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丧啊,一丧一整天……”
“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我又emo了……”
当这些描述负面情绪的语句,被频繁地用来吐槽当下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无疑都或多或少经受过焦虑、自卑、抑郁、沮丧、愤怒等坏情绪的“洗礼”,有些人甚至至今仍未能走出这个“梦魇”。
(此图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职场中,你似乎扮演着那个总是让领导不满意的悲情角色,战战兢兢却依然前途渺茫;
爱情中,你或许已经拼了命地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的喜好,最终却得到渐行渐远的结局;
生活里,你竭力做好妻子、母亲、女人三种不同角色赋予的责任,却力不从心,筋疲力尽。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被负面情绪“裹挟”而伤痕累累的我们,此时需要的,是对当下慌乱、焦虑的状态,按下一个暂停键,去寻找一种能够纾解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法;此时,《考拉小姐的心理疗愈课》这本书中,或许隐藏着我们搜寻已久的答案。
《考拉小姐的心理疗愈课》,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不如将其定义为一本需要读者自己来完结的心理疗愈日志。作者凯特·艾伦女士以她走出情绪障碍的亲身经历,用温馨的笔触、软萌的插画,引导读者放下内心的戒备,开启一次独自探寻内心想法和情绪的“游戏之旅”。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拿起准备好的笔,跟随书中的“指引”互动,去看看如何自我疗愈心灵吧!
自我了解:“你就是你,特别的你!”
因为自卑、抑郁、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往往容易不受控制地,为自己绘制出更加负面的形象画面——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朋友一句玩笑的打趣,“过完年肚腩好像又厚了点了”,你却敏感地接收到大脑“画”出的膀大腰圆的照片;
提交的工作方案迟迟没有收到领导的审批回复,脑子里就开始放映着领导皱着眉头,对你的工作能力摇头叹息的画面……
诸如此类,你为自己累积了无数的负面形象,将自己与“一无是处”、“失败者”等词语焊在一起;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你的大脑关于自己的负面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你,事实上,你令人非常愉悦。”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与负面情绪的这场战争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重新了解自己,重新认识那个真实的自己。
比如,你长胖了几斤,小肚腩突突的变得更加明显;可是,你的小腿看起来还好,并没有随着肚腩一起“肿”,整体的身材比例并没有失去协调。此时的你,还远远称不上“膀大腰圆”。
认清这个真相以后,你是不是就会少一些焦虑和手足无措,可以更加理性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又或者换上一些不束腰的宽松版衣裙。
真实的自己,是由太多的因素塑造而成的,比如,我爱的人,我喜欢的风格,我的认知,我的经历……这些纷繁复杂的元素,塑造了无法用一种情绪,一个词语就可以完整定义的我们。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我们需要与自己的每一面和谐相处。
自我照顾:做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崇拜者
当我们开始了解真实的自己,想要与自己的多面性和解的时候,我们不妨从积极地进行自我照顾开始行动。
“好好照顾自己啊。”这句话我们常常是从父母嘴里听到的,是一种亲人们对于远方的我们的祝福和祈祷。但大多数的我们,常常只会在心中默默爱自己,却不懂得怎样去行动。
“自爱就是每天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确保自己能够得到它。”
克里斯汀·阿雷洛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爱护自己是从行动开始的;行动的目标无需多么的宏大,而是要保证自己能够做到,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感。
在每一天、每一次的自爱行动中,“我”所承担的角色,不再是要拼命塑造自己的崇拜者,而是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盟友。
“朋友,此刻的你需要什么呢?”
“要不来一份美食吧,毕竟你的肚子已经咕咕作响了,虽然你自己还没有留意到。”
“困了吗?你已经太久没有好好的休息一会儿了,来吧,给自己留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吧。”
“吓到了吗?这会儿你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缓冲一下你的情绪。朋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
当我们以盟友的身份尝试着与自己对话,是不是会有种放下心防的感觉;我们不必再把自己架在至高的神坛上,因着各种无法实现的目标重复地进行着自我谴责。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时的我们,好像是一个被自己照顾得很好的小孩,想要的,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感的堆砌,让我们变得不再那样厌恶自己,开始学会喜欢自己,甚至是崇拜自己。
改变标签:拒绝负面标签内化,我的“人设”我做主
在我们努力学习如何好好地爱护自己的同时,必然也会遭遇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来自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素味平生的网友的看法和评论,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混乱或者动摇。
“为了不被其他人视为懦弱的人,我隐藏了所有的焦虑情绪,独自承受着恐慌的感觉。”
“为了不让其他人觉得我很懒惰,我会做超负荷的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甚至会做一些老板并没有要求我做的工作。”
“为了不被其他人视为丑女孩,我会过度运动,而且吃得非常少。”
这些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情境,正是我们将他人赋予的标签,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内化的一个工程。我们,成为了别人口中的那个“我们”。
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标签是否公平,是否真的对我们有所帮助,制作标签的人真的了解我们吗?尽管我们因此没有获得健康和快乐,却依然执着地去迎合。
“我把自己切成易于咀嚼的小块,雕刻成你心仪的模样,直到最终沦为带有你的气息的碎片。”
在这番自我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觉察出这些负面标签的伤害性,我们就可以勇敢地做出改变:
“我已经很勤劳地做完了我自己的分内工作,其他老板没有要求的工作我可以稍晚确认以后再说吧。”
“此刻的我很害怕,但是这是遇到这种紧急情况下的正常情绪,我不是懦弱的人。”
“我不是丑女孩,虽然最近有点发胖了,但是我的身材比例依然很协调,不过也已经开始调整饮食和运动了,健康的自己最美哟。”
当我们开始尝试更换负面标签,为自己设计更多更加友善、积极的标签时,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与众不同,我们才变得更加美好。
(此图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都市里,我们或许会因为奔跑而疲倦,会因为竞争而焦虑,会因为挫折而沮丧。但无论身处于怎样的困境中,请一定记得:
“你很强大,请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