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赠一枝春

 

      倘若让你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任选一篇或者几篇推荐给你的好友,你将推荐哪一篇?又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是我问学生的,而我自己也在思考,倘若你要问我,我会说:“我会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推荐这五篇文章”。

      《荷塘月色》一定会在你青年时期赠予你,青年忙于工作、人情世故。生活往往杂乱而热闹,我们容易在琐碎中忘记自己,忘记人生的目的。但朱自清会教会你独处,不在于享受那份安静,而在于体会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妙处。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而只有成为你自己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人一出生就在给人生不断地叠加意义,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拨开云雾,抽丝剥茧,找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说来简单,但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自己。世人遗憾项羽自刎乌江,殊不知他内心清楚的明白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我们感叹屈原抱石投江的爱国豪情,却也不能忘记他内心哀民生的痛苦。我们往往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而选择自杀。说他们怯弱也好,勇敢也罢。在我看来,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开家乡去异地求学或者工作时,最好能读一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自古分别就蕴含着无限的悲情,而郁达夫笔下的一草一木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当作者再次回到北平时,相逢没有带来预期的喜悦,也没有减少一丝一毫的思念,反而愈加浓烈。我想那是因为思念太深,满眼都是情。你我皆有故乡,那什么是故乡?它绝不是一个地理位置,而是心灵的归宿,不是或优美,或壮阔,或苍凉的风景,而是写满回忆,充满味道的家,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情感变得丰富,有一处“悲凉”让你宁静地栖息。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你离开那里,故乡就再也回不去了,故乡只存在我们的回忆里。而郁达夫到底在写什么,我想写得是回忆,是曾经记忆中的自己,是那份无法追忆的情。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如果遇到人生中大的坎坷怎么办?那就看看《我与地坛》。史铁生会让暴躁的你变得沉静,会让任性的你变得理性,那飞舞的蜜蜂,旋转的蝴蝶,那昏黄的落日,那无处不在的味道,能带给你深入思考的契机和感受生命的力量。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倘若是我残疾了,我会怎么办?我想困难会成为我逃避现实最有力的借口,我可以不再努力,因为我残疾了;我可以不用再包容别人,因为我已经很可怜了;我可以不用再坚强,因为现实已经给了我可以软弱的理由。这样的一生必定碌碌无为,接受无数人的同情和怜悯。生活的困难可不可以打倒一个人?在史铁生这里是否定的,想比之下,我是多么浅薄和无知,又是多么的怯弱和无措。面对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史铁生体悟到了自己的生命之光。而这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正如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时光照进来的地方。”


      阅尽千帆后,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失意时,都要读一读苏轼的《赤壁赋》一切苦与痛,一切乐与喜都可以化做了赤壁的水与月,在水与月的变化中苏轼放下了曾经的自己,不再纠结人生短暂与得失,不再困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索性把这些千古难题扔给了自然,让山水帮我们平复躁动的心。

      最后再看看泰山的美景,感受一下泰山的寒冷,姚鼐的《登泰山记》不仅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美景,可以让你豁然开朗,从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也有让你不惧寒冷,不惧未来。

        以上五位大家无不是用山水,风月,花草来表达自己的困境,而困境的表达正是对困境的突围。在突围中个人意识融入到自然中,自然又安慰了他们孤独的心。他们向外放眼自然的同时,又向内发现了自己。

        正如有人研究得出:中国而自魏晋以来,随着生命个体的觉醒,文人开始将观察视野转向外部世界,也就是自然山水。他们写的是山水散文,表达的却是如何安置内心的困惑与对历史存在的思索,他们借自然山水来追问,正符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人浑然存在的理念,并深化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一体的诗性思考。

      或许你已经明白,我推荐给你的文章就是想让你看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而最终是发现自己。我想这也是我们人生在世的终极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赠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