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作者: 黄仁宇

  01 思考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重要,值得黄仁宇和你我去关注?黄仁宇笔下的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等人物为什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失败?黄仁宇在书中展示了怎样的大历史观?

    02 书中金句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足。

  要不是新的技术推动社会组织趋于精确和严密,那就是松散的社会组织扼杀新的技术,二者必居其一。

  皇帝的情谊不同于世俗,它不具有世俗友谊的那种由于互相关怀而产生的永久性。

  03 精华笔记

《万历十五年》几乎是被历史爱好者封神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是明代二百六十七年历史中平平无奇的一年。但作者却认为这一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可以深刻地反应明代制度的症结,也能够预示了半个多世纪后明代灭亡的种种机缘。

本书主要讲述万历年间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清官海瑞、武将戚继光,以及乡绅李贽六个典型代表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来解读大明王朝衰败原因。

透过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一个制度极其腐化的政治环境下,任何人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无论是锐意改革的张居正,还是正直无私的海瑞,都无法改变现实。

作者还强调,道德不是解决问题的先头兵,而应该充当社会的最后防线。当技术,比如行政手段、法律能够解决时,我们不要动用道德。

接下来我们把六个主角分成三个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一一解读。

  第一组,是改革家张居正和清官海瑞,他们都希望在制度框架下,积极推动政治发展。但二人的风格差距很大。

  张居正,是一个品行兼任,又态度谨慎的人,他对改变明代中期国库空虚、边防告急的问题有着深思熟虑,万历当政后,他利用皇帝的信任,在官僚集团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作为一个臣子,他代皇帝行使权力,毕竟有名不正言不顺的地方,为此他不得不培植私党、暗箱操作,最后也被万历皇帝所不容。

  清官海瑞,是朱元璋的忠实信徒,可以称作“道德模范官员”,他认为,要解决当下的种种社会政治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抬出祖制的大旗,严守成规定例。在激怒嘉靖皇帝之后,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威名。海瑞是个理想主义者,只重视道德而忽视现实时局与社会利益。

  继任的皇帝派他去江南解决官宦大户侵吞小民土地的问题,他用道德原则和洪武法令阻止了地方上非法的高利贷行为,但却鼓励了赖帐行为,让整个社会经济停摆,一场大动荡就在眼前。作为一个官员,他有着比皇帝还要道德的道德,却对经济领域的理性和法律置若罔闻,无怪乎最终壮志难酬,被皇帝罢免。

  第二组,是放任制度进一步退化的万历皇帝和申时行,他们在互相谅解中把明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申时行原来是张居正的部下,办事有些能力,后来因缘际会成了内阁首辅。在清算张居正的过程中,他一方面要撇清和张居正的关系,一方面要协调皇帝和官员之间的信任,避免双方因为张居正事件走向两个极端。

  为此,他废除了皇帝定期需要参与的经筵。经筵是翰林院为皇帝开设的御前讲席。是皇帝学习治国理念、大臣展示才华的重要场合,为朱元璋特别称道。但万历皇帝摄于张居正的威严,和张居正死后的身败名裂,早已对此产生了虚无感,为此他经常告假取消课程,申时行最后取消了经筵,换取了万历皇帝在倒张的声浪中保全自己。但是这样一来,皇帝和朝臣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并最终在立储的问题上全面爆发。

  万历皇帝希望能够按照自己意愿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因此长期隔着了另外一个皇长子的继承权问题,这一点引爆了群臣,申时行从中调解,但被参核为首鼠两端,最终被万历皇帝开缺,为此他遁入深宫,缺席朝堂,与群臣几乎隔绝,彻底放弃了皇帝应有的责任,开始了漫长的怠政。

  第三组是可能为明朝带来新鲜认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思想异端李贽。

  戚继光本有可能在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上实现明代军队的现代化。在抗倭时期,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他招募朴实的农民入伍,利用宗教感极强的仪式,与士兵们歃血为盟,这一点改变了明代原有军队充斥无赖儿郎、战斗力不足的局面。他针对倭寇的特征,在军队中大力推广鸳鸯阵,强调士兵小队的技术配合。但明代制度规定文官节制武将。军事制度的创新,很容易遭到文官系统的猜忌,戚继光非常明了这一点,他的军事才能没有给他带来政治上的野心,他得到了谭纶、张居正的赏识,最后升任蓟州总兵,在古北口一带构建了有效的防御体系。不过随着清算张居正的浪潮,他最终成了文官政治的牺牲品,万历十五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的军事创新也随风而去。

  李贽在成为明代知名的思想家之前,曾是一个不太成功的地方官员。他看惯了官场上说一套做一套办法,面对这种儒家理念和实际运作的巨大差异,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都没办法破除这个好利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个是否会是人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