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通常源于自身不够强大。
前两天,有个90后跟我说他有中年危机了,心情很是抑郁。
我想也是,90年生的,今年也32岁了,确实达到“三十而立”的关卡,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各种贷款,压力着实不小。可是,你跟我这个80后说你有中年危机,合适吗?
他连忙摆手,一脸诚恳地说:“刘哥,你别误会,我是真觉得你没有中年危机,特地请教来着。”
我心里吐槽,你哪条神经觉得我没有中年危机的?面上却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以过来人的姿态说:“小王啊,人不可貌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经历过中年危机的……”
小王忍不住打断我道:“你也没比我大几岁,这么说,合适吗?别闹,赶紧给我支支招,有什么方法可以度过中年危机?”
我干笑一声,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有,那就是坚持。”
小王了然:“你是想说坚持就是胜利?”
我摇头道:“不,是坚持到老年的时候,中年危机自然就没有了。”
说完我俩哈哈大笑,小王抑郁之情也消散不少,这时我才问道:“你为什么会有中年危机?”
小王认真想了想,说道:“很多方面,年龄增长,健康变差,压力和责任变大,学习力比不过年轻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一切都在开始走下坡路,害怕被淘汰。”
我点头说:“对,就是害怕,怕什么?怕时日无多。”
白岩松在事业最巅峰的时候,也对未来感到迷茫。他曾说过:“我本命年过得非常糟糕,36岁的时候,你突然觉得你看到终点线了,36岁之前你不太会想死亡这样的问题,本命年,你突然觉得人生到了一半的时候,那种沮丧,我才知道中年危机是什么概念。”
年少时,我常认为“除死无大事”,那时年轻无畏,总觉得离大限之日还远,只要把时间线拉长,一切烦恼都不算什么,那些曾经让你愤怒的、痛苦的事儿,都不是事儿。
而如今,人到中年,时间线拉不了那么长了,你不再无所畏惧。年幼之人会让你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面临被淘汰或边缘化的局面,有生存之忧;年迈之人身老体衰,甚至有些人先走一步,会让你觉得死亡原来离得这么近,有死亡之虑。
面对生死存亡之大事,你会发现这几十年来积累的能量已不足以应对,能不焦虑、不沮丧、不恐惧吗?危机感由此而生。
小王表示赞同:“对,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大自己才能应对危机,可是现在大家都这么卷,你在学习进步,别人也不落后,依然还是在一条线上,如何能脱颖而出?”
我摇头道:“也不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不见得人人都在进步,尤其年纪越大之人越没有学习热情。”
我给他讲了曾经带过的一个拆书训练营,学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写作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平日里几乎零交流,一片死气沉沉。
这可能是一种群体共性,随着见识和阅历增加,自觉有些底气,不轻易认同新事物,但同时也有可能滑向固步自封的深渊。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中年危机的出现亦然,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我对小王说:“只要你一直在学习成长,就一定比多数人过得好一些,但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成为一个超级学习者,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实现能力的倍级增长,什么危机都能拿捏得死死的。”
小王眼睛一亮:“超级学习者?倒是头回听说这个词,是不是像超级赛亚人一样,每一次变身都会带来战斗力的跳跃式爆发?”
我哈哈一笑:“可以这么理解吧,简单说就是会学习且学得快、学得好的人。这个概念出自斯科特·H.扬的新书,就叫《超级学习者》,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学习者,比如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就完成麻省理工学院4年33门课程的学习并顺利毕业,1年学习4种语言,妥妥的超级学霸。”
小王不以为然:“学霸天才年年有,这是天赋,复制不了吧,离我太远,我一年都看不了2本书。”
我说:“人们往往以成败论英雄,看到别人成功了,就冠以学霸、天才之名,却忽视别人背后的付出。要知道虽然学霸和天才复制不了,但方法和策略可以拿来用,《超级学习者》将学霸们的共同点总结成9个共同原则,只要你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能运用上这些原则,会让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这9个原则分别是:
(1)元学习:学习关于学习的知识。
(2)专注: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直接:针对你想擅长的技能,边做边学。
(4)训练:攻克薄弱环节,哪里不会点哪里。
(5)检索:以测促学,先自我测试一下,督促自己积极地检索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复习。
(6)反馈:积极寻求反馈,用于查缺补漏。
(7)记忆:学习如何记忆的策略。
(8)直觉:深入思考,培养直觉。
(9)试验:跨出舒适区,不断地去试验和探索,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在听完我的简要介绍之后,小王挠头道:“其他原则倒还好,元学习这个原则不太好理解,有点绕口,你再给我详细讲讲。”
我解释道:“学习关于学习的知识,前一个‘学习’是动词,后一个‘学习’是名词,换成其他的词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学习关于沟通的知识,学习关于钓鱼的知识,沟通和钓鱼是一种技能,而学习本身也是一种技能,一个道理,元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去学习,或者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小王点头说:“明白了,要砍柴先磨刀。”
我点头说:“不止如此,你还要知道怎么砍,包括握刀的手势、挥刀的角度、发力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等等,总而言之,你脑海里要形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地图。”
小王问:“你的意思是在学习一项新技能之前,脑海中就已经知道如何开始、如何进行、如何收官?”
我说:“可以这么理解,元学习就是画地图,先谋而后动,才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小王有些兴致勃勃:“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比如我特别喜欢脱口秀,但又不知从何学起,以这个为例子,如何用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说简单也简单,要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学?
也就是先搞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两种,一种是工具型动机,也就是字面意思,为了解决某个当下的问题,而去学习、掌握某一项技能或工具。比如为了年终工作总结而去学习PPT技术,比如为了帮宝娃完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学习手工剪纸。
另一种动机是内在动机,通常基于兴趣或爱好,比如小王想学脱口秀,就是一种内在动机,他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就是想学。
工具型动机是功利性的,奔着目标去就行了;内在动机是带情怀的,学习本身就是礼物,怎么开心怎么来。明确学习动机,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学什么?
说这个问题时,小王好奇地说:“学什么,学脱口秀啊。”
我问他:“脱口秀是什么,脱口秀有什么?”
小王了然:“你的意思是要搞清楚脱口秀的结构。”
我笑道:“说到点上了,你要成为庖丁,目无全牛,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才能快准狠地解牛,学习亦如此,要将知识解构。”
《超级学习者》书中将知识的构成分成三种,分别是“概念”“事实”和“程序”,针对这三种构成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概念需要理解,事实需要识记,而程序则需要练习。
就拿脱口秀来说,你会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笑话,什么是笑话?它的结构是什么?笑话之所以能让人发笑,它的原理是什么?这些内容都需要去理解。
那么事实的部分是什么?比如脱口秀的起源、著名的脱口秀演员、脱口秀的风格有哪些、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大王花落谁家,这些内容大多只需要记住或知道就行。
而程序部分,就是写段子、排练、去开放麦打磨稿子和表演,这些就需要付出行动去多加练习。
3.怎么学?
这就涉及到具体方法了,有人通过看《脱口秀大会》节目去模仿学习,有人从《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有梗》等书中寻找方法,有人刷抖音,有人参加脱口秀训练营,有人直接去拜师学艺。
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此处有一个难点,当你的元学习能力还不够厉害的时候,很难辨别哪些方法适合与否。可喜的是,学习力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要你把《超级学习者》里的其他原则都学会了、运用上了,你的元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最后的结果就是,越学越会学。成为超级学习者后,中年危机算什么,弹指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