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一直不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中考失利,高考失利,考研再次以5分之差,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
大学广告专业毕业后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是汽车品牌的广告文案,但是对汽车一窍不通,三个月后就匆忙辞职;之后转行进入到杂志行业,从娱乐编辑做起,可是纸媒很快式微,成为夕阳行业。辗转几番,进入到时尚类app创业公司。那是2013年,大量年轻人投身移动互联网,马不停蹄展开天使轮、A轮的融资,但刚海外留学归来的老板显然高估了自己,半年多时间久烧完了融资,开始裁员。
回看彼时,那是一段完全在迷雾里的过往,“奋力向前,逆水行舟,却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每天下班回家,当我置身于偌大的地铁站中,看着飞驰而过的车厢把人流运转到城市的四面八方,我的渺小无以遁形,车厢摇摇晃晃,透过车窗里的影子,我观察人们的面孔,猜测他们是否和我一样,也做着一份并不太快乐的工作,胡思乱想之间就到站了,走出地铁口,天空已然完全黑暗了下来,再往前一公里就会到家,其实所谓的家,不过是一间租来的极为促狭的房间,那是一种难以忘记的困顿感觉。
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出租屋里,缓过神,坐定下来,我翻开一本从上海图书馆里借来的书,《美学的经济》,来自台湾作家詹伟雄。那个时候的我不会料想到,自己会被书里面的这样一句话击中,进而改变了命运。
那句话是这样的:“未来,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微型创业家。”
放到今天这个个人IP层出不穷的年代来看,这句话多少显得稀松平常,但把时间往回拨10年,对20岁出头的我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在此之前,我的理想是在大城市的大企业里做着白领工作,以文字养活自己,维持简单的人际关系。此外,大城市的快节奏也是我热衷的,每天透过落地玻璃窗,魔都所展现出来的旖旎风光令人振奋。
而“微型创业家”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就足以创业,要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哪怕我不擅交际、与人群刻意疏离,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擅长,去开辟出属于我自己的“小而美”疆土。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写作,变成未来的创业方向。
坦白说,在此之前,这根本不会列入我的人生计划中。我的既有设定是,作家是贫困潦倒的,也仍然记得在报社工作的前男友隐隐透露出未来想当作家时,我的脑子里快速划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念头。
但是那一刻,当看到书里头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试试去教小朋友写作呢?
学习写作曾经也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去本地的青少年宫上写作课,那是我最喜欢的课外兴趣班。8月份的下午3点,去兴趣班的路上太阳暴晒,我就一路小跑,直到冲进那个空调冷气开得极足的教室里。少年宫的外观是一个童话城堡,对我来说,那个地方的确美妙得像是童话,无限量地供应冷气、想象力和老师肯定的目光——或许我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像从前的我一样,从写作中获得快乐。
就此,我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微型创业之旅,写作课最初只来了5个孩子,和我在《魔法写作概念店》里写的一样。当然,书里的开端,仍然更接近一个小而美的小说了。实际上“创业”初始,我经历更多的是失眠的夜晚,不过成年人大抵多半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并不值得大张旗鼓言说。
我仍然愿意讲更多温暖的细节给你听,比如说,我开始慢慢发现,那些曾经在职场上的挫败,后来都成为我莫大的财富,那些做杂志编辑的时光,看起来只是埋头写作不理世事的时光,却教会我在写作课程的设计上,如直觉般地知晓如何去围绕一个主题更好地寻找讯息,并且以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加以串联。
或许一开始就去做老师也不错,但如果是这样的起头,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到如何把电影、广告、动画短片冶为一炉,形成独有风格的写作课了。我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我了。
在教孩子学写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在一点点成长,与此同时,自己的灵魂肌肉也在变得越来越强壮,我不再活在一个人的自怨自艾之中。我和孩子就像双线叙事里的两条路径,彼此汇聚,并且最后都抵达了自己命运的某个里程点。十年时间倏忽而过,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或许已经成为一个幸运的人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绝不单纯是一本教孩子写作的书,我更愿意把它诠释为一个写作界的“深夜食堂”,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如果你也曾经历或现在仍在经历一段黑暗时光,或许这本书会让你至少有一点点相信,你也能够用写作搭救自己,当你愿意将自己的生命故事记录下来,并且分享给更多的人,疗愈就会水到渠成发生,就如同你在阅读我的故事中,感受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