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求多,是好事吗?

        作家吴念真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给家长的联络本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妻子看到后,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顿臭骂。吴念真赶紧把妻子拉到一边,问道:“你上学的时候,数学很好吗?”妻子回答:“很烂!”吴念真说:“我的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然后,吴念真认真地对妻子说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但许多家长看着镜子中映射出的各种问题时,第一时间总是怪镜子不够努力,却忘了自己才是照镜子的人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当妈之后见多了各式各样的亲子关系,大多数家庭的妈妈都承担着“吹毛求疵”、监工、人生规划师的责任。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凡是问过爸爸该不该报的补习班最后都是不需要,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补习班全是靠中年老母亲们一力撑起,如果靠爸爸们那都要倒闭了~自己啃榨菜也要给孩子先交钱,中年老母亲的梦想就是实现补习班自由呀

        我问过很多这样的妈妈,累吗?回答都是,很累!但能怎么办呢?爸爸是甩手掌柜,爷爷奶奶给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只会无脑宠,自己再不挑起这根大梁,孩子怎么办?岂不是成废柴了吗?

        这类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格外多,因为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目的就是在成绩单上见真章。

        但是,这些家长往往陷入一个怪圈:对孩子的要求越多、发现的问题也越多、最后失望更多。为什么尽心竭力的要求孩子那么多,最后却两败俱伤呢?

1.家长就像一个容器,首先要容得下自己的孩子。

        许多家长对孩子层出不尽的要求之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不自信、敏感、恐惧。而你的这些不自信、敏感、恐惧同时也会反射在孩子身上,于是你就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诸多衍生出来的问题。这是家长很矛盾的地方,自己的问题看不到,反而视孩子的问题为污点,反复清洗。

        所以强压到底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还是自己害怕失败?

2.对孩子事事掌控,其实是家长缺乏勇气。

        对孩子诸多要求的父母,一定有一颗想掌控孩子的心。但是孩子是最需要自由的,他需要心灵的自由、身体的自由、思维发散的自由,这是孩子的特权。但却总有人想消除孩子的天性,想方设法的去打造一个100%顺从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家长只是太缺乏勇气了。他不敢尝试让孩子去探索,怕被同龄人超越;不敢让孩子自由发挥,怕孩子身体受伤、怕孩子落后于人;不敢承受孩子自由成长的结果,因为或许不尽人意。

        但是你越想掌控孩子的未来,越想让孩子事事都抢跑一步,反而适得其反。只有按照天性成长的孩子,他的心智水平、思维能力、智力水平才能实现最大化,揠苗助长只是父母一时的贪念,却有可能伤害孩子某个层面的能力,只是当下父母感到满足,于一生发展却是弊大于利的。

3.所谓的要求多,本质上还是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

         我们的家长太重视知识了,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等同于孩子的智商。有的孩子刚开口说话就开始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机械的背诵。背得越多,家长认为越聪明。

         但是知识本身就是知识,并不是智慧,存储的多也不代表孩子聪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份更具包容性的教育,顺势而为,学会慢慢来。不管学什么,先静下心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上来就用枯燥的知识击退孩子

越是自我成就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少。

        比如台湾学者傅佩荣,他女儿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一个同学问她:“你爸爸那么有才华,他对你的要求是不是很高?”女儿说:“从小到大,我爸就跟我说一句话,‘你活着就好了’。”傅佩荣为此解释道:“我女儿知道,我从来都不要求她,只要她快快乐乐,对自己负责,这就行了。

        比如杨澜,她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露:不要求孩子做神童,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最后,用杨澜的一句话共勉:“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意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孩子要求多,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