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二)

      今天写的有点胆战心惊,因为刘邦可不是一般人能点评的。历史上很多伟人都崇拜刘邦,因为他没有任何背景,40岁还是基层公务员,白手起家创业,一扫寰宇,创立400年大汉基业,千古一帝一定也有刘邦的位置。

      秦二世而亡以后政体大一统又回到了诸侯割据,即使公推盟主也是各怀异心。天意使然刘邦得到了春秋战国秦的属地,易守难攻,而项羽却回到了四战之地彭城,各自地理位置条件不同和心态不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项羽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喜欢的悲情英雄,因为他力拔山兮气盖世,为人豪气,不耍手段,最后战死也是美人宝驹,符合大家对英雄末路的全部想象。但是项羽残暴,自负,不听劝,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火烧咸阳,屠尽秦朝旧人后返回了西楚。之后田荣陈余齐赵叛楚,项羽真的是穷兵黩武,四处征战,给了刘邦借机收复三秦,徐图东进的机会。即使项羽心中从来没有看的起刘邦,但最终败给了刘邦。

      刘邦的用人自不必说,汉初三杰要写估计重启一章,围绕分封还是大一统刘邦其实比较苦恼,因为当时的状况是需要有力的武将去平定战力较强的诸侯封地,例如韩信在齐和赵,彭越在魏,英布在楚(淮南王)。后方需要一些亲信维稳,自然是刘姓自己家人。这种郡县和分封并轨的制度刘邦自己是很不满意的。一是韩信曾和他就封王的事情讨价还价,刘邦及其厌恶;二是刘邦几次关心萧何的法律汇编进度,目标还是在秦法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法度,最大限度削弱藩国的权力。

      刘邦在天下初定时没有立即开始政治改革是天下历经秦末暴政和四年楚汉战争已经积贫积弱,匈奴又在北面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如果不恢复民生,很有可能被冒顿单于一锅端,因此忍辱负重推行黄老,外交奉行最屈辱的和亲。当然也不可能一点动作也没有,清除异姓王,白马盟誓震慑同姓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基础,就是刘邦还是要恢复大一统,只是留给后代有为之士了。

      还有一点是秦朝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即使最终以焚书的形式裁定去留,不过是急躁易怒情绪宣泄了,也很难实现。汉初的并轨在无为而治的基础上渗透文化的统一和传承,历经70年,三代人,才初步具备了大一统的文化基础和认同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