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家有一句老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它想说的是父母的基因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句话好像并非绝对的。我们身边总能发现那种父母极其普通、甚至身处社会最底层,但孩子一路杀伐果决,向上成长,打破一层又一层的限制,突破圈层、熠熠发光;当然也有反过来的,父母双双都是精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的人赢,但孩子却资质平平,别说考清华北大了,能考上大学都很困难。比如之前有一篇爆文《我和老公清北毕业,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三流学校吗?》,着实让很多孩子看了沉默,家长看了流泪。
是不是越优秀的父母越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我发现这个话题的讨论在知乎上引发了几万人的关注和探讨。
学霸父母们心里的纳闷和愤愤不平实在太让人理解了,明明夫妻双方当年都是从清北等国内排行前列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家庭里的文化资本、学习氛围都堪称一流,为啥自己的孩子,却只能考出三流成绩读三流的学校呢?实在是让人意难平啊!
每次探讨到这个话题,我总想起一个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歌手朴树。
他是一个太有才华和性格的歌手里,《平凡之路》、《生如夏花》、《白桦林》、《那些花儿》等等,简直是写一首,火一首。你知道吗?他个人其实只有高中学历,非中文系出身,也没有名校背景。但是他每一首歌的歌词都直击心灵,写得极其完美,是很多高学历、名校、中文专业出身的人恐怕都自叹不如的。
你认为这是什么?运气?天赋?传奇?可能有,但并非全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除了他个人的才华,他父母对他的教育引导可能更为重要,如果你了解过他父母的故事,你就能明白,他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传奇!
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细节,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我在这里做一下简单分享。他的父亲北大博导,是我国“双星计划“发起人之一。他的母亲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女工程师,同样任教于北京大学。朴树出生于北大家属院,这个家属院里汇聚了全国的学术高端人才,这里出生的孩子被不自觉地写定了一条前程路线,就是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出国留学,当科学家或留校任教。结果朴树“小升初”的时候差0.5分没考上。当时已经很有社会地位的父亲为此低声下气、到处求人,来回奔走一个多月都没有结果。
后来朴树患上了青春期忧郁症,他想彻底放弃学业,改学音乐。父母当时没同意,但又担心他的病情加重,所以约定他只要考上大学,就不再继续约束他。1993年,朴树拼劲全力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朴树却说:“我是为你们考的,我不去了啊”。
北大知名教授的儿子连大学都不去上?他的父亲难以接受,最后双方各退了一步,朴树同意去试试,结果念到大二一意孤行地退了学。父亲害怕他到社会上吃苦后没有退路,再此低声下气四处求人,终于帮他保留了一年学籍。结果,朴树退学之后在家待了整整两年,待到了学籍过期。后来在高晓松的帮助下,朴树一点点开始迎来转机,1999年的时候,因为一首《白桦林》彻底火遍大江南北。
在这期间,他多次向父亲表达过自己想毕生从事音乐事业的决心,父亲只能无奈默许,然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为他谋划退路,因为朴树一天没做出成就,他总担心儿子眼高于手。朴树成名后,曾有人采访他的父亲:“儿子没有走您的路,您没有阻挡吗?”他说:“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成为朴树很不容易,成为朴树的父母其实更不容易。
父母自身能力极高,学历极高,面对在学术方面没有自己那么优秀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彻底放弃并打压。面对孩子的离经叛道,他们也没有一味地否定和扼杀,而是很有智慧的,想尽一切办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做好止损线,然后默默地把孩子托举起来。
作为一名父亲,濮祖荫的个人简介上写上了“歌手朴树的父亲”,我想这是所有为人父母者最高光的时刻了。做父母也是一场人生修行,和能力、学历无关,靠的是智慧。
让我们回到“平庸”这个词。到底什么叫“平庸”?成绩不好就是“平庸”吗?考不上大学就是“平庸”吗?没上清北就是“平庸”吗?这种评判标准实在太单一了,错误的、唯一的评判标准才是我们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原罪。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生而伟大,“平庸”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所谓的“平庸”只是暂时还没有活出自我的一个中间过程或者短暂现象而已,并非一个人的最终生命结果,也并非生命的本来面目。
真相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而伟大的灵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生而平庸的人,这个世界上只有勇敢地活出了自我的人和懦弱地苟且偷生的人。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庸”。
但这并不代表他天生如此,如果他能打破心中的恐惧,找到自己的天赋特长,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他依旧可以活得伟大,因为每个人生而伟大。只要你存在,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和伟大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讨论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天赋”。
很多人可能会说,不论如何,朴树那样的人的确是有音乐天赋的啊,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朴树那样的才华和天赋。我们经常说要发现孩子的天赋,是否每个人都拥有天赋呢?孩子们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都去弹钢琴,但能弹成朗朗的能有几个?
是的,在钢琴演奏本身的艺术造诣上,能成为朗朗的可能不多。但是在同样热爱钢琴的孩子里面,我相信肯定有孩子擅长教其他人弹琴,他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钢琴教育家;肯定有孩子擅长编曲,他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编曲人;肯定有孩子擅长理工科,他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声学工程师......
所谓“天赋”并非只存在于那个最耀眼、曝光率最高的地方,“天赋”的挖掘和探寻犹如切割钻石,有非常多的角度和切面,只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角度,就能切出一个璀璨耀眼的钻石。所有的孩子都肯定有他们的天赋和特长,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只是固有的思维,让我们习惯于只盯那个最显眼的的地方,还有很多被埋没了,大家没看见。然后你就觉得孩子是“平庸”的,最可惜的是,孩子被这种错误的认知一直洗脑,他自己也最终放弃了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钻石,他开始认为自己是平庸的,他开始不停地批判和否定自己,他少年时的梦想开始逐步死亡,最终得过且过。一个所谓“平庸”的人就这样被集体意识催生而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家的意识越来越开放,社会价值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不是皓月当空,而是群星璀璨。未来,我们的社会允许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舞台和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未来,也唯有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才会成为未来新世界的主宰,才会拥有一个幸福并值得过的一生。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抑或整个社会,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勇敢的做自己,实现自我。每个人天生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请不要放弃探索!
用我最喜欢的习大大的一句话做个总结: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请放弃用“平庸”这个词来评价孩子们吧,它不过是一种懒惰,一种放弃自我实现和探索以及极其狭隘、单一评判标准下的产物。记住,每一个生命都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