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而不淡 之 那些转变

自序

            在25岁到35岁的这十年里,我所追求的人生状态,可归纳为平凡却不平淡。

            自从步入初中,不再被老师要求着写日记开始,我便开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虽不是每天,却总也会隔段时间就想要写下点什么,一开始用的是那种华丽胶壳,页面设计唯美的日记本,写的却尽是些假装成熟,故弄玄虚,而今看来已不知所云了的文字。

        后面开始有了带锁的升级版日记本,不在里面写点羞涩秘密的,青春期的爱情幻想又怎么对得起那把沉甸甸的锁呢?只是锁本身虽是冰冷沉默,可却特别能激起旁人的好奇和不安分,那本我从初中写到高中的日记本,在一个午后,得知被妹妹开锁偷看过了之后,随即给我撕得粉碎丢出了窗外,落入窗下的小河,随着河水匆匆地淌走了,不带一点犹豫。

           再往后,我就不用带锁的日记本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深色软壳笔记本,内页也不带一丁点儿花纹,偶尔我会自己在文字最后勾上几笔留个自认与文呼应,却手残到不忍直视的抽象画,或者贴个当下喜欢的歌手的贴纸作为留念,我再也不写那些会令自己难堪的爱情剧本了,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开始记录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那个阶段大多都是学业的压力,高考前的紧张,立各种Flag给自己鼓劲,现在读来也是颇有感触,很是感谢那个曾经的自己选择了全力一搏,才有目前为止的一路无忧顺遂。

          大学时期的日记内容就开始丰富了起来,除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永恒主题,还多了很多电视剧赏析。在那个韩剧霸屏赚眼泪,大陆青春片也发展神速的年代,每次从校内的共享网盘里拷下来新片源,或从影碟店里租到最新热门剧集,跟寝室姐妹们不分昼夜围坐在电脑前,看完哭完还不够,还得独自在日记里好生回味一番才算完。回头看时,会惊讶于那时的自己看部电视剧都能想那么多,如此入戏,现在却都没兴趣花时间好好看部剧。

          零七年读研来到上海之后,开始抛弃手写,进入网上日志的时代,跟手写日记本不同,网上日志开始有了合法围观者,没事就无病呻吟,顾影自怜的是不好意思了,除非是认真地和朋友们交流一些什么东西,而现在想要十年一整理的我,想法依然一样。

          这是我,一个念了七年机械设计,做了十年工程师的纯工科女所整理的2009至2019十年间的部分个人日记,从衡岳山区来到沪上都市攻读机械硕士,从水土不服到安家立业,从遇见爱情到生儿育女,从职场菜鸟到独当一面。除了平凡人生中的简单领悟,并没有多么成功的经验可以与你分享,不过是非常单纯地希望:

      与我,用点滴趣事记录转变;与你,在字里行间交流灵魂。


第一章   那些转变

2009-08-11  《代表不了什么》

      独自登上回程的火车,瞟了眼空旷的车厢,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不禁心里琢磨着,很多事情都像此时手中握着的车票上豁然的“无座”二字一样,代表不了什么~

     又是这样匆匆地便踏上回程;又开始紧蹦起松懈的神经;又信誓旦旦地宣称要扎根那个用物质代言的城市;这些,都代表不了什么~ 女子多恋家,吾尤甚。

      多想可以一直窝在家里陪着父母追看他们中意的市井新闻,一起感同身受着那些似近又远人家的家务事,一如既往心不在焉地听着妹妹不停唠叨我那不规律不健康的假期生活方式,然后总也不改。

     最终,还是关掉了手中滚动着的电子书,抬起头决定用这仅剩的两小时车程多看看晨雾中充满魅力的故乡,看那山腰间的两层式农房大门明敞着,门廊旁的黑狗穿过屋前水泥坪,窜到池塘边小路上,尾巴不厌其烦地摇着,想讨好不远处刚从田里回来明显没空搭理它的主人……

    下了火车再转飞机,下午两点走出虹桥机场,抬手轻轻压了压帽檐,潜入钢筋水泥森林中,一同压下去的还有心中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2011-3-9  《松江线》

      在海德堡的最后一天,下班后重新坐回公司的松江线班车,近一个月没有坐了,想着得抓住最后机会跟同车一年半的同志们道声再见的,才发现那位一直很照 顾我的司机不知何时换成了一个年轻的光头,车上也添了好几张陌生的面孔,那些从前老是扎堆闲聊的伙伴们东一个西一个静静地散坐着,重新坐回我熟悉的最后一 排右侧靠窗的位置,物是人非的伤感瞬间来袭,思绪万千。

     还记得有天下班,开到我那站时,司机突然叫住我等一会儿再下,我也就呆呆地继续坐下,等着司机把剩下的同事一个个送到,再开回我们小区南门,正要下车,却 见他从头顶行李架上拿出来一个黑色塑料袋塞给我,打开一看,居然是只巨大的南瓜,师傅说这南瓜是他们家自己种的,绝对原生态,看着他噼里啪啦地说着一大堆 南瓜的吃法,让身处异乡的我感觉特别的温暖,可惜,尽管后来发动了好几个同学一起吃,还是连这个南瓜的1/4都没有吃完就坏掉了,后来他给拿的好多红薯也 吃不过来,都以烂掉结束,不过真的都很甜很好吃。。。。。。

     毕业后搬了好几次住处,松江线也就改了几次路线,每次都会在我的小区门口重新设一站,车长老爱说,我们班车从来都没有这样照顾一个人过,我应该好好感谢一下他!而今已然要离开了,才想起自己还真没好好谢过人家,实在惭愧。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面对离别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异常美好起来,尽管身边朋友都知道我一直以来就很舍不得松江线,因为我总觉得这条郊区线上的 人们都特别善良淳朴,是让我对上海人印象大大改观的起点,今天却突然开始怀念起那些一起堵车的日子,一边八卦着前方到底出了什么事故,一边抱怨着回家又该 晚了,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车里司机师傅播放的永远也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无聊电影。

      就像同事到处宣扬的,我真的是个运气特别好的丫头,刚毕业就遇上他这么宽容好说话又照顾我的搭档,能遇上一个按照他给我制定的checklist审批通过的BF,马上又要投身看上去前途更加光明的行业等等等等,每次听着我就笑得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我远比他以为的还要幸运。


2014-1-14 《那片草地》

    记忆中有那么一片草地,在屋后高高的山坡上,草地斜斜的有一点小坡度,春天一到,绿油油的,草丛中夹杂着各种颜色漂亮的野花,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小伙伴们奔跑着爬上草地高的那头,扑下去,满鼻子都是阳光和青草的味道,咕噜噜地滚到底,再爬起来奔上去,再咕噜下来。草地边有几棵大树,那样的季节里会开满黄灿灿的花,我们爬上树摘下大朵大朵的花,在草地上铺成一张亮黄亮黄的大圆床,手拉着手躺在花床上,嗯?香香的春天的味道!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天上那朵朵白云到底更象什么动物,身边蹦蹦跳跳的蚱蜢也像是要加入讨论...

     记忆中还有这样一片草地,在几个奔跑着的同学脚下,我和小伙伴们会去食堂打几份最爱的炒粉,看着草地上来来回回的足球,大声呐喊加油,一边大笑着讨论八卦。

     还有一片草地时而安静,我总是会坐在那里晒太阳,一根一根慢条斯理地清理分岔了的长头发,身旁少不了的小伙伴们,零食,没少晒过的被子。时而疯狂,我们象不会再有了一样的,欢呼着庆祝每一个有关无关的节日,草地在烟花的照耀下变换色彩。

      来到这里,我总是很怀念记忆中那些草地,我四处奔走于这钢筋水泥之城,终于找到一片小的可怜的草地,看起来有那么些象它们原来幸福的样子,很是欣喜。我干劲十足地搬来花朵,买来零食,捉来蚱蜢,找来足球,点燃烟花,唤来太阳和白云??满身疲惫的我瘫坐在这拥挤凌乱的草地上,喘息着,喘息着,环顾四周,原来,原来少了那有着共同兴趣和梦想的小伙伴,草地竟可以这般无趣乏味...


2015-3-5  《三十而立》

      再过几天便是三十岁的生日了,其实按照上海人的算法,去年就已经三十了,只是孩子气地不愿意承认,笑着跟父母说,我不要办,一五年再说吧。转眼一年过去,只想低调,别再有人提起才好。

     其实不怕老,只是而立之年,代表要有所成就的,心中却实在有愧。

     发了条微信给大学同学,虽然远隔千里,可每年到了我们共同的生日,总会互相挂念起,问起:今年我们到底算是三十还是三十一?你会办酒不?

     回曰:今年我们十九!傻!…… 不办,长沙都说,男不三女不四。

     其实,并不真的关心今年到底办还是不办,只是突然想起大学时我们总一起办生日酒,都已是过去十来年的事情了。

     下班回家的班车驶入每天都要穿过两次的地道,没有了太阳光,隧道昏黄灯光随着班车的疾驰,从深色玻璃膜投射进车厢,忽明忽暗,突然觉得有点想吐,于是合上手里的小说,闭上眼睛安静地听歌,想起父亲托人给我带的冬笋和他自己熏的腊猪肠,便拿起手机给LG发了条短信,让先到家的他晚上少做一个菜,我要按照父亲短信发给我的食谱,自己照做个冬笋炒猪肠。对于没回湖南过年的我来说,这是能感受到的,最贴近过年的味道。

      短信发好,转头望向车外,班车已驶出隧道,透过雾霾看到的夕阳只是一个深红的圆盘,没有了刺眼的光茫,中环边各式楼房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远,从像蒙上了一层灰黄色的面纱到只剩下棱角尖锐的黑色影子,不禁皱眉。

      想起看了柴静的调查报告之后,没有讨论各自睡去,周末出门前他说,今天不开车哦,我们坐公交车。他没有询问的语气。我答:好的。也没有任何的迟疑。这是相处时间久了建立起来的一份小小默契。对于渺小的我们来说,并不在乎这份报告里有多少主观煽情的成分,虽然也期待着这份报告能带来持久有效的影响力,可是最直接还是约束好我们自己。

      到家了推开门,女儿手里拿着一颗糖站在房间里盯着门口的我看了半晌,继而一笑,奔了过来,拥住配合地蹲下来的我,我照例对她说,妈妈好想你哟,你有没有想妈妈?她总是不答,收回手臂跑开一点,然后回过头举起右手食指,认真地说:每天只可以吃一颗Hello Kitty糖糖的,只可以吃一颗!她对她懂得了这个规矩,并且遵守着很是自豪,忽略我的问题。我原以为她还不懂什么是“想”,可隔壁家告诉我,那天爸爸出去开会,走了没多久她就对隔壁阿姨说:我有点想爸爸了。对于女儿来说,表达对父亲的爱总是更加地自然。

      晚饭时,聊起部门又一次组织变动,这已是这一年来我第三次换职责范围了。呆的越久,就越像个万金油,组织一有需求就得填补上去。

       洗好澡出来,说有猎头打过我的电话了,半小时后会再打过来,我一边坐下来吹头发一边淡淡说,近期都不打算考虑这些。时常总是遗憾而立之年的我,还是如此平庸,却又想不出来还有些什么值得去追求。


2015-7-28 《停下__向死而生》

     一.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上说过这么一句:人,最终都会停在一个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上。书里的意思大概是人如果能够胜任目前的位置,那他就一定会往上走,直到上到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位置才会停下,埋头处理那些自己没有能力完全处理的事务。

     对于是本什么样的书,以及书上说的具体内容,我今日已无法详细叙述,只记得如此只言片语,之所以记得,只是因为一直也没有想明白书中的这个逻辑。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位置上停下呢?这个逻辑一定有一个前提吧,那就是这个人得是一个有意愿去追求上进的人?还是说,本质上人都是追求上进的?

     无论如何,这样的逻辑太伤人,让人不敢轻易停下!


  二.

     去著名的淮海中路面试那天,故意提前了一个小时到了那高大上的大厦楼下,想要看看周边的环境如何,毕竟写字楼里如何解决午饭是个问题,下车后站在马路对面等红绿灯,抬头望向眼前那座高楼,初夏的阳光下,玻璃幕墙反射过来刺眼的光芒,楼下大门保安一边站一个,出入的高跟鞋和西装,均透着高冷。

     过了红绿灯进去大楼一看,不出所料,开的超冷的空调,一色冷调的门面,顾客寥寥,全是天价的奢侈品,有一家7-11,收银台前排着长队,进门一看,里面略暗处,居然有好多张方桌,不少西装革履的人在里面吃7-11的盒饭,突然有股说不出的酸涩。

     没什么好逛,寻找解决午饭的地点也无果,便出了大楼回到马路对面,那是一个城中花园,有花有草有水,树荫下放包坐下,三五游客不时驻足拍照,看着两个小女孩互相追逐着嬉笑打闹,不禁失笑。之后真的来这里上班了,大概是没有时间或心情来这里坐了吧,看起来真是份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工作,可我却还是想要尝试一下。

    那饱满的好奇心也驱使着自己不要停下。


  三.

    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回家呢?似乎老是在火车飞机上,带着孩子跑来跑去不累吗?面对这些问题,我总是不知如何回答,因为理由实在太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来过。所以需要决定走或不走时,总有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就是最后一天,怎样的决定你才不会后悔?

     原来的我想过,当下认为不会后悔的决定,也许过段时间,心境条件不一样了,决定也会不一样的吧?时间久了,我渐渐发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面对生命的终结这个前提,所谓的条件心境就都不重要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面对无情的时光,一切辛苦奋斗都不算什么,不会有难做的选择,没有停下的理由,只有对于逝去美好岁月的深深不舍。

     人生苦短,向死而生!


2016-7-4  《潜移默化》

      还记得刚来到上海求学那会儿,曾经面对死党提出的,我是否也会被这魔都改变得面目全非的质疑时,心中那无限的惆怅。当时的我局促地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太清楚环境那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可怕的,而我也和死党一样,热爱着当时潇洒快乐真诚的自己,不确定会被改变成什么模样,心里满是面对改变的忐忑。那是我的八年前。

     跟静水的再次接触是我进入新单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需要在珠海再招一位工程师,而毫无疑问的,我想到了大学班级同学里唯一还留在珠海的静水,同样的专业,相似的行业,一拍即合。这是在我们07年大学毕业之后,第一次再跟静水见面,因为处于同一个团队,我们经常需要一起会议,出差,讨论。很快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在各种忙碌中过去了。前两天趁着他来上海出差,我们把同在上海的小张约出来一起叙旧,许久不见,一通热聊之后,小张问静水,毕业九年了,觉得我们班上唯一的这两个女生有变化没?静水先是一通强调小张除了瘦了点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乐呵。之后看了看坐在一旁,捞着双臂的我,咽了口口水,情绪复杂地说,觉得我的变化很大,大学时候吊儿郎当的小女生,现在竟变成了个女强人!

      女强人?!小张瞪大了眼睛扭头盯着我,而我,脑中迅速闪过这一个半月中和静水的接触,也不觉地就脸红了起来。想起自己主持会议时,时刻提醒自己要言简意赅,精确地把控时间和节奏,不免要打断一些拖沓的发言;想起供应商审核过程中,总想要极力地展现自己的专业度,过程严肃,思想敏锐,表达犀利;而对于刚进来的静水,心中只当他是自己的老同学,同一个问题提出第二遍,便要向他翻白眼的,虽说每次面对老同学的问题,心里总是很希望让他尽快明白,可是言语上确实太过激进……都是这些年,服务外企的经历,给我骨子里烙下的雷厉风行。

      在我愣神的时候,他们已大谈特谈了一通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规划,关于未来,我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而他们那些憧憬我总觉得有些许浮躁,我说我只关注当下。静水问我,总觉得我深思熟虑地模样,都不发梦了,这样的日子会不会有些压抑?是呢,计划赶不上变化,似乎早已经过了发梦的年纪,而魔都这无处不在的机会和欲望,源源不断的生存和升迁压力,每天都被各种现实的问题围绕着,我选择了务实,告别了曾经那个爱做梦的自己,似乎确实少了不少乐趣。

     而在我看来,这近十年的时间,最大的改变,是现在的我面对改变时已不再忐忑,而是满满的信心和勇气。我还是热爱并怀念着年少时那个傻乎乎乐呵呵的自己,可是也学会了接受不同样子的自己。人生的意义,也逐渐清晰,不过都是经历而已,要让其尽量地丰富多样。


2018-8-19  《初老》

     还是几个月前和几位美国同事一起出差台北,晚上九点左右,我们的运营经理在微信里叫我,如果不忙一起到酒店顶楼酒吧坐坐,他要给我买酒喝,而当时的我正一个人坐在行政酒廊最角落靠窗的位置,要了杯红酒,背对着繁华的台北夜景看《浮生六记》,虽说这位运营经理是我挺熟悉也挺幽默的领导,可下班了还要和领导坐坐……我心底总归是有那么一丢丢小别扭的,当然我还是拿上书,丢下只泯了一口的红酒去了顶楼,谁叫我怂呢?

     见面后,我点了一杯葡萄鸡尾酒,他点了杯洋酒和一听可乐,兑着喝。我问他怎么想起来给我单聊?他笑笑说,因为他觉得最近我变了,关心一下我都发生了什么。我挺惊讶的,问他为什么这么觉得?他说,来台湾这几天都没看到你刷韩剧了,今天游泳池也没见你去游泳~你现在手上居然还拿了本纸质书!!!

     我愣了一下,想想,没去游泳倒是因为台北这几天都20来度,而万豪只有室外游泳池,怕冷吃不消~可是其他两点他说的都对,因为大多数新出的韩剧大陆都被禁掉了看不了,所以之前每次到台湾我都会狂刷韩剧,坐在车上的时间几乎都在看,我们部门的韩国大叔每次都笑话我,我还跟他狂飙我跟韩剧学的塑料韩语,确实是很欢乐的时光呢。可自从有了老二,很长时间都没关注过韩剧了,别说韩剧,我连电视都很少碰了……你说都怪二胎吧,可我确又是看了些书,虽然都是很碎片的时间,可是我还是更愿意捧本书,或者陪娃们睡时不能开灯就看电子书~而以前的我对于阅读的兴趣是很低的,看书的速度也是特别慢,现在却可以用这么碎片的时间,三天内读完一本长篇小说~呃,我真的变了!

     我只好尴尬地回答,我大概是老了……

     他说,别,可不要变老。

     对于变老这件事情,我并不大了解老外们的看法,我也没有跟他更深地讨论下去,而我自己对于变老这件事看的越来越淡了,这应该也是初老症状之一吧。

      特别是最近被《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那位孩子们眼中看上去比别人家爸爸都要老些的,大概五十来岁的,沉稳内敛,正义而富有同情心的阿历克斯爸爸深深触动,书看完后,还不惜花了25块大洋买了个搜狐会员迫不及待地把电影版的也过了一遍,却失望地发现书中的细腻和张力电影几乎没有表达出来。

      大概就是因为这位律师父亲比别人的更老一些吧,才会不管白天再忙再累,晚饭后他都会坐在椅子里把斯考特搂在怀里给她读一会儿报纸,让斯考特像是一出生就会认字;他才从不回避孩子们的问题,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不管问题的答案多么难以启齿;他才会在她感到困惑时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着他的鞋子整天跟着他走来走去。他才从不愿对孩子们说起他们显赫的家族史,不愿在吉姆苦恼自己的父亲太老看上去什么都不会时,说起他的枪法其实无人能敌。他告诉吉姆,心智正常的人,从不会为他们的才能而骄傲。你不用急着向别人展示你所有的本领。关于勇敢,他在吉姆强忍着恐惧坚持给邻居恶老太太念了一个多月书后,对他说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我就知道我一说起阿历克斯就要没完没了,其实不过只是想表达说,步入初老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我不怕变老,只希望在变老的同时,我的思想也能够更成熟,能引导出像吉姆和斯考特那么优秀的孩子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而不淡 之 那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