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

文章目录

  • C++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详解
    • 类的定义
    • 创建对象
    • 访问类的成员
    • 使用对象[指针](http://c.biancheng.net/c/80/)
    • 总结
  • C++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详解
    • 在类体中和类体外定义成员函数的区别
  • C++类成员的访问权限以及类的封装
    • 简单地谈类的封装
    • 对private和public的更多说明
  • C++对象的内存模型
  • C++函数编译原理和成员函数的实现
    • C++函数的编译
    • 成员函数的调用
  • C++构造函数详解
    • 构造函数的重载
    • 默认构造函数
  • C++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
    • 初始化 const 成员变量
  • C++析构函数详解
    • 析构函数的执行时机
  • C++对象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对象)
  • C++成员对象和封闭类详解
    • 成员对象的初始化
    • 成员对象的消亡
  • C++ this指针详解(精辟)
    • this 到底是什么
  • C++ static静态成员变量详解
    • 几点说明
  • C++ static静态成员函数详解
  • C++ const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常成员函数)
    • const成员变量
    • const成员函数(常成员函数)
  • C++ const对象(常对象)
  • C++友元函数和友元类(C++ friend关键字)
    • 友元函数
        • 1) 将非成员函数声明为友元函数。
        • 2) 将其他类的成员函数声明为友元函数
    • 友元类
  • 类其实也是一种作用域
    • 定义在类外部的成员
  • C++ class和struct到底有什么区别
  • C++ string详解,C++字符串详解
    • 转换为C风格的字符串
    • string 字符串的输入输出
    • 访问字符串中的字符
    • 字符串的拼接
    • string 字符串的增删改查
      • 一. 插入字符串
      • 二. 删除字符串
      • 三. 提取子字符串
      • 四. 字符串查找
        • 1) find() 函数
        • 2) rfind() 函数
        • 3) find_first_of() 函数
  • C++ string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
  • C++类和对象的总结,拿去做笔记吧
  • C++拷贝构造函数(复制构造函数)详解
        • 1) 为什么必须是当前类的引用呢?
        • 2) 为什么是 const 引用呢?
    • 默认拷贝构造函数
  • 到底什么时候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 初始化对象
        • 初始化和赋值的区别
    •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
        • 1) 将其它对象作为实参
        • 2) 在创建对象的同时赋值
        • 3) 函数的形参为类类型
        • 4) 函数返回值为类类型
  • C++深拷贝和浅拷贝(深复制和浅复制)完全攻略
    • 到底是浅拷贝还是深拷贝
  • C++重载=(赋值运算符)
  • C++拷贝控制操作(三/五法则)
    • 需要析构函数的类也需要拷贝和赋值操作
    • 需要拷贝操作的类也需要赋值操作,反之亦然
  • C++转换构造函数: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的类型
    • 转换构造函数
    • 再谈构造函数
    • 对 Complex 类的进一步精简
  • C++类型转换函数:将当前类的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
    • 关于类型转换函数的说明
  • 再谈C++转换构造函数和类型转换函数(进阶)
  • C/C++类型转换的本质(经典之作)
    • 类型转换的本质
    • 为什么会有隐式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之分?
    • 强制类型转换也不是万能的
  • C++ static_cast、dynamic_cast、const_cast和reinterpret_cast(四种类型转换运算符)
    • static_cast 关键字
    • const_cast 关键字
    • reinterpret_cast 关键字
    • dynamic_cast 关键字
        • 1) 向上转型(Upcasting)
        • 2) 向下转型(Downcasting)

http://c.biancheng.net/cplus/

C++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详解

类和对象是 C++ 的重要特性,它们使得 C++ 成为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可以用来开发中大型项目,本节重点讲解类和对象的语法,如果你对它们的概念还不了解,请先阅读《C++类和对象到底是什么意思》。

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是类类型的一个变量;创建对象的过程也叫类的实例化。每个对象都是类的一个具体实例(Instance),拥有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有些教程将类的成员变量称为类的属性(Property),将类的成员函数称为类的方法(Method)。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经常把函数(Function)称为方法(Method)。

与结构体一样,类只是一种复杂数据类型的声明,不占用内存空间。而对象是类这种数据类型的一个变量,或者说是通过类这种数据类型创建出来的一份实实在在的数据,所以占用内存空间。

类的定义

类是用户自定义的类型,如果程序中要用到类,必须提前说明,或者使用已存在的类(别人写好的类、标准库中的类等),C++语法本身并不提供现成的类的名称、结构和内容。

一个简单的类的定义:

class Student{
public:
    //成员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成员函数
    void say(){
        cout<

class是 C++ 中新增的关键字,专门用来定义类。Student是类的名称;类名的首字母一般大写,以和其他的标识符区分开。{ }内部是类所包含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它们统称为类的成员(Member);由{ }包围起来的部分有时也称为类体,和函数体的概念类似。public也是 C++ 的新增关键字,它只能用在类的定义中,表示类的成员变量或成员函数具有“公开”的访问权限,初学者请先忽略该关键字,我们将在《C++类成员的访问权限以及类的封装》中讲解。

注意在类定义的最后有一个分号;,它是类定义的一部分,表示类定义结束了,不能省略。

整体上讲,上面的代码创建了一个 Student 类,它包含了 3 个成员变量和 1 个成员函数。

类只是一个模板(Template),编译后不占用内存空间,所以在定义类时不能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因为没有地方存储数据。只有在创建对象以后才会给成员变量分配内存,这个时候就可以赋值了。

类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数据类型,该数据类型的名称是 Student。与 char、int、float 等基本数据类型不同的是,Student 是一种复杂数据类型,可以包含基本类型,而且还有很多基本类型中没有的特性,以后大家会见到。

创建对象

有了 Student 类后,就可以通过它来创建对象了,例如:

Student liLei;  //创建对象

Student是类名,liLei是对象名。这和使用基本类型定义变量的形式类似:

int a;  //定义整型变量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把 Student 看做一种新的数据类型,把 liLei 看做一个变量。

在创建对象时,class 关键字可要可不要,但是出于习惯我们通常会省略掉 class 关键字,例如:

class Student LiLei;  //正确
Student LiLei;  //同样正确

除了创建单个对象,还可以创建对象数组:

Student allStu[100];

该语句创建了一个 allStu 数组,它拥有100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是 Student 类型的对象。

访问类的成员

创建对象以后,可以使用点号.来访问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这和通过结构体变量来访问它的成员类似,如下所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类包含的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类包含的函数
    void say() {
        cout << name <<"的年龄是" << age << ",成绩是" << score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stu 是一个对象,占用内存空间,可以对它的成员变量赋值,也可以读取它的成员变量。

类通常定义在函数外面,当然也可以定义在函数内部,不过很少这样使用。

使用对象指针

C语言中经典的指针在 C++ 中仍然广泛使用,尤其是指向对象的指针,没有它就不能实现某些功能。

上面代码中创建的对象 stu 在栈上分配内存,需要使用&获取它的地址,例如:

Student stu;
Student *pStu = &stu;
类似于
int i;
int *j = &i;

pStu 是一个指针,它指向 Student 类型的数据,也就是通过 Student 创建出来的对象。

当然,你也可以在堆上创建对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前面讲到的new关键字(C++ new和delete运算符简介),例如:

Student *pStu = new Student;

在栈上创建出来的对象都有一个名字,比如 stu,使用指针指向它不是必须的。但是通过 new 创建出来的对象就不一样了,它在堆上分配内存,没有名字,只能得到一个指向它的指针,所以必须使用一个指针变量来接收这个指针,否则以后再也无法找到这个对象了,更没有办法使用它。也就是说,使用 new 在堆上创建出来的对象是匿名的,没法直接使用,必须要用一个指针指向它,再借助指针来访问它的成员变量或成员函数。

栈内存是程序自动管理的,不能使用 delete 删除在栈上创建的对象;堆内存由程序员管理,对象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 delete 删除。在实际开发中,new 和 delete 往往成对出现,以保证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对象,防止无用内存堆积。

栈(Stack)和堆(Heap)是 C/C++ 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两个概念,我们已在《C语言内存精讲》专题中进行了深入讲解,相信你必将有所顿悟。

有了对象指针后,可以通过箭头->来访问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这和通过结构体指针来访问它的成员类似,请看下面的示例:

pStu -> name = "小明";
pStu -> age = 15;
pStu -> score = 92.5f;
pStu -> say();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类包含的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类包含的函数
    void say() {
        cout << name <<"的年龄是" << age << ",成绩是" << score <name = "xiaoming";
    pStu->age = 15;
    pStu->score = 92.5f;
    pStu->say();
    delete pStu;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虽然在一般的程序中无视垃圾内存影响不大,但记得 delete 掉不再使用的对象依然是一种良好的编程习惯。

总结

本节重点讲解了两种创建对象的方式:一种是在栈上创建,形式和定义普通变量类似;另外一种是在堆上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必须要用一个指针指向它,读者要记得 delete 掉不再使用的对象。

通过对象名字访问成员使用点号.,通过对象指针访问成员使用箭头->,这和结构体非常类似。

C++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详解

类可以看做是一种数据类型,它类似于普通的数据类型,但是又有别于普通的数据类型。类这种数据类型是一个包含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集合。

类的成员变量和普通变量一样,也有数据类型和名称,占用固定长度的内存。但是,在定义类的时候不能对成员变量赋值,因为类只是一种数据类型或者说是一种模板,本身不占用内存空间,而变量的值则需要内存来存储。

类的成员函数也和普通函数一样,都有返回值和参数列表,它与一般函数的区别是:成员函数是一个类的成员,出现在类体中,它的作用范围由类来决定;而普通函数是独立的,作用范围是全局的,或位于某个命名空间内。

上节我们在示例中给出了 Student 类的定义,如下所示:

class Student{
public:
    //成员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成员函数
    void say(){
        cout<

这段代码在类体中定义了成员函数。你也可以只在类体中声明函数,而将函数定义放在类体外面,如下图所示:

class Student{
public:
    //成员变量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成员函数
    void say();  //函数声明
};
//函数定义
void Student::say(){
    cout<

在类体中直接定义函数时,不需要在函数名前面加上类名,因为函数属于哪一个类是不言而喻的。

但当成员函数定义在类外时,就必须在函数名前面加上类名予以限定。::被称为域解析符(也称作用域运算符或作用域限定符),用来连接类名和函数名,指明当前函数属于哪个类。

成员函数必须先在类体中作原型声明,然后在类外定义,也就是说类体的位置应在函数定义之前。

在类体中和类体外定义成员函数的区别

在类体中和类体外定义成员函数是有区别的:在类体中定义的成员函数会自动成为内联函数,在类体外定义的不会。当然,在类体内部定义的函数也可以加 inline 关键字,但这是多余的,因为类体内部定义的函数默认就是内联函数。

内联函数一般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它会将函数调用处用函数体替代,所以我建议在类体内部对成员函数作声明,而在类体外部进行定义,这是一种良好的编程习惯,实际开发中大家也是这样做的。

当然,如果你的函数比较短小,希望定义为内联函数,那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如果你既希望将函数定义在类体外部,又希望它是内联函数,那么可以在定义函数时加 inline 关键字。当然你也可以在函数声明处加 inline,不过这样做没有效果,编译器会忽略函数声明处的 inline,我们已在《如何规范地使用C++内联函数》中对这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下面是一个将内联函数定义在类外部的例子:

class Student{
public: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ay();  //内联函数声明,可以增加 inline 关键字,但编译器会忽略
};
//函数定义
inline void Student::say(){
    cout<

这样,say() 就会变成内联函数。

这种在类体外定义 inline 函数的方式,必须将类的定义和成员函数的定义都放在同一个头文件中(或者同一个源文件中),否则编译时无法进行嵌入(将函数代码的嵌入到函数调用出),具体原因我们已在《如何规范地使用C++内联函数》中进行了讲解。

再次强调,虽然 C++ 支持将内联函数定义在类的外部,但我强烈建议将函数定义在类的内部,这样它会自动成为内联函数,何必费力不讨好地将它定义在类的外部呢,这样并没有任何优势。

C++类成员的访问权限以及类的封装

前面我们在定义类时多次使用到了 public 关键字,表示类的成员具有“公开”的访问权限,这节我们就来详细讲解。

C++通过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三个关键字来控制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访问权限,它们分别表示公有的、受保护的、私有的,被称为成员访问限定符。所谓访问权限,就是你能不能使用该类中的成员。

Java、C# 程序员注意,C++ 中的 public、private、protected 只能修饰类的成员,不能修饰类,C++中的类没有共有私有之分。

在类的内部(定义类的代码内部),无论成员被声明为 public、protected 还是 private,都是可以互相访问的,没有访问权限的限制。

在类的外部(定义类的代码之外),只能通过对象访问成员,并且通过对象只能访问 public 属性的成员,不能访问 private、protected 属性的成员。

本节重点讲解 public 和 private,protected 将在继承中讲解。

下面通过一个 Student 类来演示成员的访问权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类的声明
class Student{
private:  //私有的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共有的
    void setname(char *name);
    void setage(int age);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void show();
};
//成员函数的定义
void Student::setname(char *name){
    m_name = name;
}
void Student::setage(int age){
    m_age = age;
}
void Student::setscore(float score){
    m_score = 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etname("李华");
    pstu -> setage(16);
    pstu -> setscore(96);
    pstu ->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

类的声明和成员函数的定义都是类定义的一部分,在实际开发中,我们通常将类的声明放在头文件中,而将成员函数的定义放在源文件中。

类中的成员变量 m_name、m_age 和m_ score 被设置成 private 属性,在类的外部不能通过对象访问。也就是说,私有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只能在类内部使用,在类外都是无效的。

成员函数 setname()、setage() 和 setscore() 被设置为 public 属性,是公有的,可以通过对象访问。

private 后面的成员都是私有的,直到有 public 出现才会变成共有的;public 之后再无其他限定符,所以 public 后面的成员都是共有的。

成员变量大都以m_开头,这是约定成俗的写法,不是语法规定的内容。以m_开头既可以一眼看出这是成员变量,又可以和成员函数中的形参名字区分开。

以 setname() 为例,如果将成员变量m_name的名字修改为name,那么 setname() 的形参就不能再叫name了,得换成诸如name1_name这样没有明显含义的名字,否则name=name;这样的语句就是给形参name赋值,而不是给成员变量name赋值。

因为三个成员变量都是私有的,不能通过对象直接访问,所以必须借助三个 public 属性的成员函数来修改它们的值,这说明在类的内部,不管函数变量是public还是private,通过一个public的函数都可以访问这些private的函数和变量。下面的代码是错误的:

Student stu;
//m_name、m_age、m_score 是私有成员变量,不能在类外部通过对象访问
stu.m_name = "小明";
stu.m_age = 15;
stu.m_score = 92.5f;
stu.show();

简单地谈类的封装

private 关键字的作用在于更好地隐藏类的内部实现,该向外暴露的接口(能通过对象访问的成员)都声明为 public,不希望外部知道、或者只在类内部使用的、或者对外部没有影响的成员,都建议声明为 private。

根据C++软件设计规范,实际项目开发中的成员变量以及只在类内部使用的成员函数(只被成员函数调用的成员函数)都建议声明为 private,而只将允许通过对象调用的成员函数声明为 public。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字 protected,声明为 protected 的成员在类外也不能通过对象访问,但是在它的派生类内部可以访问,这点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现在你只需要知道 protected 属性的成员在类外无法访问即可。

有读者可能会提出疑问,将成员变量都声明为 private,如何给它们赋值呢,又如何读取它们的值呢?

我们可以额外添加两个 public 属性的成员函数,一个用来设置成员变量的值,一个用来获取成员变量的值。上面的代码中,setname()、setage()、setscore() 函数就用来设置成员变量的值;如果希望获取成员变量的值,可以再添加三个函数 getname()、getage()、getscore()。

给成员变量赋值的函数通常称为 set 函数,它们的名字通常以set开头,后跟成员变量的名字;读取成员变量的值的函数通常称为 get 函数,它们的名字通常以get开头,后跟成员变量的名字。

除了 set 函数和 get 函数,在创建对象时还可以调用构造函数来初始化各个成员变量,我们将在《C++构造函数》一节中展开讨论。不过构造函数只能给成员变量赋值一次,以后再修改还得借助 set 函数。

这种将成员变量声明为 private、将部分成员函数声明为 public 的做法体现了类的封装性。所谓封装,是指尽量隐藏类的内部实现,只向用户提供有用的成员函数。

有读者可能会说,额外添加 set 函数和 get 函数多麻烦,直接将成员变量设置为 public 多省事!确实,这样做 99.9% 的情况下都不是一种错误,我也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但是,将成员变量设置为 private 是一种软件设计规范,尤其是在大中型项目中,还是请大家尽量遵守这一原则。

为了减少代码量,方便说明问题,本教程中的类可能会将成员变量设置为 public,请读者不要认为这是一种错误。

对private和public的更多说明

声明为 private 的成员和声明为 public 的成员的次序任意,既可以先出现 private 部分,也可以先出现 public 部分。如果既不写 private 也不写 public,就默认为 private。

在一个类体中,private 和 public 可以分别出现多次。每个部分的有效范围到出现另一个访问限定符或类体结束时(最后一个右花括号)为止。但是为了使程序清晰,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使每一种成员访问限定符在类定义体中只出现一次。

下面的类声明也是完全正确的: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name;
privat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void setname(char *name);
    void setage(int age);
public: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void show();
};

C++对象的内存模型

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不占用内存空间,不存在于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中;而对象是实实在在的数据,需要内存来存储。对象被创建时会在栈区或者堆区分配内存。

直观的认识是,如果创建了 10 个对象,就要分别为这 10 个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分配内存,如下图所示:

【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_第1张图片

不同对象的成员变量的值可能不同,需要单独分配内存来存储。但是不同对象的成员函数的代码是一样的,上面的内存模型保存了 10 份相同的代码片段,浪费了不少空间,可以将这些代码片段压缩成一份。

事实上编译器也是这样做的,编译器会将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分开存储:分别为每个对象的成员变量分配内存,但是所有对象都共享同一段函数代码。如下图所示:

【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_第2张图片

成员变量在堆区或栈区分配内存,成员函数在代码区分配内存。如果你对 C/C++ 程序的内存分区不了解,请阅读《C语言内存精讲》专题。

【示例】使用 sizeof 获取对象所占内存的大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void setname(char *name);
    void setage(int age);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void show();
};
void Student::setname(char *name){
    m_name = name;
}
void Student::setage(int age){
    m_age = age;
}
void Student::setscore(float score){
    m_score = 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运行结果:
12
12
12

Student 类包含三个成员变量,它们的类型分别是 char *、int、float,都占用 4 个字节的内存,加起来共占用 12 个字节的内存。通过 sizeof 求得的结果等于 12,恰好说明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仅仅包含了成员变量。

类可以看做是一种复杂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使用 sizeof 求得该类型的大小。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在计算类这种类型的大小时,只计算了成员变量的大小,并没有把成员函数也包含在内。

对象的大小只受成员变量的影响,和成员函数没有关系。

假设 stu 的起始地址为 0X1000,那么该对象的内存分布如下图所示:
【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_第3张图片

m_name、m_age、m_score 按照声明的顺序依次排列,和结构体非常类似,也会有内存对齐的问题。

C++函数编译原理和成员函数的实现

从上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象的内存中只保留了成员变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程序运行时不知道 stu 的类型为 Student,也不知道它还有四个成员函数 setname()、setage()、setscore()、show(),C++ 究竟是如何通过对象调用成员函数的呢?

C++函数的编译

C++和C语言的编译方式不同。C语言中的函数在编译时名字不变,或者只是简单的加一个下划线_(不同的编译器有不同的实现),例如,func() 编译后为 func() 或 _func()。

而C++中的函数在编译时会根据它所在的命名空间、它所属的类、以及它的参数列表(也叫参数签名)等信息进行重新命名,形成一个新的函数名。这个新的函数名只有编译器知道,对用户是不可见的。对函数重命名的过程叫做名字编码(Name Mangling),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算法来实现的。

Name Mangling 的算法是可逆的,既可以通过现有函数名计算出新函数名,也可以通过新函数名逆向推演出原有函数名。Name Mangling 可以确保新函数名的唯一性,只要函数所在的命名空间、所属的类、包含的参数列表等有一个不同,最后产生的新函数名也不同。

如果你希望看到经 Name Mangling 产生的新函数名,可以只声明而不定义函数,这样调用函数时就会产生链接错误,从报错信息中就可以看到新函数名。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display();
void display(int);
namespace ns{
    void display();
}
class Demo{
public:
    void display();
};
int main(){
    display();
    display(1);
    ns::display();
    Demo obj;
    obj.display();
    return 0;
}

该例中声明了四个同名函数,包括两个具有重载关系的全局函数,一个位于命名空间 ns 下的函数,以及一个属于类 Demo 的函数。它们都是只声明而未定义的函数。

在 VS 下编译源代码可以看到类似下面的错误信息:
【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_第4张图片

小括号中就是经 Name Mangling 产生的新函数名,它们都以?开始,以区别C语言中的_

上图是 VS2010 产生的错误信息,不同的编译器有不同的 Name Mangling 算法,产生的函数名也不一样。

__thiscall、cdecl 是函数调用惯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猛击《函数调用惯例》一文深入了解。

除了函数,某些变量也会经 Name Mangling 算法产生新名字,这里不再赘述。

成员函数的调用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员函数最终被编译成与对象无关的全局函数,如果函数体中没有成员变量,那问题就很简单,不用对函数做任何处理,直接调用即可。

如果成员函数中使用到了成员变量该怎么办呢?成员变量的作用域不是全局,不经任何处理就无法在函数内部访问。

C++规定,编译成员函数时要额外添加一个参数,把当前对象的指针传递进去,通过指针来访问成员变量。

假设 Demo 类有两个 int 型的成员变量,分别是 a 和 b,并且在成员函数 display() 中使用到了,如下所示:

void Demo::display(){
    cout<

那么编译后的代码类似于:

void new_function_name(Demo * const p){
    //通过指针p来访问a、b
    cout<a<b<

使用obj.display()调用函数时,也会被编译成类似下面的形式:

new_function_name(&obj);

这样通过传递对象指针就完成了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的关联。这与我们从表明上看到的刚好相反,通过对象调用成员函数时,不是通过对象找函数,而是通过函数找对象。

这一切都是隐式完成的,对程序员来说完全透明,就好像这个额外的参数不存在一样。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Demo * const p中的 const 表示指针不能被修改,p 只能指向当前对象,不能指向其他对象。读者可以猛击《C语言const的用法详解》了解更多关系 const 的信息。

C++构造函数详解

在C++中,有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它的名字和类名相同,没有返回值,不需要用户显式调用(用户也不能调用),而是在创建对象时自动执行。这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就是构造函数(Constructor)。

在《C++类成员的访问权限以及类的封装》一节中,我们通过成员函数 setname()、setage()、setscore() 分别为成员变量 name、age、score 赋值,这样做虽然有效,但显得有点麻烦。有了构造函数,我们就可以简化这项工作,在创建对象的同时为成员变量赋值,请看下面的代码(示例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声明构造函数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声明普通成员函数
    void show();
};
//定义构造函数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 = name;
    m_age = age;
    m_score = score;
}
//定义普通成员函数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

该例在 Student 类中定义了一个构造函数Student(char *, int, float),它的作用是给三个 private 属性的成员变量赋值。要想调用该构造函数,就得在创建对象的同时传递实参,并且实参由( )包围,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类似。

在栈上创建对象时,实参位于对象名后面,例如Student stu("小明", 15, 92.5f);在堆上创建对象时,实参位于类名后面,例如new Student("李华", 16, 96)

构造函数必须是 public 属性的,否则创建对象时无法调用。当然,设置为 private、protected 属性也不会报错,但是没有意义。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因为没有变量来接收返回值,即使有也毫无用处,这意味着:

  • 不管是声明还是定义,函数名前面都不能出现返回值类型,即使是 void 也不允许;
  • 函数体中不能有 return 语句。

构造函数的重载

和普通成员函数一样,构造函数是允许重载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重载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时根据传递的实参来判断调用哪一个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的调用是强制性的,一旦在类中定义了构造函数,那么创建对象时就一定要调用,不调用是错误的。如果有多个重载的构造函数,那么创建对象时提供的实参必须和其中的一个构造函数匹配;反过来说,创建对象时只有一个构造函数会被调用。

对示例1中的代码,如果写作Student stu或者new Student就是错误的,因为类中包含了构造函数,而创建对象时却没有调用。

更改示例1的代码,再添加一个构造函数(示例2):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Student();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etname(char *name);
    void setage(int age);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void show();
};
Student::Student(){
    m_name = NULL;
    m_age = 0;
    m_score = 0.0;
}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 = name;
    m_age = age;
    m_score = score;
}
void Student::setname(char *name){
    m_name = name;
}
void Student::setage(int age){
    m_age = age;
}
void Student::setscore(float score){
    m_score = score;
}
void Student::show(){
    if(m_name == NULL || m_age <= 0){
        cout<<"成员变量还未初始化"< show();
    pstu -> setname("李华");
    pstu -> setage(16);
    pstu -> setscore(96);
    pstu ->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成员变量还未初始化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

构造函数Student(char *, int, float)为各个成员变量赋值,构造函数Student()将各个成员变量的值设置为空,它们是重载关系。根据Student()创建对象时不会赋予成员变量有效值,所以还要调用成员函数 setname()、setage()、setscore() 来给它们重新赋值。

构造函数在实际开发中会大量使用,它往往用来做一些初始化工作,例如对成员变量赋值、预先打开文件等。

默认构造函数

如果用户自己没有定义构造函数,那么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只是这个构造函数的函数体是空的,也没有形参,也不执行任何操作。比如上面的 Student 类,默认生成的构造函数如下:

Student(){}

一个类必须有构造函数,要么用户自己定义,要么编译器自动生成。一旦用户自己定义了构造函数,不管有几个,也不管形参如何,编译器都不再自动生成。在示例1中,Student 类已经有了一个构造函数Student(char *, int, float),也就是我们自己定义的,编译器不会再额外添加构造函数Student(),在示例2中我们才手动添加了该构造函数。

实际上编译器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生成默认构造函数,而且它的函数体一般不为空。默认构造函数的目的是帮助编译器做初始化工作,而不是帮助程序员。这是C++的内部实现机制,这里不再深究,初学者可以按照上面说的“一定有一个空函数体的默认构造函数”来理解。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调用没有参数的构造函数也可以省略括号。对于示例2的代码,在栈上创建对象可以写作Student stu()Student stu,在堆上创建对象可以写作Student *pstu = new Student()Student *pstu = new Student,它们都会调用构造函数 Student()。

以前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创建对象时都没有写括号,其实是调用了默认的构造函数。

C++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

构造函数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构造函数的函数体中对成员变量一一赋值,还可以采用初始化列表。

C++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使得代码更加简洁,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
//采用初始化列表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TODO: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

如本例所示,定义构造函数时并没有在函数体中对成员变量一一赋值,其函数体为空(当然也可以有其他语句),而是在函数首部与函数体之间添加了一个冒号:,后面紧跟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语句,这个语句的意思相当于函数体内部的m_name = name; m_age = age; m_score = score;语句,也是赋值的意思。

使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并没有效率上的优势,仅仅是书写方便,尤其是成员变量较多时,这种写法非常简单明了。

初始化列表可以用于全部成员变量,也可以只用于部分成员变量。下面的示例只对 m_name 使用初始化列表,其他成员变量还是一一赋值: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 = age;
    m_score = score;
}

注意,成员变量的初始化顺序与初始化列表中列出的变量的顺序无关,它只与成员变量在类中声明的顺序有关。请看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emo{
private:
    int m_a;
    int m_b;
public:
    Demo(int b);
    void show();
};
Demo::Demo(int b): m_b(b), m_a(m_b){ }
void Demo::show(){ cout<

运行结果:
2130567168, 100

在初始化列表中,我们将 m_b 放在了 m_a 的前面,看起来是先给 m_b 赋值,再给 m_a 赋值,其实不然!成员变量的赋值顺序由它们在类中的声明顺序决定,在 Demo 类中,我们先声明的 m_a,再声明的 m_b,所以构造函数和下面的代码等价:

Demo::Demo(int b): m_b(b), m_a(m_b){
    m_a = m_b;
    m_b = b;
}

给 m_a 赋值时,m_b 还未被初始化,它的值是不确定的,所以输出的 m_a 的值是一个奇怪的数字;给 m_a 赋值完成后才给 m_b 赋值,此时 m_b 的值才是 100。

obj 在栈上分配内存,成员变量的初始值是不确定的。

初始化 const 成员变量

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初始化 const 成员变量。初始化 const 成员变量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初始化列表。例如 VS/VC 不支持变长数组(数组长度不能是变量),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 VLA 类,用于模拟变长数组,请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VLA{
private:
    const int m_len;
    int *m_arr;
public:
    VLA(int len);
};
//必须使用初始化列表来初始化 m_len
VLA::VLA(int len): m_len(len){
    m_arr = new int[len];
}

VLA 类包含了两个成员变量,m_len 和 m_arr 指针,需要注意的是 m_len 加了 const 修饰,只能使用初始化列表的方式赋值,如果写作下面的形式是错误的:

class VLA{
private:
    const int m_len;
    int *m_arr;
public:
    VLA(int len);
};
VLA::VLA(int len){
    m_len = len;
    m_arr = new int[len];
}

C++析构函数详解

创建对象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工作,同样,销毁对象时系统也会自动调用一个函数来进行清理工作,例如释放分配的内存、关闭打开的文件等,这个函数就是析构函数。

析构函数(Destructor)也是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没有返回值,不需要程序员显式调用(程序员也没法显式调用),而是在销毁对象时自动执行。构造函数的名字和类名相同,而析构函数的名字是在类名前面加一个~符号。

注意:析构函数没有参数,不能被重载,因此一个类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如果用户没有定义,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个默认的析构函数。

上节我们定义了一个 VLA 类来模拟变长数组,它使用一个构造函数为数组分配内存,这些内存在数组被销毁后不会自动释放,所以非常有必要再添加一个析构函数,专门用来释放已经分配的内存。请看下面的完整示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LA{
public:
    VLA(int len);  //构造函数
    ~VLA();  //析构函数
public:
    void input();  //从控制台输入数组元素
    void show();  //显示数组元素
private:
    int *at(int i);  //获取第i个元素的指针
private:
    const int m_len;  //数组长度
    int *m_arr; //数组指针
    int *m_p;  //指向数组第i个元素的指针
};
VLA::VLA(int len): m_len(len){  //使用初始化列表来给 m_len 赋值
    if(len > 0){ m_arr = new int[len];  /*分配内存*/ }
    else{ m_arr = NULL; }
}
VLA::~VLA(){
    delete[] m_arr;  //释放内存
}
void VLA::input(){
    for(int i=0; m_p=at(i); i++){ cin>>*at(i); }
}
void VLA::show(){
    for(int i=0; m_p=at(i); i++){
        if(i == m_len - 1){ cout<<*at(i)<=m_len){ return NULL; }
    else{ return m_arr + i; }
}
int main(){
    //创建一个有n个元素的数组(对象)
    int n;
    cout<<"Input array length: ";
    cin>>n;
    VLA *parr = new VLA(n);
    //输入数组元素
    cout<<"Input "< input();
    //输出数组元素
    cout<<"Elements: ";
    parr -> show();
    //删除数组(对象)
    delete parr;
    return 0;
}

运行结果:
Input array length: 5
Input 5 numbers: 99 23 45 10 100
Elements: 99, 23, 45, 10, 100

~VLA()就是 VLA 类的析构函数,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删除对象(第 53 行代码)后释放已经分配的内存。

函数名是标识符的一种,原则上标识符的命名中不允许出现~符号,在析构函数的名字中出现的~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情况,目的是为了和构造函数的名字加以对比和区分。

注意:at() 函数只在类的内部使用,所以将它声明为 private 属性;m_len 变量不允许修改,所以用 const 进行了限制,这样就只能使用初始化列表来进行赋值。

C++ 中的 new 和 delete 分别用来分配和释放内存,它们与C语言中 malloc()、free() 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用 new 分配内存时会调用构造函数,用 delete 释放内存时会调用析构函数。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对于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C++中我们非常鼓励使用 new 和 delete。

析构函数的执行时机

析构函数在对象被销毁时调用,而对象的销毁时机与它所在的内存区域有关。不了解内存分区的读者请阅读《C语言内存精讲》专题。

在所有函数之外创建的对象是全局对象,它和全局变量类似,位于内存分区中的全局数据区,程序在结束执行时会调用这些对象的析构函数。

在函数内部创建的对象是局部对象,它和局部变量类似,位于栈区,函数执行结束时会调用这些对象的析构函数。

new 创建的对象位于堆区,通过 delete 删除时才会调用析构函数;如果没有 delete,析构函数就不会被执行。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析构函数的执行。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emo{
public:
    Demo(string s);
    ~Demo();
private:
    string m_s;
};
Demo::Demo(string s): m_s(s){ }
Demo::~Demo(){ cout<

运行结果:
1
main
3
2

C++对象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对象)

C++ 允许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对象,这样的数组称为对象数组。

对象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需要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具体哪些元素用哪些构造函数初始化,取决于定义数组时的写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Sample{
public:
    CSample(){  //构造函数 1
        cout<<"Constructor 1 Called"<

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stepl
Constructor 1 Called
Constructor 1 Called
step2
Constructor 2 Called
Constructor 2 Called
step3
Constructor 2 Called
Constructor 1 Called
step4
Constructor 1 Called
Constructor 1 Called

第 16 行的 array1 数组中的两个元素没有指明如何初始化,那么默认调用无参构造函数初始化,因此输出两行 Constructor 1 Called。

第 19 行的 array2 数组进行了初始化,初始化列表 {4, 5} 可以看作用来初始化两个数组元素的参数,所以 array2[0] 以 4 为参数,调用构造函数 2 进行初始化;array2[1] 以 5 为参数,调用构造函数 2 进行初始化。这导致输出两行 Constructor 2 Called。

第 22 行的 array3 只指出了 array3[0] 的初始化方式,没有指出 array3[1] 的初始化方式,因此它们分别用构造函数 2 和构造函数 1 进行初始化。

第 25 行动态分配了一个 CSample 数组,其中有两个元素,没有指出和参数有关的信息,因此这两个元素都用无参构造函数初始化。

在构造函数有多个参数时,数组的初始化列表中要显式地包含对构造函数的调用。例如下面的程序:

class CTest{
public:
    CTest(int n){ }  //构造函数(1)
    CTest(int n, int m){ }  //构造函数(2)
    CTest(){ }  //构造函数(3)
};
int main(){
    //三个元素分别用构造函数(1)、(2)、(3) 初始化
    CTest arrayl [3] = { 1, CTest(1,2) };
    //三个元素分别用构造函数(2)、(2)、(1)初始化
    CTest array2[3] = { CTest(2,3), CTest(1,2), 1};
    //两个元素指向的对象分别用构造函数(1)、(2)初始化
    CTest* pArray[3] = { new CTest(4), new CTest(1,2) };
    return 0;
}

上面程序中比较容易令初学者困惑的是第 13 行。pArray 数组是一个指针数组,其元素不是 CTest 类的对象,而是 CTest 类的指针。第 13 行对 pArray[0] 和 pArray[1] 进行了初始化,把它们初始化为指向动态分配的 CTest 对象的指针,而这两个动态分配出来的 CTest 对象又分别是用构造函数(1)和构造函数(2)初始化的。pArray[2] 没有初始化,其值是随机的,不知道指向哪里。

第 13 行生成了两个 CTest 对象,而不是三个,所以也只调用了两次 CTest 类的构造函数。

C++成员对象和封闭类详解

一个类的成员变量如果是另一个类的对象,就称之为“成员对象”。包含成员对象的类叫封闭类(enclosed class)。

成员对象的初始化

创建封闭类的对象时,它包含的成员对象也需要被创建,这就会引发成员对象构造函数的调用。如何让编译器知道,成员对象到底是用哪个构造函数初始化的呢?这就需要借助封闭类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

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的写法如下:

类名::构造函数名(参数表): 成员变量1(参数表), 成员变量2(参数表), …
{
//TODO:
}

对于基本类型的成员变量,“参数表”中只有一个值,就是初始值,在调用构造函数时,会把这个初始值直接赋给成员变量。

但是对于成员对象,“参数表”中存放的是构造函数的参数,它可能是一个值,也可能是多个值,它指明了该成员对象如何被初始化。

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轮胎类
class Tyre{
public:
    Tyre(int radius, int width);
    void show() const;
private:
    int m_radius;  //半径
    int m_width;  //宽度
};
Tyre::Tyre(int radius, int width) : m_radius(radius), m_width(width){ }
void Tyre::show() const {
    cout << "轮毂半径:" << this->m_radius << "吋" << endl;
    cout << "轮胎宽度:" << this->m_width << "mm" << endl;
}
//引擎类
class Engine{
public:
    Engine(float displacement = 2.0);
    void show() const;
private:
    float m_displacement;
};
Engine::Engine(float displacement) : m_displacement(displacement) {}
void Engine::show() const {
    cout << "排量:" << this->m_displacement << "L" << endl;
}
//汽车类
class Car{
public:
    Car(int price, int radius, int width);
    void show() const;
private:
    int m_price;  //价格
    Tyre m_tyre;
    Engine m_engine;
};
Car::Car(int price, int radius, int width): m_price(price), m_tyre(radius, width)/*指明m_tyre对象的初始化方式*/{ };
void Car::show() const {
    cout << "价格:" << this->m_price << "¥" << endl;
    this->m_tyre.show();
    this->m_engine.show();
}
int main()
{
    Car car(200000, 19, 245);
    car.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价格:200000¥
轮毂直径:19吋
轮胎宽度:245mm
排量:2L

Car 是一个封闭类,它有两个成员对象:m_tyre 和 m_engine。在编译第 51 行时,编译器需要知道 car 对象中的 m_tyre 和 m_engine 成员对象该如何初始化。

编评器已经知道这里的 car 对象是用第 42 行的 Car(int price, int radius, int width) 构造函数初始化的,那么 m_tyre 和 m_engine 该如何初始化,就要看第 42 行后面的初始化列表了。该初始化列表表明:

  • m_tyre 应以 radius 和 width 作为参数调用 Tyre(int radius, int width) 构造函数初始化。
  • 但是这里并没有说明 m_engine 该如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编译器就认为 m_engine 应该用 Engine 类的无参构造函数初始化。而 Engine 类确实有一个无参构造函数(因为设置了默认参数),因此,整个 car 对象的初始化问题就都解决了。

总之,生成封闭类对象的语句一定要让编译器能够弄明白其成员对象是如何初始化的,否则就会编译错误。

在上面的程序中,如果 Car 类的构造函数没有初始化列表,那么第 51 行就会编译出错,因为编译器不知道该如何初始化 car.m_tyre 对象,因为 Tyre 类没有无参构造函数,而编译器又找不到用来初始化 car.m_tyre 对象的参数。

成员对象的消亡

封闭类对象生成时,先执行所有成员对象的构造函数,然后才执行封闭类自己的构造函数。成员对象构造函数的执行次序和成员对象在类定义中的次序一致,与它们在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中出现的次序无关。

当封闭类对象消亡时,先执行封闭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执行成员对象的析构函数,成员对象析构函数的执行次序和构造函数的执行次序相反,即先构造的后析构,这是 C++ 处理此类次序问题的一般规律。

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yre {
public:
    Tyre() { cout << "Tyre constructor" << endl; }
    ~Tyre() { cout << "Tyre destructor" << endl; }
};
class Engine {
public:
    Engine() { cout << "Engine constructor" << endl; }
    ~Engine() { cout << "Engine destructor" << endl; }
};
class Car {
private:
    Engine engine;
    Tyre tyre;
public:
    Car() { cout << "Car constructor" << endl; }
    ~Car() { cout << "Car destructor" << endl; }
};
int main() {
    Car car;
    return 0;
}

运行结果:
Engine constructor
Tyre constructor
Car constructor
Car destructor
Tyre destructor
Engine destructor

C++ this指针详解(精辟)

this 是 C++ 中的一个关键字,也是一个 const 指针,它指向当前对象,通过它可以访问当前对象的所有成员。

所谓当前对象,是指正在使用的对象。例如对于stu.show();,stu 就是当前对象,this 就指向 stu。

下面是使用 this 的一个完整示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void setname(char *name);
    void setage(int age);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void show();
private:
    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
void Student::setname(char *name){
    this->name = name;
}
void Student::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
void Student::setscore(float score){
    this->score = 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name<<"的年龄是"<age<<",成绩是"<score< setname("李华");
    pstu -> setage(16);
    pstu -> setscore(96.5);
    pstu ->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5

this 只能用在类的内部,通过 this 可以访问类的所有成员,包括 private、protected、public 属性的。

本例中成员函数的参数和成员变量重名,只能通过 this 区分。以成员函数setname(char *name)为例,它的形参是name,和成员变量name重名,如果写作name = name;这样的语句,就是给形参name赋值,而不是给成员变量name赋值。而写作this -> name = name;后,=左边的name就是成员变量,右边的name就是形参,一目了然。

注意,this 是一个指针,要用->来访问成员变量或成员函数。

this 虽然用在类的内部,但是只有在对象被创建以后才会给 this 赋值,并且这个赋值的过程是编译器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用户也不能显式地给 this 赋值。本例中,this 的值和 pstu 的值是相同的。

我们不妨来证明一下,给 Student 类添加一个成员函数printThis(),专门用来输出 this 的值,如下所示:

void Student::printThis(){
    cout<

然后在 main() 函数中创建对象并调用 printThis():

Student *pstu1 = new Student;
pstu1 -> printThis();
cout< printThis();
cout<

运行结果:
0x7b17d8
0x7b17d8
0x7b17f0
0x7b17f0

可以发现,this 确实指向了当前对象,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this 的值也不一样。

几点注意:

  • this 是 const 指针,它的值是不能被修改的,一切企图修改该指针的操作,如赋值、递增、递减等都是不允许的。
  • this 只能在成员函数内部使用,用在其他地方没有意义,也是非法的。
  • 只有当对象被创建后 this 才有意义,因此不能在 static 成员函数中使用(后续会讲到 static 成员)。

this 到底是什么

this 实际上是成员函数的一个形参,在调用成员函数时将对象的地址作为实参传递给 this。不过 this 这个形参是隐式的,它并不出现在代码中,而是在编译阶段由编译器默默地将它添加到参数列表中。

this 作为隐式形参,本质上是成员函数的局部变量,所以只能用在成员函数的内部,并且只有在通过对象调用成员函数时才给 this 赋值。

在《C++函数编译原理和成员函数的实现》一节中讲到,成员函数最终被编译成与对象无关的普通函数,除了成员变量,会丢失所有信息,所以编译时要在成员函数中添加一个额外的参数,把当前对象的首地址传入,以此来关联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这个额外的参数,实际上就是 this,它是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关联的桥梁。

C++ static静态成员变量详解

对象的内存中包含了成员变量,不同的对象占用不同的内存(已在《C++对象的内存模型》中提到),这使得不同对象的成员变量相互独立,它们的值不受其他对象的影响。例如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对象 a、b,它们都有一个成员变量 m_name,那么修改 a.m_name 的值不会影响 b.m_name 的值。

可是有时候我们希望在多个对象之间共享数据,对象 a 改变了某份数据后对象 b 可以检测到。共享数据的典型使用场景是计数,以前面的 Student 类为例,如果我们想知道班级中共有多少名学生,就可以设置一份共享的变量,每次创建对象时让该变量加 1。

在C++中,我们可以使用静态成员变量来实现多个对象共享数据的目标。静态成员变量是一种特殊的成员变量,它被关键字static修饰,例如: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public:
    static int m_total;  //静态成员变量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这段代码声明了一个静态成员变量 m_total,用来统计学生的人数。

static 成员变量属于类,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即使创建多个对象,也只为 m_total 分配一份内存,所有对象使用的都是这份内存中的数据。当某个对象修改了 m_total,也会影响到其他对象。

static 成员变量必须在类声明的外部初始化,具体形式为:

type class::name = value;

type 是变量的类型,class 是类名,name 是变量名,value 是初始值。将上面的 m_total 初始化:

int Student::m_total = 0;

静态成员变量在初始化时不能再加 static,但必须要有数据类型。被 private、protected、public 修饰的静态成员变量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初始化。

注意:static 成员变量的内存既不是在声明类时分配,也不是在创建对象时分配,而是在(类外)初始化时分配。反过来说,没有在类外初始化的 static 成员变量不能使用。

static 成员变量既可以通过对象来访问,也可以通过类来访问。请看下面的例子:

//通过类类访问 static 成员变量
Student::m_total = 10;
//通过对象来访问 static 成员变量
Student stu("小明", 15, 92.5f);
stu.m_total = 20;
//通过对象指针来访问 static 成员变量
Student *pstu = new Student("李华", 16, 96);
pstu -> m_total = 20;

这三种方式是等效的。

注意:static 成员变量不占用对象的内存,而是在所有对象之外开辟内存,即使不创建对象也可以访问。具体来说,static 成员变量和普通的 static 变量类似,都在内存分区中的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不了解的读者请阅读《C语言内存精讲》专题。

下面来看一个完整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private:
    static int m_total;  //静态成员变量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
int Student::m_total = 0;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m_total++;  //操作静态成员变量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new Student("李磊", 16, 80)) -> show();
    (new Student("张华", 16, 99)) -> show();
    (new Student("王康", 14, 60)) ->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0(当前共有1名学生)
李磊的年龄是16,成绩是80(当前共有2名学生)
张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9(当前共有3名学生)
王康的年龄是14,成绩是60(当前共有4名学生)

本例中将 m_total 声明为静态成员变量,每次创建对象时,会调用构造函数使 m_total 的值加 1。

之所以使用匿名对象,是因为每次创建对象后只会使用它的 show() 函数,不再进行其他操作。不过使用匿名对象无法回收内存,会导致内存泄露,在中大型程序中不建议使用。

几点说明

  1. 一个类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静态成员变量,所有的对象都共享这些静态成员变量,都可以引用它。

  2. static 成员变量和普通 static 变量一样,都在内存分区中的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到程序结束时才释放。这就意味着,static 成员变量不随对象的创建而分配内存,也不随对象的销毁而释放内存。而普通成员变量在对象创建时分配内存,在对象销毁时释放内存。

  3. 静态成员变量必须初始化,而且只能在类体外进行。例如:

int Student::m_total = 10;

初始化时可以赋初值,也可以不赋值。如果不赋值,那么会被默认初始化为 0。全局数据区的变量都有默认的初始值 0,而动态数据区(堆区、栈区)变量的默认值是不确定的,一般认为是垃圾值。

  1. 静态成员变量既可以通过对象名访问,也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但要遵循 private、protected 和 public 关键字的访问权限限制。当通过对象名访问时,对于不同的对象,访问的是同一份内存。

C++ static静态成员函数详解

在类中,static 除了可以声明静态成员变量,还可以声明静态成员函数。普通成员函数可以访问所有成员(包括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静态成员函数只能访问静态成员。

编译器在编译一个普通成员函数时,会隐式地增加一个形参 this,并把当前对象的地址赋值给 this,所以普通成员函数只能在创建对象后通过对象来调用,因为它需要当前对象的地址。而静态成员函数可以通过类来直接调用,编译器不会为它增加形参 this,它不需要当前对象的地址,所以不管有没有创建对象,都可以调用静态成员函数。

普通成员变量占用对象的内存,静态成员函数没有 this 指针,不知道指向哪个对象,无法访问对象的成员变量,也就是说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普通成员变量,只能访问静态成员变量。

普通成员函数必须通过对象才能调用,而静态成员函数没有 this 指针,无法在函数体内部访问某个对象,所以不能调用普通成员函数,只能调用静态成员函数。

静态成员函数与普通成员函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普通成员函数有 this 指针,可以访问类中的任意成员;而静态成员函数没有 this 指针,只能访问静态成员(包括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函数)。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例子,该例通过静态成员函数来获得学生的总人数和总成绩: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public:  //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static int getTotal();
    static float getPoints();
private:
    static int m_total;  //总人数
    static float m_points;  //总成绩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int Student::m_total = 0;
float Student::m_points = 0.0;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m_total++;
    m_points += 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new Student("李磊", 16, 80.5)) -> show();
    (new Student("张华", 16, 99.0)) -> show();
    (new Student("王康", 14, 60.8)) -> show();
    int total = Student::getTotal();
    float points = Student::getPoints();
    cout<<"当前共有"<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0.6
李磊的年龄是16,成绩是80.5
张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9
王康的年龄是14,成绩是60.8
当前共有4名学生,总成绩是330.9,平均分是82.725

总人数 m_total 和总成绩 m_points 由各个对象累加得到,必须声明为 static 才能共享;getTotal()、getPoints() 分别用来获取总人数和总成绩,为了访问 static 成员变量,我们将这两个函数也声明为 static。

在C++中,静态成员函数的主要目的是访问静态成员。getTotal()、getPoints() 当然也可以声明为普通成员函数,但是它们都只对静态成员进行操作,加上 static 语义更加明确。

和静态成员变量类似,静态成员函数在声明时要加 static,在定义时不能加 static。静态成员函数可以通过类来调用(一般都是这样做),也可以通过对象来调用,上例仅仅演示了如何通过类来调用。

C++ const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常成员函数)

在类中,如果你不希望某些数据被修改,可以使用const关键字加以限定。const 可以用来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const成员变量

const 成员变量的用法和普通 const 变量的用法相似,只需要在声明时加上 const 关键字。初始化 const 成员变量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这点在前面已经讲到了,请猛击《C++初始化列表》回顾。

const成员函数(常成员函数)

const 成员函数可以使用类中的所有成员变量,但是不能修改它们的值,这种措施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数据而设置的。const 成员函数也称为常成员函数。

我们通常将 get 函数设置为常成员函数。读取成员变量的函数的名字通常以get开头,后跟成员变量的名字,所以通常将它们称为 get 函数。

常成员函数需要在声明和定义的时候在函数头部的结尾加上 const 关键字,请看下面的例子: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声明常成员函数
    char *getname() const;
    int getage() const;
    float getscore() cons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getname()、getage()、getscore() 三个函数的功能都很简单,仅仅是为了获取成员变量的值,没有任何修改成员变量的企图,所以我们加了 const 限制,这是一种保险的做法,同时也使得语义更加明显。

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在成员函数的声明和定义处同时加上 const 关键字。char *getname() constchar *getname()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原型,如果只在一个地方加 const 会导致声明和定义处的函数原型冲突。

最后再来区分一下 const 的位置:

  • 函数开头的 const 用来修饰函数的返回值,表示返回值是 const 类型,也就是不能被修改,例如const char * getname()
  • 函数头部的结尾加上 const 表示常成员函数,这种函数只能读取成员变量的值,而不能修改成员变量的值,例如char * getname() const

C++ const对象(常对象)

在 C++ 中,const 也可以用来修饰对象,称为常对象。一旦将对象定义为常对象之后,就只能调用类的 const 成员(包括 const 成员变量和 const 成员函数)了。

定义常对象的语法和定义常量的语法类似:

const class object(params);
class const object(params);

当然你也可以定义 const 指针:

const class *p = new class(params);
class const *p = new class(params);

class为类名,object为对象名,params为实参列表,p为指针名。两种方式定义出来的对象都是常对象。

如果你对 const 的用法不理解,请猛击《C语言const的用法详解》。

一旦将对象定义为常对象之后,不管是哪种形式,该对象就只能访问被 const 修饰的成员了(包括 const 成员变量和 const 成员函数),因为非 const 成员可能会修改对象的数据(编译器也会这样假设),C++禁止这样做。

常对象使用举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public:
    void show();
    char *getname() const;
    int getage() const;
    float getscore() const;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error
    cout<getname()<<"的年龄是"<getage()<<",成绩是"<getscore()<

本例中,stu、pstu 分别是常对象以及常对象指针,它们都只能调用 const 成员函数。

C++友元函数和友元类(C++ friend关键字)

在 C++ 中,一个类中可以有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三种属性的成员,通过对象可以访问 public 成员,只有本类中的函数可以访问本类的 private 成员。现在,我们来介绍一种例外情况——友元(friend)。借助友元(friend),可以使得其他类中的成员函数以及全局范围内的函数访问当前类的 private 成员。

friend 的意思是朋友,或者说是好友,与好友的关系显然要比一般人亲密一些。我们会对好朋友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秘密,而对一般人会谨言慎行,潜意识里就自我保护。在 C++ 中,这种友好关系可以用 friend 关键字指明,中文多译为“友元”,借助友元可以访问与其有好友关系的类中的私有成员。如果你对“友元”这个名词不习惯,可以按原文 friend 理解为朋友。

友元函数

在当前类以外定义的、不属于当前类的函数也可以在类中声明,但要在前面加 friend 关键字,这样就构成了友元函数。友元函数可以是不属于任何类的非成员函数,也可以是其他类的成员函数。

友元函数可以访问当前类中的所有成员,包括 public、protected、private 属性的。

1) 将非成员函数声明为友元函数。

请大家直接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public:
    friend void show(Student *pstu);  //将show()声明为友元函数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非成员函数
void show(Student *pstu){
    cout<m_name<<"的年龄是 "<m_age<<",成绩是 "<m_score<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 15,成绩是 90.6
李磊的年龄是 16,成绩是 80.5

show() 是一个全局范围内的非成员函数,它不属于任何类,它的作用是输出学生的信息。m_name、m_age、m_score 是 Student 类的 private 成员,原则上不能通过对象访问,但在 show() 函数中又必须使用这些 private 成员,所以将 show() 声明为 Student 类的友元函数。读者可以亲自测试一下,将上面程序中的第 8 行删去,观察编译器的报错信息。

注意,友元函数不同于类的成员函数,在友元函数中不能直接访问类的成员,必须要借助对象。下面的写法是错误的:

void show(){
    cout<

成员函数在调用时会隐式地增加 this 指针,指向调用它的对象,从而使用该对象的成员;而 show() 是非成员函数,没有 this 指针,编译器不知道使用哪个对象的成员,要想明确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参数传递对象(可以直接传递对象,也可以传递对象指针或对象引用),并在访问成员时指明对象。

2) 将其他类的成员函数声明为友元函数

friend 函数不仅可以是全局函数(非成员函数),还可以是另外一个类的成员函数。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ddress;  //提前声明Address类
//声明Student类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public:
    void show(Address *addr);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声明Address类
class Address{
private:
    char *m_province;  //省份
    char *m_city;  //城市
    char *m_district;  //区(市区)
public:
    Address(char *province, char *city, char *district);
    //将Student类中的成员函数show()声明为友元函数
    friend void Student::show(Address *addr);
};
//实现Student类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void Student::show(Address *addr){
    cout<m_province<<"省"<m_city<<"市"<m_district<<"区"< show(paddr);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 16,成绩是 95.5
家庭住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李磊的年龄是 16,成绩是 80.5
家庭住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本例定义了两个类 Student 和 Address,程序第 27 行将 Student 类的成员函数 show() 声明为 Address 类的友元函数,由此,show() 就可以访问 Address 类的 private 成员变量了。

几点注意:
① 程序第 4 行对 Address 类进行了提前声明,是因为在 Address 类定义之前、在 Student 类中使用到了它,如果不提前声明,编译器会报错,提示'Address' has not been declared。类的提前声明和函数的提前声明是一个道理。

② 程序将 Student 类的声明和实现分开了,而将 Address 类的声明放在了中间,这是因为编译器从上到下编译代码,show() 函数体中用到了 Address 的成员 province、city、district,如果提前不知道 Address 的具体声明内容,就不能确定 Address 是否拥有该成员(类的声明中指明了类有哪些成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类的提前声明。一般情况下,类必须在正式声明之后才能使用;但是某些情况下(如上例所示),只要做好提前声明,也可以先使用。

但是应当注意,类的提前声明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只有在正式声明一个类以后才能用它去创建对象。如果在上面程序的第4行之后增加如下所示的一条语句,编译器就会报错:

Address addr; //企图使用不完整的类来创建对象

因为创建对象时要为对象分配内存,在正式声明类之前,编译器无法确定应该为对象分配多大的内存。编译器只有在“见到”类的正式声明后(其实是见到成员变量),才能确定应该为对象预留多大的内存。在对一个类作了提前声明后,可以用该类的名字去定义指向该类型对象的指针变量(本例就定义了 Address 类的指针变量)或引用变量(后续会介绍引用),因为指针变量和引用变量本身的大小是固定的,与它所指向的数据的大小无关。

③ 一个函数可以被多个类声明为友元函数,这样就可以访问多个类中的 private 成员。

友元类

不仅可以将一个函数声明为一个类的“朋友”,还可以将整个类声明为另一个类的“朋友”,这就是友元类。友元类中的所有成员函数都是另外一个类的友元函数。

例如将类 B 声明为类 A 的友元类,那么类 B 中的所有成员函数都是类 A 的友元函数,可以访问类 A 的所有成员,包括 public、protected、private 属性的。

更改上例的代码,将 Student 类声明为 Address 类的友元类: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ddress;  //提前声明Address类
//声明Student类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public:
    void show(Address *addr);
private: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声明Address类
class Address{
public:
    Address(char *province, char *city, char *district);
public:
    //将Student类声明为Address类的友元类
    friend class Student;
private:
    char *m_province;  //省份
    char *m_city;  //城市
    char *m_district;  //区(市区)
};
//实现Student类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void Student::show(Address *addr){
    cout<m_province<<"省"<m_city<<"市"<m_district<<"区"< show(paddr);
    return 0;
}

第 24 行代码将 Student 类声明为 Address 类的友元类,声明语句为:

friend class Student;

有的编译器也可以不写 class 关键字,不过为了增强兼容性还是建议写上。

关于友元,有两点需要说明:

  • 友元的关系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如果声明了类 B 是类 A 的友元类,不等于类 A 是类 B 的友元类,类 A 中的成员函数不能访问类 B 中的 private 成员。
  • 友元的关系不能传递。如果类 B 是类 A 的友元类,类 C 是类 B 的友元类,不等于类 C 是类 A 的友元类。

除非有必要,一般不建议把整个类声明为友元类,而只将某些成员函数声明为友元函数,这样更安全一些。

类其实也是一种作用域

类其实也是一种作用域,每个类都会定义它自己的作用域。在类的作用域之外,普通的成员只能通过对象(可以是对象本身,也可以是对象指针或对象引用)来访问,静态成员既可以通过对象访问,又可以通过类访问,而 typedef 定义的类型只能通过类来访问。

下面的例子使用不同的方式访问了不同的成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typedef int INT;
    static void show();
    void work();
};
void A::show(){ cout<<"show()"<

定义在类外部的成员

一个类就是一个作用域的事实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类的外部定义成员函数时必须同时提供类名和函数名。在类的外部,类内部成员的名字是不可见的。

一旦遇到类名,定义的剩余部分就在类的作用域之内了,这里的剩余部分包括参数列表和函数体。结果就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类的其他成员而无需再次授权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typedef char* PCHAR;
public:
    void show(PCHAR str);
private:
    int n;
};
void A::show(PCHAR str){
    cout<

我们在定义 show() 函数时用到了类 A 中定义的一种类型 PCHAR,因为前面已经指明了当前正位于 A 类的作用域中,所以不用再使用A::PCHAR这样的冗余形式。同理,编译器也知道函数体中用到的变量 n 也位于 A 类的作用域。

另一方面,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出现在函数名之前,当成员函数定义在类的外部时,返回值类型中使用的名字都位于类的作用域之外,此时必须指明该名字是哪个类的成员。修改上面的 show() 函数,让它的返回值类型为 PCHAR:

PCHAR A::show(PCHAR str){
    cout<

这种写法是错误的。因为返回值类型 PCHAR 出现在类名之前,所以事实上它是位于 A 类的作用域之外的。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用 PCHAR 作为返回值类型,就必须指明哪个类定义了它,正确的写法如下所示:

A::PCHAR A::show(PCHAR str){
    cout<

C++ class和struct到底有什么区别

C++ 中保留了C语言的 struct 关键字,并且加以扩充。在C语言中,struct 只能包含成员变量,不能包含成员函数。而在C++中,struct 类似于 class,既可以包含成员变量,又可以包含成员函数。

C++中的 struct 和 class 基本是通用的,唯有几个细节不同:

  • 使用 class 时,类中的成员默认都是 private 属性的;而使用 struct 时,结构体中的成员默认都是 public 属性的。
  • class 继承默认是 private 继承,而 struct 继承默认是 public 继承(《C++继承与派生》一章会讲解继承)。
  • class 可以使用模板,而 struct 不能(《模板、字符串和异常》一章会讲解模板)。

C++ 没有抛弃C语言中的 struct 关键字,其意义就在于给C语言程序开发人员有一个归属感,并且能让C++编译器兼容以前用C语言开发出来的项目。

在编写C++代码时,我强烈建议使用 class 来定义类,而使用 struct 来定义结构体,这样做语义更加明确。

使用 struct 来定义类的一个反面教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void show();
    char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char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void Student::show(){
    cout< show();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明的年龄是15,成绩是92.5
李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6

这段代码可以通过编译,说明 struct 默认的成员都是 public 属性的,否则不能通过对象访问成员函数。如果将 struct 关键字替换为 class,那么就会编译报错。

C++ string详解,C++字符串详解

C++ 大大增强了对字符串的支持,除了可以使用C风格的字符串,还可以使用内置的 string 类。string 类处理起字符串来会方便很多,完全可以代替C语言中的字符数组或字符串指针。

string 是 C++ 中常用的一个类,它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在此单独讲解一下。

使用 string 类需要包含头文件,下面的例子介绍了几种定义 string 变量(对象)的方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string s2 = "c plus plus";
    string s3 = s2;
    string s4 (5, 's');
    return 0;
}

变量 s1 只是定义但没有初始化,编译器会将默认值赋给 s1,默认值是"",也即空字符串。

变量 s2 在定义的同时被初始化为"c plus plus"。与C风格的字符串不同,string 的结尾没有结束标志'\0'

变量 s3 在定义的时候直接用 s2 进行初始化,因此 s3 的内容也是"c plus plus"

变量 s4 被初始化为由 5 个's'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也就是"sssss"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string 变量可以直接通过赋值操作符=进行赋值。string 变量也可以用C风格的字符串进行赋值,例如,s2 是用一个字符串常量进行初始化的,而 s3 则是通过 s2 变量进行初始化的。

与C风格的字符串不同,当我们需要知道字符串长度时,可以调用 string 类提供的 length() 函数。如下所示:

string s = "http://c.biancheng.net";
int len = s.length();
cout<

输出结果为22。由于 string 的末尾没有'\0'字符,所以 length() 返回的是字符串的真实长度,而不是长度 +1。

转换为C风格的字符串

虽然 C++ 提供了 string 类来替代C语言中的字符串,但是在实际编程中,有时候必须要使用C风格的字符串(例如打开文件时的路径),为此,string 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转换函数 c_str(),该函数能够将 string 字符串转换为C风格的字符串,并返回该字符串的 const 指针(const char*)。请看下面的代码:

string path = "D:\\demo.txt";
FILE *fp = fopen(path.c_str(), "rt");

为了使用C语言中的 fopen() 函数打开文件,必须将 string 字符串转换为C风格的字符串。

string 字符串的输入输出

string 类重载了输入输出运算符,可以像对待普通变量那样对待 string 变量,也就是用>>进行输入,用<<进行输出。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
    cin>>s;  //输入字符串
    cout<

运行结果:
http://c.biancheng.net http://vip.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虽然我们输入了两个由空格隔开的网址,但是只输出了一个,这是因为输入运算符>>默认会忽略空格,遇到空格就认为输入结束,所以最后输入的http://vip.biancheng.net没有被存储到变量 s。

访问字符串中的字符

string 字符串也可以像C风格的字符串一样按照下标来访问其中的每一个字符。string 字符串的起始下标仍是从 0 开始。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 = "1234567890";
    for(int i=0,len=s.length(); i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0
1234557890

本例定义了一个 string 变量 s,并赋值 “1234567890”,之后用 for 循环遍历输出每一个字符。借助下标,除了能够访问每个字符,也可以修改每个字符,s[5] = '5';就将第6个字符修改为 ‘5’,所以 s 最后为 “1234557890”。

字符串的拼接

有了 string 类,我们可以使用++=运算符来直接拼接字符串,非常方便,再也不需要使用C语言中的 strcat()、strcpy()、malloc() 等函数来拼接字符串了,再也不用担心空间不够会溢出了。

+来拼接字符串时,运算符的两边可以都是 string 字符串,也可以是一个 string 字符串和一个C风格的字符串,还可以是一个 string 字符串和一个字符数组,或者是一个 string 字符串和一个单独的字符。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 "first ";
    string s2 = "second ";
    char *s3 = "third ";
    char s4[] = "fourth ";
    char ch = '@';
    string s5 = s1 + s2;
    string s6 = s1 + s3;
    string s7 = s1 + s4;
    string s8 = s1 + ch;
    
    cout<

运行结果:
first second
first third
first fourth
first @

string 字符串的增删改查

C++ 提供的 string 类包含了若干实用的成员函数,大大方便了字符串的增加、删除、更改、查询等操作。

一. 插入字符串

insert() 函数可以在 string 字符串中指定的位置插入另一个字符串,它的一种原型为:

string& insert (size_t pos, const string& str);

pos 表示要插入的位置,也就是下标;str 表示要插入的字符串,它可以是 string 字符串,也可以是C风格的字符串。

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s2, s3;
    s1 = s2 = "1234567890";
    s3 = "aaa";
    s1.insert(5, s3);
    cout<< s1 <

运行结果:
12345aaa67890
12345bbb67890

insert()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有越界的可能,如果越界,则会产生运行时异常,我们将会在《C++异常(Exception)》一章中详细讲解如何捕获这个异常。

更多 insert() 函数的原型和用法请参考:http://www.cplusplus.com/reference/string/string/insert/

二. 删除字符串

erase() 函数可以删除 string 中的一个子字符串。它的一种原型为:

string& erase (size_t pos = 0, size_t len = npos);

pos 表示要删除的子字符串的起始下标,len 表示要删除子字符串的长度。如果不指明 len 的话,那么直接删除从 pos 到字符串结束处的所有字符(此时 len = str.length - pos)。

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s2, s3;
    s1 = s2 = s3 = "1234567890";
    s2.erase(5);
    s3.erase(5, 3);
    cout<< s1 <

运行结果:
1234567890
12345
1234590

有读者担心,在 pos 参数没有越界的情况下, len 参数也可能会导致要删除的子字符串越界。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会发生,erase() 函数会从以下两个值中取出最小的一个作为待删除子字符串的长度:

  • len 的值;
  • 字符串长度减去 pos 的值。

说得简单一些,待删除字符串最多只能删除到字符串结尾。

三. 提取子字符串

substr() 函数用于从 string 字符串中提取子字符串,它的原型为:

string substr (size_t pos = 0, size_t len = npos) const;

pos 为要提取的子字符串的起始下标,len 为要提取的子字符串的长度。

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 "first second third";
    string s2;
    s2 = s1.substr(6, 6);
    cout<< s1 <

运行结果:
first second third
second

系统对 substr() 参数的处理和 erase() 类似:

  • 如果 pos 越界,会抛出异常;
  • 如果 len 越界,会提取从 pos 到字符串结尾处的所有字符。

四. 字符串查找

string 类提供了几个与字符串查找有关的函数,如下所示。

1) find() 函数

find() 函数用于在 string 字符串中查找子字符串出现的位置,它其中的两种原型为:

size_t find (const string& str, size_t pos = 0) const;
size_t find (const char* s, size_t pos = 0) const;

第一个参数为待查找的子字符串,它可以是 string 字符串,也可以是C风格的字符串。第二个参数为开始查找的位置(下标);如果不指明,则从第0个字符开始查找。

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 "first second third";
    string s2 = "second";
    int index = s1.find(s2,5);
    if(index < s1.length())
        cout<<"Found at index : "<< index <

运行结果:
Found at index : 6

find() 函数最终返回的是子字符串第一次出现在字符串中的起始下标。本例最终是在下标6处找到了 s2 字符串。如果没有查找到子字符串,那么会返回一个无穷大值 4294967295。

2) rfind() 函数

rfind() 和 find() 很类似,同样是在字符串中查找子字符串,不同的是 find() 函数从第二个参数开始往后查找,而 rfind() 函数则最多查找到第二个参数处,如果到了第二个参数所指定的下标还没有找到子字符串,则返回一个无穷大值4294967295。

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 "first second third";
    string s2 = "second";
    int index = s1.rfind(s2,6);
    if(index < s1.length())
        cout<<"Found at index : "<< index <

运行结果:
Found at index : 6

3) find_first_of() 函数

find_first_of() 函数用于查找子字符串和字符串共同具有的字符在字符串中首次出现的位置。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string s1 = "first second second third";
    string s2 = "asecond";
    int index = s1.find_first_of(s2);
    if(index < s1.length())
        cout<<"Found at index : "<< index <

运行结果:
Found at index : 3

本例中 s1 和 s2 共同具有的字符是 ’s’,该字符在 s1 中首次出现的下标是3,故查找结果返回3。

C++ string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C语言中,有两种方式表示字符串:

  • 一种是用字符数组来容纳字符串,例如char str[10] = "abc",这样的字符串是可读写的;
  • 一种是使用字符串常量,例如char *str = "abc",这样的字符串只能读,不能写。

两种形式总是以\0作为结束标志。

C++ string 与它们在C语言中的前身截然不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C++ string 隐藏了它所包含的字符序列的物理表示。程序设计人员不必关心数组的维数或\0方面的问题。

string 在内部封装了与内存和容量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C++ string 对象知道自己在内存中的开始位置、包含的字符序列以及字符序列长度;当内存空间不足时,string 还会自动调整,让内存空间增长到足以容纳下所有字符序列的大小。

C++ string 的这种做法,极大地减少了C语言编程中三种最常见且最具破坏性的错误:

  • 数组越界;
  • 通过未被初始化或者被赋以错误值的指针来访问数组元紊;
  • 释放了数组所占内存,但是仍然保留了“悬空”指针。

C++ 标准没有定义 string 类的内存布局,各个编译器厂商可以提供不同的实现,但必须保证 string 的行为一致。采用这种做法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灵活性。

特別是,C++ 标准没有定义在哪种确切的情况下应该为 string 对象分配内存空间来存储字符序列。string 内存分配规则明确规定:允许但不要求以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的方式实现。但无论是否采用引用计数,其语义都必须一致。

C++ 的这种做法和C语言不同,在C语言中,每个字符型数组都占据各自的物理存储区。在 C++ 中,独立的几个 string 对象可以占据也可以不占据各自特定的物理存储区,但是,如果采用引用计数避免了保存同一数据的拷贝副本,那么各个独立的对象(在处理上)必须看起来并表现得就像独占地拥有各自的存储区一样。例如: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tring s1("12345");
    string s2 = s1;
    cout << (s1 == s2) << endl;
    s1[0] = '6';
    cout << "s1 = " << s1 << endl;  //62345
    cout << "s2 = " << s2 << endl;  //12345
    cout << (s1 == s2) << endl;
    return 0;
}

在 GCC 下的运行结果:
1
s1 = 62345
s2 = 12345
0

只有当字符串被修改的时候才创建各自的拷贝,这种实现方式称为写时复制(copy-on-write)策略。当字符串只是作为值参数(value parameter)或在其他只读情形下使用,这种方法能够节省时间和空间。

不论一个库的实现是不是采用引用计数,它对 string 类的使用者来说都应该是透明的。遗憾的是,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在多线程程序中,几乎不可能安全地使用引用计数来实现。

C++类和对象的总结,拿去做笔记吧

类的成员有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两种。

成员函数之间可以互相调用,成员函数内部可以访问成员变量。

私有成员只能在类的成员函数内部访问。默认情况下,class 类的成员是私有的,struct 类的成员是公有的。

可以用“对象名.成员名”、“引用名.成员名”、“对象指针->成员名”的方法访问对象的成员变量或调用成员函数。成员函数被调用时,可以用上述三种方法指定函数是作用在哪个对象上的。

对象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等于各成员变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之和(如果不考虑成员变量对齐问题的话)。

定义类时,如果一个构造函数都不写,则编译器自动生成默认(无参)构造函数和复制构造函数。如果编写了构造函数,则编译器不自动生成默认构造函数。一个类不一定会有默认构造函数,但一定会有复制构造函数。

任何生成对象的语句都要说明对象是用哪个构造函数初始化的。即便定义对象数组,也要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如何初始化进行说明。如果不说明,则编译器认为对象是用默认构造函数或参数全部可以省略的构造函数初始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类没有默认构造函数或参数全部可以省略的构造函数,则编译出错。

对象在消亡时会调用析构函数。

每个对象有各自的一份普通成员变量,但是静态成员变量只有一份,被所有对象所共享。静态成员函数不具体作用于某个对象。即便对象不存在,也可以访问类的静态成员。静态成员函数内部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变量,也不能调用非静态成员函数。

常量对象上面不能执行非常量成员函数,只能执行常量成员函数。

包含成员对象的类叫封闭类。任何能够生成封闭类对象的语句,都要说明对象中包含的成员对象是如何初始化的。如果不说明,则编译器认为成员对象是用默认构造函数或参数全部可以省略的构造函数初始化。

在封闭类的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中可以说明成员对象如何初始化。封闭类对象生成时,先执行成员对象的构造函数,再执行自身的构造函数;封闭类对象消亡时,先执行自身的析构函数,再执行成员对象的析构函数。

const 成员和引用成员必须在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中初始化,此后值不可修改。

友元分为友元函数和友元类。友元关系不能传递。

成员函数中出现的 this 指针,就是指向成员函数所作用的对象的指针。因此,静态成员函数内部不能出现 this 指针。成员函数实际上的参数个数比表面上看到的多一个,多出来的参数就是 this 指针。

C++拷贝构造函数(复制构造函数)详解

拷贝和复制是一个意思,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copy。对于计算机来说,拷贝是指用一份原有的、已经存在的数据创建出一份新的数据,最终的结果是多了一份相同的数据。例如,将 Word 文档拷贝到U盘去复印店打印,将 D 盘的图片拷贝到桌面以方便浏览,将重要的文件上传到百度网盘以防止丢失等,都是「创建一份新数据」的意思。

在 C++ 中,拷贝并没有脱离它本来的含义,只是将这个含义进行了“特化”,是指用已经存在的对象创建出一个新的对象。从本质上讲,对象也是一份数据,因为它会占用内存。

严格来说,对象的创建包括两个阶段,首先要分配内存空间,然后再进行初始化:

  • 分配内存很好理解,就是在堆区、栈区或者全局数据区留出足够多的字节。这个时候的内存还比较“原始”,没有被“教化”,它所包含的数据一般是零值或者随机值,没有实际的意义。
  • 初始化就是首次对内存赋值,让它的数据有意义。注意是首次赋值,再次赋值不叫初始化。初始化的时候还可以为对象分配其他的资源(打开文件、连接网络、动态分配内存等),或者提前进行一些计算(根据价格和数量计算出总价、根据长度和宽度计算出矩形的面积等)等。说白了,初始化就是调用构造函数。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拷贝是在初始化阶段进行的,也就是用其它对象的数据来初始化新对象的内存。

那么,如何用拷贝的方式来初始化一个对象呢?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string 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unc(string str){
    cout<

运行结果:
http://c.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http://c.biancheng.net

s1、s2、s3、s4 以及 func() 的形参 str,都是使用拷贝的方式来初始化的。

对于 s1,表面上看起来是将一个字符串直接赋值给了 s1,实际上在内部进行了类型转换,将 const char * 类型转换为 string 类型后才赋值的,这点我们将在《C++转换构造函数》一节中详细讲解。s4 也是类似的道理。

对于 s1、s2、s3、s4,都是将其它对象的数据拷贝给当前对象,以完成当前对象的初始化。

对于 func() 的形参 str,其实在定义时就为它分配了内存,但是此时并没有初始化,只有等到调用 func() 时,才会将其它对象的数据拷贝给 str 以完成初始化。

当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一个对象时,会调用一个特殊的构造函数,就是拷贝构造函数(Copy Constructor)。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拷贝构造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 int age = 0, float score = 0.0f);  //普通构造函数
    Student(const Student &stu);  //拷贝构造函数(声明)
public:
    void display();
private:
    string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拷贝构造函数(定义)
Student::Student(const Student &stu){
    this->m_name = stu.m_name;
    this->m_age = stu.m_age;
    this->m_score = stu.m_score;
   
    cout<<"Copy constructor was called."<

运行结果:
Copy constructor was called.
Copy constructor was called.
小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0.5
小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0.5
小明的年龄是16,成绩是90.5

第 8 行是拷贝构造函数的声明,第 20 行是拷贝构造函数的定义。拷贝构造函数只有一个参数,它的类型是当前类的引用,而且一般都是 const 引用。

1) 为什么必须是当前类的引用呢?

如果拷贝构造函数的参数不是当前类的引用,而是当前类的对象,那么在调用拷贝构造函数时,会将另外一个对象直接传递给形参,这本身就是一次拷贝,会再次调用拷贝构造函数,然后又将一个对象直接传递给了形参,将继续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尽头,陷入死循环。

只有当参数是当前类的引用时,才不会导致再次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不仅是逻辑上的要求,也是 C++ 语法的要求。

2) 为什么是 const 引用呢?

拷贝构造函数的目的是用其它对象的数据来初始化当前对象,并没有期望更改其它对象的数据,添加 const 限制后,这个含义更加明确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添加 const 限制后,可以将 const 对象和非 const 对象传递给形参了,因为非 const 类型可以转换为 const 类型。如果没有 const 限制,就不能将 const 对象传递给形参,因为 const 类型不能转换为非 const 类型,这就意味着,不能使用 const 对象来初始化当前对象了。

以上面的 Student 类为例,将 const 去掉后,拷贝构造函数的原型变为:

Student::Student(Student &stu);

此时,下面的代码就会发生错误:

const Student stu1("小明", 16, 90.5);
Student stu2 = stu1;
Student stu3(stu1);

stu1 是 const 类型,在初始化 stu2、stu3 时,编译器希望调用Student::Student(const Student &stu),但是这个函数却不存在,又不能将 const Student 类型转换为 Student 类型去调用Student::Student(Student &stu),所以最终调用失败了。

当然,你也可以再添加一个参数为 const 引用的拷贝构造函数,这样就不会出错了。换句话说,一个类可以同时存在两个拷贝构造函数,一个函数的参数为 const 引用,另一个函数的参数为非 const 引用。

默认拷贝构造函数

在前面的教程中,我们还没有讲解拷贝构造函数,但是却已经在使用拷贝的方式创建对象了,并且也没有引发什么错误。这是因为,如果程序员没有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那么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个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这个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很简单,就是使用“老对象”的成员变量对“新对象”的成员变量进行一一赋值,和上面 Student 类的拷贝构造函数非常类似。

对于简单的类,默认拷贝构造函数一般是够用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显式地定义一个功能类似的拷贝构造函数。但是当类持有其它资源时,如动态分配的内存、打开的文件、指向其他数据的指针、网络连接等,默认拷贝构造函数就不能拷贝这些资源,我们必须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以完整地拷贝对象的所有数据,这点我们将在《C++深拷贝和浅拷贝》一节中深入讲解。

到底什么时候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当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时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分别是「以拷贝的方式」和「初始化对象」。

初始化对象

初始化对象是指,为对象分配内存后第一次向内存中填充数据,这个过程会调用构造函数。对象被创建后必须立即被初始化,换句话说,只要创建对象,就会调用构造函数。

初始化和赋值的区别

初始化和赋值都是将数据写入内存中,并且从表面上看起来,初始化在很多时候都是以赋值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很容易混淆。请看下面的例子:

int a = 100;  //以赋值的方式初始化
a = 200;  //赋值
a = 300;  //赋值
int b;  //默认初始化
b = 29;  //赋值
b = 39;  //赋值

在定义的同时进行赋值叫做初始化(Initialization),定义完成以后再赋值(不管在定义的时候有没有赋值)就叫做赋值(Assignment)。初始化只能有一次,赋值可以有多次。

对于基本类型的数据,我们很少会区分「初始化」和「赋值」这两个概念,即使将它们混淆,也不会出现什么错误。但是对于类,它们的区别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初始化时会调用构造函数(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时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而赋值时会调用重载过的赋值运算符。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 int age = 0, float score = 0.0f);  //普通构造函数
    Student(const Student &stu);  //拷贝构造函数
public:
    Student & operator=(const Student &stu);  //重载=运算符
    void display();
private:
    string m_name;
    int m_age;
    float m_score;
};
Student::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float score): m_name(name), m_age(age), m_score(score){ }
//拷贝构造函数
Student::Student(const Student &stu){
    this->m_name = stu.m_name;
    this->m_age = stu.m_age;
    this->m_score = stu.m_score;
    cout<<"Copy constructor was called."<m_name = stu.m_name;
    this->m_age = stu.m_age;
    this->m_score = stu.m_score;
    cout<<"operator=() was called."<

运行结果:
Copy constructor was called.
operator=() was called.
operator=() was called.
operator=() was called.
operator=() was called.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

初始化对象时会调用构造函数,不同的初始化方式会调用不同的构造函数:

  • 如果用传递进来的实参初始化对象,那么会调用普通的构造函数,我们不妨将此称为普通初始化;
  • 如果用其它对象(现有对象)的数据来初始化对象,那么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就是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

在实际编程中,具体有哪些情况是以拷贝的方式来初始化对象呢?

1) 将其它对象作为实参

以上面的 Student 类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Student stu1("小明", 16, 90.5);  //普通初始化
Student stu2(stu1);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

即使我们不在类中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这种初始化方式也是有效的,因为编译器会生成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

2) 在创建对象的同时赋值

接着使用 Student 类,请看下面的例子:

Student stu1("小明", 16, 90.5);  //普通初始化
Student stu2 = stu1;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的情况,非常容易理解,我们也已经多次使用。

3) 函数的形参为类类型

如果函数的形参为类类型(也就是一个对象),那么调用函数时要将另外一个对象作为实参传递进来赋值给形参,这也是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形参对象。请看下面的代码:

void func(Student s){
    //TODO:
}
Student stu("小明", 16, 90.5);  //普通初始化
func(stu);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

func() 函数有一个 Student 类型的形参 s,将实参 stu 传递给形参 s 就是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的过程。

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只有等到真正调用函数时才会为局部数据(形参和局部变量)在栈上分配内存。对于上面的 func(),虽然它的形参 s 是一个对象,但在定义函数时 s 对象并没有被创建,只有等到调用函数时才会真正地创建 s 对象,并在栈上为它分配内存。而创建 s 对象,就是以拷贝的方式进行的,它等价于下面的代码:

Student s = stu;

4) 函数返回值为类类型

当函数的返回值为类类型时,return 语句会返回一个对象,不过为了防止局部对象被销毁,也为了防止通过返回值修改原来的局部对象,编译器并不会直接返回这个对象,而是根据这个对象先创建出一个临时对象(匿名对象),再将这个临时对象返回。而创建临时对象的过程,就是以拷贝的方式进行的,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返回一个对象的情形:

Student func(){
    Student s("小明", 16, 90.5);
    return s;
}
Student stu = func();

理论上讲,运行代码后会调用两次拷贝构造函数,一次是返回 s 对象时,另外一次是创建 stu 对象时。

在较老的编译器上,你或许真的能够看到调用两次拷贝构造函数,例如 iPhone 上的 C/C++ 编译器。但是在现代编译器上,只会调用一次拷贝构造函数,或者一次也不调用,例如在 VS2010 下会调用一次拷贝构造函数,在 GCC、Xcode 下一次也不会调用。这是因为,现代编译器都支持返回值优化技术,会尽量避免拷贝对象,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关于编译器如何实现返回值优化的我们不再展开讨论,有兴趣的读者请猛击:

  • http://blog.csdn.net/sad_sugar/article/details/50569434
  • http://www.jianshu.com/p/f3b8c3e4f2ad

C++深拷贝和浅拷贝(深复制和浅复制)完全攻略

对于基本类型的数据以及简单的对象,它们之间的拷贝非常简单,就是按位复制内存。例如:

class Base{
public:
    Base(): m_a(0), m_b(0){ }
    Base(int a, int b): m_a(a), m_b(b){ }
private:
    int m_a;
    int m_b;
};
int main(){
    int a = 10;
    int b = a;  //拷贝
    Base obj1(10, 20);
    Base obj2 = obj1;  //拷贝
    return 0;
}

b 和 obj2 都是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的,具体来说,就是将 a 和 obj1 所在内存中的数据按照二进制位(Bit)复制到 b 和 obj2 所在的内存,这种默认的拷贝行为就是浅拷贝,这和调用 memcpy() 函数的效果非常类似。

对于简单的类,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一般就够用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显式地定义一个功能类似的拷贝构造函数。但是当类持有其它资源时,例如动态分配的内存、指向其他数据的指针等,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就不能拷贝这些资源了,我们必须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以完整地拷贝对象的所有数据。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显式定义拷贝构造函数的必要性。我们知道,有些较老的编译器不支持变长数组,例如 VC6.0、VS2010 等,这有时候会给编程带来不便,下面我们通过自定义的 Array 类来实现变长数组。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变长数组类
class Array{
public:
    Array(int len);
    Array(const Array &arr);  //拷贝构造函数
    ~Array();
public:
    int operator[](int i) const { return m_p[i]; }  //获取元素(读取)
    int &operator[](int i){ return m_p[i]; }  //获取元素(写入)
    int length() const { return m_len; }
private:
    int m_len;
    int *m_p;
};
Array::Array(int len): m_len(len){
    m_p = (int*)calloc( len, sizeof(int) );
}
Array::Array(const Array &arr){  //拷贝构造函数
    this->m_len = arr.m_len;
    this->m_p = (int*)calloc( this->m_len, sizeof(int) );
    memcpy( this->m_p, arr.m_p, m_len * sizeof(int) );
}
Array::~Array(){ free(m_p); }
//打印数组元素
void printArray(const Array &arr){
    int len = arr.length();
    for(int i=0; i

运行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29, 4, 100, 6, 7, 8, 9

本例中我们显式地定义了拷贝构造函数,它除了会将原有对象的所有成员变量拷贝给新对象,还会为新对象再分配一块内存,并将原有对象所持有的内存也拷贝过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有对象和新对象所持有的动态内存是相互独立的,更改一个对象的数据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对象,本例中我们更改了 arr2 的数据,就没有影响 arr1。

这种将对象所持有的其它资源一并拷贝的行为叫做深拷贝,我们必须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才能达到深拷贝的目的。

深拷贝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上面的变长数组类,我们在《C++ throw关键字》一节中使用的动态数组类也需要深拷贝;此外,标准模板库(STL)中的 string、vector、stack、set、map 等也都必须使用深拷贝。

读者如果希望亲眼目睹不使用深拷贝的后果,可以将上例中的拷贝构造函数删除,那么运行结果将变为:

0, 1, 2, 29, 4, 100, 6, 7, 8, 9
0, 1, 2, 29, 4, 100, 6, 7, 8, 9

可以发现,更改 arr2 的数据也影响到了 arr1。这是因为,在创建 arr2 对象时,默认拷贝构造函数将 arr1.m_p 直接赋值给了 arr2.m_p,导致 arr2.m_p 和 arr1.m_p 指向了同一块内存,所以会相互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printArray() 函数的形参为引用类型,这样做能够避免在传参时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又因为 printArray() 函数不会修改任何数组元素,所以我们添加了 const 限制,以使得语义更加明确。

到底是浅拷贝还是深拷贝

如果一个类拥有指针类型的成员变量,那么绝大部分情况下就需要深拷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指针指向的内容再复制出一份来,让原有对象和新生对象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受影响。如果类的成员变量没有指针,一般浅拷贝足以。

另外一种需要深拷贝的情况就是在创建对象时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比如统计创建过的对象的数目、记录对象创建的时间等,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在Linux和Mac下要换成 unistd.h 头文件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public:
    Base(int a = 0, int b = 0);
    Base(const Base &obj);  //拷贝构造函数
public:
    int getCount() const { return m_count; }
    time_t getTime() const { return m_time; }
private:
    int m_a;
    int m_b;
    time_t m_time;  //对象创建时间
    static int m_count;  //创建过的对象的数目
};
int Base::m_count = 0;
Base::Base(int a, int b): m_a(a), m_b(b){
    m_count++;
    m_time = time((time_t*)NULL);
}
Base::Base(const Base &obj){  //拷贝构造函数
    this->m_a = obj.m_a;
    this->m_b = obj.m_b;
    this->m_count++;
    this->m_time = time((time_t*)NULL);
}
int main(){
    Base obj1(10, 20);
    cout<<"obj1: count = "<

运行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将 arr1 赋值给 arr2 后,修改 arr2 的数据不会影响 arr1。如果把 operator=() 注释掉,那么运行结果将变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234, 4, 5, 6, 920, 8, 9

去掉operator=()后,由于 m_p 指向的堆内存会被 free() 两次,所以还会导致内存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重载过的赋值运算符。

  1. operator=() 的返回值类型为Array &,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在返回数据时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还能够达到连续赋值的目的。下面的语句就是连续赋值:

arr4 = arr3 = arr2 = arr1;

  1. if( this != &arr)语句的作用是「判断是否是给同一个对象赋值」:如果是,那就什么也不做;如果不是,那就将原有对象的所有成员变量一一赋值给新对象,并为新对象重新分配内存。下面的语句就是给同一个对象赋值:

arr1 = arr1;
arr2 = arr2;

  1. return *this表示返回当前对象(新对象)。

  2. operator=() 的形参类型为const Array &,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在传参时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还能够同时接收 const 类型和非 const 类型的实参,这一点已经在《C++拷贝构造函数》中进行了详细讲解。

  3. 赋值运算符重载函数除了能有对象引用这样的参数之外,也能有其它参数。但是其它参数必须给出默认值,例如:

Array & operator=(const Array &arr, int a = 100);

C++拷贝控制操作(三/五法则)

当定义一个类时,我们显式地或隐式地指定了此类型的对象在拷贝、赋值和销毁时做什么。一个类通过定义三种特殊的成员函数来控制这些操作,分别是拷贝构造函数赋值运算符析构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定义了当用同类型的另一个对象初始化新对象时做什么,赋值运算符定义了将一个对象赋予同类型的另一个对象时做什么,析构函数定义了此类型的对象销毁时做什么。我们将这些操作称为拷贝控制操作

由于拷贝控制操作是由三个特殊的成员函数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称此为“C++三法则”。在较新的 C++11 标准中,为了支持移动语义,又增加了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这样共有五个特殊的成员函数,所以又称为“C++五法则”。也就是说,“三法则”是针对较旧的 C++89 标准说的,“五法则”是针对较新的 C++11 标准说的。为了统一称呼,后来人们干把它叫做“C++ 三/五法则”。

如果一个类没有定义所有这些拷贝控制成员,编译器会自动为它定义默认的操作,因此很多类会忽略这些拷贝控制操作。但是,对于一些持有其他资源(例如动态分配的内存、打开的文件、指向其他数据的指针、网络连接等)的类来说,依赖这些默认的操作会导致灾难,我们必须显式的定义这些操作。

C++ 并不要求我们定义所有的这些操作,你可以只定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但是,这些操作通常应该被看做一个整体,只需要定义其中一个操作,而不需要定义其他操作的情况很少见。

需要析构函数的类也需要拷贝和赋值操作

当我们决定是否要为一个类显式地定义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时,一个基本原则是首先确定这个类是否需要一个析构函数。通常,对析构函数的需求要比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的需求更加明显。如果一个类需要定义析构函数,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类也需要一个拷贝构造函数和一个赋值运算符。

我们在前面几节中使用过的 Array 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类在构造函数中动态地分配了一块内存,并用一个成员变量(指针变量)指向它,默认的析构函数不会释放这块内存,所以我们需要显式地定义一个析构函数来释放内存。

「应该怎么做」可能还是有点不清晰,但基本原则告诉我们,Array 类也需要一个拷贝构造函数和一个赋值运算符。

如果我们为 Array 定义了一个析构函数,但却使用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那么将导致不同对象之间相互干扰,修改一个对象的数据会影响另外的对象。此外还可能会导致内存操作错误,请看下面的代码:

Array func(Array arr){  //按值传递,将发生拷贝
    Array ret = arr;  //发生拷贝
    return ret;  //ret和arr将被销毁
}

当 func() 返回时,arr 和 ret 都会被销毁,在两个对象上都会调用析构函数,此析构函数会 free() 掉 m_p 成员所指向的动态内存。但是,这两个对象的 m_p 成员指向的是同一块内存,所以该内存会被 free() 两次,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将要发生什么是未知的。

此外,func() 的调用者还会继续使用传递给 func() 的对象:

Array arr1(10);
func(arr1);  //当 func() 调用结束时,arr1.m_p 指向的内存被释放
Array arr2 = arr1;  //现在 arr2 和 arr1 都指向无效内存

arr2(以及 arr1)指向的内存不再有效,在 arr(以及 ret)被销毁时系统已经归还给操作系统了。

总之,如果一个类需要定义析构函数,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它也需要定义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

需要拷贝操作的类也需要赋值操作,反之亦然

虽然很多类需要定义所有(或是不需要定义任何)拷贝控制成员,但某些类所要完成的工作,只需要拷贝或者赋值操作,不需要析构操作。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一个类为每个对象分配一个独有的、唯一的编号。这个类除了需要一个拷贝构造函数为每个新创建的对象生成一个新的编号,还需要一个赋值运算符来避免将一个对象的编号赋值给另外一个对象。但是,这个类并不需要析构函数。

这个例子引出了第二个基本原则:如果一个类需要一个拷贝构造函数,几乎可以肯定它也需要一个赋值运算符;反之亦然。然而,无论需要拷贝构造函数还是需要复制运算符,都不必然意味着也需要析构函数。

C++转换构造函数: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的类型

在 C/C++ 中,不同的数据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无需用户指明如何转换的称为自动类型转换(隐式类型转换),需要用户显式地指明如何转换的称为强制类型转换。

自动类型转换示例:

int a = 6;a = 7.5 + a;

编译器对 7.5 是作为 double 类型处理的,在求解表达式时,先将 a 转换为 double 类型,然后与 7.5 相加,得到和为 13.5。在向整型变量 a 赋值时,将 13.5 转换为整数 13,然后赋给 a。整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告诉编译器如何去做,编译器使用内置的规则完成数据类型的转换。

强制类型转换示例:

int n = 100;int *p1 = &n;float *p2 = (float*)p1;

p1 是int *类型,它指向的内存里面保存的是整数,p2 是float *类型,将 p1 赋值给 p2 后,p2 也指向了这块内存,并把这块内存中的数据作为小数处理。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的存储格式大相径庭,将整数作为小数处理非常荒诞,可能会引发莫名其妙的错误,所以编译器默认不允许将 p1 赋值给 p2。但是,使用强制类型转换后,编译器就认为我们知道这种风险的存在,并进行了适当的权衡,所以最终还是允许了这种行为。

关于整数和小数在内存中的存储格式,请猛击《整数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小数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

不管是自动类型转换还是强制类型转换,前提必须是编译器知道如何转换,例如,将小数转换为整数会抹掉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将int *转换为float *只是简单地复制指针的值,这些规则都是编译器内置的,我们并没有告诉编译器。

换句话说,如果编译器不知道转换规则就不能转换,使用强制类型也无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复数类
class Complex{
public:
    Complex(): m_real(0.0), m_imag(0.0){ }
    Complex(double real, double imag): m_real(real), m_imag(imag){ }
public: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友元函数
private:
    double m_real;  //实部
    double m_imag;  //虚部
};
//重载>>运算符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out << c.m_real <<" + "<< c.m_imag <<"i";;
    return out;
}
int main(){
    Complex a(10.0, 20.0);
    a = (Complex)25.5;  //错误,转换失败
    return 0;
}

25.5 是实数,a 是复数,将 25.5 赋值给 a 后,我们期望 a 的实部变为 25.5,而虚部为 0。但是,编译器并不知道这个转换规则,这超出了编译器的处理能力,所以转换失败,即使加上强制类型转换也无用。

幸运的是,C++ 允许我们自定义类型转换规则,用户可以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也可以将当前类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这种自定义的类型转换规则只能以类的成员函数的形式出现,换句话说,这种转换规则只适用于类。

本节我们先讲解如何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下节再讲解如何将当前类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

转换构造函数

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需要借助转换构造函数(Conversion constructor)。转换构造函数也是一种构造函数,它遵循构造函数的一般规则。转换构造函数只有一个参数。

仍然以 Complex 类为例,我们为它添加转换构造函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复数类
class Complex{
public:
    Complex(): m_real(0.0), m_imag(0.0){ }
    Complex(double real, double imag): m_real(real), m_imag(imag){ }
    Complex(double real): m_real(real), m_imag(0.0){ }  //转换构造函数
public: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友元函数
private:
    double m_real;  //实部
    double m_imag;  //虚部
};
//重载>>运算符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out << c.m_real <<" + "<< c.m_imag <<"i";;
    return out;
}
int main(){
    Complex a(10.0, 20.0);
    cout<

运行结果:
10 + 20i
25.5 + 0i

Complex(double real);就是转换构造函数,它的作用是将 double 类型的参数 real 转换成 Complex 类的对象,并将 real 作为复数的实部,将 0 作为复数的虚部。这样一来,a = 25.5;整体上的效果相当于:

a.Complex(25.5);

将赋值的过程转换成了函数调用的过程。

在进行数学运算、赋值、拷贝等操作时,如果遇到类型不兼容、需要将 double 类型转换为 Complex 类型时,编译器会检索当前的类是否定义了转换构造函数,如果没有定义的话就转换失败,如果定义了的话就调用转换构造函数。

转换构造函数也是构造函数的一种,它除了可以用来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还可以用来初始化对象,这是构造函数本来的意义。下面创建对象的方式是正确的:

Complex c1(26.4);  //创建具名对象
Complex c2 = 240.3;  //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
Complex(15.9);  //创建匿名对象
c1 = Complex(46.9);  //创建一个匿名对象并将它赋值给 c1

在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时,编译器先调用转换构造函数,将 240.3 转换为 Complex 类型(创建一个 Complex 类的匿名对象),然后再拷贝给 c2。

如果已经对+运算符进行了重载,使之能进行两个 Complex 类对象的相加,那么下面的语句也是正确的:

Complex c1(15.6, 89.9);
Complex c2;
c2 = c1 + 29.6;
cout<

在进行加法运算符时,编译器先将 29.6 转换为 Complex 类型(创建一个 Complex 类的匿名对象)再相加。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目标类型,编译器会“不择手段”,会综合使用内置的转换规则和用户自定义的转换规则,并且会进行多级类型转换,例如:

  • 编译器会根据内置规则先将 int 转换为 double,再根据用户自定义规则将 double 转换为 Complex(int --> double --> Complex);
  • 编译器会根据内置规则先将 char 转换为 int,再将 int 转换为 double,最后根据用户自定义规则将 double 转换为 Complex(char --> int --> double --> Complex)。

从本例看,只要一个类型能转换为 double 类型,就能转换为 Complex 类型。请看下面的例子:

int main(){
    Complex c1 = 100;  //int --> double --> Complex
    cout< int --> double --> Complex
    cout< int --> double --> Complex
    cout<

运行结果:
100 + 0i
65 + 0i
1 + 0i
113.8 + 0.7i

再谈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的本意是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初始化对象,编译器会根据传递的实参来匹配不同的(重载的)构造函数。回顾一下以前的章节,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以下几种构造函数。

  1. 默认构造函数。就是编译器自动生成的构造函数。以 Complex 类为例,它的原型为:

Complex(); //没有参数

  1. 普通构造函数。就是用户自定义的构造函数。以 Complex 类为例,它的原型为:

Complex(double real, double imag); //两个参数

  1. 拷贝构造函数。在以拷贝的方式初始化对象时调用。以 Complex 类为例,它的原型为:

Complex(const Complex &c);

  1. 转换构造函数。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时调用。以 Complex 为例,它的原型为:

Complex(double real);

不管哪一种构造函数,都能够用来初始化对象,这是构造函数的本意。假设 Complex 类定义了以上所有的构造函数,那么下面创建对象的方式都是正确的:

Complex c1();  //调用Complex()
Complex c2(10, 20);  //调用Complex(double real, double imag)
Complex c3(c2);  //调用Complex(const Complex &c)
Complex c4(25.7);  //调用Complex(double real)

这些代码都体现了构造函数的本意——在创建对象时初始化对象。

除了在创建对象时初始化对象,其他情况下也会调用构造函数,例如,以拷贝的的方式初始化对象时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时会调用转换构造函数。这些在其他情况下调用的构造函数,就成了特殊的构造函数了。特殊的构造函数并不一定能体现出构造函数的本意。

对 Complex 类的进一步精简

上面的 Complex 类中我们定义了三个构造函数,其中包括两个普通的构造函数和一个转换构造函数。其实,借助函数的默认参数,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构造函数简化为一个,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复数类
class Complex{
public:
    Complex(double real = 0.0, double imag = 0.0): m_real(real), m_imag(imag){ }
public: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友元函数
private:
    double m_real;  //实部
    double m_imag;  //虚部
};
//重载>>运算符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out << c.m_real <<" + "<< c.m_imag <<"i";;
    return out;
}
int main(){
    Complex a(10.0, 20.0);  //向构造函数传递 2 个实参,不使用默认参数
    Complex b(89.5);  //向构造函数传递 1 个实参,使用 1 个默认参数
    Complex c;  //不向构造函数传递实参,使用全部默认参数
    a = 25.5;  //调用转换构造函数(向构造函数传递 1 个实参,使用 1 个默认参数)
    return 0;
}

精简后的构造函数包含了两个默认参数,在调用它时可以省略部分或者全部实参,也就是可以向它传递 0 个、1 个、2 个实参。转换构造函数就是包含了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恰好能够和其他两个普通的构造函数“融合”在一起。

C++类型转换函数:将当前类的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

转换构造函数能够将其它类型转换为当前类类型(例如将 double 类型转换为 Complex 类型),但是不能反过来将当前类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例如将 Complex 类型转换为 double 类型)。

C++ 提供了类型转换函数(Type conversion function)来解决这个问题。类型转换函数的作用就是将当前类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它只能以成员函数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只能出现在类中。

类型转换函数的语法格式为:

operator type(){
//TODO:
return data;
}

operator 是 C++ 关键字,type 是要转换的目标类型,data 是要返回的 type 类型的数据。

因为要转换的目标类型是 type,所以返回值 data 也必须是 type 类型。既然已经知道了要返回 type 类型的数据,所以没有必要再像普通函数一样明确地给出返回值类型。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类型转换函数看起来没有返回值类型,其实是隐式地指明了返回值类型。

类型转换函数也没有参数,因为要将当前类的对象转换为其它类型,所以参数不言而喻。实际上编译器会把当前对象的地址赋值给 this 指针,这样在函数体内就可以操作当前对象了。关于 this 的原理请猛击《C++ this指针详解》。

【示例】为 Complex 类添加类型转换函数,使得 Complex 类型能够转换为 double 类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复数类
class Complex{
public:
    Complex(): m_real(0.0), m_imag(0.0){ }
    Complex(double real, double imag): m_real(real), m_imag(imag){ }
public: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operator double() const { return m_real; }  //类型转换函数
private:
    double m_real;  //实部
    double m_imag;  //虚部
};
//重载>>运算符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out << c.m_real <<" + "<< c.m_imag <<"i";;
    return out;
}
//重载+运算符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Complex c;
    c.m_real = c1.m_real + c2.m_real;
    c.m_imag = c1.m_imag + c2.m_imag;
    return c;
}
int main(){
    Complex c1(24.6, 100);
    double f = c1;  //相当于 double f = Complex::operator double(&c1);
    cout<<"f = "<

①和②是正确的,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

对于③,进行加法运算时,有两种转换方案:

  • 第一种方案是先将 12.5 转换为 Complex 类型再运算,这样得到的结果也是 Complex 类型,再调用类型转换函数就可以赋值给 f 了。
  • 第二种方案是先将 c1 转换为 double 类型再运算,这样得到的结果也是 double 类型,可以直接赋值给 f。

很多读者会认为,既然=左边是 double 类型,很显然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案,这样才符合“常理”。其实不然,编译器不会根据=左边的数据类型来选择转换方案,编译器只关注12.5 + c1这个表达式本身,站在这个角度考虑,上面的两种转换方案都可以,编译器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所以会抛出二义性错误,让用户自己去解决。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编译器不够智能,没有足够强大的上下文(周边环境)推导能力。反过来说,即使我们假设编译器会根据=左边的数据类型来选择解决方案,那仍然会存在二义性问题,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Complex c1(24.6, 100);
cout<

该语句没有将c1 + 46.7的结果赋值给其他变量,而是直接输出,这种情况应该将 c1 转换成 double 类型呢,还是应该将 46.7 转换成 Complex 类型呢?很明显都可以,因为转换构造函数和类型转换函数是平级的,没有谁的优先级更高,所以该语句也会产生二义性错误。

解决二义性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要么只使用转换构造函数,要么只使用类型转换函数。实践证明,用户对转换构造函数的需求往往更加强烈,这样能增加编码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将一个字符串字面量或者一个字符数组直接赋值给 string 类的对象,可以将一个 int、double、bool 等基本类型的数据直接赋值给 Complex 类的对象。

那么,如果我们想把当前类类型转换为其它类型怎么办呢?很简单,增加一个普通的成员函数即可,例如,string 类使用 c_str() 函数转换为 C 风格的字符串,complex 类使用 real() 和 imag() 函数来获取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complex 是 C++ 标准库中的复数类,c是小写的,使用时需要引入complex头文件。Complex 是我们为了教学而自定义的复数类,C是大写的,Complex 类尽量模拟 complex 类。

下面是重新编写的 Complex 类,该类只使用了转换构造函数,没有使用类型转换函数,取而代之的是 real() 和 imag() 两个普通成员函数。一个实用的 Complex 类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和关系运算,需要重载 +、-、、/、+=、-=、=、/=、、!= 这些运算符,不过作为教学演示,这里仅仅重载了 +、+=、、!= 运算符,其它运算符的重载与此类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复数类
class Complex{
public:  //构造函数
    Complex(double real = 0.0, double imag = 0.0): m_real(real), m_imag(imag){ }  //包含了转换构造函数
public:  //运算符重载
    //以全局函数的形式重载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friend istream & operator>>(istream &in, Complex &c);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friend 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friend 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以成员函数的形式重载
    Complex &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public:  //成员函数
    double real() const{ return m_real; }
    double imag() const{ return m_imag; }
private:
    double m_real;  //实部
    double m_imag;  //虚部
};
//重载>>运算符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ut, Complex &c){
    out << c.m_real <<" + "<< c.m_imag <<"i";;
    return out;
}
//重载<<运算符
istream & operator>>(istream &in, Complex &c){
    in >> c.m_real >> c.m_imag;
    return in;
}
//重载+运算符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Complex c;
    c.m_real = c1.m_real + c2.m_real;
    c.m_imag = c1.m_imag + c2.m_imag;
    return c;
}
//重载+=运算符
Complex &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
    this->m_real += c.m_real;
    this->m_imag += c.m_imag;
    return *this;
}
//重载==运算符
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if( c1.m_real == c2.m_real && c1.m_imag == c2.m_imag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重载!=运算符
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if( c1.m_real != c2.m_real || c1.m_imag != c2.m_imag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int main(){
    Complex c1(12, 60);
    cout<<"c1 = "<(str);
    cout<<*p1<(100);
    //将 A* 转换为 int*
    p = reinterpret_cast(new A(25, 96));
    cout<<*p<

运行结果:
3.0262e+29
25

可以想象,用一个 float 指针来操作一个 char 数组是一件多么荒诞和危险的事情,这样的转换方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使用。将A*转换为int*,使用指针直接访问 private 成员刺穿了一个类的封装性,更好的办法是让类提供 get/set 函数,间接地访问成员变量。

dynamic_cast 关键字

dynamic_cast 用于在类的继承层次之间进行类型转换,它既允许向上转型(Upcasting),也允许向下转型(Downcasting)。向上转型是无条件的,不会进行任何检测,所以都能成功;向下转型的前提必须是安全的,要借助 RTTI 进行检测,所有只有一部分能成功。

dynamic_cast 与 static_cast 是相对的,dynamic_cast 是“动态转换”的意思,static_cast 是“静态转换”的意思。dynamic_cast 会在程序运行期间借助 RTTI 进行类型转换,这就要求基类必须包含虚函数;static_cast 在编译期间完成类型转换,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错误。

dynamic_cast 的语法格式为:

dynamic_cast (expression)

newType 和 expression 必须同时是指针类型或者引用类型。换句话说,dynamic_cast 只能转换指针类型和引用类型,其它类型(int、double、数组、类、结构体等)都不行。

对于指针,如果转换失败将返回 NULL;对于引用,如果转换失败将抛出std::bad_cast异常。

1) 向上转型(Upcasting)

向上转型时,只要待转换的两个类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并且基类包含了虚函数(这些信息在编译期间就能确定),就一定能转换成功。因为向上转型始终是安全的,所以 dynamic_cast 不会进行任何运行期间的检查,这个时候的 dynamic_cast 和 static_cast 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向上转型时不执行运行期检测」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留下了安全隐患,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public:
    Base(int a = 0): m_a(a){ }
    int get_a() const{ return m_a; }
    virtual void func() const { }
protected:
    int m_a;
};
class Derived: public Base{
public:
    Derived(int a = 0, int b = 0): Base(a), m_b(b){ }
    int get_b() const { return m_b; }
private:
    int m_b;
};
int main(){
    //情况①
    Derived *pd1 = new Derived(35, 78);
    Base *pb1 = dynamic_cast(pd1);
    cout<<"pd1 = "<(pa);  //向下转型失败
    if(pb == NULL){
        cout<<"Downcasting failed: A* to B*"< func();
    }
    pc = dynamic_cast(pa);  //向下转型失败
    if(pc == NULL){
        cout<<"Downcasting failed: A* to C*"< func();
    }
   
    cout<<"-------------------------"<(pa);  //向下转型成功
    if(pb == NULL){
        cout<<"Downcasting failed: A* to B*"< func();
    }
    pc = dynamic_cast(pa);  //向下转型成功
    if(pc == NULL){
        cout<<"Downcasting failed: A* to C*"< func();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Downcasting failed: A* to B*
Downcasting failed: A* to C*
-------------------------
Downcasting successfully: A* to B*
Class D
Downcasting successfully: A* to C*
Class D

这段代码中类的继承顺序为:A --> B --> C --> D。pa 是A*类型的指针,当 pa 指向 A 类型的对象时,向下转型失败,pa 不能转换为B*C*类型。当 pa 指向 D 类型的对象时,向下转型成功,pa 可以转换为B*C*类型。同样都是向下转型,为什么 pa 指向的对象不同,转换的结果就大相径庭呢?

在《C++ RTTI机制下的对象内存模型(透彻)》一节中,我们讲到了有虚函数存在时对象的真实内存模型,并且也了解到,每个类都会在内存中保存一份类型信息,编译器会将存在继承关系的类的类型信息使用指针“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继承链(Inheritance Chain),也就是如下图所示的样子:

【C++学习笔记】C++类和对象_第5张图片

当使用 dynamic_cast 对指针进行类型转换时,程序会先找到该指针指向的对象,再根据对象找到当前类(指针指向的对象所属的类)的类型信息,并从此节点开始沿着继承链向上遍历,如果找到了要转化的目标类型,那么说明这种转换是安全的,就能够转换成功,如果没有找到要转换的目标类型,那么说明这种转换存在较大的风险,就不能转换。

对于本例中的情况①,pa 指向 A 类对象,根据该对象找到的就是 A 的类型信息,当程序从这个节点开始向上遍历时,发现 A 的上方没有要转换的 B 类型或 C 类型(实际上 A 的上方没有任何类型了),所以就转换败了。对于情况②,pa 指向 D 类对象,根据该对象找到的就是 D 的类型信息,程序从这个节点向上遍历的过程中,发现了 C 类型和 B 类型,所以就转换成功了。

总起来说,dynamic_cast 会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遍历继承链,如果途中遇到了要转换的目标类型,那么就能够转换成功,如果直到继承链的顶点(最顶层的基类)还没有遇到要转换的目标类型,那么就转换失败。对于同一个指针(例如 pa),它指向的对象不同,会导致遍历继承链的起点不一样,途中能够匹配到的类型也不一样,所以相同的类型转换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起来 dynamic_cast 确实能够向下转型,本例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B 和 C 都是 A 的派生类,我们成功地将 pa 从 A 类型指针转换成了 B 和 C 类型指针。但是从本质上讲,dynamic_cast 还是只允许向上转型,因为它只会向上遍历继承链。造成这种假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派生类对象可以用任何一个基类的指针指向它,这样做始终是安全的。本例中的情况②,pa 指向的对象是 D 类型的,pa、pb、pc 都是 D 的基类的指针,所以它们都可以指向 D 类型的对象,dynamic_cast 只是让不同的基类指针指向同一个派生类对象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