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欢偷着懒把事情做好

  之前刷百度,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聪明人做事都那么利索干练?”这个问题下面只有一个回答,而且答非所问,估计是来赚百度经验的吧。有趣的问题,下面的答案却很尴尬。给大家贴个图看一下:

图片发自App

  这个问题吸引了我,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导师,他就是一个花最少时间,做最好事情的聪明人。

  大学老师在大家的观念里可能是比较清闲的工作,其实不然,他们经常有做不完的学术科研,填不完的材料,还要带好自己门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也是普通人,还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可是我的导师是一个很神奇的人,我有时能看见他在草坪上遛娃,有时能遇到他在湖边喂鱼,朋友圈里的大学老师纷纷被幼儿园手工作业难倒时,他总能晒出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漂亮手工照片。他就是一股清流,哦不...泥石流。

  我喜欢向这位老师请教问题,交流想法。因为,跟着一个聪明的老师学习,不仅可以在学术上受益匪浅,还能学到合理的“偷着懒”做事情的方法。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欢做事死板、相处起来很麻烦的“老实人”。特别是有些“老实人”,甚至还会觉得提前完成一件事就是走了歪门邪道,就是投机倒把,我和他们根本沟通不了。

  “看! 那里有个老实人,大家快欺负他。”这是前段时间大家很爱用来开玩笑的网络热句。其实吧,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挺真实的,特别是大家每次分配任务做事情,拖拖拉拉、按部就班做到最后的那个人,往往也不是把事情完成的最出色那个人。这种“老实人”,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整体进程,确实会被欺负。

  有些“老实人”会想:“这么欺负我,我得加倍努力认真的做事情,为自己争口气!”这看似很热血励志,其实还是没能跳出“老实人”的思维模式。一直一直逼迫自己做事情,只会造成“自我耗损”。“自我损耗” (Ego-Depletion)这一理论是鲍迈斯特这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简单说,就是将你的脑子比作手机,将脑子里面的心理能量比作手机的电量。你做事的时候越是想兼顾好方方面面,电量消耗就越快;电量不足的时候,效率就降得很低,人也感觉特别累。

  我们不可能预知当天需要做的事情是否耗费精力,需要耗费多少精力。所以每天的心理能量是持续处于消耗中的,所以应该学会偷个懒,有空就给自己充会电。

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尽量不要做刷视频、刷微博、打游戏之类大量消耗心理能量的事情。可以喝一杯茶、听首轻音乐,做五分钟冥想训练等。这样一来,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就会被阻断,清爽的脑子做事情更容易保持专注。在做事情时,告诉自己“尽力就好,但是要快速、果断、思路清晰。”

  做完事情以后,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时,并不会感到很累,而是会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随之而来的,是“事半功倍”的回馈。这个时候不仅可以理直气壮的用剩下的时间偷会懒,自己还会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是本就应得的。

  除了避免“自我耗损”,在做事情时,还可以把较难的大事分解为一件一件简单的小事,逐一落实。

达成一个目标的途径越简单越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能偷懒就要偷懒。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花一点点时间思考,想想这件事情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去做到,而不是急急忙忙去动手,最后辛辛苦苦忙了半天,却还是没能解决问题,始终看不破、抓不到整个事情的各个重要节点。

  有些人心思细腻,但往往把事情朝着复杂的地方想,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复杂就越高大上,本想运筹帷幄,反而滑稽的钻进了“牛角尖”里出不来。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简单粗暴很有效的智慧。

  除了上面两种办法之外,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时间计划管理类的APP;做一个两栏任务表;使用好柴嘉尼效应等。方法多种多样,哪一种能够省时省力,哪一种就是你的菜。

  特别喜欢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你需要捍卫自己享受恬静的私人或家庭时光,保留娱乐和创造时间的权利。

  所以,谁不喜欢偷着懒做事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喜欢偷着懒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