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这样写道: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第一眼看到胡适先生的这段留学日记时,我们很多人不由大笑三声“哈哈哈,原来大文豪也如此纠结、拖延,不止我这样啊”……没错,有这样行为的人,大有人在。
学生群体:
周末/寒暑假放假时,列了满满一页的纸,我要赶紧趁着假期补补课:先把作业早早写完,然后这学期没掌握好的知识点全部再学一遍,看2部文学名著,预习下学期每门科目的前三章。每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没留出娱乐时间(缺乏对假期起码的尊重)。下定决心要利用假期的黄金时期赶超其他同学。
结果呢?
“哇塞,这部剧也太好看了吧,看完这集,就去写作业”“再把新更的这一集吧,调到 1.5倍速,很快的”“这题好难……有点困,昨晚睡得不好,休息30分钟吧,劳逸结合,效率更高”“天好热,吃块西瓜,哇,好甜,人间美味”你懂得,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如此这般,一个假期过去了,到最后一周开始了熬夜赶作业的生涯……
职场群体:
学历有点低,考个在职研究生吧;今年一定要拿下司法考试证书;再不好好考,今年又公考又得泡汤;这么热的天去练车,肯定要晒黑了,往后推推再学;要养成早睡早起、跑步、学习英语等习惯;要把文案练好,实现写作变现……
结果呢?
“抖音一分钟,人间两小时”抖音、快手、直播是真的香;兄弟、闺蜜攒个局,被邀请到不去,显得自己很异类;还有新闻等各种APP的推送消息,像是需要皇帝批阅奏折,你不看,就感觉这个“皇帝”做得不够尽责,其实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消遣信息,无关大碍。
最后,说了好几年了,考证的依旧书也没翻几次,模拟题没做几张,行业新知、新趋势也没研究,几年如一日地过着原来的日子;
想要养成习惯、各种副业变现的,受不住改变的痛苦,在历经几次挫折之后,发现还是原来的习惯舒服,坚持一段时间的好习惯又换回来原来的习惯;副业变现的阻力相对更大,能坚持下来、并获得成功的,更是少数。
但无一例外的是,每次见面,他们依然说,还想要实现几年前没有付诸行动的那个梦想。难道说,一辈子就这一个梦想了么?
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样习惯的人蛮多的,被社会亲切地称为“积极废人”
何为积极废人?
即“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之人。一边不满现状、挣扎自救,一边无法控制自己、放任坠入深渊,如此往复,内耗极重,效率很低,最终实现梦想的难度也极大。
如何打破这种自我消耗的死循环?
5条锦囊,供您参考:
01 避免急功近利,保持长期主义思维
日比野省三说,不考虑长远的未来,缺乏规划的人,一旦遇到问题,就只是左冲右突地瞎蒙乱撞。所谓的“积极废人”,多数只看到眼前收获,低估长期付出的回报。他们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无法专注到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来,积累不够,自然也不会“成事”。
2018年,罗振宇跨年演讲中有一句话,“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任何人,不管力量强弱,放眼足够长的时间,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积累、刻意练习,达成自己目标。
相信时间的力量,坚信自己可以成为时间的朋友。
02 切断干扰源,“断舍离”坚持精简主义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优劣信息一股脑涌来,我们必须从中筛选出有用、有趣的信息,才利于我们的成长、生活。而不是全盘接受,过量的信息,会导致大脑慢慢地产生疲劳,进而对重要的事情也变得麻木不仁,使我们的生活效率变得极低。
正如公关专家卡尼森说的,你不需要什么事情都关心,你只需要关心对你有用的事物。
所以,我们需要切断干扰源,卸载不必要的软件,取关没营养的直播间、大V,关闭App推送通知。给大脑断舍离,保持对重要事情、信息的专注力。
03 做好目标管理,每天3件事情的结果
很多人对每天的工作、生活、学习安排,是几点做什么、几点做什么的程式化的清单排序,并非基于目标的专注性安排,这样的话,清单上的事情完成概率就比较低,每天的效率也就没那么高,长此以往,成就没人家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我们不仅要做好三年五年的长期目标管理,还要做好每天的目标管理。如何做好每天的目标管理呢?
我们可以每天给自己安排三件最重要的事情,这三件事情,是现阶段你对你目标影响最大的三件事情,也可能是其中小分支,每天向自己要这三件事情的结果,即这三件事情的完成率如何,晚上做复盘。小结果组成大结果,小成就汇聚成大成就。
04 建立微习惯,帮你最小阻力迈开第一步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驱使其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其现在和未来的选择。
恰巧,物理学上有个名词——“最小阻力路径”,它是说所有物体,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运行的。包括人的本能,也总是会选择那个具有“最小阻力”的路径去做。
所以说,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好就是以最低难度开始,形成行为习惯后,再慢慢增加难度,这便能将事情越做越好。
《微习惯》中讲,“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标”。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1~3件事情上,能够为我们增加信心和成就感。成就感能够激励我们持续去做这件事,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先完成再完美。先开始第一步,对这个小习惯不断升级,段位也自然会逐级提高。
05 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deadline 番茄钟
给事情设置一个Deadline,即最后完成期限。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是在最后时刻,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心中有紧迫感,可以很好地提升工作学习效率,还有种说法叫“Deadline即生产力”。
另外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时间、效率管理工具——番茄ToDo,可以让人保持工作学习中的专注性,在应用市场可以找到。
“积极废人”并不可怕,因为起码是“积极的”,
“积极废人”也非常可怕,因为最后的结果是“废人”,
泰迪·罗斯福曾说,
“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愿我们远离假自律,不做积极废人,成为一个积极、且有结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