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我该怎么帮助你?

01 你了解中学生心理吗?

前几个月,我还在东奔西跑找工作,挨个面试的时候,我和一家远在福田的机构约好了面试时间和地点。

起初,我毫无准备,带着满腔热情到了地方。刚坐下来没多久,面试官就推门进来,我们简单认识后,她直接言辞犀利地问起我对这个助教工作有什么认识。我期期艾艾地说完了我组织的语言,她忽然就抛过来一个问题:你了解中学生心理吗?

我愣住了,我沉默了一下,带着否定的语气和她说,我不太了解,只知道大概。

我极希望她能摆脱这些想法应聘我,但显然不行。她开始长篇大论,明确和我说了,在她这里做助教,就要帮助家长和辅导老师辅助管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很快,我带着兜头冷水走出了大门,下楼环顾四周,几乎是高楼林立中各家辅导机构的广告牌,我看了又看,才转身走向地铁。

02 两个小朋友

直到上个月底,我忽然心血来潮,想起来老家里两个叔叔的女儿正处于初中阶段,出于种种原因,我试探性地在微信小群里露了脸,想借此问问他们各自的情况。在这里说明一下,微信小群的成员由我、三个叔叔的女儿和儿子组成,分别称为小丽(大堂妹)、小梅(小堂妹)、小豪(大堂弟)。但几乎没有人理我,我不甘心,开始挨个给她们打语音电话。

我先打给了曾经寄住在我家的小梅,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经历了寄人篱下生活的小朋友,犹如简·爱那段寄人篱下的生活。我打给她的时候,刚开始不怎么说话,后来听到我问她学习情况,就开心地像一个对我有孺慕之情的小孩一样,一点点抖搂出来。比如,班里老师怎么样——英语老师总是用那个写得不清楚的粉笔板书,我老是看不清;同学们怎么样——班里学得最好的同学也才考70多分;叔叔怎么样——我那时候成绩有进步了,他都不看的,还是一样说我成绩还是那么差等等。

我仿佛成为了她的倾诉者,倾听她所有的事情,而这也是我最希望听到的。我打电话给她的目的就是及时止损,从旁协助她把成绩提高,后面可以有读书的机会,又或者说更多选择的机会。我根据她的情况给了一些学习上的指导以及学习方法,她欣然接受。

当我想把同样的行为拓用在另一个妹妹身上,反而受到了阻力。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很多,可能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和她的电话沟通得到最直接的反馈是,她好像一个大人,对什么事情都不耐烦,只听少说甚至不说,她不把我当成那个安全的、可以敞开心扉的对象。

对于她的学习情况,我了解得不如小梅的清晰。从她的叙述中,我甚至感受到她有点泯然众人——她认为她现在的英语成绩很好,因为她的成绩在班里是名列前茅的,但以我了解的,从分数这个角度来说,她才刚刚及格,从人数排名来说,她局限于小团体的比较。我从电话里得到的回应越来越少,最终不得不提前由我终止了对话。

放下手机,我约莫想了几种可能的原因,家庭原因,环境原因,以及个人性格和经历的原因。

03 变化,开始获取她想知道的信息

我想了又想,决定还是给她们买了当初对我受用很大的一本教辅用书,也可以说是练习册,曲一线的《五年和三年》。

今天再次打电话给小丽,还是老样子,对话依然是我说得多,她说得少。直到后面,她才渐渐说了一些有关她自己的信息,又或者主动说了我想要获取的信息。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我简略地描述一下我们对话的内容。

我:有没有做那个练习题?

小丽:没有,现在都改版了,很多都不一样了。

我:我买的是通用的,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变化不会太大,知识点还是一样的,可以用,一定要用。于是我开始讲述我的经历,说明这本习题对我提高成绩的作用。

小丽敷衍地应和了我,表示自己会抽时间做的。但我还是持观察态度。

接下来,我开始苦口婆心地叙说她为什么要提高成绩。她依然敷衍,我每次说完一大段,没听见她回应,就会叫醒她,得到她的回应才开始继续说下去。这其中掺杂了很多我个人的事情,有她参与过的,也有她耳闻过的,还有她完全不知道的,我试图借这些经验和教训来提醒她,为什么要提高成绩。她对我的一些经历和事情也来了兴趣,终于不是敷衍的回应声了,开始问我的感受,问她想知道的东西,也开始告诉我一些情况,一些关于她周围的人和事,但依然不多,可是我们的沟通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了。

经过这一段长达50分钟的沟通,她开始提出了她的需求,想问我要零花钱。

04 来自母亲的焦灼

结束了和小丽的电话,我睡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减轻了我感冒的症状。可是我一醒来,几百年没有问候我的微信——小丽妈妈问我有时间吗?

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她谈论有关小丽的事情,她像一脚悬空站在崖边的山羊,心力交瘁,又如无头苍蝇一样,焦灼难安。我开始先从我的立场出发,当局外人分析她们母女之间的情况,又从小丽的角度着手沟通,还从她所处的角色去思考她的问题,我在三者之间轮换角色,替每一方都想了一下她们各自的需求,从我所了解的方面表达了她们各自的情况以及如何改善。

刚开始,她只把我当成最后一根稻草,认为我能替代她的角色,帮助她教导女儿。但很显然,我不能,而且做不到。我很明确地告诉她,我只能发挥出一点作用,因为她才是小丽经常接触到、又有直接沟通和交流的人,而且还掌控了小丽的各方面信息和资源,比如学习信息、生活习惯、家务安排、生活花销等等。

她接连数落了几个小丽的坏习惯和缺点,而我指出她没有做好情绪管理,她认为她和小丽好好说话了,但其实她总在言语中透露了很多不良情绪。当小丽接收到这个讯息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采取自己的措施,可能是基于自我的安全感,也可能是回避父母的指责。然后,她开始以代沟为借口逃避与小丽之间的积极沟通,想让我给小丽做思想工作,也顺便期望自己能从一地鸡毛里抽出身来好好喘口气。

我只好劝说她要做情绪管理,要和小丽好好沟通,又或者是先给她一点空间,不要逼太紧了。最后,我还是决定和她一起合作把小丽的问题解决。

05 最后的话

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小朋友,一个是身处单亲家庭长年累月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小梅,一个是出生大家庭,有很多弟弟妹妹的小丽,两个人的区别太大了。性格外向的小梅,反而最好沟通,性格内敛的小丽就要慢慢引导她多说话,多听听她的想法和诉求。可是,小朋友,如果你不说出来,我该怎么帮助你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朋友,我该怎么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