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在关系中的人,都应该知道地----如何做才能成为他人的perfect partner

最近追完了一个热播剧《完美伴侣》,这是这么多年来有耐心看完的第一个生活剧,貌似狗血的剧情其实不那么狗血。

01 什么是“完美伴侣”?

能让我们心甘情愿进入到一段婚姻关系中,大概率的原因,还是我们认为我们是“爱”彼此的,而且为了这份自以为是的“爱”,就像派克.斯科特博士的经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途》里描述地,我们的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和爱人结合在一起了”。

剧集中女主和男主的家庭,男主内,女主外,男主负责家庭的日常柴米油盐和子女教育,女主负责忙着自己的事业同时担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这样看似“完美”的关系中,因为双方的“全力反向奔赴”,一个奔赴家庭,一个奔赴事业,让对方养成了对彼此的高度依赖,男主以自己照顾家庭为“借口”,在工作中马虎大意,失掉了工作;而女主以给家庭挣钱为“借口”,在家庭生活中经常缺失,甚至为了追踪客户,而导致车祸让女儿受伤。他们这样的行为都让对方感到不可思议,女主不能理解丈夫为什么在上班的时候为了家庭琐事而分心,而男主不能理解妻子为什么可以为了工作而不顾及孩子和自己的身体?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是派克.斯科特博士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途》中对爱的定义。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我们爱自己或者爱他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这样的关系中没有完美伴侣,因为任何一方都没有促进对方成长的意愿和行动,只有貌似双方的“自我牺牲”,而且都以“爱”为幌子,女主为了爱拼命地工作差点猝死,男主为了爱放弃了去国外培训而被公司嫌弃,其实,各自的“自我牺牲”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女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而男主虽然比较隐性,却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爸爸的感受,让爱人和女儿都对其产生更大依赖感,其实是对“爱的滥用”。

再延伸一下,任何处在关系中的人,无论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事业伙伴关系,如果不能在关系中获得双向地滋养和获得成长,未来,有朝一日,这段关系就会成为彼此的问题。


02  真正的成长是成为如其所是的自己

这样的看似完美的伴侣关系模式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中传统观念的理想伴侣模式(只是更应该是男主外,而女主内,就像女二和男二的家庭分工),在这样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一般认为,“奔赴家庭”的价值不如“奔赴事业”的价值大,这样的传统价值取向导致主外的人看待自己的“主内”的伴侣的付出会认为理所应当,主内的人面对主外的人也觉得没有底气,所以,这也是男主为什么觉得让老婆替他还钱让他心存愧疚,甚至觉得拖累了老婆。而女二更是自卑地把自己踩到了泥里,自卑到用自己的自尊去对抗丈夫正常的帮助。

我们也看到很多女性成长文章告诉女性,要先谋生在谋爱,像女二那样直接奔赴家庭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最终的结局要么被爱人轻视要么被爱人出轨。我们看到了女二非常羡慕女主那样的事业型人设,最终也把自己变成了创业者,然后赢得了爱人的“高看”。

每个人对于想要用以什么样的状态渡过一生其实是非常清楚地,就比如男主和女主的分工是基于各自价值观上的差异互补而达成的默契,在这样的默契下,女主可以不用考虑任何家庭的琐事去全力奔赴自己热爱的事业而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感,而男主尽管看起来放弃了对自己事业的进取心,但他收获了和谐的父女关系、没有压力的工作状态,他们各自都享受其中。也许我们说男主其实是有能力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的,这样的价值更大;但是他如果更享受成为一个“家庭妇男”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而女二从上大学的时候遇到男二就想成为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又乐在其中,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住在一个家庭里,女房东就是一位家庭主妇,男房东是我们大学的老师(备注:还仅仅是辅导员,因为不是博士不能当讲师),每天男房东上班后,她就在家作画,还有去社区图书馆做一些公益活动,然后每天晚上和爱人一起吃饭,即使吃地是外卖的薯条,也要搞得像吃大餐一样的情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非常充实。

了解自己,成为如其所是的自己,无论这样的人生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也许我们都可以处变不惊,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想要怎样过好每一天。就像《你根本不用和别人比》说地,当我们改变了一些观念,就可以改变人生。


推荐阅读书单: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途》

《你根本不用和别人比》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在关系中的人,都应该知道地----如何做才能成为他人的perfect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