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mysql日志
1、日志类型
2、事务日志性能优化
3、开启慢查询日志
4、开启通用日志
5、开启刷新二进制日志
6、mysql的双“1”调优
二、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备份类型
2、mysqldump工具的备份与恢复
3、二进制日志的备份与恢复
①事务日志:用于存储记录数据库事务的相关内容,默认开启。
②错误日志:用于存储记录数据库出现错误,yum安装默认位置:/var/log/mysql.log,默认开启。
③慢查询日志:用于存储记录数据库具体些语句执行时较慢,默认关闭。
④通用日志:记录对数据库的通用操作,包括错误的sql语句,默认是关闭。
⑤二进制日志:二进制方式记录数据库所有操作可用于备份恢复数据,默认关闭。
⑥中继日志:主从复制架构中,从服务器用于保存主传输过来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事务日志调优在/etc/my.cnf的mysql配置文件中
①innodb_log_file_size 50331648 #调整每个日志文件大小字节,默认约50M
②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2 #日志分隔个数,默认2个
③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事务文件路径
④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1|2#调整事务日志的存储方式有0、1、2三种
0:事务提交时并没有保存到磁盘,而是在一个周期中例如3s,每三秒自动提交一次保存到磁盘中,一般不用。
1:事务每提交一次,都要写到磁盘中,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安全。默认是1。
2:事务每次提交都会到缓存区中,到达一定数量一起提交保存到磁盘中,速度快但是安全性低。
⑤事务日志位置:/var/lib/mysql/ib_logfile0和/var/lib/mysql/ib_logfile1
慢查询日志开启在/etc/my.cnf的mysql配置文件中
①slow_query_log=on|off;#开启或关闭慢查询日志
②long_query_time=N #配置多少秒判断为慢记录
③慢查询日志位置:/var/lib/mysql/主机名-slow.log
通用日志开启在/etc/my.cnf的mysql配置文件中
①SET GLOBAL general_log=1;#开启通用日志
②通用日志位置:/var/lib/mysql此目录下会生成一个主机名.log;
二进制日志开启在/etc/my.cnf的mysql配置文件中
①server_id=1 #二进制日志serverid建议配置为本机ip最后三位,serverid不可重复
②log_bin=mysql-bin #保存二进制日志文件路径,默认/var/lib/mysql/下,可以自己配置路径但是记得创建对应目录并将权限给mysql账户。
③binlog_format = MIXED #可选,指定二进制日志的记录格式为MIXED,一般不写除非特殊要求
④二进制日志文件位置:/var/lib/mysql/mysql-bin.00001
⑤刷新二进制日志文件,即再生成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命令:mysqladmin -u root -p flush-logs #建议每天刷新一次
①事务日志存储模式调整为1,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表示每提交一次事务则立即保存到磁盘中。
②每次事务提交后将binlog_cache读缓存中的内容写入到磁盘的二进制日志中 sync_binlog=1。
①增量备份:只备份每天相对之前新增的内容,恢复时要从头开始一天天恢复
②完全备份:每次对数据库进行完整的备份
③差异备份:只备份相对之前有差异的内容,恢复时要从头开始一次次恢复
④物理冷备:数据库关闭时进行,完全备份cp 或scp将/var/libg/mysql这个文件打包后的文件拷贝到其他服务器。yum安装路径,解压后注意权限问题
⑤热备份:数据库处于运行状态
⑥温备份:数据库锁定表格可读不可写的状态下进行备份操作,myisam只支持温备,因为不支持事务
①备份工具:
mysqldump属于热备,数据库服务需要启动
-A 备份所有数据库
-B 备份指定的数据库
-d 只备份表结构即字段
--all--databases 备份所有库
②备份test库的所有操作包括创建库:mysqldump -u'账户' -p'密码' --databases test(库名) >/opt/test.mysql(保存路径)
注意:若备份时不添加 --databases参数则恢复备份时不会执行创建库操作,需要恢复的库名存在。
③备份test库中test1表:mysqldump -用户 -p'密码' test库名 test1(表名) >/opt/test.mysql(保存路径)
④恢复:
恢复备份库数据: mysql -u用户 -p'密码'
恢复备份表数据: mysql -u用户 -p'密码' test(库名)
①开启分隔二进制日志
vim /etc/my.cnf
[mysqld]下插入
server_id=11
#id建议为本机ip的最后三位
bin-log=mysql-bin
#二进制日志保存位置,不写目录yum安装默认是/var/lib/mysql/mysql-bin.000001
#分隔二进制日志
mysqladmin -u用户 -p'密码' flush-logs
#会生成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后续数据库操作内容保存到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中
②查看二进制日志
二进制日志格式是二进制,需要使用 mysqlbinlog --no-defaults --base64-output=decode-rows -v 日志名查看。
③二进制日志开启即表示备份,可以根据二进制日志中的时间或者位置即at 节点决定恢复什么时间段的数据或从什么位置开始恢复。
④二进制日志恢复备份
#一般恢复
mysqlbinlog --no-defaults 二进制日志位置| mysql -u用户 -p‘密码’
#表示恢复该日志中的所有操作
#根据位置断点恢复备份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position=节点 二进制日志位置 | mysql -u用户 -p‘密码’
#表示从节点位置开始恢复备份到最后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position=节点 二进制日志位置 | mysql -u用户 -p‘密码’
#表示从头开始恢复备份到节点前停止
#避坑:若数据被删除建议使用--stop-position 恢复,因为若从某个节点开始最后一条也会记录删除库的命令,所有恢复了会将删除的命令也恢复一遍相当于没恢复
#根据时间断点恢复备份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datatime=2023-03-16 18:17:24(年-月-日 时:分:秒) 二进制日志位置 | mysql -u用户 -p‘密码’
#表示从此时间开始恢复备份到最后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op-datatime=2023-03-16 18:17:24(年-月-日 时:分:秒) 二进制日志位置 | mysql -u用户 -p‘密码’
#表示从此时间恢复备份到此时间则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