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学易杂谈(131-140)

【学易杂谈】(131)   “同体异态”与“同形异象”

众所周知,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有每个卦的特点,但是六十四卦也有共同点,这就是每个卦都有六个爻。由平面六画反映的卦体,其实是一个球体,是诸爻紧密联系着的数能够周流的整体。卦体不容分割,也不能随意增减爻数,分割或随意增减,都是对卦体的肢解或破坏。

卦体只有一个,它反映了世界的统一性,卦体的形态有六十四个(即六十四卦),它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

卦体与卦体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这好比一个舞蹈演员,谈到“体”他(她)只有一个,谈到“态”就是多个,因为一当舞蹈起来,他(她)的(体)就会呈现千姿百态。六十四卦是同一个卦体的六十四种基本形态,不是六十四个卦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同体异态”。

卦体的“体”与“态”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说是卦体的“形”与“象”的关系。六十四卦的形体只有一个,而形象则有六十四个。

“形、象”与“体、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假如我们把卦体的“体、态”看作是客观的话,那么卦体的“形、象”则更具主观性。这也就是说,作为“体态”,六十四卦的区别是绝对的,它不会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改变,比如说屯卦就是屯卦,蒙卦就是蒙卦,二者不可混同。但是作为“形象”,六十四卦的区别则是相对的,比如说屯卦与蒙卦原来是一个形体,只不过因为“倒了过来”,所以看上去象是两个卦。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同形异象”,就是说这些卦的形体是相同的,但映象不一样。

上面谈到,“六十四卦的形体只有一个,而形象则有六十四个”,一般说这话也没有什么错误,但这还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的,假如我们从观察的或主观的角度看,那么卦体的形体就没有那么多,因为同一个形体的卦,只要观察的角度一变,就会呈现多个映象或形象,比如说一阳五阴之卦,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有了复、师、豫、谦、比、剥的区别。按照“同形异象”分类,六十四卦可分为九类:

⑴、六阳六阴之卦,即乾与坤(共两卦,均为平衡卦);

⑵、一阳五阴之卦,如复、师、谦、豫、比、剥(共六卦,其中复、剥为平衡卦);

⑶、二阳相邻之卦,如屯、临、明夷、震、蒙、观、晋、艮、升、萃、坎、小过(共十二卦);

⑷、二阳相对之卦,如颐、蹇、解(共三卦,均为平衡卦);

⑸、三阳相邻之卦,如泰、否、随、蛊、丰、旅、涣、节(共八卦);

⑹、三阳相连之卦,如噬嗑、贲、咸、恒、、损、益、困、井、渐、归妹、既济、未济(共十二卦,其中渐、归妹、既济、未济为平衡卦);

⑺、四阳相邻之卦,如需、讼、无妄、大畜、离、遁、大壮、革、鼎、巽、兑、中孚(共十二卦):

⑻、四阳相连之卦,如大过、家人、睽(共三卦,均为平衡卦);

⑼、五阳一阴之卦,如夬、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共六卦,其中夬、姤为平衡卦);

以上九类,可以看成是九个形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于是有了六十四种形象。

“同体异态”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之上,“态”与“态”的不同,可以说是阴阳的不同,如果爻的阴阳起了变化,那么卦体的状态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在卦体上,阴阳是可见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归入“显学”。

“同形异象”也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之上,但是在爻的阴阳不起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卦体发生了旋转或滚动,或者观察的角度有了改变,那么卦体的形象也会发生改变。本来这部分内容也应归入“显学”,但因为传统易学不了解卦体是一个球体,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只得纳入“幽学”领域。

研究卦体的“同体异态”和“同形异象”意义重大,因为“同体”或“同形”,是“异态”或“异象”的共同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本质”或“规律”。比如说屯、临、震与明夷,一个是所谓的“云雷”,一个是所谓的“澤上有地”,一个是所谓的“洊雷”,再一个是所谓的“明入地中”,表面看这四个卦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它们属于“同形异象”,具体说属于二阳相临之卦,屯卦如果以初上为轴,顺时针旋转90°,就会变成临,再旋转90°就是明夷,继续旋转90°就是震。四个卦的共性就是都是失衡卦,初爻受到另一个阳爻的“压迫”,有向对立方运动的趋势,如屯初受五的压迫,有向三爻方向运动的趋势,这就是屯初“磐桓”的原因;震初受四爻的压迫,有向二爻方向运动的趋势,这就是震初“震來虩虩”的原因。至于临初与明夷初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由于天道与人道的作用,这种趋势看上去不够明显而已。


(下文预告:“同体异构”和“同爻异时”)

【学易杂谈】(132)  “同体异构”和“同位异时”

爻不是不可分割的,爻是由数构成的,一个爻有九个数,这九个数可能都是天数,也可能都是地数,但更多的可能是天地数混杂,但任何时候爻数都是九个;一个卦有六个爻,所以一个卦也就有五十四个数,其中或者天数为二十四个,地数三十个;或者天数为二十五个,地数二十九个。

阴爻与阳爻的区分不是根据所谓的奇数偶数,根据所谓的“七八九六”或者是“阴阳老少”,而是根据爻量,设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那么四个天数的量就相当于五个地数的量,假定这是方向相反的两种矢量,,那么由四个天数与五个地数构成的爻就是“非阴非阳”或“亦阴亦阳”的爻;由这样的六个爻构成的卦也就是“非乾非坤”或“亦乾亦坤”。事实上乾与坤就是这样的一种数结构,否则不是有乾无坤就是有坤无乾,要使乾坤同时存在,只能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由此我们得出了乾坤一体的结论,即在这样的条件下,乾直接就是坤,坤也直接就是乾。


如设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那么三个天数的量要小于六个地数的量,而四个天数的量要大于五个地数的量,这样,当着一个爻内包含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的时候,爻的性质表现为阴;当着一个爻内包含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的时候,爻的性质就表现为阳。在天数三与四之间,或者说在地数五与六之间,有一个“阴阳界”。阴爻有四种构成(地数六至九或天数零至三),阳爻有六种构成(天数四至九或地数零至五)。


一个卦可能只有一种数结构,比如说乾与坤;再比如说一阳五阴之卦,复、师、谦、豫、比、剥这六个卦,就是在阳爻为九个天数、每个阴爻都是包含着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的条件下形成的,没有这个条件就形不成这样的卦。


但是更多的卦不是一种数结构,而是有许多数结构,例如屯卦有两个阳爻和四个阴爻,阳爻中的天数可能是四个,也可能是五、六、七、八、九个;阴爻中的天数可能没有,也可能是一、二、三个。只要是一个卦中天数不超过二十五个,或者不少于二十四,当然也可以说一个卦中的地数不超过三十个,或者不少于二十九个,而卦中的天数与地数之和为五十四个,那么这个卦就成立,至于爻内的天数与地数的配比则是灵活的。现在可以知道,大多数的卦不是一种数结构,而是结构相当复杂。比如说二阳四阴的屯卦,根据我的一位网友布易先生的推算就有500余种,五阳一阴的夬卦,也有300余种。我们把具有不同数结构的卦叫做卦的“异构体”,把这种现象叫做“同体异构”现象。


我们还知道,爻不仅有阴阳,有方位,还有时间性质。我们说乾坤一体,不等于说乾与坤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把乾卦六爻按照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分别纳入甲、乙、丙、丁、戊、己,那么坤卦六爻的顺序就是己、庚、辛、壬、癸、甲。这就是说坤是“倒过来”的乾,或者说乾是“倒过来”的坤。从球形卦体上也不难看出,乙和癸,丙和壬,丁和辛,戊和庚,它们分别是同一个爻位。这也就是说,作为爻位是同一个爻位,但代表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同位异时”。


一般说来,天干可以表示“日”,也可以表示“月”或“年”等,举凡一切有周期性质的事物都可以用天干来表示。一个爻可以用“甲”表示,也可以用“乙”、“丙”等来表示。但是在球形卦体上,由于天干与定位数一起被牢牢地“镶嵌”在球面之上,所以一个爻是甲就不能再是乙,是乙也就不能再是丙。由于球形卦体的旋转或滚动,这样从外部某个固定的视角看来,天干便被弄得似乎是支离破碎、混乱不堪,其实还是有规律的,比如乾卦,在初爻与上爻不动的情况下,把球体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四个不同的“乾卦”,如甲乙丙丁戊己,甲丙丁戊乙己,甲丁戊乙丙己,甲戊乙丙丁己。如果是球体任意旋转或滚动,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四十八个这样的“爻序”,或者说得到四十八个这样不同时的“乾卦”。这种爻序就是从外部某个固定的视角观察的顺序,我们把它叫做“人道”。


以上四十八条爻序是在一般情况下得到的,考虑到一阳五阴之卦中的阳爻,一定是一个包含着九个天数的纯阳爻,而这样的阳爻又必须是在纯天数定位的爻中才能出现,从乾坤的定位中我们知道纯由天数定位的爻只有乙丙或癸壬,这也就是说纯阳爻不会出现在别的爻位上,只能出现在这两个爻位上,因此这些一阳五阴之卦,就没有四十八条爻序,而只能有十六条,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同位异时”势必导致“同卦异序”。所谓“同卦异序”就是指的六爻的顺序,表面上看是初、二、三、四、五、上,实际上这不一定就是时间上的顺序,而真正时间上的顺序,我们叫“天道”。“同卦”是这样,“不同卦”更是这样。


“同体异构”和“同位异时”这在平面六画的卦体上是绝对看不到的,它们与爻的阴阳无关,阴爻有不同的数构成,阳爻也有不同的数构成。至于天干更无所谓阴阳。要掌握“同体异构”和“同位异时”,只能靠分析,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归入“幽学”。


(下文预告:夬卦到底有多少“异构体”?)

【学易杂谈】(133)  夬卦到底有多少“异构体”?


前面我们在探讨屯卦到底有多少“异构体”(见杂谈48)的时候,曾经谈到:在由天数与地数构成的卦爻中,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每个爻必须是九个数;其中阳爻必须是四个天数或四个天数以上;阴爻必须是六个地数或六个地数以上。

2、每个卦必须是二十四个天数和三十个地数或者是二十五个天数和二十九个地数。

3、卦中甲、丁、戊或者甲、辛、庚为地数定位;乙、丙或者癸、壬为天数定位;己为一个天数或者一个地数轮流定位。


按照上述条件,夬卦中有五个阳爻,五个阳爻的天数之合最少不能少于20个,但由于阴爻的天数最多不能多于3个,所以事实上五个阳爻的天数之和最少也不能少于21个;最多不能多于25个,或者说是五个阳爻中的地数之和最多不能多于24个,最少不能少于20个。因为夬卦的爻序为乙己丙甲戊丁,其中乙丙由天数定位,可以是个拥有9个天数的纯阳爻,甲、戊、丁由地数定位,不可能出现纯阳爻,己由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有可能出现纯阳爻,也可能不出现。


根据以上所言,夬卦也有许多的“异构体”。就是说这些卦都是夬卦,但它们内部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到底夬卦有多少“异构体”呢?我们试开列如下:(只列天数)


初二三四五上初二三四五上初二三四五上

乙己丙甲戊丁乙己丙甲戊丁乙己丙甲戊丁

○⊙○●●●     ○⊙○●●●     ○⊙○●●●

4 4 4 4 8 0      5 4 5 4 6 0      4 4 5 4 6 1      

4 4 4 5 7 0      5 4 5 5 5 0      4 4 5 5 5 1

4 4 4 6 6 0      5 4 5 6 4 0      4 4 5 6 4 1

4 4 4 7 5 0      5 4 6 4 5 0      4 4 6 4 5 1

4 4 4 8 4 0      5 4 6 5 4 0      4 4 6 5 4 1

4 4 5 4 7 0      5 4 7 4 4 0      4 4 7 4 4 1

4 4 5 5 6 0      5 5 4 4 6 0      4 5 4 4 6 1

4 4 5 6 5 0      5 5 4 5 5 0      4 5 4 5 5 1

4 4 5 7 4 0      5 5 4 6 4 0      4 5 4 6 4 1

4 4 6 4 6 0      5 5 5 4 5 0      4 5 5 5 4 1

4 4 6 5 5 0      5 5 5 5 4 0      4 5 5 4 5 1

4 4 6 6 4 0      5 5 6 4 4 0      4 5 6 4 4 1

4 4 7 4 5 0      5 6 4 4 5 0      4 6 4 4 5 1

4 4 7 5 4 0      5 6 4 5 4 0      4 6 4 5 4 1

4 4 8 4 4 0      5 6 5 4 4 0      4 6 5 4 4 1

4 5 4 4 7 0      5 7 4 4 4 0      4 7 4 4 4 1

4 5 4 5 6 0      6 4 4 4 6 0      5 4 4 4 6 1

4 5 4 6 5 0      6 4 4 5 5 0      5 4 4 5 5 1

4 5 4 7 4 0      6 4 4 6 4 0      5 4 4 6 4 1

4 5 5 4 6 0      6 4 5 4 5 0      5 4 5 4 5 1

4 5 5 5 5 0      6 4 5 5 4 0      5 4 5 5 4 1

4 5 5 6 4 0      6 4 6 4 4 0      5 4 6 4 4 1

4 5 6 4 5 0      6 5 4 4 5 0      5 5 4 4 5 1

4 5 6 5 4 0      6 5 4 5 4 0      5 5 4 5 4 1

4 5 7 4 4 0      6 5 5 4 4 0      5 5 5 4 4 1

4 6 4 4 6 0      6 6 4 4 4 0      5 6 4 4 4 1

4 6 4 5 5 0      7 4 4 4 5 0      7 4 4 4 4 1

4 6 4 6 4 0      7 4 4 5 4 0      4 4 4 4 6 2

4 7 4 4 5 0      7 4 5 4 4 0      4 4 4 5 5 2

4 7 4 5 4 0      7 5 4 4 4 0      4 4 4 6 4 2

4 8 4 4 4 0      8 4 4 4 4 0      4 4 5 4 5 2

5 4 4 4 7 0      4 4 4 4 7 1      4 4 5 5 4 2

5 4 4 5 6 0      4 4 4 5 6 1      4 4 6 4 4 2

5 4 4 6 5 0      4 4 4 6 5 1      4 5 4 4 5 2

5 4 4 7 4 0      4 4 4 7 4 1      4 5 4 5 4 2

4 5 5 4 4 2      4 6 4 4 4 2      5 4 4 4 5 2

5 4 4 5 4 2      5 4 5 4 4 2      5 5 4 4 4 2

6 4 4 4 4 2      4 4 5 4 4 3      4 4 4 4 5 3

4 4 4 5 4 3      4 5 4 4 4 3      5 4 4 4 4 3


以上是在天数为24、地数为30的条件下,共计有117种不同的结构。如果是天数为25、地数为29,那么还有如下一些结构:


初二三四五上初二三四五上初二三四五上

乙己丙甲戊丁乙己丙甲戊丁乙己丙甲戊丁

○⊙○●●●     ○⊙○●●●     ○⊙○●●●

4 4 4 5 8 0      7 4 4 4 6 0      4 7 4 4 4 2

4 4 4 6 7 0      7 4 4 5 5 0      5 4 4 4 6 2

4 4 4 7 6 0      7 4 4 6 4 0      5 4 4 5 5 2

4 4 4 8 5 0      7 4 5 4 5 0      5 4 5 6 4 2

4 4 5 4 8 0      7 4 5 5 4 0      5 4 6 4 4 2

4 4 5 5 7 0      7 4 6 4 4 0      5 5 4 4 5 2

4 4 5 6 6 0      7 5 4 4 5 0      5 5 4 5 4 2

4 4 5 7 5 0      7 5 4 5 4 0      5 5 5 4 4 2

4 4 5 8 4 0      7 5 5 4 4 0      5 6 4 4 4 2

4 4 6 4 7 0      7 6 4 4 4 0      6 4 4 4 5 2

4 4 6 5 6 0      8 4 4 4 5 0      6 4 4 5 4 2

4 4 6 6 5 0      8 4 4 5 4 0      6 4 5 4 4 2

4 4 6 7 4 0      8 4 5 4 4 0      6 5 4 4 4 2

4 4 7 4 6 0      8 5 4 4 4 0      7 4 4 4 4 2

4 4 7 5 5 0      9 4 4 4 4 0      4 4 4 4 6 3

4 4 7 6 4 0      4 4 4 4 8 1      4 4 4 5 5 3

4 4 8 4 5 0      4 4 4 5 7 1      4 4 4 6 4 3

4 4 8 5 4 0      4 4 4 6 6 1      4 4 5 4 5 3

4 4 9 4 4 0      4 4 4 7 5 1      4 4 5 5 4 3

4 5 4 4 8 0      4 4 4 8 4 1      4 4 6 4 4 3

4 5 4 5 7 0      4 4 5 4 7 1      4 5 4 4 5 3

4 5 4 6 6 0      4 4 5 5 6 1      4 5 4 5 4 3

4 5 4 7 5 0      4 4 5 6 5 1      4 5 5 4 4 3

4 5 4 8 4 0      4 4 5 7 4 1      4 6 4 4 4 3

4 5 5 4 7 0      4 4 6 4 6 1       5 4 4 4 5 3

4 5 5 5 6 0      4 4 6 5 5 1       5 4 4 5 4 3

4 5 5 6 5 0      4 4 6 6 4 1       5 4 5 4 4 3

4 5 5 7 4 0      4 4 7 4 5 1       5 5 4 4 4 3

4 5 6 6 4 0      4 4 7 5 4 1       6 4 4 4 4 3

4 5 6 5 5 0      4 4 8 4 4 1       4 6 5 4 4 2

4 5 6 4 6 0      4 5 4 4 7 1       6 7 4 4 4 0  

4 5 7 4 5 0      4 5 4 5 6 1       4 6 4 5 4 2

4 5 7 5 4 0      4 5 4 6 5 1       6 6 5 4 4 0

4 5 8 4 4 0      4 5 4 7 4 1       4 6 4 4 5 2

4 6 4 4 7 0      4 5 5 4 6 1       6 5 4 6 4 0

4 6 4 5 6 0      4 5 5 5 5 1       4 5 6 4 4 2

4 6 4 6 5 0      4 5 5 6 4 1       6 5 4 5 5 0

4 6 4 7 4 0      4 5 6 4 5 1       4 5 5 5 4 2

4 6 5 4 6 0      4 5 6 5 4 1       6 5 4 4 6 0  

4 6 5 5 5 0      4 5 7 4 4 1       4 5 5 4 5 2

4 6 5 6 4 0      4 6 4 4 6 1       6 4 7 4 4 0  

4 6 6 4 5 0      4 6 4 5 5 1       4 5 4 6 4 2

4 6 6 5 4 0      4 6 4 6 4 1       6 4 6 5 4 0

4 6 7 4 4 0      4 6 5 4 5 1       4 5 4 5 5 2

4 7 4 4 6 0      4 6 5 5 4 1       6 4 6 4 5 0

4 7 4 5 5 0      4 7 4 4 5 1       4 5 4 4 6 2

4 7 4 6 4 0      4 7 4 5 4 1       6 4 5 6 4 0

4 7 5 4 5 0      4 8 4 4 4 1       4 4 7 4 4 2

4 7 5 5 4 0      5 4 4 4 7 1       6 4 5 5 5 0  

4 7 6 4 4 0      5 4 4 5 6 1       4 4 6 5 4 2

4 8 4 4 5 0      5 4 4 6 5 1       6 4 5 4 6 0

4 8 4 5 4 0      5 4 4 7 4 1       4 4 6 4 5 2

4 9 4 4 4 0      5 4 5 4 6 1       6 4 4 7 4 0

5 4 4 4 8 0      5 4 5 5 5 1       4 4 5 6 4 2

5 4 4 5 7 0      5 4 5 6 4 1       6 4 4 6 5 0

5 4 4 6 6 0      5 4 6 4 5 1       4 4 5 5 5 2

5 4 4 7 5 0      5 4 6 5 4 1       6 4 4 5 6 0

5 4 4 8 4 0      5 4 7 4 4 1       4 4 5 4 6 2

5 4 5 4 7 0      5 5 4 4 6 1       6 4 4 4 7 0

5 4 5 5 6 0      5 5 4 5 5 1       4 4 4 7 4 2

5 4 5 6 5 0      5 5 4 6 4 1       5 8 4 4 4 0

5 4 5 7 4 0      5 5 5 4 5 1       4 4 4 6 5 2

5 4 6 4 6 0      5 5 5 5 4 1       5 7 5 4 4 0

5 4 6 5 5 0      5 5 6 4 4 1       4 4 4 5 6 2

5 4 6 6 4 0      5 6 4 4 5 1       5 7 4 5 4 0

5 4 7 4 5 0      5 6 4 5 4 1       4 4 4 4 7 2

5 4 7 5 4 0      5 6 5 4 4 1       5 7 4 4 5 0

5 4 8 4 4 0      5 7 4 4 4 1       8 4 4 4 4 1

5 5 4 4 7 0      6 4 4 4 6 1       5 6 5 5 4 0

5 5 4 5 6 0      6 4 4 5 5 1       7 5 4 4 4 1

5 5 4 6 5 0      6 4 4 6 4 1       5 6 5 4 5 0

5 5 4 7 4 0      6 4 5 4 5 1       7 4 5 4 4 1

5 5 5 4 6 0      6 4 5 5 4 1       5 6 4 6 4 0

5 5 5 5 5 0      6 4 6 4 4 1       7 4 4 5 4 1

5 5 5 6 4 0      6 5 4 4 5 1       5 6 4 5 5 0  

5 5 6 4 5 0      6 5 4 5 4 1       7 4 4 4 5 1

5 5 6 5 4 0      6 5 5 4 4 1       5 6 4 4 6 0

5 5 7 4 4 0      6 6 4 4 4 1



以上共计233种,合计350种。这只是一个初步统计,难免有遗漏或重复,但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夬卦有许多的“异构体”,如果以为夬卦(以及一阳五阴之卦)只有一种结构是不对的。


或问,研究“同体异构”现象有什么意义呢?原来卦爻的运动与变化,不仅同阴阳有关,也同“同体异构”现象有关,我们试以姤卦为例,姤是夬的“覆卦”,可以想见,姤卦也有350种异构体,我们不能排除姤卦有这样的结构,如044449,或者055555,045457,054547,145456,154546,144448,244447,344446,155554,245455,254545,345454,354544,245454,254544,044448,144447,244446,344445,045456,054546,145455,154545,245454,254544,344445等,那么这些结构的姤卦就是绝对平衡卦,我们知道,事物在绝对平衡状态下是不会运动和变化的,那么这样的卦也可以说是陷入僵局的卦。所幸姤卦五爻为己,己由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也就是说,假如是天数“在岗”,到时候会有一个地数来替换它;如果是地数“在岗”,到时候也会有一个天数来替换它。这两个数的交替,就能够影响爻的量,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爻的阴阳性质,比如说姤卦真的是044449这样一个结构,那么五爻要是减少一个天数,增加一个地数,那么这个爻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会由阳变阴,三爻与五爻这个“跷跷板”就会发生倾斜,姤卦五爻讲“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不了解这种“同体异构”现象,又怎么能够对这句爻辞做出合理的解释呢?


(下文预告:“否极泰来”还是“泰极否来”?)

【学易杂谈】(134)    “否极泰来”还是“泰极否来”?

前面谈到,泰卦是个一般失衡卦,而否卦则是个严重失衡卦。人们常用“否极泰来”这句话来形容事物的“物极必反”,说明事物坏到极点,就要向好的方面转化,长夜漫漫终有尽,严寒过后是春天,这种观念对于陷入困境中的人们也确实起到过鼓舞的作用。但是从周易卦序来看,泰排在第11位,否排在第12位,泰先否后,泰是否的前因,否是泰的后果,所以不是什么“否极泰来”,而是“泰极否来”。那么为什么“泰极否来”?泰卦是怎样变成否卦的?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了清晰起见,我们还是先把泰与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泰:小往大來,吉,亨。

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拔茅茹以其汇,貞吉,亨。

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三、包羞。

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傾否,先否後喜。


再列出泰、否图:



传统易学对泰与否的解释,基本上是依据的八卦取象,所谓八卦取象,就是以三爻卦的乾象“天”,象“君子”;以三爻卦的坤象“地”,象“小人”。泰卦的下卦(内卦)为乾,上卦(外卦)为坤,所以《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对于否卦,《彖》的解释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则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此说一出,似乎成了千古定论,其实只要看一看卦辞与爻辞,再仔细想一想,泰卦中有“天”或“地”的影子吗?如果说泰卦的下卦为“天”,那么对初爻的“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该如何解释?难道说“天”上也长满了茅草吗?泰卦辞讲“小往大来”,这里的大小指的是爻量,不是什么“天”与“地”,谁见过“天”来到了“地”下?从爻序或者说人道上看,初、二、三为阳,四、五、上为阴,阳爻的量要比阴爻大,所以叫“小往大来”。至于卦辞中说的“吉,亨”,则主要是从天道与地道上说的。从地道上看,泰卦二四失衡,四爻有向上的趋势,故有“翩翩”之说;三五失衡,故三有向下的趋势,五有向上的趋势。表面上看,泰卦三个阳爻相连,组成一个“富国俱乐部”。但从天道上看,它们又各有自己的根脉,比如说初爻是源于三,至于四;二爻是天元,是泰卦真正的开端,其运行方向是五,三爻是源于上,至于初。所以爻辞有“拔茅茹以其汇”之说,形容这三个爻盘根错节,一动俱动。但由于这三个爻不在一个“道”上,是“三人行必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所以泰二的“不遐遺,朋亡”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泰字通解为安泰,也就是稳固的意思,其实应解为通达,卦辞中的“亨”字就是通畅、通达的意思,泰卦卦体失衡,这种状态有利于卦爻的运动和诸爻之间的通达,当然泰卦也有稳定的一面,这主要是因为初爻是个阳爻,有一定的支撑卦体的能力,除了这个原因,更主要的是天道与人道。我们看,对泰初构成威胁的一个是二爻,另一个是三爻,由二至初,正与人道相悖;二为甲,初为戊,由甲至戊也不合时宜,如果二爻甲至五爻乙(包荒,用冯河),那么对初爻而言,这只是一个“朋亡”的问题,没有其它影响;假定二爻直接上行,那么这对初爻至二将是一个拉动,这也可以叫“牵复”,所以二爻辞又有“得尚于中行”的说法。对泰初威胁最大的是三爻,三为丁,初为戊,由三至初,虽然也不合人道,但却是“天地皆合”,那么为什么三爻没有进入初位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前提,还有一个计算。


什么是前提呢?前提就是客观形势,就是卦体,周易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定格”,这是先天的,对于卦里的爻来讲,它就好比一个人的父母、出身,这是不可选择的,所以我们叫它为前提,泰卦中的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这就是前提。

什么是计算呢?这就要看每个爻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人们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泰卦而言,三爻丁有进入初位的趋势,但不幸被“定格”在三位,初位则是戊,这就是说丁没有赶上这个时机,要想进入初位,只有等待来时。依照天道与地道,初爻戊应当至四爻己,但这正背离人道,对四爻己而言,初爻戊也是一个“定格”,四爻己不可能指望初爻戊来接济自己,所以是“不富以其鄰”。四爻是泰卦的终结阶段,初爻是泰卦的临终阶段,我们看初爻戊经过两个时间单位就会变成庚,而三爻丁经过四个时间单位就会变成辛,这时候三爻对初爻的“压力”没有解除,但天道却发生了剧变,三至初由“天地皆合”就变成了“天地相悖”。泰初这种短时间的变化同复初是一样的,它也可以叫“不远复”,与复初不同的是,复初癸是到甲之后立即返回,泰初戊是到己之后立即返回,当然还有一个不同是复初使甲由阴变阳,泰初没有接济泰四,只是时间上有这么一个循环或休止。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泰初为什么要说“征吉”,原来就是这个变化,使它不仅有一定实力,还有了一个征伐三爻的合适时机。

泰三虽然错过了天时,但毕竟拥有地利,于是泰卦的矛盾便集中在这两个爻之间,我们已经知道,泰初就是师上所说那位“开国承家”的“大君”,而泰三正是履三说的即将成为大君的“武人”,正是在“大君”与“武人”较量的时候,泰上由丙变壬,当上了否卦的临时执政,泰卦也就变成了否卦。

否字的意思通解为闭塞,否卦几乎是个人见人恶的卦,有谁知道,在六十四卦当中,否卦是一个最通畅的卦呢?卦辞说得明白:“否之匪人”,这就是说闭塞的不是“人”,换句话说“人”是不闭塞的。我们看否卦初爻与二爻都有一个“亨”字,这在其它卦中是很少见的。否卦中真正闭塞的是上爻,那是“先否”,再有就是否二如果由阴变阳也会闭塞,这就“大人否”。除了这两个爻,其它爻可以说都处于通畅的局面,特别是初爻至二,那是三道皆合,这更极为罕见。


或问,否四乃泰三所变,为什么泰三没有进入初位,而否四进入初位了呢?这我们也可以算计一下。泰初戊变庚,只需两个时间单位,否初壬变丙则需四个时间单位,这就是说,泰初“翻身”所需时间很短,而否初“翻身”所需时间较长,这是其一;其二泰初不可能至二,只能至四至五,这是不合人道的;而否初至二三道皆合,所以卦辞说是“不利君子贞”,“不利君子贞”不是说不适宜君子占卜,而是不适宜君子固守初位,否初至二,因为走的是人道,所以不失为“君子”。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初爻固守初位也没有什么不可,因为这毕竟是个“人元”,有保持卦体稳定的作用,四与五虽有迫初之势,但也属于“定格”,所以爻辞说是“贞吉”;其三是泰初为阳,否初为阴,两个爻的实力是不一样的。其四泰三与泰初的较量,可以说是孤军做战,否四与否初的较量,却能得到强大的上爻的支持,这样否四至初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了,所以我们把否四至初也说成是“顺天应人”。

以上所言说明一些什么问题呢?

一、根据经文,泰否两卦不是讲的什么“天”与“地”的关系,也不是单纯讲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关系。用八卦取象的方法解释经文,只能是徒增混乱,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到现在还为许多人所遵从。

二、传统易学有一种说法,叫做三爻卦的乾轻清宜上升,三爻卦的坤重浊宜下降;或者说阳爻轻清宜上升,阴爻重浊宜下降,所以说泰是天地交,万物通,而否是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阳爻量大故宜下,阴爻量小故宜上。至于泰卦的初二三这三个阳爻到底宜上宜下,这只有结合易道才能说明白。

三、泰与否的关系是“覆卦”不是“错卦”。覆卦就是整个地“倒过来”,这是一种正常的卦变,或者叫基本的卦变,我们把这种卦变形式也叫“原始反终式”。否变同人则是一种特殊的卦变,这种卦变我们叫做“中道而返式”。泰是否的“原筮卦”,否是泰的“复筮卦”。大抵原筮为“本”,复筮为“末”,一般说原筮变复筮多为“原始反终式”,而特殊形式的卦变,则多发生在复筮变原筮的过程中。

杂谈】(135) “否之匪人”与“比之匪人”


前文谈到,“否之匪人”的意思就是闭塞的不是“人”,换句话说,“人”是不闭塞的。《彖》和《象》把否卦说成是什么“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实在是一个误解。否卦中确实存在着个别爻与爻之间闭塞的现象(其实很多卦也都有这种现象),但否卦中的“人”是不闭塞的,非但不闭塞,而且极为通畅,原因就是否初至二是三道皆合,正是这种形势,使得初爻难于固守初位,这就是“不利君子貞”,这也可以叫“不永所事”,而四爻则乘机占据了初位,由此引发了一场特殊的卦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否卦也可以叫“窒卦”、“穷卦”,“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中提出的这个原则是适用于否卦的,但是“窒卦”中有通畅的爻,亨通卦中也有不通的现象,把闭塞与通畅截然对立起来,或者笼统地把否卦说成是“万物不通”是不对的,问题的关键是具体分析。


在经文中,与“否之匪人”句式相类的还有一句叫“比之匪人”,也就是比卦三爻的爻辞。为了准确理解这两句辞的意义,让我们还是先把否卦和比卦的图形列出:


从图上不难看出,两个卦的共同点就是初爻都是“壬”,但两个卦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否卦是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比卦是一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再从天道上看,否初的运行方向是二,比初的运行方向是五。这说明一些什么问题呢?先说比卦。


比卦三五失衡,五爻有向下的趋势,三爻则有向上的趋势,我们把这种趋势就叫地道。比三为辛,辛的运行方向是壬,或者说比三的运行方向是初。但是由于五爻的制衡,三爻便被迫向上,比上为庚,由辛至庚,正与天道相悖,这就是比三的处境,所谓“比之匪人”,就是说三爻所要亲辅的不是初爻壬。


再说否卦。否卦二四失衡,四爻有向下的趋势,二爻则有向上的趋势。否二为癸,否上为庚,由二至上不合时宜,或者说需要七个时间单位,一般说这可视为不通,但否二也有可能借助四爻的力量直接达上。否二辞为“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所谓“包”是包五爻甲,所谓“承”是承初爻壬,所谓“小人”是指由二至上或至五,因为这不符合人道,而“大人”则是指这个爻如果由阴变阳,那么二与四就会互衡,卦体也就变成闭塞的“讼卦”,爻辞中特意有一个“亨”字,说明这个爻也不是闭塞的。否卦初爻至二则既合地道,也合天道与人道,所谓“否之匪人”,就是说在否卦中初爻壬是不闭塞的。


比卦中的“天地相悖”发生在三爻与上爻之间,也发生在五爻与初爻之间。由五至初合乎地道,但由癸至壬正与天道相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比五才有“邑人不誡’的说法,所谓“邑人”即指初爻壬,壬是不怕癸的。而初爻辞“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也是站在初爻的角度上对三与五之间的一个权衡,三爻与初爻亲辅,合乎天道,这就是“有孚比之”,当然不会有什么灾难,但如过分,也会给初爻造成威胁,这就是“有孚盈缶”,而“終來有他”则是说癸的出现,使得五爻凭借“地利”,抵消了三爻的“天时”,对初爻而言,这当然是吉祥的。


“否之匪人”与“比之匪人”是用形象的语言,讲述爻与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单是阴与阳的关系,更主要是天道、地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卦体和易道,这种关系是永远说不明白的,非但这种关系说不明白,就连“匪人”是什么意思也说不清楚,比如唐崔憬就把“匪人”说成是“小人”,“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时,小人道长,故云匪人。”(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四);也有把“匪人”说成是“无人道”,如宋程颐说:“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伊川易传》卷一)其实“匪人”既不是“小人”或“不正派的人”,也不是“无人道”,“匪”通“非”,刘大钧先生把“比之匪人”解释为“所要亲辅的并非应当亲辅之人”,把“否之匪人”解释为“隔闭阻塞的不是(那些应该阻隔的)人”,应该说这种解释还是比较贴近辞意的,但如果要问比三到底应当亲辅什么人?为什么应当亲辅而不能亲辅?否卦中什么人是不应该阻隔的?为什么不应该阻隔?恐怕就不好回答了。


(下文预告:“先否后喜”与“使遄有喜”)

【学易杂谈】(136) “先否后喜”与“使遄有喜”


“先否后喜”一辞出自否上,关于否卦,我们说过,在六十四卦当中,否卦可以说是一个最通畅的卦,原因就是否卦是个严重失衡卦,而否初至二是三道皆合,在六十四卦中,除了否卦,再没有一个卦的初爻至二是三道皆合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否卦也可以说是一个“窒卦”、“穷卦”,因为按照人道,除了初爻可以至二以外,其它爻都不能运行,否卦六爻的爻时为壬癸己辛甲庚,癸不能直接至己,己不能直接至辛,辛不能直接至甲,甲不能直接至庚。这就是说,在人道上,否卦大多数的爻都处于僵窒闭塞状态。否卦的通畅主要是从天道与地道上看的,否上的“先否后喜”就是依靠天道与地道的通畅,变成了人道上的通畅。我们先看看否上当前的形势,先列否卦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否上并非完全闭塞,否三至上,是“天地皆合”,否上至四,也是“天地皆合”,那么为什么爻辞说是“先否”呢?原来这是从人道上看的。传统易学认为三与上为“应”,其实由三至上或由上至三,都不合人道,不合人道的行为,经文上有的地方就叫“寇”,屯三至上,也是“天地皆合”,爻辞说是“入于林中”;需三至上合乎天道,爻辞说是“需于泥,致寇至”,这都说明由三直接至上不是人道。否三讲“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其实这里不是什么位当位不当的问题。刘大钧先生把否三的“包羞”说成是“取其进献之物”(见《易经全译》),显然这里把“羞”与“馐”混同了,“羞”字在经文中还有一处,那就是恒卦三爻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刘大钧先生对这句爻辞则说成是“不能恒守其德,或蒙受羞辱”,同一个字却有两种不同解释,可见刘先生不知“羞”为何物。“包”为包容,“承”为承接,在天干顺序上前者为“包”,后者为“承”。否二讲“包承”,就是包五承初,或者说包甲承壬。否三为己,己是否卦的开端,在否卦中只有“包”,没有“承”,或者说只有“德”而没有“得”,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按照天干顺序己要“包”就是“包”上爻庚,既然否三至上合乎天道与地道,为什么又说“包羞”呢?原来就是不合人道,况且又是以阴包阳,两个爻又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一点同二包五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层次或高层对低层,或包或承,或求或纳,不论合不合人道,不存在“羞”的问题,例如蒙二的“纳妇”是二纳五,或庚纳己,爻辞说是“吉”,蒙五则说是“童蒙,吉”,这就是因为二与五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否三与上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打个比方,那是小丫鬟向少爷求婚,能不自取其辱?而否上碍于人道,不能与三媾和,或虽媾合而非“明媒正娶”,所以也就成了“先否”。


“先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按照人道,上爻要返回到五爻,当然这要待上爻变化之后,否上为庚,要变只能变戊,由戊至甲也就是由上返五合乎人道与地道,但是不合时宜;而由戊至己也就是由上至三合乎天道但是不合地道且背离人道,这也是否三“包羞”与否上“先否”的原因。


否上局面的改观是靠“倾否”,所为“倾否”就是否卦的倾覆,也就以三与五为轴,上四初二这四个爻做一个顺时针90°的旋转,

以上所言只是一种设想,实际情况是否卦变成了同人,这里不仅有阴阳的变化,也有爻位与爻时的变化,如果用人事做比拟,那么这里既有政权的更迭,甚至还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再做探讨,至于否上的命运,同人五的爻辞说得明白,那就是“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否”是闭塞,“喜”是通畅以及因通畅而导致的“和合”,下面我们再看看“使遄有喜”是怎么回事。

“使遄有喜”一辞见于损卦,让我们还是先把损卦图列出:


再录出损卦的卦辞与爻辞:


损: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上、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从图上不难看出,损卦是个失衡卦,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所谓“己事”就是由二爻己造成的这种局势,这种局势对初爻而言也就成了“疾”,因为初爻按照人道当至二,而初与二之间却是“人地相悖”。再从天道上看,初为乙,二为己,二爻虽强,但却不能至初,因为由己至乙需要六个时间单位,况且己在损卦中是个“只入不出”的爻。那么由初是否可以至二呢?我们试做一下分析:由初至二需要四个时间单位,折合成空间距离也可以说很远;另外二与初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初爻而言也可以看作是“爬坡”,这是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是什么呢?其一初爻也是一个强爻;其二由初至二合乎人道。人道的作用有多大?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从师卦中我们得到过一些启示,师二是一个无比强大的爻,师二至初又是天地皆合,但就因为正与人道相悖,所以师初能够“元永贞”;师二为乙,师三为己,由二至三也是需要四个时间单位,或者说隔着很大一段距离,但师二靠“加速”,也有可能抵达三爻,造成师三的“师或舆尸”,我们曾把师二比喻成一个“高能粒子”,或者是善于驰骋的骑兵部队,当然师二与师三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到底损初能不能爬上损二这个“坡”呢?原来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看一看四爻的态度,四爻表面上是个阴爻,没有多大实力,但这个爻是天元甲,由甲至乙,正合天道。所谓“損其疾,使遄有喜”,就是四爻至初,可以减轻疾患,鞭笞损初这匹“黑马”,加速向二爻进发,初爻得到四爻的支援,能够践履人道,当然是一件喜事。


另外,损四是个阴爻,损初是个阳爻。我们知道屯卦有两个阳爻,屯四的爻辞是“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所谓“求婚媾”就是阴求阳,为什么“无不利”呢?因为屯四至五合乎人道,而屯四至初合乎天道,所以叫“无不利”。损卦的天道与屯卦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形势不一样,损初没有五爻的压迫,所以损四也就没有“乘馬班如”的问题。损四至初,也可以看成是“求婚媾”,虽然由四至初不合人道,但却有利于初爻至二,加上损四是天元,所以不会有什么灾难,这就是“无咎”。


“遄”字,通解为“速”,这是不错的,但在损卦中是哪个爻加速?为什么加速?能不能加速?这些问题离开了卦体和易道是说不明白的,卦爻的运动是三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具体到某个爻一般也就不是与时偕行,按部就班,有时候需要停顿,有时候也能加速,停顿经文一般叫“可贞”、“利贞”等,而跳跃、加速等就叫“遄”,当然能不能“遄”还要看有多大能量,这些能量的发挥也有一定限度,损初谓“酌損之”就是提示要注意减损的限度,减损过度,初爻也会失去支撑卦体的能力。


(下文预告:“勿药有喜”与“介疾有喜”)




【学易杂谈】(137) “勿药有喜”与“介疾有喜”


“勿药有喜”一辞见于无妄卦,辞意并不难解,但如果要问为什么要在无妄五爻上系上这样的爻辞,这就恐怕不大好说了。还是让我们先把无妄图列出:


再录出无妄的卦辞与爻辞: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初、無妄,往吉。

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四、可貞,無咎。

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上、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关于无妄卦,此前我们曾经谈过,复卦变无妄是一次特殊的卦变(见杂谈130),复卦六爻的爻位没有变,变化的只是某些爻的阴阳与时间,当然爻的运行方向也起了变化。复卦与无妄明显地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复是一个平衡卦,无妄则是一个失衡卦,平衡卦在经文上就叫“正”,而失衡卦就是“匪正”。一般说来,平衡卦易于保持稳定,失衡卦易于运动,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卦是稳定好还是运动好,还需要具体分析。我们说复卦可以说是六十四卦中最稳定的卦,但卦辞中却有“出入無疾,朋來無咎”的说法,这是因为初爻太强大了,其它爻的或出或入,都不会影响卦体的稳定,这就叫在稳定的基础上谋求发展。无妄是个失衡卦,有动而倾覆的危险,所以卦辞讲“不利有攸往”。但是我们看到,在爻辞中,有的说“往吉”,有的说“則利有攸往”,还有的说“行有眚,無攸利”,那么到底是动好,还是不动好呢?原来这些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说是“立场”的不同,另外“攸往”、“所往”、“往”、“行”这些字辞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攸往”指的是“已往”,是过去,是历史,而“所往”、“往”、“行”等则指的是“前往”,是未来。为什么卦辞中要讲“不利有攸往”呢?我们在探讨复变无妄的时候曾经谈过,复初的影响力经过四个时间单位就抵达上爻,如果继续扩大影响,那就是复二,由上至二,这就不是发展,而是回归。如果复二也变成了阳爻,那么卦体就成了“履卦”,履卦二四平衡,这就不利于初爻至二。无妄二四失衡,初爻受四爻压迫,有向二爻方向发展的趋势,故云“往吉”。无妄由二至三,是个“天人皆合”,可惜这两个爻都是阴爻,形不成阴阳和合,所以希望“有攸往”。上爻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又当至四,这就是上爻“行有眚”的原因。


无妄卦的“轮”是初四上二,三与五是“轴”,我们知道,车子运动,是轮动轴不动,但是在卦体上,“轮”动也会对“轴”产生影响,具体到无妄卦,本来由二至三,是个“天人皆合”,假如初二上四这个“轮”转动一下,那么这个“天人皆合”的局面就被破坏。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们说有,这主要取决于四爻。无妄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四,上面谈到,四爻有迫初之势,但由四至初又正与天道相悖。无妄虽然是个失衡卦,但又处于动态平衡局面。四爻有可能至上,也可能返初,无论是至上还是返初,都会推动或拉动二爻离开二位,二爻离开二位,三爻将失去接济,所以三爻辞讲“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无妄四为丙,在天干取象上,“牛”这个象,不是丙就是壬。


现在我们来看“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是怎么回事。依照人道,五爻应当向上爻发展,但是从卦体上不难看出,无妄三五失衡,五爻有向下的趋势,再从天道上看,五爻为甲为天元,由五至初,正合天道,五爻不能践履人道,是为其“疾”,但由五至初则是一个“天地皆合”,这就是“勿藥有喜”。


三为“無妄之災”,五为“無妄之疾”,这有什么区别呢?原来“灾”源于外,“疾”发于内。无妄三的灾难是受外界的影响,无妄五的疾患则是因为自身,没有办法直接抵达上爻。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介疾有喜”是怎么回事。“介疾有喜”一辞出自兑卦,让我们也先把兑卦图列出:


再录出卦辞与爻辞:


兑:亨,利貞。

初、和兌,吉。

二、孚兌,吉,悔亡。

三、來兌,兇。

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五、孚于剝,有厲。

上、引兌。


在六十四卦中,兑卦的文字最少,全文不过三十来个字,纯用字也不过二十来个,但它的内涵又极为丰富,远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说清的。大体说来,“兑”不是什么“麗澤”,也不是什么“喜悦”,而是交换,现在人们说的“兑换”、“汇兑”等还是符合“兑”的本义的。兑卦反映了早期社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换,说明交换原则的确立以及不同地位的人们对这些原则的态度。这里我们只是结合卦体和易道,探讨一下什么是“介疾有喜”这个问题。


从卦体上可以看出,兑卦也是一个失衡卦,与无妄不同的是,无妄是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兑卦只有一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再从易道上看,兑卦与无妄六爻的爻位是一样的,只是天道这根“拐子”刚好反了一个过,无妄的天道是五→初→四→上→二→三;兑的天道则是三→二→上→四→初→五,这根“拐子”同复卦或归妹等是一样的。如果从阴阳的角度看,那么无妄上是阳,兑上是阴,无妄二是阴,兑二则是阳。这些不同说明一些什么问题呢?


其一、兑卦二四平衡,兑初难于至二,所以兑初就不象无妄初那样“往吉”,而是“和兑,吉”,即在平和的条件下交换。兑卦卦体失衡,为什么还说“和兑”呢?原来在初五之间,存在着一个“天地相悖”,按照天道初当至五,而按照地道五当至初。正是这个“天地相悖”,使得兑卦这个失衡卦也保持了动态平衡。


其二、从人道上看,无妄二至三,是一个“天人皆合”,兑二至三,却成了一个“天人相悖”。表面上看,兑二为阳,兑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这应该是一个“匪寇婚媾”,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履道坦坦”,只是因为二为庚,三为己,所以三爻辞才说“来兑,凶”。


现在我们看看“商兌未寧,介疾有喜”是怎么回事。假定兑五不是阳而是阴,那么兑卦就变成了归妹,归妹的卦体是一种静态平衡,在静态平衡条件下,由四爻壬到五爻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归妹四是“歸妹愆期,遲歸有時”。但由于兑卦是个失衡卦,所谓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由四至五(也就是由壬至甲)就不再是“愆期”,因为这里有一个“商兌未寧”的问题。什么是“商兌未寧”呢?用现代说就是还没有商量好,没有达成一致。是谁与谁没有商量好,没有达成一致呢?明显的是三与五,直接的是初与五,兑初至五,合乎天道,这也可以叫“帝乙归妹”,但同时这又是“不远复”,因为五爻甲一旦激活,它又会反作用于初爻。正是在这种动荡当中,四爻有可能加速,尽快回归到五爻甲,或者从五爻的反作用中获得接济,这就是“介疾有喜”。


“介”字,传统易学有的说是“隔”,有的说是“小”,有的说是“大”,也有的说是“癣疥”,此处当是小,“介疾”即小病的意思,何以知道“介疾”就是小病呢?这可以同“无妄之疾”做个比较,无妄五为甲,上为丁,由甲至丁需要三个时间单位,况且五与上不在同一个层次,而无妄五至初是“天地皆合”,所以无妄五是没有指望至上的,那是大疾。兑四为壬,兑五为甲,由四至五只需两个时间单位,而四与五又在同一个层次上,壬与甲有一点间隔,但不大,所以这病也就不是什么大病。


先否后喜、勿药有喜、使遄有喜与介疾有喜,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易经“四喜”。这“四喜”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它们也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通达与变化。先否后喜的原因是因为“倾否”之后,在否卦三爻与四爻之间出现了一个“天人皆合”和“阴阳和合”;勿药有喜是因为无妄五没有办法至上,而返回初爻却是一个“天地皆合”;使遄有喜是损四支持初爻,使得卦体呈现动态平衡局面;介疾有喜则是兑四有可能加速实现与五爻的通达。通达是“喜”的基本原因,也是变化的前提,没有通达,也就没有变化。爻的变化,包括爻质、爻位与爻时,所谓爻质就是阴阳,这一点传统易学讲的很多,但如果不了解爻位与爻时的变化,则阴与阳的变化也没有办法说清楚。比如在这“四喜”当中,除了否上的爻质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三喜”的爻质都发生了变化,无妄五由阳变阴成了颐五;损四由阴变阳成了夬四;兑四由阳变阴成了涣三,所以变化也是“喜”的一个重要原因或内容。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喜”为七情之首,所以对什么是“喜”以及因何而喜的探讨,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卦爻的运动中,通达与变化是绝对的、普遍的,所以“喜”事也是很多的,上述几个卦或爻的“有喜”不过是一些范例。其它六情经文中也都有反映,下文我们就探讨一个“悲”的范例。


(下文预告:屯上为什么“泣血涟如”?)



【学易杂谈】(138) 屯上为什么“泣血涟如”?


上文谈到,在卦爻的运行中,通达与变化是绝对的,因此“喜”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在卦爻运行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障碍与阻隔,使得卦爻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因此“悲”情也不罕见。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屯卦上爻为什么“泣血涟如”这个问题。


先列屯卦图如下:



再录出屯卦的卦辞与爻辞: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上、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关于屯卦,前面我们在杂谈71《乾坤是怎样变成屯蒙的》一文中有过初步探讨,大意是屯卦源于乾坤,乾卦在其运行中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二爻,另一个是五爻,这两个转折,正是乾卦二五“利见大人”的原因。“大人”真的出现是在屯卦,一个是屯初,另一个就是屯五。乾坤一体,屯蒙一体,比较乾坤与屯蒙,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不同:


一是乾坤是均衡卦,甚至可以说是绝对均衡卦,而屯蒙是失衡卦。假如我们把乾坤比喻成一个平等的社会的话,那么屯蒙则出现了强弱、贫富等等的差别。


二是天道与人道,在乾坤卦中,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这就是传统上说的“天人合一”或“与时偕行”,在屯蒙卦中,天道与人道是错乱的,个别爻与爻之间,甚至还存在着天道与人道相悖的情形。


三是卦爻内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不同,在乾坤卦中,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在屯蒙以及其它卦中,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


以上三个差别可以看成是乾坤与屯蒙的基本差别,屯蒙与乾坤还有许多差别,但都建立在这些差别的基础上。


现在我们来看看屯卦六爻特别是上爻的处境。由于卦体失衡,也就是说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初爻受五爻压迫,有了向三爻方向发展的倾向,连带三爻有了向上、上爻也有了向五的倾向。这些倾向,对于每个爻而言,是一种先天的存在,是不容回避的,初爻的“磐桓”、三爻的“即鹿”、二四上爻的“班如”、乃至五爻的“大贞凶”等,其原因都是因为这种卦体的失衡。


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这才使得二爻“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原因就是屯卦二四平衡,初爻既没有至二的动力,也没有合适的时机;使得三爻“往吝”,原因就是三为丙,四为甲,由三至四,从时间上讲简直就是倒退。


在这样的形势下,从维护卦体的稳定和发展着想,“人”应该怎么办呢?许多卦辞与爻辞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比如卦辞讲“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初爻辞讲“利居貞,利建侯”;三爻辞讲“君子幾不如舍”;五爻辞讲“小贞,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持卦体的稳定。二爻与四爻置身于初三上五这个“圈”外,五爻的压力对这两个爻没有直接影响,二为屯卦的终结阶段,不会有什么作为;四为屯卦的开始阶段,卦体的形势不影响这个爻的发展,而这个爻的发展也不会影响卦体的稳定,因此才有“求婚媾,往吉,無不利”之说。


现在我们来看看上爻。按照人道,五爻应该向上爻发展,但是五为戊,上为丁,自戊至丁,从时间上讲就是倒退,这也就是说,在屯卦五上之间,存在着一个“天人相悖”。不仅是“天人相悖”,而且还是一个“人地相悖”,因为按照地道,五爻的发展趋势是初。这也就是说,上爻不可能从五爻那里得到接济,反而要受到五爻的“拖累”。处于平衡状态的二爻与四爻也不可能接济上爻,何况这两个爻也没有至上的合适时机。能够与上爻沟通的只有三爻,三爻至上,既合天道,也合地道,但由三直接至上不合人道,在三爻看来,上爻不过是一头“鹿”,所以三爻辞一方面讲“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另一方面又讲“君子幾不如舍”,即从维护卦体的稳定考虑,放弃这条道路,静待时局的变化。如此一来,上爻便处于一种孤苦伶仃的地位,一个与世隔绝的爻,一个全无自主能力只能听凭他人摆布的爻,能不“泣血涟如”?


谁都知道“泣血涟如”是悲痛欲绝的样子,但不一定知道屯上为什么悲痛欲绝。传统易学把卦体肢解为两半,屯的下一半为震为雷为动,上一半为坎为云为险,如《象》曰:“云雷,屯”;《彖》曰:“動乎險中”。人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屯卦的卦辞与爻辞中,有“云”与“雷”的影子吗?如果说屯卦的上卦为坎为险,那么同是上卦的四爻与五爻,为什么一个是“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另一个是“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呢?我们说八卦不是独立的卦体,八卦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卦体,在这一点上它同河图、太极图是一样的。八卦不是六爻卦的一半,六爻卦也不是两个八卦重合的结果,用八卦取象的方法无助于经文的解释,只能是徒增混乱,焉知有多少治易者还抱住这个“理论”不放,吾真要为之“泣血涟如”矣!


(下文预告: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

【学易杂谈】(139)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


在谈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谈谈否卦是怎样变同人的。前面在杂谈136《“先否后喜”与“使遄有喜”》一文中曾经说过,否卦变“随卦”只是一种设想,实际情况是否卦变成了同人,这里不仅有阴阳的变化,也有爻位与爻时的变化,如果用人事做比拟,那么这里既有政权的更迭,甚至还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至于否上的命运,同人五的爻辞说得明白,那就是“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否卦是怎样变成同人的呢?先列否卦图如下:

再列同人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否上那个“先否后喜”的爻,到了同人就变成了“先號咷而後笑”的五爻;否四那个“有命無咎,疇離祉”的爻,到了同人就变成了初爻,我们知道,原筮卦的初爻是“大君”,是执政,所以否变同人,也可以说是“官有渝”,这是一次特殊的卦变,用人事做比拟也可以叫政权的更迭或改朝换代。为了说明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让我们也把同人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同人于門,無咎。

二、同人于宗,吝。

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同人于郊,無悔。


关于同人卦,此前我们在杂谈105《“同人于郊”与“同人于野”》和106《“同人于门”与“出门交有功”》等文中有过初步探讨,大意是同人卦的取象与天干有关,也与爻位有关。如果是以二爻天元甲为基准,那么上爻乙就是“郊”,初爻丁就是“野”;如果是以初爻为基准,那么三爻就成了“门”,其它爻就会变成初爻的“郊”、“野”。只有弄清同人卦六爻的方位和它们在时间上的联系,我们才能分析六爻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同人卦是一个失衡卦,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但是从天道上看,二爻为甲为天元,其运行方向是上爻乙,它对初爻并不构成威胁;四爻虽有迫初之势,但因为这个爻处于终结阶段,是个无所作为的爻,也对初爻没有威胁。对初爻有威胁的是三爻丙,由丙至丁合乎天道,但由于三与五互衡,所以才有了初爻的“同人于門,無咎”。按照天道,初爻的运行方向是五,这就是卦辞中说的“利涉大川”;按照人道与地道,初爻当至二,人道也就是“君子之道”,但由丁又不能直接至甲,所以卦辞又说“利君子貞”。在这样的形势下,同人卦的矛盾便集中在三爻与四爻之间,围绕三与四的矛盾,同人卦的六爻,分成了两个营垒,一个二与上支持的三爻,另一个是初与五支持的四爻。由三至四,合乎人道,但是不合时宜;四爻虽无作为,但背后有五爻的强援,因为由五至四合乎天道,这就是四爻辞讲的“乘其墉,弗克攻,吉”,而三爻则是“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三为丙,四为己,自丙至己,恰为“三岁”。因此,我们说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三爻而言是一次失败的战争,对四爻而言也可以说是“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那么作为四爻强援的五爻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呢?原来这个爻也是一个与世隔绝、孤苦伶仃的爻。从天道上看,与五爻有直接联系的是初爻,初为丁,五为戊,初可能“涉大川”,更可能原位保持不动(君子贞),如果初爻保持不动,那么五爻就会失去接济;从人道上看,五爻应接纳四爻,但在四五之间却是一个“天人相悖”,因为由己不可能至戊。按照人道五爻的发展方向是上,但一则三五互衡,二则由戊至乙也不合时宜,所以五爻也没有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五爻能不“號咷”吗?


可是为什么五爻“先號咷而後笑”?原来四爻己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善变,本来在同人卦中这是一个“只入不出”的爻,一个无所作为的爻,可是一旦激活,立马就变成“只出不入”,“大師克相遇”说的就是三爻的攻击失败后,四爻锋芒就会显现,这时候五爻戊就变成了庚,再由四至五,就从“天人相悖”,变成了“天人皆合”,这也就是五爻“而後笑”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理解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我们不妨把同人卦与革卦做个比较。革卦的天道与同人是一样的,革与同人唯一的不同就是革上为阴,同人上为阳。这个差别的意义何在呢?我们看,同人二的周围都是阳爻,这是“同人于宗,吝”的原因,而革上为阴,就使得革二不再称“吝”,而变成“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因为革二有了上爻这个“突破口”。同人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与四,而革卦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初与四。四爻讲“改命吉”,这个“命”就是从“只入不出”变成“只出不入”;而五爻讲“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说的就是四爻己的这种立马就变,使得五爻不能俘获四爻(戊对己)。


(下文预告:“三岁不兴”与“三年克之”)


【学易杂谈】(140)      “三岁不兴”与“三年克之”


上文我们在谈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谈到,同人三是“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同人四则是“乘其墉,弗克攻,吉”。由此我们说在同人卦中,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三爻而言是一次失败的战争,至少是没有取得胜利;对四爻而言则是胜利,至少是没有失败。如果我们进一步问,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胜败的原因是什么?那么这里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从总体上看,同人卦除了二爻以外,其它爻都是阳爻,这就是说,同人卦可以看成是普遍繁荣富裕的或多极的世界,一个几乎接近于乾坤的大同世界,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战争呢?原来这里有一个“道义”问题还没有解决,三爻至四,走的是人道,而四爻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是三爻前进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一般说合乎人道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所以三爻发动的战争也可以看成是正义的战争,而四爻则代表的是一种反动的势力,那么为什么正义的战争没有胜利,而反动的势力没有失败呢?原来就是三爻没有顾及客观形势,是时势使然。


从势上看,三爻与四爻处在同一个层面上,无所谓谁高谁低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三爻是“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呢?表面上看同人二四失衡,四爻有迫初之势,但四为己,初为丁,这个丁是有足够能力或时间“顶”住己的;三爻与五爻互衡,但三爻至初,独得天时,这样三与四就有了高下之分,孙子曰:“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而三爻恰正是面对的“高陵”,而这个“高陵”之后还有“背丘”,仰攻盘踞山险且有强援的敌人,这样的战争焉能不败?


从时上看,三爻为丙,四爻为己。自三至四,需要三个时间单位,假如我们把时间折合成空间距离,那么也可以说有很大一段距离。孙子曰:“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现在三爻是“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而四爻则是以逸待劳,这样三爻的失败岂不是不可避免?


正义之师有时候也会失败,这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没有什么奇怪。但正义之师的失败是暂时的,最终的胜利属于正义之师,这在历史上也是常有的事,也没有什么奇怪。或问同人三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这我们看一看谦卦也就知道了,谦卦为大有所变,大有与同人一体。在谦卦中只有一个阳爻,而这个阳爻就是同人三所变。谦卦是继师比以后的又一个“单极世界”,它表明不仅是同人四被扫荡,而且其它阳爻也都被削弱了。同人三在战术上是失败了,而在战略上赢得了胜利。


在周易卦爻的运行中,丙(壬)和己可以说是一对“老冤家”,“和”的时候少,“打”的时候多,人们常说“龙虎斗”,其实在周易体系中更多的是“牛虎斗”,我们已经知道,依据天干取象,丙壬为“牛”,己为“虎”,颐卦四爻的“虎視耽耽,其欲逐逐”,说的就是三爻己对四爻丙,只不过那是一只睁着眼打瞌睡的虎,所以四爻才“无咎”;大畜四的“童牛之牿”和离卦的“畜牝牛吉”,说的则是己对丙壬的设防。上面说到同人三在战略上的胜利还远不是什么“最终胜利”,如果说最终胜利应该是既济卦的“三年克之”,让我们先把既济图列出:


再录出卦辞与爻辞:


既济: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上、濡其首,厲。


从图上可以看出,既济卦的天道与同人是一样的,与同人不同的就是同人四与上为阳,而既济四上为阴。由于这两个爻的不同,卦体的形态也就有了很大变化,具体说同人是个失衡卦,而既济是个平衡卦;最明显的还是三爻与四爻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在同人卦中,四爻是个阳爻,表明自身有相当的实力,能够与三爻长时间抗衡,所以是“弗克攻,吉”;在既济卦中,四爻由于没有多大实力,只能是“繻有衣袽,終日戒”。而三爻则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既济是周易体系中的倒数第二卦,因此我们说这是三爻丙的最后胜利。


或问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呢?我们说它仍然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根据就是三爻走的是人道。这场战争与前一场战争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前一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内部的争斗,因为没有迹象表明哪一方独立建国,要建也是一个统一王国属下的侯国;后一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对外战争,而且是周易体系中唯一的一场对外战争,因为战争的一方是受命于“高宗”,是师出有名,而另一方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号,也就是“鬼方”。无论是从维护大一统考虑,还是为了消除外部的威胁考虑,这场战争的性质无可非议,当然要全面研究丙壬和己的关系,还需要顾及整个“历史”。


或问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呢?卦辞中说得明白,那就是“初吉終亂”。假如我们把前一场战争看成是战术上失败而战略上的胜利的话,那么后一场战争则是战术上的胜利而战略上或政治上的失败。为什么说三爻丙在战略或政治上失败了呢?主要有三点:


一是消耗了自己的实力。战争一方面使四爻己的实力大损,以至于完全丧失了进攻的能力,这可以从未济三的“未濟,征兇,利涉大川”可以看出。但同时也使既济三的实力大大消耗。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又谓“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试想古代战争,一打三年,又不可能从“繻有衣袽”的穷鬼方取得补给,可以说这是一场消耗战。


二是没有强援。按照天道,能够援助三爻丙的只能是上爻乙,在后援问题上,既济三的情况远不如同人三,同人上是个阳爻,爻辞说“无悔”,是说它也可以在对四爻己的战争中发挥后勤作用;既济上是个阴爻,爻辞说“濡其首,厲”,表明它没有能力或不愿意趟这场战争的浑水。这样一来,三爻就成了孤军做战。


三是引起大君的猜忌。既济卦的君主是初爻丁,这是“高宗”,三爻虽受命于高宗而对鬼方征伐,但高宗对三爻并不放心,所谓“小人勿用”正是担心三爻会不会谋权篡位。我们知道,三爻丙至初,正合天道,只是不合人道,且有五爻制衡。这就是说,三爻不是没有反戈的可能,而高宗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以上三点,所以我们说既济三爻发动的这场战争从战略或政治上看又是一场失败了的战争。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呢?这可以看一看未济,未济四讲“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保持安定吉祥,不发动战争,而保持一定的威慑能力会更好,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三爻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许在三年之后,还能得到大国的赏赐,这岂不是“善之善者也”。


当然,说是三爻发动战争也是不准确的,战争的发动者是初爻,是高宗,三爻不过是执行者而已。“军争为利,军争为危”,高宗设宴欢庆胜利,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点燃的这个战火,也可能烧到自己的身上,这也就是周易经文的最后一句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下文预告:“三岁不得”与“三岁不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19学易杂谈(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