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微博、——你是否看到了你的“双重人格”?

今天和朋友聊天,谈起我们现在是怎样去了解一个人。然后讨论的结果是关于某人的的微博,某人的朋友圈,某人QQ空间。我们有些汗颜。原来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如今都不是去接触一个实际的人而是仅仅通过社交软件去探索。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一代手机不离手的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通过朋友圈、微博塑造不同的人设,展现出我们的不同侧面然后成为别人看待我们的全部。我们也去如此这般看待别人的全部。

朋友圈——生活写照与炫耀

朋友圈是一个基于熟人关系的强联系的平台,这里面向都是你所熟悉的人,是我们塑造个人形象最有力的地方。你会发什么样的内容在朋友圈呢?出去旅游、出去吃好吃的、吃去逛街、买了新衣服、买了新的化妆品……那些生活里你觉得让自己极其舒服能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有排面与仪式感的生活状态都是朋友圈的常客。可能会向朋友圈里的朋友们展示你的外貌的魅力,生活的丰富与多彩,性格开朗与活剥。展现出你的爱好与厌恶,展现你的愉快心情。这样的你就像一个发光的个体被围观与羡慕,从而拥有了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


微博——陌生地带的独自狂欢

这是一个只用说,而不用被熟人围观的地方,因为所有的社交关系几乎都面向陌生人,所以这个地界成了一个人狂欢的舞台。这里足够开放,却也足够“隐蔽”。开放是面向陌生人,私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没人关注你在这里所展现的情绪与生活状态。

如果朋友圈的内容是为了获得满足感,那么微博给了我们极大的释放感。我们可以 自由的对某个事情发表看法,而不会被熟人做质疑,我们可以自在的抒发自己的恶劣情绪而少被人打扰。夜深人静时的心情与思绪都可能在这里安放。我在这里享受着自我隐藏和被人偷窥的快感。


所以真实的你,是朋友圈的你?还是微博的你?

朋友圈的人设和微博的自我形象是否一样?

那么别人是否其实和你一样?


于是我和朋友聊到最后就发现,我们在为自己设定人设的同时,别人也为自己设定着形象。于是社交媒体带给我们的新的社交模式变得越来越缺少真实感。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女孩子,因为不敢主动上前,所谓我几乎找到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看过很多她发的内容。朋友圈、微博、QQ空间,都各自呈现出不一样的形象,但是我依旧感觉不到真实感,因为哪怕我把所有社交平台上她的形象凑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她。


最后我们觉得,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光靠一个手机远远不是全部,走出门、面对面。血肉都在那里。

我想和我喜欢的女孩子面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微博、——你是否看到了你的“双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