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CE蝈蝈
随着时间推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年啦!离春节还有10天,今年春节准备怎么过呢?
小时候浓浓的年味儿渐行渐远:写春联,贴春联,放鞭炮,杀年猪,打糍粑,穿新衣,办年货,看春晚,吃年饭,拜年收压岁钱,民俗表演……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一、年的传说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
民间有两种关于“年”的说法。
第一种,“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相传古时候有个“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想借宿一户老婆婆家,并允诺会赶走“年”兽。众人劝说,一起去深山避难都不济。
后来“年”来袭时,白发老人燃起爆竹,“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靠近。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打开,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大笑,“年”兽落荒而逃。
第二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二、年的科学记载
年是春节的俗称,说到春,自然就会想到夏、秋、冬,更会想到一年有24个节气365天。那么,是谁将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晰?是帝尧。
《华夏上古志·五千年演义》记载:做了首领的尧,仁德像苍天那样广大,无所不被;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无所不知。尧让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日久天长,重和黎居然成了两位天文学家呢!他们还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传授给羲和、羲仲,让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尧任命了农官后稷之后,农耕日渐发达,他也越觉得播种、收获,都须掌握四时,而是掌握四时必须懂得天象。于是,尧把羲和、羲仲等人召来,命羲和细心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民政部来制定历法,以便人们按时令从事生产。他命羲仲住到东方海滨,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与时间,以昼夜平分那天作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向南移动,以定夏至;命和种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方位,以定冬至。尧分派完之后,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366日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确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确定出年来了。”
翻阅《尚书·尧殿》可以看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警授民时。分命羲仲,……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据此可见,帝尧钦定农历是无可争议的。
三、年味
年味是一种合家欢乐,团圆的温馨氛围。长长的香火,响亮的鞭炮,繁复的礼仪,温馨的蜡烛,丰盛的贡品成了旧历“大年”最为真切的符号。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现在生活富裕了,人们都“忙了”,“忙”的已经不分季节了,忙着挣钱,忙着干事业,谈生意……
第二、年味丢在了“删繁就简”上。能省则省,能简单就简单。
第三、经济发展起来了,但顺应而生的是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走亲访友,一年上头,为了攀比,为了面子,份子钱,新年红包,压岁钱等都超负荷,让原本普普通通,热热闹闹的亲人团圆聚会变了味。
小孩的压岁钱怎么给,给到什么时候,给多少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但是这些都可以灵活处理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风气影响下,漠视的亲情,丢失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年味……
除了挣钱,除了功名利禄,我们民族还需要其他东西,还需要传统文化!
……END……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蝈蝈,写写生活小故事,读后感,成长笔记。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来我的小屋做客,我们一起成长,用文字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