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注030:为政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用道义来团结人但不互相勾结,小人以暂时的共同私利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搞小团体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个与人品没有关系。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区别。团体里有小帮派,单位里讲究站队。很多地方,你不加入任何团体就有可能被孤立。也就是说,君子与小人都可能会抱团,当然也意味着君子小人也都可能会被孤立。君子有可能被小人孤立,也有可能被君子所误会;小人有可能被君子所不齿,当然小人也可能被小人孤立。

  有小团体不要紧,关键看这种小团体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而建。

  小团体的出现大多是基于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纽带。无论君子或小人基于情感、兴趣、爱好而聚拢在一起的团体,大多与道德、人品没什么关系,对局外人的影响不是太大,如果有危害也不会太大。这类团体无所谓君子小人。

  基于需要建立的团体就不同了。这种团体是能够对他人、社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到底是君子之交还是小人之交是有很大不同的。

  君子出于公心靠道义作为纽带团结在一起,是为了高尚的理想,讲贡献和建设,为的是公利,做的是加法,伴随的是牺牲,忠诚的是信念,组织内到处是同志,相互间可以有激烈的争论,但关键时刻敢于把后背交给对方,甚至可以和信念差异很大的团体组成广泛统一战线;小人为了小团体的私利相互结为党羽,是为了龌龊的交换,重剥夺与破坏,为的是私利,做的是减法,伴生的是出卖,看重的是私利,相互间都是对手,随时会重组,群体内部也容不下丝毫的异议,稍有差池就会党同伐异、构陷打击,永远相互提防中伤。

  “周”与“比”不单观念不同,最终的结局也会大相径庭,君子可能需要损私利公而为人所不理解,但这是暂时的,最终会被多数人所接受;小人由于本质是损公为私,最终必为人所唾弃。

  夫子弟子众多,自然而然会基于地域、情感、兴趣、爱好、观念、政见、门第等形成不同群体,这跟当下学生就读的班里出现各种小团体是一样的。

  夫子自然希望自己培养的弟子可以相互扶持,实现自己未尽的执政理想。自然担心他们由于理念的差异将来会相互掣肘,成为对手甚至政敌,因此平时肯定会不断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希望他们是“周”而非“比”,为了共同的目标放弃个人恩怨。

  可以说,即使放在今天,夫子的教导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一个大团体中,放在党派中更是如此。即使在平时可以勾心斗角,到了面对大是大非的选择时,还是要周而不比。纵观整个历史,因为做不到周而不比而使民族、国家受难的例子太多、太令人扼腕叹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自注030:为政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