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我是茶桁。
咱们之前的课程就给大家讲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也说了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太一样。关于人工智能的不同观点和方法,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我们无法用一个或者两个概念确定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具体化。
我也是要给大家讲两个重要的概念,要成为一个良好的AI工作者,需要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是优化问题,第二个呢就是什么是继续学习。
这一节开始,我们要开始进入机器学习的入门,这一部分只是机器学习的初级部分,我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
但是整体课程的排程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三个部分来排的,所以大家能看到,我本篇课程的标题也并不是「如何衡量向量的相似性(metric for tensor)」。以上三个部分仅仅是我们当前这一部分会讲到的内容,但是也是拆散了放入课程中的。
那这节课最初,让我们从一个实际案例来引入,开始我们的深度学习初级之旅。
那要给大家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叫做optimization, 也叫做优化问题。那这里,我们拿一个实际的项目来。
我们所在的城市,可能很多人会经常看到运钞车。这个运钞车其实也是银行花钱雇的,运钞车其实也不是银行的。
每次要使用运钞车的时候是需需要花钱,还比较贵。这样就会带来一个结果,专门有人来策划运钞车的运行路径。为什么要策划计划运钞车的运行路径呢?因为如果我们有一台ATM机,ATM机满了,那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存不进去钱了,
另外很重要一点是,如果一个ATM机满了而且没有把钱取出来,那这个钱就相当于是浪费了。加入一个ATM机能存一百万,那晚拿出来一天、两天,对银行来说损失就比较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ATM机空了,那客户去取钱的时候也取不到钱,也就起不到ATM机的作用。而银行对ATM机所在地的房租也就相当于白费了。
试想一下,如果同时有两张卡,一张农行卡,一张工行的卡,在农行准备想取钱的时候取不出来,就到工行去取了。而每次农行都取不出来,那之后就用工行用的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个城市有很多个点, 就需要有很多个运钞车。
比方说在城市中有很多个ATM机的站点,现在我们有k个运钞车。
我们要策划一条线路,这个线路要使得所有的车,每个车每个点只走一遍,还要回到他出发的地方,而且这k个车运行的时间加起来是最小的。
那怎么样计划出这样一条路径呢?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优化问题。对于此类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很相似的。
比如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手里的钱是有限的。如何把这些金额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组中;
另外一个比方就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何选取合理的仓库的存货点,还有哪些仓库放哪些商品,能够让运输的车辆花的时间最少,能快速的去把这货物运输到不同的地方;这种物流问题是我最喜欢的问题之一。
或者我们制造一部手机,我们能花的钱就这么多,那怎么样能够在我们可以花的这个金额的范围内,如何选取最合理的元器件成本,让我们的手机达到最大的利润;
有很多约束条件,很多约束我们做决策的东西,总量不能大于多少。比方电的成本,水的成本等等,都要满足一定的关系才可以。这种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约束条件。
要解决在约束条件下达成目标的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它叫做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就是,我们可能会有不少的函数,这些函数去限定了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就是函数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约束条件。比如图中的g_i(x)。
假设我们要造很多仓库,仓库加起来所花费的成本是什么样的, 花费的人力是什么样的。
最后要优化出来一个最小值就是我们的最小花费,或者所需要最少的时间。这种问题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各个地方。
你点外卖每天在地图上做一个地图的规划,公司里做一笔投资,其实都是使用了类似这样的东西。
我们要解决优化问题,其实有比较多的方法,今天来介绍最著名的一种,也是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动态规划的思想。
动态规划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以这个问题引入一下。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卖木头的,长度是一米的木头卖一块钱,长度2米的卖5块钱。
那么所以除非拿了一个一米的木头,否则不会有一个人像傻子一样说:把这个两米的木头截成两段。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3米的就卖8块等等,到后面10米的卖30,11米的卖33。
那么现在你拿到了一个长度为8的一个木头,那你想想这个8米的木头是该直接卖,还是它切分掉去卖。切分掉去卖的话,如果用1和7,加起来就是18块钱,
2和6加起来就22块钱了,比8是不是就多了?
给你任意的一个长度n,然后我们要得出来这个n到底该怎么切分能够使得价格最大。怎么样能够让卖出去的价格最大。
思考一下咱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有一个很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机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做穷举。你可以让他去找什么,让他把所有东西全部都运行一遍就可以了。这是计算机的一个好处。
我们来思考一下咱们怎么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现在输入了一个长度是n的一个木头。它可以变成n和0,就是不切分。可以变成1和n-1, 变成2和n-2。一直截断到多少呢?可以变成n-n/2。
(0,n),(1, n-1),(2, n-2)…(n-n/2, n-n/2)
在这个情况下, 它分成1和n-1, n-1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n-1是你直接返回n-1呢, 还是变成(1, n-2),变成(2, n-3)。对于2,其实也有也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返回2呢,还是(2-1, 2-1)。如果我们要遍历的话,遍历的就应该是一个树。把这个树里面所有情况都找一遍,然后返回那个最大值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情况循环一遍,那我们现在来实现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一点也不难。
让我们来先定义一下所有的价格:
prices = [1, 5, 8, 9, 10, 17, 17, 20, 24, 30 , 33]
我们要知道它的每一个商品直接的价钱,就是complete,我们来定义一个complete_price
,
complete_price = { i+1: p for i, p in enumerate(prices)}
print(complete_price[9])
---
24
那如果这个时候是30,就会出问题。
print(complete_price[30])
---
KeyError: 30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要非要去判断这个在不在里边,可以直接用detaultdict
, 它是是一个带有默认值的Dictionary,如果这个值不存在的话,给它赋予一个默认值。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complete_price = defaultdict(int)
for i, p in enumerate(prices): complete_price[i+1] = p
print(complete_price[9])
print(complete_price[30])
这个时候如果是30, 它就有一个结果了。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数据,我们假如要写一个revenue,revenue就是营收,输入长度是n。
现在做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def r(n):
candidates = [complete_price[n]]
candidates等于价钱完全不切割是多少钱。然后我们写一个for循环:
for i in range(1, n):
pass
接下来我们做个拆分,拆分左边就等于i, right就等于n-i:
left = i
right = n-i
这个时候整体的价格就等于complete_price[left]
, 再加完整的右边, complete_price[right]
。
total_r = complete_price[left] + complete_price[right]
这里其实是有问题的, 如果我们在这里假设n现在是100, 假设运行到i是50, 那么complete_price[50]
其实是一个没有值的, 值是0。
就是数据里没有50的长度的价格,所以这个左边和右边其实是需要变成一个递归问题。
total_r = r(left) + r(right)
candidates.append(total_r)
现在写法写的稍微巧妙一些,这个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遍历一遍,把所有的情况给拿出来,找到最大的返回出来。目前为止这个方法完整的代码如下:
def r(n):
candidates = [complete_price[n]]
for i in range(1, n):
left = i
right = n-i
total_r = r(left) + r(right)
candidates.append(total_r)
return max(candidates)
这个时候我们来调用一下:
print(r(8))
---
22
这个22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上面这段代码, 首先8进方法之后, 第2行告诉我们8完全不切割的话是多少,并赋值给candidates
。
紧接着把它变成了1和7,2和6,3和5,4和4这样的问题。
假如到6的时候,又会去求一下这个6。右边是要变成6,那么6最大应该是多少。
这个代码其实可以写成更加Python化的方式,我先写一遍上面的,是希望能让大家知道这个代码是怎么来的,现在让我们来用Python的方式来解决:
# 优化为Python向
def r(n):
return max([complete_price[n]] + [r(i) + r(n-i) for i in range(1, n)])
print(r(8))
---
22
也就是,以上方法里定义的内容,完全可以压缩成一句话解决。你们可以仔细的研究一下这两段的相同点和差别。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缺了一个记录他中间分割步骤的内容,这个也简单,我们稍微改变一下代码,将return改为赋值,然后给他加一个分割方法:
candidates = [(complete_price[n], (n, 0))] + [(r(i) + r(n-i), (i, n-i)) for i in range(1, n)]
其中我们添加了(n, 0), 还有(i,n-i)。
然后我们还要给他加上最优值:
optimal_price, split = max(candidates)
如果这其中你要是看不出逻辑过程,那你需要一些更多的练习。好好的再去回去看看我之前写的AI秘籍中的Python基础教程篇。
对于熟练的Python的工程师来说,应该熟悉这种方式才对。第一次咱们实现的方法,其实是C和Java的一种方法。如果是Python的话,你需要熟悉Python,直接会写成这个样子。
我们定义了一个candidates
, 后面将风格方式定义进去并赋值给它。
然后我们使用optimal_price
来接收它的最优价格。
接着,我们添加一个solution
变量,solution
是n的时候就找到了它的分割过程。
# 在方法外定义一个solution
solution = {}
# 在方法内赋值solution[n]
def r(n):
...
solution[n] = split
最后,我们还是将最优价格给返回出去。
return optimal_price
来看一下solution[8]
print(solution[8])
---
(6, 2)
我们如果在这里debug一下这个solution,运行完之后solution如下:
是8的情况下变成6和2,现在就要看一下6的时候怎么切分?6的时候变成6和0。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我们将它变成33, 33你会发现他运行的时间很久。刚刚我们运行8,或者我们重新运行9的时候,速度都还可以,很快就能得到结果。但是运行33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缓慢。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这段代码中,现在有一个n,n接下来会拆分成了n-1个问题,其实是要进行n-1个循环。那每个n-1的循环里面又有两个调用了这个运算。所以在整个计算的次数的复杂性,对于一个n来说,它整个的运行时间应该是:2 * (n-1) * 2 * (n-2) * … = 2^n * n!,就等于2的n次方再乘上n的阶乘。
这样的话,结果就是它的运行时间会非常非常的久。那我们就需要对代码进行优化了。
如果现在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会发现之所以运行的慢,问题在于很多重复的值其实被重复运算了。同样是n-3这个事,不仅在n-1向下分支中会计算一次,在其他的分支也会再计算很多次。有很多的值是被重复运算了。
为了解决重复运算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既然很多计算是重复的,那我定义一个变量去记录这些曾经计算过的,再遇到的时候就不要去计算不就完了:
cache = {}
def r(n):
if n in cache: return cache[n]
...
cache[n] = optimal_price
return optimal_price
print(r(33))
---
99
如果n在cache里面, 直接return cache[n]
, 如果它不在里边的话就往下继续运行,每次求完解的之后,我们让cache[n]
等于optimal_price
。这样就简单多了。
我们最后求了一下33,瞬间就得到了99的答案。
这个cache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它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种思想。在一九二几年、三几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数学家叫Richard Bellman。Bellman发现在整个数学计算中有相当的一类问题,都牵扯到了一个相似的问题:over-lapping sub-problem
,就是子问题的重复。
Bellman就提出来了一种方法,他就说我们解决这种问题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用一张表格,不断地记录不断地查表,就是不断地写表查表。
就把值和结果都一一对应的写入表中,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这个表里面重新查一遍,看一下有没有这个值,存不存在。
当时Bellman把这种方法叫做Dynamic,不断地、持续地、变化的、动态的。programming在我们现在意思是编程,在一九二几、一九三几年的时候,是指把东西写到表格里以及从表格里面拿出来。
那为什么后来演化成编程的意思,因为早些时候,冯诺伊曼当年制作的那个机器写的是纸带,就是给你一个一个的纸带,这个纸带每一行会打八个洞,就是当时冯诺伊曼最早的计算机。这8个洞里边有一些是透光的,有一些是不透光的,其实就是一条一条计算机命令。
这其实也是一个写表读表的过程,后来programming就有了编程的意思。但是Bellman当年提出来的这个意思,Dandep programming就是不断地写表和查表。它针对的是所有一切有这个over-lapping sub-problem
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计算性。
在很多地方学动态规划的时候,很多书上教动态规划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给一个解法。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那些算法的书,在动态规划里往往会有一个表,这个表格很重要。
如果不用动态规划的话,这个问题也是能解决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这种优化问题不用动态规划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理论上是要给你一个运算能力无限强,存储空间无限大的计算设备。
显然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就需要这样写到一个表格里边,记一个记录表格。这个就是我们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
关于「动态规划的详解」之后有机会我去专门写个算法的相关课程,在这里就把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给大家介绍了。
我们现在来继续看代码,刚才我们算了一下33这个值,得到了99。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能卖多少钱,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怎么个拆分法。
要拆分的话我们就要把这个solution
给它parse一下,再继续定义一个方法:
def parse_solution(n, cut_solution):
left, right = cut_solution[n]
if left == 0 or right == 0: return [left+right, ]
else:
return parse_solution(left, cut_solution) + parse_solution(right, cut_solution)
print(r(18))
print(parse_solution(18, solution))
---
52
[10, 6, 2]
我们看一下left和right,将分割分别传进来,那如果left和right是0的话,比如10, 写成(10, 0), 其实意思就是10就不用切分了,直接返回left和right就可以了。
那如果说它里边不是0,假如说是37,切分17和20,我们就要知道17该怎么分,20该怎么分。所以就返回:
return parse_solution(left, cut_solution) + parse_solution(right, cut_solution)
最后我们看到了18的切分结果,就被切分成[10, 6, 2]。
具体的切割过程也可以获得。
在Python里边呢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经过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把重复问题给解决了。
再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在Python里面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把很多常见的功能其实都已经想到,做了切分了。
比方说Python自带的库里面就有一个functools, 它有一个lru_cache
,就是least recent used, 最近最少使用。
我们如果在直接写一个cache,它会存在一个问题。当n特别大的时候,那么cache的size也会变得特别的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机制,来让cache保留最需要保留的东西,保留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不要把所有的信息全部弄进去。
这个lru_cache
帮我们实现了这个功能,它会把最近最少使用过的这些值删去, cache的这个size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内。
这个函数是一个装饰器,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我在Python课程中介绍过装饰器以及其使用?
我们来使用一下这个装饰器:
@lru_cache(maxsize=2**10)
这里定义了一下maxsize等于2的10次方,就是最多可以存2的10次方个值。
那这里和我们方法里的这一段内容其实是一摸一样:
if n in cache: return cache[n]
...
cache[n] = optimal_price
当我们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 如果函数的参数曾经被计算过,那么就直接返回这个值。如果没有被计算过,就计算一遍,再把这个值写下来。
那我们使用了这个装饰器之后,我们对cache的使用的这两句代码就可以删掉了。
lru_cache
的作用都懂了吧?以后遇到一个程序很慢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做优化。
那其实今天这节课程把这个函数看懂,几乎所有的动态规划的问题的主体思路就都懂了。因为所有的动态规划的问题都包含了以下几个问题:
这是所有的动态规划的特点,当你发现一个问题可以被分解成子问题,而且子问题有重复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优化它。
以后大家面试,大概率会遇到这种问题。只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思考的话问题基本上就不大了。
但是动态规划其实也是有一个极限,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动态规划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常见的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当限制条件特别多,或者问题已经复杂到非常难的去识别此问题了。可能它是包含了子问题的关系,但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所以我们没办法去把它分割出来,我们没有办法去识别它。
动态规划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思维类型。比方计算机里面的图论问题,并不是只能把它变成图论问题,不用图论完全可以解决,但是不太好弄。
所以,动态规划其实也有它的局限性,人们为了解决更多问题就提出了更多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叫做机器学习。
好,我们下节课,就好好的来讲讲机器学习。本节课的最后,我将之前咱们写的那段代码完整版贴在这里: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from functools import lru_cache
prices = [1, 5, 8, 9, 10, 17, 17, 20, 24, 30 , 33]
complete_price = defaultdict(int)
for i, p in enumerate(prices): complete_price[i+1] = p
solution = {}
cache = {}
@lru_cache(maxsize=2**10)
def r(n):
candidates = [(complete_price[n], (n, 0))] + [(r(i) + r(n-i), (i, n-i)) for i in range(1, n)]
optimal_price, split = max(candidates)
solution[n] = split
return optimal_price
def parse_solution(n, cut_solution):
left, right = cut_solution[n]
if left == 0 or right == 0: return [left+right, ]
else:
return parse_solution(left, cut_solution) + parse_solution(right, cut_solution)
print(r(18))
print(parse_solution(18,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