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芦苇荡(外一篇)

江南烟雨,水系绵密,河港湖汊不少。分设于市中心和郊区的单位里面都有一条河,前者是南北贯穿,后者则是蜿蜒曲折。

在郊区单位的小河浜不宽,但足够长,其形态在总体上类似于阿拉伯数字的“2”,或者说上半部由西向东如同一个“Y”,而下半部如同一个门锁在东的抽屉。靠西面的俨如护城河,靠南面的东西贯通,从单位中间穿过,并与外部沟通,至于北部区域分布很不规则,中间有外面导入分为两股,然后汇集,一直向外延伸。

在河流交汇的单位西南角,沿着东西向从外面流入,再流经单位,然后流出直抵黄浦江。以前进单位,或入西门进食堂,或入南门右拐进办公室,或入东门进食堂然后左拐进办公室,所以,西南角这里是以前基本上没有光顾的一个区域。9月下旬的一天,我从南门进左拐进食堂吃饭,沿着小河浜就走到了垂直交汇的西南角。就是在这里,居然发现了之前在单位不曾见过,在其他地方也暌违已久的芦苇荡。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一般是生长在沟渠旁、河堤、池塘、河岸、溪水边、沼泽地等,常形成苇塘。在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极为广泛,通常是胡焕庸线以东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如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乌梁素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江苏的太湖流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等都可以见到其身影。

说起芦苇,我是不陌生的,毕竟我的老家洪湖地处江汉平原,作为第七大淡水湖的百里洪湖与八百里洞庭湖隔江相望。既然是湖区,沟壑、湖泊、水渠、池塘自然是随处可见,而这恰是芦苇滋生的所在。

不过,随着上世纪50-70年代人口出生数量增多,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头等大事。我们那儿本来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出去打鱼摸虾往往收获满满,但这毕竟不能当饭吃,于是,围湖造田,“插秧插到湖中央”。我老家所在的公社和大队离我们县几个比较著名的湖区比较远,围湖造田就首当其冲了。

要围湖造田,自然就不允许芦苇之类的植物野蛮生长。所以,对于芦苇,小时候见过但也不常见,至于大片芦苇组成的芦苇荡更是没有见过。即使如此,小时候赤脚医生会就地取材,挖一些中草药熬出水,放在大缸里让我们小朋友喝,其中就包括芦根。芦根煮水的功效主要包括滋补肺阴、滋补胃阴、清热利尿等。事实上,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这是在长大以后才懂的。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在净化污水、造纸方面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小时候对芦苇荡的印象更多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来自文艺作品的间接认知。看风靡一时的《沙家浜》电影和《白洋淀》小说,对一南一北的芦苇荡多少有所了解。由于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在常熟市阳澄湖一带,离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上海不到一百公里,可谓近在咫尺,还在本世纪初特地去看过一次。沙家浜有成片成片的芦苇,坐在小船中,穿行于芦苇荡中,就如同我老家坐船穿行于大片荷花中。

实际上,打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县城读书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就几乎没有看见芦苇了。等到再次看见的时候,已是1990年秋了。那是去长江口上的崇明办事,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崇明岛。那时去一次崇明非常不容易,只能是先转几部公交车到吴淞码头,然后轮渡到崇明岛。那天,起了一个大早,等轮渡到达崇明县(现在的崇明区)的南门码头时,印象最深的居然是从轮船到上岸之间长长走道两旁在滩头上的大片芦苇。那些芦苇密密的、长长的,芦苇花在江风的吹拂下摇曳,形成波浪状,煞是好看。

自此之后,就是在沙家浜与芦苇荡的相遇了,再往后差不多有十多年没有看见或不曾留意于芦苇。所以,这次在单位西南角看到小片或缩微版的芦苇荡,内心多少有点兴奋感。为此,我在看过一次后,竟然不由自主地又去过一次。

由于这些芦苇仅仅在河岸一侧生长,覆盖的区域也就几十米长,远远一看,难以产生那种震撼感,或者在芦苇荡中荡舟的那种空阔而静谧的感觉。

在西南角区域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蓦然看见,新奇感油然而生。我站在桥头,只是随手拍了一张照片便匆匆离去(见图1)。受好奇心驱使,隔了约十天,我又一次特地拐到这里,想仔细端详一番(图2、3、4、5),查探一下究竟。

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注意到了靠近河浜一侧的景象,是在漫不经心的情况下的惊鸿一瞥。而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因此远远地就开始把眼光瞄向那片区域。在放眼一望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大片绿植,我就猜想它们可能也是芦苇荡的一部分。走近一看,果然如此。

靠近小路的岸边,与路面齐平。就是在这个区域,岸边有高高的芦苇,约莫有4、5米高,密密麻麻的。芦苇已经开花了,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组合在一起,向一侧倾斜,在微风吹拂下,颇为好看。我就在想,如果是类似沙家浜那样的芦苇荡,该有多么壮观!

作为草本植物的芦苇,其实是大名鼎鼎。《诗经》里的《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这里所说的“蒹葭”,便是芦苇。

芦苇与其他的草本植物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择环境,临水而生,向阳而生,纵然是污泥浊水,也能够年复一年展现生命的活力,其意志之顽强,令人叹服。它又如同荷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身的洁净,却把光芒传递给他人。

芦苇花呈棕褐色或白色或白绿色,并非七彩缤纷,绚丽多姿,光彩照人,但也能绽放生命的精彩。看其形,它们向上伸展,像刀,像剑,显得孔武有力;观其絮,它们略微弯曲,像棉,像绵,显得柔软轻盈。当它们开出繁茂的花朵,彼此相携相扶,形成一个片,借着风势,沙沙作响,又宛如波峰浪谷,比起滚滚麦浪不遑多让,令人震撼不已。

(芦苇花的花期比较长,约在8-12月间,后面我争取踏入芦苇荡中,零距离与它们亲密接触,看看在晚秋与初冬时节的芦苇究竟是怎样一副模样。)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一个月后再看芦苇荡

时间:2022-11-15


图1
图2

芦苇花的花期比较长,在8-12月之间。9月底10月初,首次发现单位里面有一片小小的芦苇荡,有感而发,写了一个帖子《小小芦苇荡》。

之后有二十多天因为YQ没有去单位,等到再去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下旬了。10月31日(星期一),我想看看那些芦苇成了一个什么模样,就特地绕过去看看。

走近一看,长在河岸上的4、5米高的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朝右边倾覆,发出沙沙的响声。我在想,如果是一大片芦苇,哪怕是只有几十亩的面积,若是置身其中,定然会感到很震撼。

这次重返单位也就一周,俺所在小区又出状况了,于是又有七八天不能去单位,只能蜗居于家中。再度复出后的11月14日,也是星期一,温度降了不少,比12日下降约10度,冷飕飕的,全天都是阴天,时不时还下点下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再溜达到那里去瞧一瞧。

先是从单位外面的马路上的一座小桥瞧了一眼芦苇荡(图8),然后是快要下班的时候近距离看了一下初生还显得嫩生生的几株芦苇(图1、2)。

芦苇花明显更长、更艳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小芦苇荡(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