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个人一生需要走的历程(功用篇)

《论语》—— 是一个人一生需要走的历程:  

 之二  (功用篇) 

功用之一,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谆谆教诲,无有师保,却犹如临父母。给人的震撼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其二,从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学以致用,方法与规律,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

其三,人生难免犯错,谁都逃不掉,读《论语》就可以帮我们加以修正了。就像豆角类植物的身旁,树立的竹竿稼蔷,有利于植物蔓茎向上生长,而能够结出漂亮丰硕的果实一样。

一个人,所走过的每一步,脚印是无法抹掉的,不要欺骗自己。谁都逃不过的,这是事实。或者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放电影般的回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所经历过的,对与错,是否越过良知,自己是最清楚的。

不要等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悔之晚矣。更不必等到回顾自己的人生,才发现遗憾好多。

我们来看这开篇第一章和束篇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呼应关系。

其过程中的五百零九章,讲了很多,或几个字一章,例如:“君子不器”,“有教无类”,四个字,即成为一章,“德不孤,必有邻。”“入太庙,每事问。”六个字,成一章;或者一句话一章,如: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者像一首简短精炼的一篇小散文诗般为一章,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就像是一段抒情散文诗。再例如:《论语,先进第十一篇,第二十六章》;带标点符号,四百四十六,不带标点符号,三百一十六个字,这在《论语》当中,字是比较多的了,算是个大篇幅了吧。

勾勒出了一副和谐美妙的,师生共论的,生机盎然的画面。谈人生,谈理想,洋溢着热烈而又秩序的教与学的美妙和谐。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真属于奏响了天地间最为美妙、和谐、天籁之音。历史证明,他们穿越了时空。

无论多少字即成篇章,都充满着一种永恒的活泼动态感,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面前,像辰巳的太阳,一扫空中的雾霾,展现蔚蓝色的天空那样。

章节词条,语触范围很广,包罗世间万象,像是在苍茫的廖阔宇宙里,挂满了眨眼睛的星星那样。

我们做人,其实一生下来就是在学而时习之了。学习的目的之一,恰恰是要达到“知”。而知命,知礼,知言,就是人的一生在学习,实践,笃行,必将经历的重要部分。

知命,则近乎君子;知礼,则可以立;知言,则可以知人。在这里,使用的反推逻辑,似乎可以这样成立。

我们来看篇首的“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习,指的是“时习之”,目的是笃行啊。是适时适地适宜的实践的,是每时每刻需要默而识之的。

近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思考是动词嘛,大脑思考,电脑工作,都是实习,实践,行动的意思,我们感受到的是始终呈现出一个活泼的动态。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中出真理。

这告诉我们,真理是从人类最基本的自我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淬取出的颠扑不破的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啊。

其实做人,一生都是在学而时习之的,人是万物之灵,从呱呱坠地,三个月躺在妈妈的怀里,六个月学会坐立,八个月学会爬行了,十二个月学会走路了,经历一年啊,一年意味着什么?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父母的呵护下,经历了自然的考验,在学习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懂得敬畏大自然了,敬畏这个蓝色星球,因为是跪着爬着开始学习行路的,三百六十五度都敬拜了嘛,每一方的经纬和空间都跪拜过了嘛。

《西游记》中,吴承恩先生描写孙悟空出生的时候,有一句话:“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这何尝不是指人呢?


人处在赤裸裸的跪趴行知的阶段,是不知羞耻的,是最天真无邪的,这是跟一般低级动物一样本能的。人之所以成之为人了,区别一般低级动物了,就是学会直立行走了嘛,小孩子蹒跚的学会了走路,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伴随着就是他们的稚嫩天真的喜悦啊,很自然的要咿咿呀呀的想说话了呀,这难道不是:不亦说(悦)乎?吗。所以说,不到时候,是无法体会到迈出第一步的那种喜悦的。

人类之所以从穴居而野处,不封不树,丧期无数的蛮荒时代,过渡到现在的文明时代,期间的漫长历史过程,终极其实是在追求喜悦中的自由。在领会圣贤留给我们做人的教导后,内心自然是对圣贤心悦诚服的。

这个“时”的概念,就需要每个人在每个不同时期,自己去感悟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是一个人一生需要走的历程(功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