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二):雕塑之王—米开朗基罗

图片发自App

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三位大家均出自此地。今天要谈的是雕塑之王——米开朗基罗。

如果说达芬奇是绘画领域的头把交椅,那么雕塑界的领头羊则非米开朗基罗莫属。

我有幸目前为止唯一造访过的欧洲国家即为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然是不容错过的。甫一到达,就直奔位于城市边缘的米开朗基罗广场,俯看整个佛罗伦萨城。城市不大,除了两处教堂的圆(尖)顶赫然耸立,看不到其他高楼大厦。整个城市的色调是和谐优雅,视觉舒服的黄、褐、棕和暗红,广场中心位置就是一座“大卫”的仿制品。


图片发自App


大卫是圣经故事里的少年英雄,他本是一个放羊倌,在腓力斯丁人入侵以色列,派出巨人歌利亚来挑战时,士兵忌惮巨人的强悍外表,人心惶惶,无人应战。此时,大卫勇敢地站出来,只身一人前去迎战。他不带武器,不着铠甲,只用平时放羊时击打狼豺的石块就把外强中干的巨人歌利亚打翻在地,割下头颅,大获全胜。

还有严谨治学的历史学家专门研究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巨人歌利亚并非生就如此高大威猛,其实罹患“巨人症”,视力极差,所以大卫才有机会近身肉搏,在石头可袭击范围内一着中的。而另一位著名的“巨人症”患者,则是美国的伟大总统林肯。

我们还是来看看真正的“大卫”吧。它收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美术院校,世界各地热爱艺术的人向往的地方。“大卫”是一尊比例完美的雕像-如果平视他,会发现大卫的头部比例大一些-可是,当你站在连同基座高达5.5米的大卫跟前的时候,须仰视可见,视觉上恰好达到正常的效果。这可是雕塑家精心设计得来的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当我近距离仔细端详“大卫”,看到手臂上的血管清晰可见,身体的肌肉仿若新生,如此逼真,令人震撼。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属同时代的大家,但毕竟两人专攻的领域不同,本来不会有太多交集。可是,米开朗基罗亦属天才行列,他在绘画、建筑、文学、诗歌、哲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加上年轻气盛,在佛罗伦萨市政厅请达芬奇创作壁画时,他一再要求,终于得到和达芬奇共同负责议会大厅壁画的工作。

这次斗图,让人们见识到两位大家的深厚功力,也让双方都意识到对手的强劲伟大,从竞争的心态转变为欣赏和敬佩,惺惺相惜。

达芬奇:安吉利之战

图片发自App

米开朗基罗:卡辛那之战

图片发自App


彼时的罗马教皇欣赏米开朗基罗的才华,请他来到罗马,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天顶画。米开朗基罗耗四年之心血,才有了这幅伟大的《创世纪》。时光荏苒,25年后,教皇再次请60几岁的米开朗基罗画一幅祭坛画——最后的审判。而这一幅就画在天顶画下面的墙壁上,除了米氏本人,还有谁敢做这样的尝试呢?又是六年的光阴,最后的审判得以完成。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参观西斯廷教堂时,那间墙壁绘有两幅宏大巨制的房间里人流如织,不允许拍照,不能高声交谈,排队有次序缓缓通行,亦不可做过多停留。让我遗憾的是,因为对圣经不了解,也没有事先多做些功课,对这两幅画的背景没做研究,只是走马观花匆忙一瞥,印象并不深刻。所幸,补上了这节课。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一贯的特点是,克制。无论是“创世纪”还是“最后的审判”中,都能鲜明地体会到这一点。《创世纪》中,没有直接画出上帝塑造亚当,而是展现上帝伸出饱含活力的手指去触碰亚当的那一瞬间。而在《最后的审判》,耶稣的手高高举起,审判刚刚开始,故事戛然停止在这个将要审判的瞬间,留给观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除了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米开朗基罗在72岁高龄时又接手了设计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任务。大教堂的圆顶部分,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三大著名教堂圆顶之一。教堂的宏伟壮观,非现场亲身体验不能感受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座大教堂是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作品。1564年,伴随着他的离世,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也正式宣告结束。米开朗基罗89年的人生历程,向我们诠释了这个巨匠的勇气和力量,以及面对苦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二):雕塑之王—米开朗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