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最近闲时在看美剧“亿万”,中间有一个情节,男主角之一检察官罗兹在遇到个人经济危机时去旧书店典当了他父亲送他的一套首版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四万美金,在把书交给店员的时候,他饱含深情地背诵了他父亲书写于扉页上的赠言,那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关于读书,最近北大郑也夫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们为什么普遍不喜欢读书》,郑教授通过对米国、日本等对比,总结说我们这个民族当下普遍不太爱读书,他认为其原因首先是中国的中等教育剥夺了孩子们选择的权利,挫伤了他们的读书兴趣,其次大学教育专业化太早,学生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三的是社会太过功利,读书并不能为找工作、升官发财提供即时的帮助,因此国人丧失了读书的兴趣。现实确实如郑教授所言,这个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说国人没有了读书的心里需求,我不太认同,如果是这样,那么火爆互联网的“得到APP”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其是介绍书籍及帮你快速读书的平台),我想更多的原因除了郑教授所言更多的是我们没有了传承,或者说我们缺少了读书的环境和对读书带来价值的现实表达。

我是爱书的,这种兴趣来源于我的父亲,作为一个非学术人员,在东北那个小县城像他一样拥有很多书的人并不多,他从不限制我读书,而且每年在他微博的收入中为我订阅《少儿画报》、《童话大王》、《儿童文学》等一系列期刊,作为一个能定期阅读最新故事和出借故事书的孩子,我一直是小朋友圈里面知识的代表,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大学里,因为成长的环境导致我的社会见识远低于城市长大的同学,融入他们的话题和交流成为我的障碍,很快我订阅了《时尚先生》《新周刊》《小说月报》《中国文学》《作家》等一系列社会期刊,新的资讯让我对外部世界的知识快速增长,没多久,同学们的话题至少我可以听懂了,在信息还没有爆炸的九十年代,青春的我们即可以畅游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侠客江湖里扮演角色也可以沉浸在王朔布老虎琼瑶的爱情童话中幻想爱情,各种名著在图书馆里静静地等你去翻牌。记得大学时偷书是我们共同的癖好,图书馆、租书店都留下了我们猥琐的身影,偷书不算偷是我们对这种行为的借口,我一个大学同学曾经用了一学期把金庸的一套书偷全,成为大家膜拜的对象,现在依稀记得那应该是三联出版社的经典版。我最后一次偷书是在北大外的一个书店,书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那时候北京的书店已经装了电子防盗装置,我不知道为何侥幸的逃过,但这个记忆一直留到现在。

参加工作以后买书再也不需要节衣缩食,所以买书成了一种购物欲的释放,看到书就想买,买的越来越多看的越来越少,买、摆在书架上、摆不下就装箱存起来,心里幻想等老了在一本一本去读,其实我也知道,大多数的书也许今生都不会读了,因为我们已经逐渐的习惯了看手机玩电脑,但心里着实还是有读书的需求和幻想,“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古训依然余音绕梁。

在中国,一定要读书,读书是幸福的。我曾经对比过中外物品的价格,发现只有书籍是我们国家最具备性价比的商品,不要说米国,一步之遥的香港,买一本书没有一百港币,你基本只能去旧货市场,而我们在京东赶上促销,一百元你可以买五本书,忽略掉的版权让我们可以自由的读到想看的任何书籍,其次,读书是装B的最廉价道具,你家里一个庞大的书架,让所有到访者发出由衷的称赞而不会丝毫有土豪的鄙视,当地铁里99.9%的人都抱着手机玩游戏的时候,一本书马让让你与芸芸众生有了不一样的气场,第三,时间对于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我都都幻想有平行空间去感知不同的人生,书是让你在另外一个维度平行成长的工具,第四,阳光午后,一本书一杯茶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读书除了时间久了会让视力下降真的没有坏处了。

女儿喜欢读书,不知道是不是如我儿时受父亲影响一样,十岁的她已经有了自己整整一架子书、我们不同的是我的书大多数没看,她的基本都看过几遍,这一点不知道强我多少,她做什么都吵吵闹闹和粗心大意,唯有读书时安静专注,除了350度的近视让我心痛不已,我最喜欢的是窝在家里的沙发角落和女儿靠在一起各自看书,然后在她读到傻笑的时候问她一句她傻笑啥呢,生活的幸福如此而已!

读书吧,在你空闲的时候。

写于2019年1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