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题记:
偏远山村破落儿,草根出身扮盲人。伯乐指路上皇城,三进三出泪不干。
柳暗之后现花明,金鳞化龙登春晚。半老须眉喜《相亲》,小品段子笑不停。
春晚一夜名声响,山海关外,谁人不识赵本山。
可叹,多情郎君,今日糟糠明日下堂妻。盲婚哑嫁,误了卿卿误了君。
谈起春晚,你最遗憾的是谁。
我想我最遗憾的,就是那个陪伴我们走过二十年,用辛辣讽刺的小品逗得我们啼笑皆非的本山大叔。
其实不光我是如此,相信很多小伙伴,也会难免感到遗憾吧。
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走马观花似的在春晚刷脸、唱歌。
今年是一批,明年也是一批,年年都是新人,春晚由最初“只为带给观众开心”,变成了新生代流量明星的名利场。
就连那些小品都成无聊的融梗、搬梗,为了掌声而掌声。
再不见当初一个小品一个梗,年年今日有新梗。
到今年,是本山大叔退出春晚的第13个年头,我又开始怀念起了本山大叔。
这位声名鹊起,名满华夏的小品王。
仔细翻看本山大叔光辉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他的人生,就如同过山车一般。
从励志的草根爬起,到登上春晚卫冕12年,再到徒手打造本山传媒商业帝国,最后走到销声匿迹。
他人生唯一最大的污点,就是他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与陪伴多年的糟糠之妻离了婚,而他很快就和现任走到了一起。
为此,赵本山还说:“当时在离婚之前,就认识她了。没有她,我也会离婚。”
妥妥的负心汉模样。
一时之间,赵本山飞黄腾达后就抛弃糟糠之妻、婚内出gui的消息甚嚣尘上。
关于他对不起前妻的报道比比皆是,直至今日都还流传着。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本山大叔真的对不起他的前妻吗?
故事那还得从43年说起。
02
1963年10月2日,本山大叔出生在辽宁铁岭的一个小村庄。
当时的人们都忙于生活,没有人会记得,会关心这个小男孩的出生。
只有他的家人记下了这个日子,因为他们家又添了一张嘴,需要更多的粮票和布票。
就因为这样,赵本山从记事起,他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补丁衣服。
因为那时大家都很穷,衣服穿破了就打补丁,就这样缝缝补补一直到孩子长大。
对于童年的赵本山来说,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过年时,大人会想尽办法给孩子添件新衣。
图一个当时认为的“要想富,过年穿新裤”的吉利,这就意味着他能够穿上新裤子了,能够吃顿肉了。
比起穿新裤更让他翘首以盼的,是在这段时间村子附近很有名的二人转,能到村里来表演。
看着台上逗闹的二人转,他心底里生出了一个不现实的想法,那就是他要学二人转。
但是学二人转,是要花钱的。
这个贫困的家庭,显然是无力支撑他学习二人转。
所以这个想法,也只能成为他一个美好愿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命运都将它残忍的打破了。
在他5岁的时候,母亲张淑琴因为积劳成疾,终究还是没有扛住病魔的侵袭而撒手人寰,只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母爱的缺失,一直成为了赵本山心里永远的痛。
这样的疼没有随着母亲的离世,父亲的珍惜慢慢疗愈,反而是在一年之后,父亲也抛下了他。
一时间,他变得家破人亡,成了不是孤儿的孤儿。
不过好在,村里还有不少好心人,这些左邻右舍十分心疼他,从来不把他当外人。
正是善意的举动,大大缓解了赵本山的窘境,让他感受到了父母之外的亲情。
其中,吃着百家饭长大的赵本山,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盲人二叔赵德仁家里。
只有在二叔家他才能够忘记烦恼,专注地看着二叔拉二胡、唱二人转。
因为,这里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在耳濡目染之下,赵本山得到了艺术的启蒙,学了不少本事,艺术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03
14岁那年,年纪轻轻的他辍了学,加入了公社文艺宣传队,吃起了大锅饭。
但是在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代,多变是时代的主旋律。
他还没有来得及在这里体验生活,公社的文艺队就宣告“破产了”,他不得不卷铺盖回到自己的老巢。
而他原本落脚的破房子,都被二哥扒掉拿去改了新房,他只能拍屁股把自己的行李背到了生产队。
住的问题解决了,养活自己又成了问题。
恰好本生产队长冯德海看到这弱不禁风的小伙可怜,让他参加了队里的生产劳动,他也成了一位正式的农民。
但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再加上刚从文艺队回来,本山对农活十分不在行。
大家却一点不介意,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那一双巧嘴,什么俏皮话都说得出来,常常把大家逗得笑弯了腰。
也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起了调节作用,让大家似乎忘记了疲惫。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有些单调乏味,并不是赵本山想要的,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二人转。
都说:“下坡路走完了,总会有走到上坡的时候”。
1979年,公社文艺队转身变成了“曲艺团”,把赵本山召了回去。
在这里他真正学到了二人转的基本功,包括唱腔、说口、表演、耍手绢等基本功。
学完本事的本山大叔,就跟着剧团一起走穴,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本山也跟着曲艺团,走遍了东北的村村寨寨,渐渐地有了一些名气。
04
他真正开始在铁岭站稳脚跟,是在那一年。
计划生育成为国策,大城市铁岭的群艺馆馆长响应国家号召,写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戏叫“摔三弦”。
主人公是位算命的瞎子,正好符合本山的经历。
就这样他成了这部戏的主角,登上了舞台。
观众的眼光,果然是雪亮的,他一登上舞台,就凭借以假乱真的表演一炮而红,在半年内就巡演了一千多场。
自此本山就有了“东北第一瞎“的美名,他的名号开始在山海关外流传。
我们都知道树大招风、名声大了,麻烦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了。
由于赵本山演的盲人实在是太过经典,残疾人协会的盲人听说,有位不是瞎子的人在扮瞎子,恶意的丑化他们盲人。
这让生活困难的盲人们气不打一处来,联合着跑到赵本山演出的地方大闹一场。
每日就堵在剧团门口,逼剧团交人,最终迫于形势,剧团只得把赵本山给拱了出来。
盲人伙伴们恨不得手撕赵本山,气急败坏的他们扬言要挖掉赵本山的眼睛,让他成为真正的盲人。
最后,还是赵本山搬出了二叔,称他从小到大就是跟着盲人二叔长大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下才平息了民怒。
自那之后,赵本山心里就有了一杆称,一杆称为良心的称。
左边装着他二叔,右边装着盲人伙伴们。
平衡这两杆称的方式,就是自然举行义演,并把收入所得捐给了当地的残联。
只有这样,才能平衡他心中的那杆秤,也能减轻他心中的负罪感。
由于这件事处理相当漂亮,赵本山的行为自然得到了民心,让更多人被他的人品所折服,名声也越来越响。
以至于后来,姜昆来到铁岭演出的时候,大家纷纷举荐赵本山,觉得还是自家的好。
气得姜昆一怒之下,跑去看了赵本山的小品,最终还是被他的表演和人品折服。
于是,他高高兴兴做了媒,给赵本山和春晚牵起了线。
后面,赵本山在春晚凭借《相亲》一炮而红,火遍了大江南北。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05
不过彼时的赵本山,可无暇顾着那些事情,眼前有个现实的难题摆在了他面前。
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十七八岁的他还没有成亲,成了村里人热门话题。
也怪不得村里的五奶,带着一众七大姑八大姨找到他。
在寥寥几语之后,匆忙之间就给他指定了不曾谋面的妻子葛淑珍。
结婚那天,本山租了人家的一铺北炕,挂上幔帐就成了他的新房。
十月怀胎后,葛淑珍给他生下女儿小芳,刚过二十岁的本山晋级当了父亲。
女儿的到来,让本山十分开心,但事业进入上升期的他,仍旧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艺术事业之中。
妻子葛淑珍也明白丈夫是个潜力股,主动地包揽了家里全部活儿,又是种地又是照顾孩子,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位老实巴交的妇女眼中,她对人好的方式很单一,不给他添麻烦就是葛淑珍对他、对这个家最大的懂事。
她深知自己和丈夫,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纯粹是长辈包办的婚姻,先结婚后恋爱的套路,在他们身上是不适用的。
自然,聚少离多也成了他们家的常态。
很多时候,她也体验不到他的成就感,也无暇去顾及他的感受。
渐渐的,两人再也聊不到一起去,成了同床异梦。
隔阂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慢慢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06
1982年,儿子的出生成了这段婚姻破裂的导火索,更是加速了感情的破灭。
这个孩子从来到世上第一天起,软骨症、心脏病等一个接着一个,甚至还多次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伤心的葛淑珍整日以泪洗面。
赵本山这边也很无力,只能去拼命挣钱,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受一点。
也就是在那一年,本山大叔出去走穴,摔成了骨折。
本来要走的同事马丽娟,折返回来去医院看他,让赵本山感觉到了难得暖意,这才对马丽娟动了情。
动了情的赵本山,在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冲突,让他陷入了两难。
感性告诉赵本山,他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糟糠之妻;
理性却告诉他,眼前这个女子理解他,一旦错过了她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在纠结了多次之后,他找到大舅哥,希望对方能够理解他的苦衷。
好在大舅哥通情达理,这才承诺下会帮他解决这件事。
1991年,葛淑珍在哥哥的劝说下,和赵本山和平离婚。
内心亏欠的赵本山选择净身出户,把一辆夏利车和一套房子都留给前妻和孩子。
第二年,赵本山才和马丽娟结了婚。
但此时的葛淑珍,根本没时间去关心别人结婚的事情,全身心地倾注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就这样,也没换来上天对孩子的一丝怜悯。
葛淑珍再次见到赵本山的时候,已经是在孩子赵铁蛋的葬礼上了。
儿子最终没有扛过病魔的折磨,在严寒的寒冬里夭折了。
07
孩子的离世,也让葛淑珍彻底寒了心,她决心远离这块伤心地,一个人踏上了进城的路。
初到灯火璀璨的城市,路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才让她意识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个模样。
为了让自己不再沉溺于丧子悲痛中,她选择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扎根。
最终兜兜转转后,葛淑珍干起了服务员的工作。
拿着每个月150元的微薄工资,被客人和老板呼来喝去,受尽了白眼。
这些都没有让她惧怕,她最怕的是深夜的时候,又想起当初带着孩子寻医问药的画面,以及那种求爹告奶的无力感。
为了摆脱这种苦痛,她常常夜不能寐,一整夜坐到天亮。
天一亮,就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之中,丝毫不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
为此,她还跑去批发市场拿了袜子和帽子等小物件,在闹市区摆起了地摊。
很多时候,摆摊的过程中遇到了城管执法,把她撵得四处逃窜、狼狈不堪。
她只能另谋去路,去一家水饺店做勤杂工,每天连轴工作10小时。
看到如此拼命的母亲,一开始女儿赵玉芳十分不理解。
但看到妈妈每个月汇来的200元钱,她一瞬间就明白了自己母亲这些年的付出,于是发誓要努力读书。
很快,女儿被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给录取了。
在毕业之后,找了一份办公室文员工作,这让葛淑珍感到十分欣慰,她开始盘算起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正巧,有一天她路过小区附近饭店时,发现老板太抠门,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对外转让。
这让刚还在纠结该做什么的葛淑珍,一下看到了生活的目标。
当即拿出2万元巨款,盘下这家店面,开始对症下药做一些相应对策。
她要求自家的厨子必须加大分量,多放油盐,接着就是通过一些举措,去挽救不好的口碑。
一来二去,饭店回头客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好。
成了方圆十里有名的好评店,更多的顾客也慕名而来,在饭店门口大排长龙。
她呢,看着这样的场面笑得合不拢嘴。
08
如今,葛淑珍凭着最初的这家饭店,告别了当初狼狈不堪的生活,她每个月的收入都十分可观,身价也早已上百万。
对此,葛淑珍心里也非常满足,正如她所说:
她说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去麻烦过赵本山,赵本山是赵本山,我是我,我不能够去砸他的招牌,也不能够去砸我自己的招牌。
这位朴素的农村妇女,在离开赵本山之后,靠着自己一双手勤劳致富,虽然过程十分艰辛。
但在离婚后,她没有向赵本山伸出过手,也没有说过赵本山的一句坏话,甚至对他一句埋怨都没有。
靠着一份出人头地的决心,打拼出了一方事业,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管当初她和赵本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婚,过了就是过了。
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的,没有谁离开谁,会活不下去。
她身上展现出来的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不会让她一直埋没在社会的最底层。
正是这些良好的品质,让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值得一直被人尊敬,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葛淑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作者:果果
编辑: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