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的坚守

今天 (6月18日),是松陵镇垂虹文学社成立35周年(1986年6月18日成立)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的老社长沈文荣,人称“沈兄”,在吴江档案局公众号“吴江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所有垂虹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沈兄是我师父,这个“师父”不是“师傅”,一字之差,天悬地别。

我是2001年加入垂虹文学社的,介绍人是《吴江日报》资深编辑陈林春,他是我文学路上的第一任“师父”。

陈师父领我进门,沈师父寄我厚望。一路走来,文学路上,一路得遇贵人。这两位师父,都是我的贵人。

2013年,本人接替沈师父,担任吴江作协秘书长,兼副主席。之前,沈师父一心想将垂虹文学社一并托付与我,因工作太忙,再加孩子还小,还有作协一块工作,实在力不从心。勉力维持了两年,最终还是急流勇退。辜负了沈师父的厚爱。

垂虹文学社成立35年,不觉本人加入垂虹也已20年。20年,未曾有一日懈怠,日日笔耕不辍。今日能在写作上有一点小小成就,能够靠一支笔吃饭,离不开垂虹这个大家庭的影响和滋养,离不开两位师父的知遇和提携。

点点滴滴,永远铭记在心。



2001年3月21日,第一次参加作协大会,第一次认识沈师父。

三排右一陈师父,二排左三沈师父,一排右四本人。

沈师父写出了每位社员对垂虹文学社的一往情深,特转发全文:

三十五年的坚守

原创:沈文荣

来源:吴江通

 

今天,是垂虹文学社成立三十五周年的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长久的文化饥渴之后,受到当时风起云涌的文学风潮的影响,成立松陵镇的业余文学社团已迫在眉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桥,指的是松陵镇闻名于世的垂虹桥,它当然是松陵的文化符号和代名词。经再三推敲,文学社团被命名为吴江县松陵镇垂虹文学社。

▲垂虹桥遗迹

1986年6月18日,吴江县松陵镇垂虹文学社正式成立。《垂虹》第一期的发刊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是一颗破壳的种子,明天,也许将成为参天大树;今天,我们是一粒沙子,明天,也许是光彩夺目的明珠。”

▲《垂虹》第一期的发刊及目录

建社后,社刊《垂虹》应运而生,至今已出版一百二十四期。但初办《垂虹》时的困窘和艰辛,仍历历在目。当时大家都是文学青年,在写作上刚刚起步,不仅没有发表的经验,书写也极不规范,能把稿件写在方格纸上递交上来,已经很不错了,但大多数稿件都是写在信笺上,还有写在从练习本上撕下来的纸上的,字迹潦草,极难辨认,不少文章错别字连篇,修改起来十分吃力。其时,《垂虹》编辑,不厌其烦一遍一遍认真修改稿件,虽然历经困窘和艰辛,但辛劳之后的收获更甜美,记忆更深沉。曾记否,第一期油印的《垂虹》面世,我们如获至宝,一遍一遍细读,一次一次探讨;曾记否,社员陆如贵的作品数次易稿,终于在《垂虹》上刊出,实现了他钢笔字变成铅字的梦想,他兴奋不已,亲自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制作成磁带,他还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帮助打印《垂虹》样稿;曾记否,一旦听闻某个社员在刊物上发表处女作,大家奔走相告,共同分享快乐和自豪;曾记否,为了《垂虹》准时出刊,在炎热的夏夜,我们大汗淋漓地油印、装订杂志的欢快情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垂虹》社刊

▲二十一世纪初的《垂虹》社刊

当然,垂虹文学社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某些原因,垂虹文学社也经历了一些曲折,走过一些弯路。有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搞征文大赛,成为一时风潮。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文学骗子想借助“垂虹”的平台,竟也想搞什么全国征文大赛,意欲将“垂虹”变为他骗钱的工具,获取不义之财。此人的行为遭到了多数社员的质疑。我们根据《垂虹文学社章程》中“垂虹文学社是松陵地区业余的群众性文学团体,宗旨是繁荣松陵乃至吴江地区的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定,与该人据理力争。所幸,此人最终引起了警方的关注,搞全国征文大赛之事也就泡了汤。

▲1996年6月17~22日,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参加吴江县首届青年文学讲习班

垂虹文学社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出现在1993年。那一年,松陵文化站要从松陵公园搬迁至油车桥西堍。文化站工作人员告知文学社,文化站无法再为垂虹文学社提供活动场所,也无法再在出刊经费上提供支持,他们建议文学社暂时停止活动,等待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新恢复活动。文学社面临夭折,但我们没有轻言放弃。这是因为文学这枝荆棘中的蔷薇所散发出来的迷人幽香,早已深深将我们裹挟其中。作为业余写作者的良知,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也鞭策、激励着我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老实说,在垂虹文学社遭逢曲折磨难、走弯路时,也有人曾彷徨、迷惘,也曾退缩过,甚至动过放手的念头。但正是当年对文学社的承诺,使我们警醒,使我们有了坚持的勇气。我们或分散开展小型活动,或相互串门商讨创作,在保持文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寻求能尽快正常开展活动的契机。

▲松陵公园

1994年,经过七个月的艰难磨合和调整,垂虹文学社的运转回到正轨,《垂虹》也重新正常出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垂虹》社刊

▲1996年6月18日,垂虹文学社成立十周年合影

每年春夏之交,文学社组织采风活动。

▲2001年,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甪直活动

▲2007年10月13日,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横店采风

搜索记忆,你我徜徉于太湖山水之间,穿梭于莫干山林间小道,游弋于富春江上,驻足于西埭宏村古宅……领略大自然风光,饱阅吴越风情,那诸多醉人场景与迷人章节,历历在目。

▲2013年6月,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莫干山采风

▲2014年10月18日,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太湖采风

▲2015年4月27日,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陪同著名作家王聚敏、李登建太湖新城采风

▲2015年5月5日,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陪同上海作家太湖新城采风

▲垂虹文学社“亲近运河、相约八坼”采风活动

“百年修得同船渡”,是文学的因缘和垂虹文学社的桥梁,让社员彼此相识并相知。有社员在报刊上刊登作品或出版书籍,大家相互祝贺,让人倍感一份馨香,温暖许久。值得骄傲的是社员对功利看得很轻很轻,而对友情却弥足珍贵。珍贵。

▲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刊登的作品

▲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出版的书籍

三十五年来,经过我们的坚持与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和《垂虹》持续不断的出刊,垂虹文学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在苏州乃至省内也小有名气。垂虹文学社多次被评为“苏州市十佳文学社团”,《垂虹》被评为“十佳刊物”;2007年,垂虹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这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学社团。

▲垂虹文学社部分社员获奖证书(照片可左右滑动)

如今,垂虹文学社拥有社员60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3人,江苏省作协会员12人,苏州市作协会员21人,吴江区作协会员42人。35年来,社员勤奋创作,12名社员通过各种渠道出版书籍70余部,部分书籍还获得了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2012年12月18日,《垂虹》百期合影

▲2015年9月25日,《苏州湾风情》散文集首发式

三十五年来,《垂虹》一直积极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在重大事件节点及重要主题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并开辟专辑、专刊,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建党节、国庆节、全国土地日、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进机关等。

▲2016年5月6日,垂虹文学社和濮院文学社交流

▲2016年11月,垂虹文学社成立三十周年合影

▲垂虹文学社2017年年会合影

▲垂虹文学社2019年年会合影

垂虹桥南临太湖,横截松陵,湖光水色,荡然一色,气象万千。自宋代以来,“八十丈晴虹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即为吴中一绝。然而,垂虹桥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垂虹文学社则乘其声名而愈加茁壮,久盛而不衰。

▲垂虹新景区

垂虹文学社三十五周岁,值得庆贺。

三十五年,风风雨雨,我们经历过;三十五年,坎坎坷坷,我们共同走过;三十五年,起起伏伏,我们坚守住。文学社还努力宣传太湖湾度假区(松陵镇)的经济发展与腾飞,出版了太湖湾风情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丛书和乡村卫生整治、乡村振兴专集。

▲垂虹文学社出版的书籍

6月18日,让我们铭记这个日子,永志不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五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