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1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90课/总第119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录关子明事》03
诏见之,帝问《老》《易》,朗寄发明玄宗,实陈王道,讽帝慈俭为本,饰之以刑政礼乐。
帝嘉叹,谓穆公曰:“先生知人矣。昨见子明,管、乐之器,岂占算而已!”
穆公再拜对曰:“昔伊尹负鼎干成汤,今子明假占算以谒陛下,臣主感遇,自有所因,后宜任之。”
帝曰:“且与卿就成筮论。”
既而频日引见,际暮而出。
会帝有乌丸之役,敕子明随穆公出镇并州,军国大议驰驿而闻,故穆公《易》筮,往往如神。
译文:
于是召见关朗,孝文帝询问《老子》《周易》,关朗借以阐发老庄玄学,实则奏陈儒家王道,劝谏孝文帝当以慈爱节俭为本,又加之以刑罚礼乐。
孝文帝大加赞叹,对晋阳穆公说:
“先生您真有知人之明。昨日见过关子明,确为管仲,乐毅之才,哪里只是占卜推算而已!”
晋阳穆公再拜答道:“从前伊尹背负鼎俎求见商汤,如今关朗凭借占算晋谒陛下,君臣相遇,自有其道,以后应多加重用。”
孝文帝说:“权且让我看看您的卜筮是否灵验。”
不久之后,孝文帝连日召见,每次日夕时分方才得归。
适逢孝文帝出征乌丸,敕令关朗随同晋阳穆公镇守并州,朝中军国大事快马递送晋阳穆公,因此晋阳穆公根据《周易》卜筮shì往往料事如神。
感受:
借老庄玄学,陈儒家王道
谏慈爱节俭,加刑罚礼乐
精于术而以道为本,
守于道而以术御事。
轻道重术,则无高山立,智术滥用;
轻术重道,则无海底行,徒劳无功。
二一附曰:
发明玄宗,实陈王道,
慈俭为本,刑政礼乐。
管、乐之器,岂止占算!!!
关子明
以占算行道
有缘人会而行之
最会得天地生生之意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1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9课/总第119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录关子明事》02
太和末,余五代祖穆公封晋阳,尚书署朗为公府记室。
穆公与谈《易》,各相叹服。
穆公谓曰:“足下奇才也,不可使天子不识。”
入言于孝文帝,帝曰:“张彝、郭祚尝言之,朕以卜算小道,不之见尔。”
穆公曰:“此人道微言深,殆非彝、祚能尽识也。”
译文:
北魏太和末年,我家五代祖穆公王虬在晋阳为官,尚书署关郎任公府记室。
晋阳穆公王虬与关朗谈论《周易》,互相叹服。
晋阳穆公对关朗说:
“先生是当世奇才,一定要让天子得见先生。”
于是入朝奏闻于孝文帝,孝文帝说:
“张彝yi、郭祚zuo曾提及此人,朕因占卜推算是小道,所以没有相见。”
晋阳穆公说:
“此人虽务小道而言辞深邃,断非张彝、郭祚所能知晓。”
感受:
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
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
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二一附曰:
一厢是孝文言:
卜算小道,不之见尔?
一厢是穆公言:
当世奇长,道微言深!
时运未至,言语不喫!
唯叹奈何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1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8课/总第119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录关子明事》01
关朗字子明,河东解人也。
有经济大器,妙极占算,浮沈乡里,不求官达。
译文:
关郎,字子明,河东郡解县人,
有经世济民之大才,穷极占卜推算之奥妙,退居乡里,不求为官显达。
感受:
《圣帝世系考证》/《广义祀典》
关朗,字子明,
据说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玄孙。
至北魏时期,关羽的后代关朗,精通经史,为魏孝文帝所器重。
河东解州人(今山西运城)。
著名北魏隐士、易学家。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浮沉乡里,不求宦达。
曾受到北魏孝文帝接见,关朗进言:帝王应以慈俭为本,饰以行政礼乐。
二一附曰:
河东关朗。
经济大器,妙极占算,
浮沈乡里,不求官达。
生意温饱止
集义致良知
养身以载道
薪火以传道
关朗如是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1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7课/总第119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6
仆今耕于野有年矣,无一言以裨于时,无一势以托其迹,没齿东皋,醉醒自适而已。
然念先文中之述作,门人传受升堂者半在廊庙,《续经》及《中说》未及讲求而行。
嗟乎!
足下知心者顾仆何为哉?
愿记亡兄之言,庶几不坠,足矣。
谨录《世家》既去,余在福郊,面悉其意。
幸甚,幸甚!
译文:
如今我耕种乡野有些年头了,无一句善言以有益于时世,无一点声名以寄身于林泉,终老于东皋之野,时而醉酒时而清醒唯求安闲自乐。
然而想起文中子之著述,门生得先生所传而登堂入室者多半已位列朝堂,但《续六经》及《中说》却并未得以深入研习乃至推行于世。
哎!你与我是知己,为何对我这般关切?
希望你记得我已故兄长的话,唯求大道不绝,我便心满意足了!
现恭敬地抄录《文中子世家》并寄给你,其余著述皆在我已故兄长长子王福郊那里,福郊得我传授知晓其中大意。
今日修书与你不胜荣幸,不胜荣幸!
(王福畴)
感受:
《庄子·养生主》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不绝,永远不会熄灭。”
二一附曰:
耕野有年,无言裨时,无势托迹,没齿东皋,醉醒自适。
……
《续经》《中说》,未及讲行。
顾仆何为?
……
以自责之言,成以为书信。
薪火相传意,殷殷为其言!!!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1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6课/总第119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5
及仲兄出胡苏令,杜大夫尝于上前言其朴忠。
太尉闻之怒,而魏公适入奏事,见太尉,
魏公曰:“君集之事果虚邪?御史当反其坐果实邪?太尉何疑焉?”
于是意稍解。
然杜与仲父抗志不屈,魏公亦退朝默然。
其后君集果诛,且吾家岂不幸而为多言见穷乎?
抑天实未启其道乎?
译文:
等到仲兄王凝外派为胡苏令,御史大夫杜淹曾在皇帝面前称其忠诚质朴。
太尉长孙无忌听闻大为震怒,适逢魏徵觐见奏事,魏徵拜见太尉长孙无忌说:
“侯君集之事确系子虚乌有吗?如果确有其事难道御史还要遭受牵连吗?太尉在疑虑什么呢?”
于是太尉的怒气得以稍稍缓解,
然而杜淹和仲父王凝志节高尚毫不屈服,而魏徵退朝后便沉默不语了。
后来侯君集果然坐罪处死,而我家因多言而遭贬抑,岂不是甚不幸?
或者上天确实尚未开启圣明昌平之世吧?
感受:
侯君集(?~643年),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
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
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拜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子。
武德九年,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630年),拜兵部尚书,参预朝政,跟随卫国公李靖学习兵法,参与灭亡东突厥,大破吐谷浑,功勋卓著,封陈国公。
贞观十二年,迁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负责选拔人才。
贞观十三年(639年),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领军灭亡高昌,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十七年(643年),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坐罪处死,家人流放岭南。
唐太宗曾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预告李靖谋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二一附曰:
君集果诛,吾家不幸,多言见穷!
天意未至,未启其道。
欲昌圣道
然
卷入党争
奈何奈何
如是以记之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0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5课/总第119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4
亡兄昔与诸公游,其言皇王之道,至矣。
仆与仲兄侍侧,颇闻大义。
亡兄曰:“吾周之后也,世习礼乐,子孙当遇王者得申其道,则儒业不坠,其天乎?其天乎?”
时魏文公对曰:“夫子有后矣,天将启之,徵也傥逢明主,愿翼其道,无敢忘之。”
译文:
我已故的兄长从前与各位交往之时,谈论圣王之道可谓精深透彻。
我与仲兄王凝陪侍左右,也略听得些要义,
我已故的兄长说:“我是周人后裔,世代传习礼乐,子孙后代当遇明王圣主,得以推行礼乐王道,由此则儒家文教不绝,这就是天意啊!这就是天意啊!”
当时魏徵回答说:“先生的子孙后代,定能生逢于上天即将开启的昌平之世,我倘若遭逢明王圣主,愿辅佐他们推行礼乐王道,不敢忘记。”
感受:
天命所归,生不逢时
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二一附曰:
亡兄昔言,皇王之道。
仆与仲兄,颇闻大义。
吾周之后,世习礼乐,
当遇王者,得申其道,
儒业不坠,天乎天乎?
夫子有后,天将启之,
傥逢明主,愿翼其道,
无敢忘之。
薪火以相传
文明其在兹
圣贤行教化
中华得绵延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0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4课/总第119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3
季父与陈尚书叔达相善。
陈公方撰《隋史》,季父持《文中子世家》与陈公编之。
陈公亦避太尉之权,藏而未出,重重作书遗季父,深言勤恳。
季父答书。其略曰:
译文:
季父王绩与尚书陈叔达交好。
陈叔达当时正在修撰《隋史》,季父王绩将《文中子世家》交给陈叔达编纂,
陈叔达为避让太尉长孙无忌的威权,因而将此篇收藏而未示人,并多次写信给季父王绩,用语深沉态度诚恳,
季父王绩回信,其大略为:
感受: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
《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世家》之取名就是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传,故名《世家》。
《世家》的叙事方法,大体与《本纪》相同,即以编年之体记载列国诸侯之事。
《世家》记载家族百余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这个家族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成长成才的历程,展示家族发展的全貌,为社会树立具有权威和典范的价值观。
二一附曰:
《文中子世家》
不得入《隋史》
其中多隐曲
读之叹息掩卷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0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3课/总第119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2
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
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
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
译文:
唐贞观初年,仲父太原府君王凝任监察御史,弹劾候君集,此事牵连太尉长孙无忌,王凝因此获罪。
当时杜淹任御史大夫,向皇帝密奏仲父王凝正义直言当属无罪。
于是太尉长孙无忌与御史大夫杜淹就此结怨,而王氏兄弟皆遭打压不得重用。
感受: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少有大志。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11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
贞观初年,王绩以病罢官,其进取之志,是入唐后自度不能置身台辅,才渐渐不复有经世之心。
二一附曰:
仁者有德于天地
天地有位与仁者
三才和合以为用
时也
命也
运也
时多慨叹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0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2课/总第119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东皋子答陈尚书书》01
东皋先生,讳绩,字无功,文中子之季弟也。弃官不仕,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译文:
东皋(gao)先生,名绩,字无功,是文中子最小的弟弟。
辞官归乡无意仕途,耕种于东皋,自号为“东皋子”。
感受: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县人。
隋唐大臣,文中子王通的弟弟。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出授六合县丞。面对天下大乱,弃官还乡。
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年,因病去职,躬耕于东皋山(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自号“东皋子”。
贞观十八年(644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 《酒谱》 。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骨。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二一附曰:
弃官不仕,耕于东皋,号东皋子。
有福之人
五斗先生
祖德庇佑
运超五柳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4月0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81课/总第118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08
十七年,魏公薨,太原府君哭之恸。
十九年,授余以《中说》,又以魏公之言告予,因叙其事。
时贞观二十年,九月记。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魏徵离世,太原府君王凝哭泣甚为悲痛。
贞观十九年(645),太原府君王凝将《中说》传授于我,又将魏徵的话告诉了我,于是我便记载了这件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九月记录。
(王福畤)
感受: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下曲阳县人。
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
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
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
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二一附曰:
文贞魏徵,王学之徒。
贞观之治,共襄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