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爽文”的时代情绪

自觉的给予时代情绪以节制和宽容。

“你爽吗?”假设就这个问题在大街上随机做一个调查,结果会是怎样?我想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

“爽”,似乎是久违了!百度百科里对“爽”解释的大致分为:明朗、清亮,轻松、利落,痛快、率直,差失、违背,干脆、索性,舒服等等。生活中使用“爽”的时候大多是痛快舒服的意思。前段时间有一种非常流行的网络小说——“爽文”。就是看起来酣畅淋漓的文章。天下书盟小说网总编辑董江波将这一类“爽文”分为:“修仙升级”“大女主宫斗”“职场逆袭”等等。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文艺反映时代变迁,也观照人的内心世界。“爽文”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个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改革开放后的流行音乐,都让那个时代之下的人们情感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宣泄就是那个时代的“爽文。”但是我们不得不透过“爽文”的流行现象去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时代情绪。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情绪,同样也有独特的情绪表达。在鲁迅的《药》里,透过愚昧,我们看见了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我们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今天,“爽文”之“爽”折射的正是生活之“累”。这种“累”源于“身心负重”,也源于“情感禁锢”,或许还源于其他什么。关于“身心负重”想是不必多说。说说“情感禁锢”吧。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时代背景之下,这之下的人们的集体情绪往往就是这个时代的情绪。我们大多数时候关注的是时代主流情绪,也就是主流媒体传递的内容,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游离在主流媒体之外的情感流露。更大胆一点说,那些“非主流”的情绪也许在百年以后反而会左右时代情绪。《红楼梦》就是如此。

在悼念褚时健时,有人说“在人世间走一遭,有的是跟团游,有的是深度自由行”。我对“深度自由行”的理解就是个人设置“情感禁区”。这个区域别人走不进来,自己也走不出去。在言论自由的时代里,我们的“情感禁锢”不是来自外界,更多是自我的设置。在今天,我们不知有多少人自我设置禁区,越是在讯息快速流动的大城市的精英阶层中,这种自我设限的禁区越多。如果把这种“自我禁区”拼接起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某个集体画像,而这种画像可能在时间的变迁中会被记住,也更真实的接近历史记忆。

时下很少听到身边人快意说一声“爽!”。一方面确实很少会有这种很爽的情绪,另一方面,人们也怯于表达自己仅有的一点很爽的情绪,就像炎炎夏日吹空调、喝扎啤的爽是要付出代价一样。现实生活中所谓快意人生越来越少,大多数时候是小心翼翼的工作和生活。“诗和远方”的话题讨论尚未散场,苟且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生活之轻却是我们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想叫一声“爽!”都变得很难。

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感觉“不爽!”。这应该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尤其是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合理情绪。“不爽”就大声说出来,是很多人的选择,当然也有很少的一部分选择“沉默”。不管是大声说出来,还是保持沉默,其实都很明显的表达了自己的“不爽!”于是“爽文”应运而生,既有写“爽文”的,也有看“爽文”。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爽文”中多少也折射了人们的时代情绪。

往远一点说,中华文脉传承至今,秦汉到魏晋再到明清,一路走来都有自己的“爽文”,这些“爽文”中都有“不爽”的因素。屈原写《离骚》,曹雪芹著《红楼》,那一个不是时代情绪的压制和宣泄?由此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爽文”,而且这些“爽文”后来可能会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我们自觉地给予了时代情绪以节制和宽容。过去是,现在也是。我想这也是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牧心:“爽文”的时代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