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Web 3.0 丞需“自底至上”的思维方式(理念,认知);
二、Web 3.0 空谈无益,IEN是个真实可落地的数字底座(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三、为什么美国国会最近高度认可Web3.0?
四、无绑定型NFT的实践意义:构建协调分布式双边多方层级式权益经济模型;
五、智能生态网络IEN催生分布式产业联盟生态共同体(对照TradeLens)。
2021年元宇宙火出了圈之后,一个更吸引人的Web 3.0技术范式再次急速升温。2021年12月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也对Web 3.0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Web 3.0积极和正面的看法令人惊讶。由于美国国会对产业、政府都有指导和督查的职能,这次听证会带来的影响深远。
Web 3.0概念与外延仍在不断扩展中, 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从早期的“语义网”,回顾互联网体系结构出发展脉络来看,为何最近的Web 3.0认知、理念才是相对纯真的Web 3.0?“如何促进互联网生产力更大的进步,以及数字价值的的更合理的权益分配”将是一种趋势,必然催成新型互联网架构及技术变革,迈向智能生态网络时代。
Web 3.0 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
一、Web 3.0 丞需“自底至上”的思维方式
1989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Bernes-Lee)领导的小组提交了一个互联网基础协议和基于该协议的文档分发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简称WWW(万维网),它的目的在于使全球的科学家能够利用互联网来交流阅读性友好的文档数据资料。
Web 1.0发生在1990年到2005年期间,由开放协议主导的,包括HTTP 协议、电子邮件SMTP协议。Web 1.0 时代互联网内容只是可读的,类似于杂志,只能阅读缺乏互动性。
Web 2.0时代,大约从2005年开始,模式上从单纯的“读”向“写”、“集中建设”发展。Web 2.0时代的创新之处是互联网内容变成可读+可写:用户不仅能订阅内容,还能生产内容。但这些数据被少数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平台垄断,用户的网络身份、数据信息都属于它们。这些平台收集了大量用户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赚得盆满钵满。提供数据内容的生产者(用户)不但没有收益,却承担了巨大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Web 3.0需要“自底向上”构建一个由用户和建设者共有共治的可保护数字权益的价值互联网智能生态网络基础设施。
从而逐渐弱化甚至替代集中式平台,将价值和控制权回归给生产者、分享者,解决数字权益垄断、被剥削问题。首先,平台贡献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不是垄断平台的企业。其次,数据公开透明。数据存在于区块链或分布式系统里,安全可靠。数据将由用户私钥保护,在需要时可用自己的私钥授权访问。最后,从开发者角度而言,代码都是开源公开的,将拥有更多可组合性和再创新空间。
Web 1.0是只读,Web 2.0是通过集中式平台读取/写入数据。 Web 3.0是更民主地由贡献者参与管理、制定规则、控制所有权及共享权益。Web 3.0的不同之处则是突出用户可以拥有内容的所有权,而不是只属于垄断的公司。简言之Web 3.0可读、可写、可拥有、可信(信宇宙,TrustVerse)。这些都需要从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核心设计作为底层逻辑开始演进。
二、Web 3.0 空谈无益,IEN是个真实可落地的数字底座
早期Web 3.0主要是指语义网(Semantic networks)。伯纳斯·李(Tim Bernes-Lee) 当时认为Web 3.0是“语义网”,其愿景是语义网能够使用本体论(Ontology)分析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允许机器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处理许多任务,Ontology包含特定领域的词汇表、语义关系以及简单的推理和逻辑规则。Bernes-Lee 认为“语义网”将成为这一演变的核心,但结果并没有那样发展。
当今大多认为的下一代基础网络,将会是基于安全和加密技术的,是内生安全并具备隐私保护能力的。区块链出现后,渐渐地更多人把Web 3.0视为一种“分权式网络(Decentralized Networks)”。 如果说分权式网络是基于区块链的网络系统,不同区块链系统架构、算法和协议也不同,可以出现不同形态的Web 3.0。在分权式治理下,权力下放、形成层级式模式,并非一定要“去中心化”或者“无中心”,更多的是一种扩大化的民主集中的“泛中心化”协调分布式智能生态网络模式。
区块链出现后,Web 3.0概念又发生了变化,一些技术专家希望藉此打造新的更加安全合理的互联网架构,以提供隐私安全的网络服务。尤其是2013 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向大众揭示了一个恐怖真相:美英两国的情报部门,在没有法律授权情况下,可以对公民展开大范围、几乎无限制地监听。
2018年开始, 北大深圳ICNLAB实验室在IEEE HotICN国际会议上自主提出的“智能生态网络(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简称IEN)”——以知识数据为中心、知识智能为理论的分布式信任与价值维护新型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将命名数据网络、区块链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网络控制等技术交叉集成,提出一种可持续演进并向后兼容的5G边缘算力服务架构方案,先后获得两次最佳论文。
实验室团队一直持续专注于IEN架构的拓展深入,开源了IEN代码,先后迭代3个重要版本。IEN融合区块链、AI和5G网络技术优势为一体,面向Web3.0将呈现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提供价值数据内容权益治理的基础协议,助力跨地域、碳中和的“东数西算”市场形态,推动云、链算、数、网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技术ICENAT”的发展。
三、为什么美国国会最近高度认可Web3.0?
2021年12月8日晚,一场题为“数字资产和金融的未来:了解美国金融服务的挑战和好处”(Digital Assets and the Future of Finance: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and Benefi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听证会在美国国会举行。这次听证会在互联网和数字代币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国会议员首次在全体听证会上强调Web 3.0是互联网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听证会的氛围对数字代币之友好是非常少见的,这表明美国正在迅速改变对Web 3.0的看法,认为这将是一个重要创新和优势。在听证会上,共和党议员Patrick McHenry 称:“数字代币对未来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更大……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则……不需要立法者仅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下意识地监管……因未知的恐惧而监管只会扼杀美国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何确保Web 3.0革命发生在美国?”
Web 3.0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在过去多次提出,也多次被拒。而为什么这次会被美国国会接受?可能原因如下:
1)在基于区块链的Web 3.0环境下,数字稳定币(主权方背书并监管,例如数字人民币)可能成为各个政府可接受并鼓励的金融交易的媒介;
2)Web 3.0 是多方协同推进的,不仅仅是虚拟货币玩家在炒作。隐私保护、元宇宙和数字稳定币绑定在一起,催生新型可监管的分权式金融市场爆发式成长;不是基于单一虚拟货币,也不是单一企业所操纵,是形成多方、双边、多元化分布式智能商业网络生态。
3)元宇宙的影响。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这是Web 3.0的早期应用。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已经打开。人们开始意识到,线上的大型数字世界并非只是游戏娱乐场所,而是未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新空间。
四、无绑定型NFT的实践意义:构建大尺度网信空间协调分布式双边多方层级式细粒度权益数字经济模型;
NFT将有机会成为Web 3.0的一大板块,并最有可能构建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自我进化。根据12月24日谷歌趋势数据显示,在截至圣诞节的一周内,“NFT”(非同质化代币)一词的全球搜索量已经超过了“加密货币”一词。
NFT的影响不会局限在加密艺术品,加密艺术品只是NFT的一个突破口。传统上,电子文件可以无限拷贝,对知识产权版权方的影响很大,一个知识产权,一旦发布,其他人都可以轻易拷贝。但是NFT改变了这种现象。即使以电子形式出现,唯一性仍然可以维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链下物品的非同质化代币作为数字凭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数字藏品,也可以用于金融凭单、合约凭证。目前大多NFT技术采用的是“绑定型”(即必须先上区块链)技术路线,通常以随机生成的一个唯一的字符串作为其标识,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链中关联其语义信息。 这种绑定型NFT依赖于相关指定的区块链才能获取到其语义信息,因此绑定型NFT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
2022年3月9日, 《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ICNLAB)》主任雷凯老师团队联合招商集团、任子行、深圳市智慧城市发展集团、金碟软件公司共同专利《无绑定型非同质化代币的生成方法和解析方法和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210040269.7)获得国家授权。该专利提出在区块链采用命名寻址的网络中,可路由的标识前缀信息可以以名称指向区块链中的的目标节点,从而将该数据要素对应的无绑定型NFT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区块链系统底层可以采用智能生态网络(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简称IEN)的系统架构。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绑定型NFT也可以称为IENNFT。
无绑定型非同质化代币IENNFT中包含:编码后的信息数据和数字签名,使得无绑定型NFT中携带有数据元素的语义信息。提高内容表达效率,实现信息数据的降维表示,兼顾数据块的大小完整性与网络传输的友好性。保证了无绑定型NFT与区块链的独立性、交互性与异构多链兼容,实现自我验证与鉴别真伪,应用更加广泛,从而可以支持构建面向全球大尺度网信空间,协调分布式、双边多方、层级式、细粒度权益数字经济模型。
五、智能生态网络IEN催分布式产业联盟共同体生态
最关键的是,Web 3.0 、区块链、NFT还涉及到一系列新技术和应用、新的全球基础设施的开发,Web 3.0的改革和Web 2.0一个重要不同在于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革,这将创造一个新的全球数字经济,甚至诞生新的分布式商业模式和产业联盟共同体,并产生大量自底而上的创新。每一个新时代都有新领导者群体。DeFi财富效应搭建的多链多层生态即将诞生,与大批企业一起助推一个双边多方共治的产业Web 3.0形成。Meta(原Facebook)也发布公告,将社交系统与Web 3.0 技术结合,Web 2.0 企业也开始面向Web 3.0 转型。
2022年2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税务总局办公厅、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外汇局综合司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经地方和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的15个综合性和164个特色领域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区块链+贸易金融”特色领域试点。
放眼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体量极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数据为9万亿美元,中国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保守估计大约为10万亿人民币。 国内外银行均已开展针对贸易融资的区块链试点应用,与此同时,一些国外大型银行业已开始在贸易融资领域针对区块链创业公司的投资,比如:新加坡发展署(IDA)2 016年起联合HSBC开发针对信用证的贸易融资平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联合IBM开展贸易融资试点;Marco Polo 联合20家银行建设区块链(Corda)贸易融资平台;Voltron 联合12家银行建设区块链(Corda)贸易融资平台。
招商局集团作为排名第一的央企,在国际贸易区块链领域和贸易融资区块链领域理应加速布局。通过集团统筹建设BaaS平台,加速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利用区块链技术积极布局新一代船运物流联盟链平台,对标TradeLens。
TradeLens背景:
IBM / 马士基组建合资公司TradeLens,选择以船公司为主体的航运作为切入口,寄求重新塑造国际贸易运营模式。TradeLens也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运输数字化平台,为供应链生态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流数据和贸易文档访问,实现了供应链中各方之间的数字协作,带来全球贸易的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ICNLAB)主任雷凯老师团队联合招商集团、任子行、深圳市智慧城市发展集团、金碟软件公司共同承担《基于内容中心的低代码智能云链异构融合架构及应用》,基于面向Web 3.0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生态网络IEN (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叠加算力和隐私计算的网络构架,招商局可以基于IEN研发“供应链贸易金融”、金蝶可以基于IEN研发叠加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的加强版“云苍穹”;任子行将基于IEN研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深智城也可以基于IEN研发“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智能生态网络IEN孕育了科技、金融、商业、文化艺术、基础设施的改革。在金融领域,是支付的改革;银行的改革,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革。银行开始的改革(银行发行数字稳定币),由于数字稳定币-央行数字人民币大规模应用已经呼之欲出,许多新科技正在涌现,新Web 3.0不是将来,而是已经开始。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ICNLAB实验室重点研究落在区块链网络分布式系统上,聚焦前沿性高可信数算网融合网络基础架构探索,参与了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区块链+贸易金融”的物流联盟链项目,2020年承担了第一批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支持国产密码体系的自主可控联盟链平台并完成应用示范。22年3月授权了《一种网内资源的量纲测量方法、算力调度方法及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010694425.2),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在网络层根据网络节点的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对节点算力进行量纲测量,除了考虑节点的硬件资源外,还将节点的网络状态纳入考虑范围,为算力网络的构建奠定了测量基础。4月授权了《区块链数据同步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210040259.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据共享与协同利用的应用日益增强。多方节点之间需要同步数据,例如,需要同步数据账本等数据。在多种领域,例如车联网、卫星网络等,其区块链网络多为无线动态网络,即节点之间的连接是临时的、动态变化的,数据同步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本专利技术上解耦同步双方的连接性,提高异步并行能力,降低带宽消耗,提高数据同步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智能生态网络IEN”以搭建Web3.0数字底座“白龙马”为初心,持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注重科技伦理治理,研判隐私保护、技术歧视、算法绑架、非法集资等相关风险,制定金融服务管理、内容和资产合规监管、数字版权保护和用户在线权益保障等策略,推动形成可监督、有活力、可推广的技术与市场双轮联动共享共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