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

一个以太网包含太多计算机会带来两个缺点:

1、消耗很多的网络资源:

​ 在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表完善的过程中要使用许多广播帧。所以主机数量越大的以太网消耗的资源越多。如果网络配置错误,就有可能发生广播帧无限制的兜圈,使整个网络瘫痪。

2、对信息安全不利:

​ 例如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他们的信息是需要保密的,如果和许多部门共享一个局域网,这可不利于信息安全。

​ 可以看出,想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得划分局域网。如果每个部门拥有自己的小局域网,这样不仅使广播域变小了,也提高了各部门信息安全性。

虚拟局域网VLAN 在IEEE 802.1Q中是这样定义的:

虚拟局域网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VLAN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个VLAN。

​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灵活的建立虚拟局域网。但是虚拟局域网只是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 为了支持虚拟局域网,1988年IEEE批准了802.3ac标准,定义了以太网帧格式的扩展(这种新的标准只做了添加,其余无差别)。

​ 虚拟局域网协议规定在以太网帧格式的源地址字段后插入一个4字节的标识符,称为VLAN标签(tag),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个虚拟局域网。

​ 标签的前两个字节总是0x8100,称为IEEE 802.1Q标签类型 。后两个字节中,前4位没什么用,后12位是该虚拟局域网的VLAN标识符VID ,它唯一的标志了802.1Q帧属于哪一个VLAN。插入标签后FCS帧检验序列必须重新计算。

​ 802.1Q帧的最大长度就变为了1522字节(1500+18+4),其中数据部分最短长度就变为了42(64-18-4)。(再复习一下:MAC帧的最短帧长=64B【18+46】,最长=1518B【18+1500】,其中46~1500是数据部分的长度范围)

​ 假设有两个交换机X1,X2,都由VLAN-10和VLAN-20两个虚拟机与王组成。10,20即为VID。每台计算机通过接入链路(access link)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两个交换机端口之间的链路称为汇聚链路(trunk link)或干线链路

​ 如果X1的VLAN-10中的两台主机A,B要通信,X1能根据A发出的帧首部的目的MAC地址识别出B属于本交换机的VLAN-10,因此制只做简单转发,也不需要插入标签。

​ 如果X1的VLAN-10中的A要与X2的VLAN-10中的C通信,X1查到C并没有连接本交换机,于是插入VLAN标签,否则X2也不知道交给哪个VLAN。X1从汇聚链路把帧发到X2,所以汇聚链路传送的是802.1Q帧。 X2收到后把帧中插入的标签拿走后转发给C。

​ 那如果不同交换机的不同VLAN中的主机通信呢?有两种方案:

​ (1)因为是不同网络的通信,可以由网络层的路由器来解决。

​ (2)有的交换机中嵌入了一个用专用芯片构成的转发模块,用来在不同的VLAN之间转发帧。这样就不用路由器了,而在交换机中就实现了第3层的转发功能,并且是使用硬件转发,速率比路由器更快。这种交换机常称为L2/L3交换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链路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