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海
在大多数介绍红酒的书籍里,用浮夸、堆砌的品酒词汇来描述葡萄酒不在少数,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费解,学了半天都没法真正理解葡萄酒。《推开红酒的门》是写给国内葡萄酒初学者的入门书。作者王胜寒(网名醉鹅娘)是90后企业家,大学毕业时,为了尽快把充满困惑的葡萄酒学明白,并“改变葡萄酒行业的教育方式”,曾于2013年奔赴法国蓝带厨艺学院进修葡萄酒管理专业,系统学习红酒。毕业后回国创办北京醉鹅娘酒业有限公司,通过视频栏目“醉鹅红酒日常”,以有趣自然的风格在网络上讲解红酒知识。在网络走红以后的醉鹅娘不满足于当“网红”,进一步开发一套更加讲究方法论的课程体系,进而整理成书,就是这本《推开红酒的门》。
作为入门书,该书的一大特点是,兼顾了知识的专业性和语言的通俗性。作者没有用晦涩的葡萄酒语言故作高深,而是凭借法国蓝带的专业背景,用“说人话”的方式总结了如何点酒、买酒、侍酒、品酒以及掌握文化谈资的速成方法,系统地介绍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红酒知识体系,专业却不唬人。
该书副标题“9堂课讲透基本点”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内容。首先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即试图以9堂课短小精悍的篇幅来帮助初学者入门,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的确做到了在书中只讲干货,每一页都是知识点。其次,不仅篇幅要短,还要讲透,这不仅考验作者对红酒的专业理解,还考验作者的表达能力,在通俗易懂方面,作者运用了很多恰当的比喻,起到了让读者秒懂的效果。再次,作者还试图用一本书涵盖红酒知识的基本点。作者将学习葡萄酒的过程比喻为攀爬金字塔,先学习葡萄酒基本的酿造原理和品酒基础知识,接着学习风格的三大规律,最后再运用于品种和产区,基础越扎实,往上攀爬就会越容易。
一、葡萄酒基本的酿造原理
我们通常从酸度、酒精度、单宁和酒体等角度评价一支葡萄酒的口感结构。要理解这些概念,我们需要先了解葡萄酒的酿造原理。
葡萄酒第一个基本的酿造原理是,含糖量很高的成熟葡萄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葡萄里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作者用下图来帮助理解:小黄人代表酵母,它“吃”掉了糖,排出“便便”和“屁”——“便便”就是酒精,“屁”就是二氧化碳。大多数酵母在超过16度的酒精环境下都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大多数葡萄酒的度数都是十几度,而绝大部分甜葡萄酒有甜度,就是因为酒里含有没有被酵母全部“吃”完而残留的糖分。
按照上述酿造原理,我们可以给葡萄酒划分类型。比如依据“甜还是不甜”,糖分被酵母全部“吃”完的,叫作“干型酒”,糖分没有被吃完的,就叫“甜酒”。第二种类型划分方法,是看这是静止的酒,还是带泡的酒。酵母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排出去了,就是不带泡的“静止酒”(still wine)。如果不让二氧化碳跑掉,酒里就会出现气泡,酿出来的就是“起泡酒”(sparkling wine),比如香槟。
葡萄酒第二个基本酿酒原理是,葡萄皮给葡萄酒带来颜色和单宁,这是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酒的来源。所谓“单宁”,就是吃葡萄皮时那种涩涩的感觉。
至于酒体,葡萄的糖分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一起决定了酒体。糖分会转化成酒精,而生理成熟度会转化成浓郁度,酒精度和浓郁度加在一起,会决定一支酒在嘴里的“重量感”,也就是“酒体”。
作者总结道,葡萄的酸度直接和酒的酸度有关,葡萄的糖分会转化成酒精,葡萄皮的涩感会成为酒里的单宁,葡萄的糖分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一起决定了酒体轻重。其中,酒体是葡萄酒的肉,而酸度和单宁是葡萄酒的骨架。
二、葡萄酒风格三大规律
作者认为,学习葡萄酒的根本不在于死记硬背不同产区和品种的特点,而是要学会判断出不同产区、品种和味道形成的规律。气候冷热、过桶和陈年、酿酒文化就是影响葡萄酒风格差异的三大规律。这是葡萄酒知识的底层逻辑。
第一规律是气候冷热造成口味变化。基本上关于葡萄酒的所有事情都和气候有关。冷凉的地方生长的葡萄酸度高、糖分低,酿出来的酒风格清爽。较热的地方生长的葡萄酸度低、糖分高,酿造出来的酒有更高的酒精度,风格浓郁、厚重、有劲儿。在学习新的产区和新的酒庄时,第一个要问清楚的还是气候是冷是热。了解了气候的“第一性原理”,初学者也可以大概率地喝出典型冷气候和典型热气候的酒。
第二规律是过桶和陈年程度的不同造成口味变化。葡萄酒有“三级香气”,一级香气(primary aroma)是来自葡萄果实本身的味道,二级香气(secondary aroma)来自酿造的过程,三级香气(tertiaryaroma)来自陈年的过程。过桶即葡萄酒在橡木桶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即葡萄酒语言中的“熟化”)而带来香草、肉桂、丁香、豆蔻、雪松等香料类香气,以及烟草、烟熏、黑巧克力等烘烤类香气。由于木桶本身很贵,一个法国新桶至少600欧元,最贵的2000多欧元,所以全新橡木桶通常先留给最好的酒款。陈年是葡萄酒慢慢“变老”的过程,陈年后的酒,颜色会变棕,单宁变得顺滑,回味会变得更长更平衡,果味也会逐渐褪去,但同时,陈年换来的是风味的复杂度和葡萄酒在口中顺滑延绵的完整感。当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能陈年,现在市面上95%以上的葡萄酒都是应该在两三年内喝掉的。
第三规律是以“新派和旧派”为代表的酿酒理念差异造成口味变化。新世界和旧世界是理解葡萄酒风格区别最有用的概念之一。旧世界就是欧洲传统酿酒地区,欧洲以外的葡萄酒,都是来自较晚发展起来的新世界产区。旧世界风格代表了更隐晦的果味、更克制的桶、更追求陈年潜力,而新世界风格代表了更奔放的果味、更重的桶、更追求早饮性。在酿酒哲学上,作者认为新世界注重理性控制,以口味为标准;旧世界注重自然原生,以文化为标准。从酒标的视觉风格上,就可以明显区分新旧世界的葡萄酒。旧世界视觉风格经常突出“传承”与“阶级”,常常出现城堡、庄园、雕刻等视觉元素;而新世界视觉风格经常带有更多庄主的个人色彩,风格广泛,现代艺术元素出现的频率较高,或者走极简路线。
三、七大品种和七大产区
品种是最常见的针对葡萄风格的归类,作者介绍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七大葡萄品种,包括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黑皮诺、赤霞珠、梅洛、西拉。每一个品种都从颜色、香气和口感、评价、价格区间、知名产区和经典酒庄推荐、土豪酒款推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全世界都葡萄酒产区数不胜数,在产区一课中,作者选出了酿出全世界最贵葡萄酒系列的“七剑客”产区进行介绍。作者筛选的标准是,某个产区的酒贵,就代表专家和市场认可那个产区。这七大产区包括波尔多、勃艮第、香槟、北罗纳河谷、摩泽尔、巴罗洛、纳帕谷。同样的,作者介绍了每个产区的特点、最贵的酒、以及产区名庄推荐。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简要介绍了中国产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各产区的优势和劣势。令人好奇的是,中国葡萄酒正在飞速发展中,作者认为很多中国酒已经完全可以媲美智利顶级酒。作者还特意拜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的马会勤教授,介绍了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发展现况和挑战。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存酒、醒酒、酒具选择、红酒礼仪、餐酒搭配等日常实用技能,以帮助读者在需要喝葡萄酒的场合做到大方得体,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上手就能用的红酒指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