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概述

  • 责任链模式是使用多个对象处理用户请求的成熟模式,责任链模式的关键是将用户的请求分派给许多对象,这些对象被组织成一个责任链,即每个对象含有后继对象的引用,并要求责任链上的每个对象,如果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做出处理,不再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对象;如果不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必须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对象。

责任链模式的结构

责任链模式的结构中包括两种角色

  • 处理者(Handler)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

处理者(Handler)

  • 处理者是一个接口。
  • 负责规定具体处理者处理用户请求的方法以及具体处理者设置后续对象的方法。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

  • 具体处理者是实现处理者接口的类的实例。
  • 具体处理者通过调用处理者接口规定的方法处理用户的请求,即在接到用户的请求后,处理者将调用接口规定的方法,在执行该方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处理有关数据,否则就反馈无法处理的信息给用户,然后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自己的后继对象。

责任链模式的优点

  • 责任链中的对象只和自己的后继是低耦合关系,和其他对象毫无关联,这使得编写处理者对象以及创建责任链变得非常容易。
  • 当在处理者中分配指责时,责任链给应用程序更多的灵活行。

适合使用责任链模式的情景

  • 有许多对象可以处理用户的请求,希望程序在运行期间自动确定处理用户的那个对象。
  • 希望用户不必明确指定接受者的情况下,向多个接受者的一个提交请求。
  • 程序希望动态制定可处理用户请求的对象集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责任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