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大概是中学的时候,当时的历史书说湘军被太平天国战败,还配了一张曾国藩要跳河的图 。
正是这张图,给当时的我形成了曾国藩是贪生怕死之人的固有印象,中兴之臣中,左宗棠抬棺征新疆,李鸿章开外交之先河(个人观点),张之洞办现代之工厂,唯独曾国藩讨伐太平天国十二载,几次被逼跳水自杀,还被评为中兴第一臣,当时实在想不通。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各种关于曾国藩如何自律?如何资质平平开万世之功?如何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特别是一本《曾国藩家书》更是风靡九州,为教育部推荐书目。
左宗棠在知道曾国藩去世后,写下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李鸿章在得知曾国藩去世后,留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怎么中兴之臣如此盛赞曾国藩?为什么伟大领袖和蒋介石同时对曾国藩极力推崇?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读一读曾国藩,选择了李宏杰的《曾国藩传》。
抛开主观臆断,曾国藩曾说自己官至极臣,巅峰时期的曾国藩,官职两江总督,手握骁勇湘军,门生幕僚遍天下,李宏杰在书中说,就连左宗棠都问他“有意问鼎乎?”即使自裁湘军,官拜直隶总督,也是清朝当时封疆大吏之首。
一个世代为民、久试不第(七次才中秀才)、嗜烟好色、身体欠佳(耳鸣,高血压,脑血栓等)的人,怎么就成功了呢?
曾国藩的成功是思想的成功
三十岁的曾国藩立志做圣人,圣人是什么?佛教教人成佛,道教教人成仙,儒家诲人成圣,孔子厄于陈邦,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志。圣人不是不会遇到困难,而是遇到困难还能坚持自己。
做圣人并非口号,曾国藩从《朱子全集》开始学程朱理学做圣人,就其一生都在读史,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双目近乎失明的情况下,还背《论语》,从古书智慧中汲取营养做圣人,其实曾国藩也许并非真正做到了圣人,丁忧出仕,他也阿谀奉承;官摄两江,他也收礼收物;围困金陵,他也任将唯亲。但正是这种圣人思想底蕴,让他凡事有原则,不同流合污。受制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也许他愿做圣人而不得,但其至少是一名君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今天忠诚爱国已经成了核心的价值观,各种广告遍地,各种口号震天。但如果不读史,连什么是圣人,什么样的人是圣人,怎样做圣人都不知道,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没有自立自省的内在动力,即使平时像一个圣人,当遇到困难挫折,终将唯利是图。
曾国藩的成功是开拓的成功
《诗经•国风》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即使知道了后来曾国藩要开万世之功,也不明白曾国藩开拓进取的勇气到底从哪里来。
苦读诗书,一朝功名。蛰伏十载,封为貮卿。这是多么光耀门楣的事,在那个“家天下”、“官本位”的时代,他在京一天,家人可能梦中都能笑醒,但他却不想干了,有家书为证:
“吾近于宦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至于后来文官建军,挺而不进,拖而不上,整顿吏治,天津教案等在当时看来不可为不能为不敢为的,他都去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至少从书中和历史看禁得住检验。金一南教授讲:“做难事必有所得。”应该说曾国藩是很早的践行者。
今年是牛年,拓荒牛一下子成了网络热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不屈不饶的干劲,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除去胜利一无所有,为了胜利一无所求,不成功就成仁。有这样的精神怕是无事不成。
曾国藩的成功是自律的成功
曾国藩曾向大儒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写日记”。应该说就是这三个字的教育,改变了曾国藩的一生,曾国藩的日记同曾国藩的家书一起被传为经典。
写日记本身并不难,而且曾国藩的日记并非长篇累牍,大部分的篇目都只有几十字,一百多字。但是从决定开始写日记到他生命的前一天,他都在写日记,曾国藩死的前一天留下日记:
早起,蒋、萧两大令来诊脉,良久去。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围棋二局。至上房一坐。又阅理学宗传。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李绂生来一坐。屡次小睡。核科房批稿簿。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
一天自律不难,一个月也可以坚持,一年,十年,一辈子呢?遥想三军主帅,前困后催,炮火连天,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反思自己,写日记,除了曾国藩,还有谁?至于他读书、早起、习字、运动等习惯,无不提现他强大自律精神,很多人将自律看做是资质平平者唯一的成功之道,大概来源于曾国藩。
今年各种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浮躁的人们趋之如骛,那些大师们赚的盆满钵满,但真正的自律可能就是早起、读书、做事、运动这么简单。至于过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就好。
成功不是偶然,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掌思想之舵,练做事之能,修自我之养,做一个充实的人。世治神为人,世乱人为神,曾国藩生逢乱世,扶大厦于将倾,终以人成神。我们生处盛世,安于本职,乐于奉献做好人则本身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