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服务设计微日记

服务设计如同一部电影,有各个角色,出场顺序也不一样,服务流程贯穿应用场景,且有故事性,各个利益相关者都有主次之分。

服务设计如同一张电子地图,定义问题的范围和方向,描述各个环节的场景。

不给用户不需要的服务。

服务设计的三个价值:使用价值、响应价值:反馈、反馈感;关怀价值:人文关怀和情感呵护。

不仅强调线上的反馈速度与信息,还强调线下的反馈内容及效果。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开始从强调产品单一功能的使用性转移到产品多元化的附加价值上。

卖一半的西瓜:降低用户的心理成本,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

好的接触点:效率、效益+情感体验,有物理接触点、情感接触点、数字接触点,判断接触点是基于是不是建立在服务提供者是服务接受者的基础之上。接触点有助于对体验进行可视化和量化。

服务设计是人、环境、需求等各要素相互对应的。

做出让用户感动的产品或服务,在相对时间内,连续创造3个以上成功的接触点;短连接:有实效性的、连续的接触点;长连接:不断通过各种服务进行接触,建立长久的关系,建立信任和忠诚。

生态系统+大数据+全方位服务

PSN产品:可共同参与的服务链接类产品。

面对越来越失去耐心的用户,你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

回归本质需求,回归服务,回归用户。

服务设计者和用户对于同一个服务的范畴理解是有偏差的,用户不会考虑哪些是你的服务范畴,他只考虑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服务蓝图-Front-Back表格

服务设计常强调全面、系统、闭环,全面强调了维度的多样性,系统强调了组织的结构性,闭环强调了流程的完整性。

交互和视觉设计师要从思路和战略的层面考虑问题,比如与前端合作,整理出交互、设计规范。

跨界:发现不同领域中的相同特征或是相同的应用场景,并最终通过一个共同的应用场景,相互提升彼此的服务价值。

例如:画廊的高大上与酒店的高雅尊贵相互融合。

根据不同场景,找到那些最能够影响用户的要素,并制定好各个要素的优先级,服务体验的提升才能够事半功倍。

好的服务设计要让用户能够预知你的产品或服务的范围,才能让用户获得安全感。

好的服务设计不是为用户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去掉用户不需要的,将“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保持平衡。

只有做好“标签”才能做好品牌。

为用户节约时间的方法:提高效率或简化步骤,也可以是贴心和优雅的服务,让用户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高度集中精力提升体验和服务,休闲放松“休闲和娱乐”最容易调动人们的兴趣和情绪。

服务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

旅行地图: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服务设计: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将有形的和无形的接触点进行有脉络、有组织、系统的挖掘、设计与整合,并能够为产品或服务创造附加价值的活动、方法或是思维。

不要给用户过多的选择,适当限制用户,但首先要了解“限制什么”和“不限制什么”。

设计一个系统最终要解决用户“习惯和意识”的问题。

感动用户不是寻找方法手段让用户感动,而是帮用户把不满的地方,自然巧妙、不被察觉地处理好,默默地服务好用户。

服务设计的价值必须回归到人。

用户满意度也有边际效用递减,有阈限。

不同于交互设计严谨的逻辑性,服务设计强调开放性的思维创新、附加价值和商业模式。

要了解用户,可以了解他都把时间花费在哪里,作用研的时候,可以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做各种事情花费的时间比例列出来。

服务设计就是将局部的、有形、无形的体验要素,有组织、有脉络、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同时将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人体工学满足了用户的物理需求,交互设计在考虑人体工程学之外,还强调了场景的重要性,用户体验在这些基础上

还考虑用户的情感、感受和心理诉求。交互强调可用性、用户体验强调感受、服务设计强调幸福感。

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

服务设计要深入细节、精细考虑。

真正的服务创新,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用“竟然”造句,可以借助惊讶和出乎意料来引导我们挖掘用户的心理诉求。

通过造句,可以自然地发现用户的痛点与感动点,从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用户体验。比如“支付宝竟然可以与医保卡相连”。

服务系统包含了前台看得见和后台看不见的服务系统。

我们到底沉淀下多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呢?如果没有独创、首创、专利,很多所谓的努力,很可能只是在成就他人专利的影响力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务设计】服务设计微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