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真心》读书笔记|四、观轮涅(3)

网络图片

7、让生命沉浸在极致的静里

当下明空觉,宽坦而任运。

随他妄境起,不起善恶心。

开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而且开悟也分大小悟,就像有的人透过钥匙洞见到光明,有人透过窗户见到光明,有的人则能走出门外沐浴在光明之中,有人甚至能与光明融为一体。

光认知真心不行,一定要能够保任当下的那种觉性和空性,它才会对你的生命产生真正的作用,令你不生烦恼。

保任之后,就要宽坦任运。

宽坦就是放松、放下的意思,心要放松,不要老揪在一起;任运就是自由自在,自自然然,随顺因缘。

无论行住坐卧,你都要保任那个明体,但是你的警觉又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妄念和执著,束缚你的心灵,扰乱你的湛然空寂。

如何随顺因缘?因缘聚合时珍惜,专注地去用好它,因缘离散任由它去,毫不强求。

怎样掌握妙用与妄念之间的度呢?就看你的心灵是否安住于坦然宁静的状态,如果你觉察到自己的心海泛起了一丝波澜,担忧、恐惧或者不满等情绪悄悄探出了它们的小脑袋,这就是妄念在干扰你的真心了。

这时,你不能沉浸在那种情绪里,也不能纠结于妄念营造的假象,要提起正念,明白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无须执著,或者使用一些方便法门(如持咒、观想、“呸”字诀)让自己迅速地宁静下来,回到真心的状态。

在这种心灵状态的切换中,你会发现,清明的心境比妄念纷飞、诸般算计的心境更有助于快速地找到应对事情的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那句,“不怕念起,唯恐觉迟”,适度的警觉非常重要。

真心并不像石头般毫无反应,相反,它不会受到任何现象与情绪的蒙蔽,因此是异常敏锐的。

我们要去掉的是带有欲望、会引起纠结的功利心,而非思考本身。

眼耳鼻舌身意中“意”的妙用,就是意根对各种现象的感知与思考。

当我们不纠结于这种感知与思考的时候,就是“真心的妙用”;当我们沉浸在这种感知与思考当中,甚至因此而产生许多情绪的时候,就叫做“妄念”。

你要安住在那种空性里,行住坐卧皆不离空性,随他妄境起,不起善恶心。

世事如同放烟花,每次烟花腾空,总有人高呼着涌了去。这就是妄境。烟花最绚丽的同时,也走向灭亡了。在妄境出现时,不要起善恶心。

永远觉醒清明于当下,触目随缘,快乐无忧。做事如彩笔描空,描时专注,描后放下,心中空中皆了无牵挂。

8、让妄念如风

不破亦不立,觉体亮晶晶。

能所双冥日,境智合一时。

妄念很奇妙,它很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骗子。

当你与他们交谈并且被他们的逻辑俘虏时,他们就会激起你的欲望,进而控制你的心;当你不管他们,任由他们自说自话,更不会被他们蒙骗的时候,他们也就只好无功而返了。

同样的,当你太执着于妄想的时候,它就存在了;如果你不执着它,不听从它的驱使,甚至压根不理会它,只管把它当成大街上与你擦身而过的陌生人,那么你连找都找不到它。

你不用刻意要求自己生起觉性,也不用刻意消灭妄念,更不需要压抑它。要放松而不散漫地安住在自己的宁静清明当中,品味,但不沉溺。

遇事只需尽力而为,随顺因缘。这样一来,你的内心自然会明明朗朗,毫不昏沉。

当有一天,你完全消除了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对立与隔阂,既找不到一个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取某些东西来得到满足的“我”,也找不到一个我需要对抗或妥协的外部世界,你便品尝到了一种无我的圆融。

我们的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如房间与大厅,去掉自我意识营造出的隔阂感,就像打通了房与厅之间的墙壁一样。略有不同的是,除了我们的心与世界之外,再没有第三个需要去通融的空间。

心与世界合体,便超脱了一切限制,实现了一种畅通无阻,也就是“自由”。

这个时候,就是“不破亦不立,觉体亮晶晶”的状态。觉体就是明空之心,亮晶晶就是明明朗朗。

“能所双冥日,境智合一时”。前面说过,“能”就是你的心,“所”就是外部世界。把你的心和外部世界的分别心全部消除之后,你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你。

一切分别心消失之后,就是境智合一的时候,外部诸境和你的真心、智慧合二为一了,便也谈不上真心和妄心的分别了。

9、幻灭幻生,心海浮沉

起止皆妙用,随缘不住心

轮回与涅槃,皆系于明空

起,心动;止,休息。无论心动,还是休息的时候,都是妙用。

许许多多的“明了”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假若不能对生活发生作用的话,这种所谓的“明了”就不是真正的明了,而是镜中花、水中月。

真心也是一样。你了知真心后,就要让它发生作用,让它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就是随顺因缘,不将闲事挂心头,也就是放下一切。

人的真相,是一场幻觉,一种元素组合的游戏。就像孩子们玩积木一样。

某个时刻,孩子们用若干块积木堆砌出一座小小的城堡,在某段相对时间内城堡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把它推翻,再堆出其他的东西。城堡的存在是一场幻觉,它会随着组成元素的解体而随时分崩离析。

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想法、情绪、健康状况、身体内部环境、外貌、命运等等,都会随着因缘的不断流转而时刻改变着,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没有一个不会经历生再走向死的独立个体。

从终极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确实存在的“积木城堡”,也没有确实存在的“人”,一切都是被冠以某个名称以示细微区别、实则本质相同的现象。

那么超出轮回、了脱生死又是怎么回事?

所谓超出轮回、了脱生死,是心对生死概念的超越,是对建立在生死概念基础上的妄念与执着之超越,而不是对自然规律或真理的挑衅与对抗。

“无生亦无死”,仅仅是指我们认知中的生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对生死的理解并非它们真实的含义。

在我们的一贯理解中,所谓“生”,就是一个生命的开始;所谓“死”,就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但这并不是生命的真相,生命是在不断流转的。

生和死,意味着状态的切换,意味着特征更加明显、更容易被肉眼和意识所捕捉的改变。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生与死的瞬间,就像楼房会折旧一样,人也在不断衰老着,甚至还有更多细微的改变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体内,比如细胞的新陈代谢与想法的日新月异等等。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面对这个真相,即便一些人理智上接受了,意识深处仍然会保持原本的固有认知,被生死的幻相所迷惑。

只有当你某天真正品尝到真心的滋味、看见世界的真实面目的时候,才能真正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才会挣脱“我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这一假象的束缚,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

所以说,理上认知真理,不如生命感受真理;生命感受真理,不如契入真理;契入真理,不如将真理灵活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见,归根结底,认知、保任真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在生活中生起妙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漠《真心》读书笔记|四、观轮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