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放大招“重新造车”,这次能否延续手机辉煌?

最近,华为余承东出席AITO问界新M7新车发布仪式。他声称继续在该系列车型投超五亿资金,扬言打造智能座舱天花板。

继华为手机成为世界新闻后,近期这家公司连放大招。理性的看,华为造车能否延续手机辉煌?

 

01

汽车是大招的集合体

 

正如我们此前提到的卫星导航、卫星通讯等。以往基于手机的创新点在车里也可实现。

应该看到,智能座舱的火爆正是这种技术进步的应用场景。比如,现在在华为系的车中就有基于鸿蒙OS生态系统。在理想汽车打造的车和家概念以及蔚来汽车的手机充当数字终端想法中,这点都可体现。而且,鸿蒙系统更底层,实现的也更彻底。

这种车机系统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终端互联,实现导航、视频通话、多媒体等功能的流转切换。但未来只是通过车链接手机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没有鸿蒙或者替代型系统,智能家居等场景的链接就成为了空话。

在电动汽车行业,企业对未来的判断是十分明确的。车是家的延伸,是户外的居家体验场景而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

除此之外,向着自动驾驶目标迈进也是共识之一。这一点华为同样优势巨大,现在华为云已在通过训练大量的数据和算法,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这一动作的重要意义在于,让系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道路和驾驶环境。

自动驾驶在大踏步前进,近几年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

 

02

华为不止是车

 

正所谓,做事情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在华为成为民族脊梁的背景下,汽车的销量略显尴尬。

事实上,赛力斯汽车和问界曾达到一万月销量。不过在今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问界的月销量不足一万,七月月销量仅仅为6934辆。

在新能源车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只能说这款车销量稳定。对比比亚迪、埃安和黑马理想,这个成绩确实只算一般。

比起手机的自豪感和产品功能炸裂,汽车的销量提升是个组合拳,需要在产品研发、价格竞争、品牌推广、售后服务和政策制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努力。

当然,用车的销量衡量华为在汽车的实力有失偏颇。其官方也未将自身定义为车企。从已合作的车企名单中,不乏看出,华为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卖车。

比如其已经和北汽、长安、广汽合作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上汽大通、福田汽车、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武汉光庭、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汽车、陕汽集团、沃尔沃品牌、江淮汽车等车企还有其他合作。这些合作关系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通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

电动汽车普遍利润率3%,更有小米喊出1%的口号。可以说,电动汽车整车厂商卷而又卷。客观而言,华为的实力体现在其他内容上。

比如,它把汽车架构从“电子+电气”转换为“通信+计算”,这样汽车的重心将转移到通信架构和软件算法上。这些领域正是华为的优势,产品有智能驾驶MDC平台、智能座舱鸿蒙平台、智能车云平台等。并且,早在2014年它就有了车联网实验室,为的是将通信模组、车机系统、车联网TBOX搭载在一些车型上。

这是技术的硬骨头,华为的任务是凭借技术和制造优势打破外资垄断。

 

03

借华为的刚猛推广国产电动车

 

所以,在技术攻关下,智能座舱和车辆网的增量部件生态被打造,这包括TBox、AR-HUD、HiCar等产品。以TBox为例,据了解,凭借华为在5G优势可以在下一代T-box上实现快速推广。

现在,很多车企看到华为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能力,开始有了更多想法。

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理性的说,乘上华为的风并非易事。这需要众车企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多方面下功夫。同时,车企还需要考虑如何与华为进行合作,找到最佳的合作方式和切入点,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好消息是,电动汽车的发展比光刻机和高端芯片顺利一些。甚至有国外知名汽车厂商高管喊出类似如果不尽快追赶,就会被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所淘汰之类的观点。

当此之时,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遇到了关键时间点。出口处于突破关键时期,国内市场还未角逐优胜劣汰。

所以,根本上,还需要继续研发投入以保持优势、构建护城河。有业界人士统计过,华为的车相关的事业部目前仍亏损。比起亏损更加重要的是,要找到自身定位。

电动汽车里的精华是否只是地盘和三电,华为过去的努力证明了一些事。但不管是亲自造车还是沿用互联网“过顶思维”打造顶端价值链,在逻辑和可行性方面,它还需要证明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汽车,车载系统,华为,华为云,华为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