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推荐策略--“你可能认识的人”到底是怎么找到你的朋友的

[站外图片上传中...(image-d02197-1617379463523)]

今天来填坑,聊一聊社交产品中“你可能认识的人”的朋友推荐策略。其实在上一期了解完电商产品的推荐策略后,好友推荐策略也大差不差能猜出几分了,毕竟这二者都是推荐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1. 通讯录匹配

这是最基本的好友推荐策略,也是最高效、最简单粗暴的一种。这一方法有一前提:用户使用手机号注册或账号绑定了手机号,在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信息后,互联网公司就可以根据通讯录进行快速精准好友匹配。

具体做法:现在很多APP都会申请权限,读取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信息,当他在A的通讯录中找到了B的手机时,就判断二人相互认识,会彼此相互进行好友推荐。反之亦然,在B的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了你的号码时,也会进行推荐。

所以,那些在抖音里被推送了前男友/前女友的用户,大概率是你没有删除TA的手机号,或TA依然留着你的手机号。

2. 共同好友匹配

这也是社交产品好友推荐的基本操作之一,即根据共同好友来判断社交关系,挖掘可能认识的人。

这里要引入“六度关系理论”:

通俗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关系不会超过六度,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你的好友是你的一度好友,好友的好友是你的二度好友,这一机制就是根据二度好友来进行推荐的。当A、B两用户都有共同好友C和D时,算法会认为A、B也相互认识,当共同好友越多,则他们二人相互认识的概率也就越大。一般超过了某一阈值时,系统就会进行相互推荐。

另外,如果系统发现A、B都在同一个群聊中,也会认定二者有共同好友,会进行相互推荐。

3. 个人信息匹配

我们在社交产品里,或多或少会录入一些个人信息,有的是我们主动录入,有的是被强制要求录入,有的看似是我们主动,实际上是在“套路”下一步步被互联网公司引诱录入的。(互联网公司的“棒棒糖”套路)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我们的所在地、年龄、性别、学校、入学年份、专业、公司、职位等真实信息,通过这类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引擎很轻松就能定位到我们的好友。

4. 行为匹配

行为匹配就是指根据我们在平台上的历史行为来进行好友推荐,若你和某用户曾有过频繁的互动行为,则你们二人大概率认识,或你大概率对这一用户感兴趣。这些行为包括搜索、浏览、点赞、评论、提及、转发、游戏互动等等。

例如:A用户曾多次查看B用户的个人主页,则会给B用户推荐A(反之亦然)。

5. 设备信息匹配

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常用的招式之一,而且这招往往有着出奇的高命中率。

用户在使用APP时,会被记录设备和网络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IP地址。平台会根据IP地址,找到和该用户使用相同WIFI的其他用户,并判定他们相互认识,进行好友推荐。

6. 第三方社交信息匹配

如果你在使用某APP时,关联绑定了其他第三方社交账号,或使用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则平台会读取第三方社交网络中的好友信息用于推荐。

另外,如果使用邮箱登录的话,平台也有可能会读取邮箱中的联系人列表,定位找到你的潜在好友用户。

7. 距离匹配

平台会根据两人间的物理距离,是否同城等来进行好友推荐。

8. 兴趣匹配

同样,平台也会根据兴趣来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人。

结语

通过这两篇电商推荐策略和好友推荐策略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大数据+推荐算法的双加持下,互联网大公司想要获取我们的个人数据简直易如反掌。个人隐私在网络时代下无处可藏,互联网公司如何坚守底线,普通用户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这或许是我们应该真正深思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友推荐策略--“你可能认识的人”到底是怎么找到你的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