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 数据库优化方案(二):写入数据量增加时,如何实现分库分表?

之前提到了在高并发下数据库的一种优化方案:读写分离,它就是依靠主从复制的技术使得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复制为多份,增强了抵抗大量并发读请求的能力,提升了数据库的查询性能的同事,也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当某一个数据库节点(无论主从)发生故障时,我们还有其他的节点中存储着全量的数据,保证数据不会丢失,此时系统的架构图变成了下面这样。


image.png

这时,公司传来一个好消息,运营推广持续带来了流量,订单量突破了5000w,订单数据都是单表存储的,压力倍增,因为无论是数据库的查询还是写入性能都在下降,数据库的磁盘空间也在报警。所以要寻求高效的解决方式,以便系统能正常运转下去。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订单越来越多,单表数据量超过了千万甚至亿几倍。这时即使是用了索引,索引占用的空间,也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而增大,数据库就无法缓存全量的索引信息,那么就需要从磁盘上读取索引数据,就会影响到查询的性能了。这时要如何提升查询性能呢?
2.数据量的增加也占据了磁盘的空间,数据库在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变长,如何让数据库系统支持如此大的数据量呢?
3.不同模块的数据,比如用户数据和用户关系数据,,全都存储在一个主库中,一旦主库发生故障,所有的模块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如何做到不同模块的故障隔离呢
4.在4核8G的云服务器上对MySQL5.7做性能测试,大概可以支撑500TPS和1000QPS,可以看到数据库对于写入性能要弱于数据查询的能力,那么随着系统写入请求量的增加,数据库系统如何来处理更高的并发写入请求呢?

这些问题可以归纳成,数据库的写入请求量大造成的性能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你,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数据进行分片。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分摊数据库读写压力,也可以突破单机的存储平静,而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数据库做“分库分表”。

分库分表是一个常见的技术技术方案,不少人会在“分库分表”这里踩坑,主要体现在:

1.对如何使用正确的分库分表方式一知半解,没有明白使用场景和方法。比如一些人会在查询时不使用分区键;
2.分库分表引入了一些问题后,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查询时使用大量连表查询等。

如何对数据库做垂直拆分

分库分表是一种常见的将数据分片的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依照某一种策略将数据尽量平均的分配到多个数据库节点或者多个表中。

不同于主从复制时数据是全部的被复制到多个节点,分库分表吼,每个节点只保存部分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单个数据库节点和单个数据表中存储的数据量,在解决了数据存储瓶颈的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数据查询的性能。同时,因为数据被分配到多个数据库节点上,那么数据的写入请求也从请求单一主库变成了请求多个数据分片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并发写入的性能。

数据库分库分表的方式有两种: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掌握拆分方式是关键,理解拆分原理是内核。学习时最好可以结合自身业务来思考。

垂直拆分,就是对数据库竖着拆分,也就是将数据库的表拆分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中。

垂直拆分的原则一般是按照业务类型来拆分,核心思想是专库专用,将业务耦合度比较高的表拆分到单独的库中。举个例子,就是在整理衣服的时候,将羽绒股、毛衣、T恤分别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这样就可以解决在开篇提到的第三个问题:把不同的业务的数据拆分到不同的数据库节点上,这样一旦数据库发生故障只会影响到某一个模块的功能,不会影响到整体功能,从而实现了数据层面的故障隔离。

以微博系统为例来说明:
在微博系统中有和用户相关的表,有和内容有关的表,有和关系相关的表,这些表的存储在主库中。在拆分后,我们期望用户相关的表拆分到用户库中,内容相关的表拆分到内容库中,关系相关的表拆分到关系库中。

image.png

对数据库进行垂直拆分是一种偏常规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很会比较常用,不过拆分之后,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存储容量的瓶颈,但并不是万事大吉,因为数据库垂直拆分后依然不能解决某一个业务模块的数据大量膨胀的问题,一旦系统遭遇某一个业务库的数据量暴增,在这情况下,还需要继续寻找可以弥补的方式。

比如微博关系量早已过了千亿,单一的数据库或者数据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存储和查询的需求了,这个时候,需要将数据拆分到多个数据库和数据表中,也就是对数据库和数据表做水平拆分

如何对数据库做水平拆分

和垂直拆分的关注点不同,垂直拆分的关注点在于业务的相关性,而水平拆分指的是将单一数据表按照某一种规则拆分到多个数据库和多个数据表中,关注点在数据的特点。

拆分的规则有下面两种

1.按照某一个字段的哈希值做拆分,这种拆分规则比较适用于实体表,比如说用户表,内容表,我们一般按照这些实体表的ID字段来拆分。比如说我们想把用户表拆分成16个库,每个库是64张表,那么可以先对用户ID做哈希,哈希的目的是将ID尽量打散,然后再对16取余,这样就得到了分库后的索引值;对64取余,就得到了分表后的索引值。

image.png

2.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是按照某一个字段的区间来拆分,比较常用的是时间字段,比如说可以把一个月的数据放入一张表中,这样在查询时就可以根据创建时间先定位数据存储在哪个表里面,再按照查询条件来查询。
一般来说,列表数据可以使用这种拆分方式,比如一个人一段时间的订单,发布的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明显的缺点,你当然会更关注最近我买了什么,发了什么,所以查询QPS也会更多一些,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使用这种拆分规则后,数据表要提前建立好,否则如果时间到了2020年元旦,DBA却忘记了建表,那么2020年的数据就没有裤边可写,就会发生故障。
image

数据库在分库分表之后,数据的访问方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原先只需要根据查询条件从库中查询数据即可,现在则需要先确认数据在哪一个库表中,再到那个库表中查询数据。这种复杂度也可以通过数据库中间件来解决,在08中讲过。需要强调的是,你需要对所使用的数据库中间件的原理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运维上的把控能力。

分库分表虽然能够解决数据库扩展性的问题,但是它也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一些问题。

解决分库分表引入的问题
分库分表引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引入了分库分表键,也叫做分区键。也就是我们对数据库做分库分表所依据的字段。

从分库分表规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哈希拆分还是区间段的拆分,我们首先都需要选取一个数据库字段,这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之后所有的查询都需要带上这个字段,才能找到数据所在的库表,否则就只能向所有的数据库和数据表发送查询命令。如果像上面说的要拆分成16个库和64张表,那么一次数据的查询会变成16*64 = 1024次查询,查询的性能极差。

针对这个问题,也有相应的解决思路,比如在用户库中我们使用ID作为分区键,这时如果需要按照昵称来查询用户时,你可以按照昵称作为分区键再做一次拆分,但是这样会极大的增加存储成本,如果我们以后还需要按照注册时间来哈讯要怎么办?再做一次拆分么?

所以最合适的思路是要建立一个昵称和ID的映射表,在查询的时候要先通过昵称查询到ID,再通过ID查询完整的数据,这个表也可以是分库分表的,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但是因为表中只有两个字段,所以相比重新做一次拆分还是会节省不少空间。

分库分表引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数据库的特性在实现时可能变得很困难,比如说多表的JOIN在单库时可以通过一个SQL语句完成,但是拆分到多个数据库之后就无法跨库执行SQL了。再比如说未分库分表之前查询总数只需要count()即可,现在数据被分散到多个库表中,我们可能要考虑其他方案,比如说将计数的数据单独存储在一张表中或者记录在redis里。

虽然分库分表会对我们使用数据库带来一些不便,但是相比它带来的扩展性和性能方面的提升,还是需要做的。经历过分库分表后的系统,才能够突破单机的容量和请求量的瓶颈。

课堂小结

在面对数据库容量瓶颈和写并发量大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来解决,需要注意,这两种方式会引入诸如查询数据必须带上分区键,列表总数需要单独冗余存储等问题

而且在实现分库分表的过程中,数据从单库单表迁移多库多表是一件既繁杂又容易出错的事情,如果初期没有规划得当,后面要继续增加数据库数量和表数量时,我们还要经历这个迁移的过程,所以,分库分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如果在性能上没有瓶颈点尽量不做分库分表;
2.如果要做,就尽量一次到位,比如说16个库,每个库64个表就基本能够满足未来几年内的业务需求。
3.很多的NoSQL数据库,例如Hbase,MongoDB都提供auto sharding的特性,如果你的团队对于这些组件比较熟悉,有较强的运维能力,那么也可以考虑使用这些NoSQL数据库代替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

有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搞懂为什么要拆分,拆分后会带来哪些问题,只是一味的学习大厂现有的拆分方法,从而导致问题频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09 | 数据库优化方案(二):写入数据量增加时,如何实现分库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