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行论文解读下篇

上一篇(https://www.jianshu.com/p/7c3918f7fbba)笔者向大家解读第一部分,主要对区块链技术的经济学解释。本篇为你解读完成。

三、区块链的经济功能

3.1 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

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

解读:将区块链应用分成了 4 类:
1,应用不涉及 Token:以联盟链为代表,比如银行之间利用区块链技术做清算
2,以 Token 代表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比如在供应链金融和数字票据等场景
3,以 Token 作为计价单位或标的资产:比特币期货和一直未通过审核的比特币ETF
4,基于通证经济的分布式应用:即我们常说的DAPP

3.2 Token 类似货币的特征

  1. Token 没有负债属性;
  2. 按同一规则定义的 Token 是同质的,并可拆分成较小单位;
  3. Token 在不同地址之间的转让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
  4. 非对称加密可以保证 Token 持有者的匿名性;
  5. 区块链共识算法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保证 Token 不会被「双花」
  6. 可以由规则定义 Token 的总量上限和发行速度。

如果Token 的直接用途就是作为支付工具来换取区块链内外的商品或服务,此时 Token 一般被称为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等。
在区块链内,可以由规则定义加密货币的用途。比如,在比特币系统内,比特币被用于向「矿工」支付交易手续费;在以太坊中,以太币是运行智能合约的「燃料费」(gas)。

一般来说,加密货币供给没有灵活性,缺乏内在价值支撑和主权信用担保,价格波动高,无法有效履行货币职能。

解读: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从比特币诞生到现在已经10年,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表现并不好。
大部分的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由投资者持有,使用不频繁,大部分使用场景是做非法经济活动中,比如洗钱。
加密货币的价格特征存在价格操纵,所以价格波动性太高,就算引入期货,EFT也难以维持价格稳定,反而给一些所谓的稳定币机会,比如usdt等以法定货币作为准备金的加密货币。

3.3 Token 对区块链平台型项目的影响

一些区块链项目具有平台经济特征。
Token 在这类平台型项目中可以兼具两种角色:
1,首先是项目启动时的融资工具,体现为初始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简称是 ICO);
2,其次是平台内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

同时,Token 为持有者带来双重好处:
1,用 Token 购买平台内的商品或服务,
2, Token 价格的上涨,并且 Token 价格受平台型项目活跃用户数和经济活动量等基本面因素驱动。
Token 价格反映了平台未来增长。均衡时 Token 价格将随平台生产力、用户异质性和网络规模而呈现非线性增长。Token 的双重角色为 Token 价格带来了内在不稳定性。用户通过参与平台内交易来提高自己的福利,「矿工」提供交易记账服务。平台内的 Token 有双重属性:一是相当于「会员资格」,用户需要先购买 Token 才能参与平台内交易;二是为平台建设发展融资,包括前期开发费用(体现为 ICO)和给「矿工」的奖励。考虑平台基本面(主要是用户的期望和挖矿成本)可公开观察以及不可公开观察两种情形。在两种情形中,要么不存在均衡,要么都存在两个均衡,其中一个均衡对应着 Token 价格高和用户参与积极性高的情景,另一个均衡对应着 Token 价格低和用户参与积极性低的情景。在平台基本面不可观察时,Token 价格除了汇聚平台基本面有关信息以外,还起到了在不同均衡路径之间的协调作用。但总的来说,因为多个均衡的存在,Token 的价格有内在不稳定性。

解读: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型项目,用户有双重身份,投资和用户。但是如果项目方的信息透露不完整或者碰到某些负面消息,很难保证token价值的稳定性。从2017到2018的ICO项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ico项目都是不成功的,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很多空气项目。就算是很想做事情的项目,碰到行业负面事件(比如黑客攻击和监管行动)对 ICO 市场影响很大。

3.4 区块链的治理功能

区块链能支持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治理机制。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组织,不存在股票权益,用户持有token,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赋予某些 Token 以收益权和治理权,其中收益权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实现,治理权通过参与治理投票来实现。
但区块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治理短板。
1,Token 价格波动对基于 Token 的激励机制的影响。
2,智能合约的功能短板使现实世界中一些普遍使用的治理机制很难移植到区块链场景中。
3,Token 的快速变现机制影响了区块链项目投融资双方的利益绑定。
4,链内治理的特点是地址匿名、去信任化环境以及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链外治理的特点是真实身份、诚信记录形成的信任,链内治理和链外治理能否有效结合是个问题。

解读: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匿名、智能合约等特性,做治理方面有利也有弊,但是总体来看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不存在中心化的机构或组织,做一项修改的决策很难,很难通过投票或强制的方式执行,从比特币扩容这件事情就可以体现出来。

3.5 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性能和安全性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我们知道区块链公链的TPS低一直被人所诟病。
1,不可能三角:即没有一个区块链系统能同时具有性能、去中心化和成本效率这三个特征。
2,关于 POW 的利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 POW 仍是区块链中占主流地位的共识算法,POS 的安全稳定性还没有像 POW 那样经受长时间检验。但是POW资源消耗的问题不容忽视。
3,POW挖矿的经济学问题,特别是交易费率面临的经济学问题。一方面,打包的交易越多,矿工越有可能获得手续费。但一方面,打包的交易越多,区块越大,区块在分布式网络中传播并成为区块链共识所需的时间越长。用户希望自己的交易能尽快被处理,只能会提高交易费率,以保证优先处理。
4,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安全边界:区块链的经济重要性越高(设想比特币市值接近黄金),那么恶意攻击它们的可能性也越高,因此要对公有链的大规模应用持怀疑和审慎态度,企业和政府在数据安全方面有比公有链更便宜的技术。

解读:不可能三角在区块链中存在,其实在互联网软件中存在,在其他很多领域也存在。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OW是经过检验过的最有效的共识算法,但是从能源消耗来讲,是一个大问题,有人也提出发币的共识消耗的能源更大,但是发币的消耗不是简单的电力消耗,他同时维持了一个大的社会形态,其实类比性。
另外,区块链的安全一直是个问题,比如私钥丢失不可找回等等,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总结

总的来说,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区块链项目很少,除了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以外,区块链经济功能的短板也是重要原因。应在持续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理性客观评估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1,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这些年的行业实践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不可行的。
2,区块链应用要立足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来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场景甚至就是乌托邦。
3,目前区块链投融资领域泡沫明显,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普遍,特别是涉及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行论文解读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