以他为师,家长就真弱了。
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是家长对未来的恐惧。
接纳是接纳孩子这个人!让孩子觉得自己足够好。人和事分开。现在的孩子不缺压力。许多人忙忙碌碌的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石。倾听和共情:要么忍住不说,要么说出感受。忍住不说(咬舌头)(1.自我倾听-觉察真正需求)-孩子才有机会说(事情本来的样子才会有机会呈现)-2.共情孩子(超越自恋)-3.自我共情(童年的自己)
自我倾听:父母没忍住,说出去的是啥呢?臆测、推断,未必是事实。对清晰的沟通没有帮助,还可能伤了孩子的心。
为啥忍不住要说呢?害怕,自己没说到位,孩子从此就误入歧途。真相是:孩子的认知是靠他自己的感觉、转化、提取、整合而形成的。
好处:给孩子腾出一个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告知。
不要对9岁之前的孩子讲道理,孩子大脑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形成。
倾听一下自己头脑中忍住没说,但想说的声音是什么。
倾听既觉察,觉察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又是什么。
倾听让我们有能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自问自答、诉诸笔端、思想日志。
共情孩子:设身处地理解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家长经常否认孩子的感受。每个人都需要被看到。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无所谓好坏对错。
孩子的“我”逐步长大,形成自我。妈妈的“自恋”也凸显:自满、自负、自以为是。(“我”越来越固化)。
默念口诀:我已经很好了,我可以更好的
倾听,就是爱。了解他内心需求,孩子感受到爱。
不要把情绪合理化。
划界限: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人,有各自的领地空间,而且,彼此都是各自领地空间的主人。思想独立前提是行为独立。
给孩子腾出一个成长空间
——协助孩子认识并确定自己的领地边界
1、学会为孩子做主,保护孩子的领地边界。
2、协助孩子认识并确定自己的领地边界。
3、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的时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
4、欣赏地注视着孩子逐步将自己的意识充满他领地的空间。
5、带孩子认识他更大的领地边界。
有责任心:赋予责任,协助做到
有效果才是方法对了。
忍住不说,倾听共情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担忧什么?焦虑什么?想表达什么?恐惧什么?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1、立规则:育儿是每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
切忌父母是规则,规则是客观中立的存在
育儿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个事情的态度就会不同。
每个人的价值观后面都有它的渊源
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不去评判别人的价值观,寻找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会迭代。
2、排除干扰,决定自己做什么
决定自己做什么,不是决定孩子做什么
决定自己做什么,不是决定其他养育人做什么
决定自己做什么,不是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
坚定的做自己
3、言行一致,立住规则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多半是情绪主导
规则稳定一致,要真爱非溺爱(不要随意改变规则,溺爱的时候是家长的脸面,家长的需要)规则不稳定,孩子容易投机取巧,没有安全感
父母的话语要接近真实
父母言行一致,孩子臣服规则
家长自己对一些概念的模糊,不准确定位,导致反映到孩子身上,孩子怎么做家长都不满意。
健康=活着就好,开心就好
4、我信息:家是讲爱的地方
我信息的焦点是在“我”,但往往我们用成了“你”信息。
不评价别人,只表达真实自我
自我——我能要,现实原则。基于本我、超我的整合
本我——我想要,快乐选择(一定要被看见、照顾到),需要无条件接纳。原始生命力,经常被家长打压。没有本我了,就没有了原始的生命力。
超我——我应该要,道德原则,需要有条件接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家长的引领。
接纳本我,形成自我,放下自我,帮孩子建构自我。
能力不够就容易纠结。
表达我四要素:1、事实2、感受3、影响4、请求
家长经常把评判当事实。事实就是客观描述。如果对自己没有影响,想想自己是不是越界了。
我信息练习-四种类型
预防性我信息——预告接下来的状况,希望别人应该怎么做,避免冲突发生
肯定性我信息——对方做的什么行为,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告诉别人,肯定对方的行为
表白性我信息——告诉别人你的特质、风格
面质性我信息——对方的行为对你的影响,让你有不好的感受,向对方表达你的感受,对你的影响,请求对方配合你
相信孩子,协助孩子做到。从相信到做到中间有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引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