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步骤,三个关键,培养能经风雨的乐观孩子

经常听到父母们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丧”了。

遇到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被老师说两句,就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凡事都只看糟糕的一面,动不动情绪崩溃;甚至有些孩子会陷入消极思维的漩涡,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新闻时常报道,中小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或者跟父母吵架就愤而自杀。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自杀身亡。

消极思维是一种放大困难和风险,让人丧失自信和动力的思维方式。被消极思维所困的孩子习惯用悲观的逻辑解释身边的一切,稍有挫折就会情绪崩溃、消沉自闭。

想要帮孩子克服消极的思维和想法,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获得直面挫折的韧性,家长们需要专业的指导,比如这本兼具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的《弹性思考力 :远离消极,提升孩子挫折容忍的心理指导课》。

这本书的作者塔玛·琼斯基是当代美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她总结了自己在儿童心理学领域30年的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孩子消极心理的成因,为焦虑的父母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孩子的办法。

在书中,琼斯基博士将孩子主动挣脱消极思维、想方设法克服障碍的能力称为“弹性思考力”,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敢于直面挫折、应对挑战,能够在崎岖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下面就让我们翻开书,看看孩子的消极思维是怎样形成的,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吧。

孩子的消极思维有哪些成因?

自我保护的本能

信不信由你,消极思维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本能,它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基因里,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当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时,消极思维会活跃起来,让我们放弃挑战,规避可能的风险。

当我们遭遇了失败时,消极思维还能让我们聚焦自己的不足,在未来更加谨慎细致,避免重大失误。

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父母自己心态消极,家庭氛围压抑,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吸收这样的思维方式,毫无悬念的活成父母的样子,消极起来毫不费力。

如果父母保护欲过强,孩子会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脆弱,缺乏意志力和生存能力。一旦遭遇困难,这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应对,只能消极的等待父母来帮忙。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由反复的失败和批评造成的、否定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因为数学成绩差经常被父母批评,他就会认定:“我没有学数学的脑子”,然后放弃继续努力提高成绩。

这种无助感一旦形成,孩子还可能怀疑自己的其他能力,觉得“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消极情绪蔓延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遭遇应激性性事件

应激性事件是指生活中发生的、引发心理上强烈反响的事件,比如转学、学习压力过大、家人去世、遭遇车祸等等。

一些心理积极的孩子能够从应激性事件中自行恢复,但是有消极思维倾向的孩子会陷入悲观焦虑的漩涡,不断自问:“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抑郁倾向。

帮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四个步骤

过多的消极思维就像疯长的杂草,挡住了孩子心灵的窗户。家长需要经常除草剪枝,让现实的阳光重新照进孩子心里。

运用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当事人信念和感受的心态。

人和人的情感并不相通,孩子遭遇的问题,在家长看来可能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苦恼不以为然,只会加深孩子的消极情绪,迫使他关闭内心,不愿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要拿出同理心,认真感受孩子的烦恼,听他说说小小的心事,孩子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父母的帮助。

把消极思维拟人化

把消极思维看作家长和孩子之外的第三方,再给它起个名字,比如叫刻薄鬼,消极博士。

当消极思维来袭,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告诉他:“一定是消极博士又来烦你了。”“是刻薄鬼又打来电话了。”

这样做把消极思维变成了你和孩子共同对付的大反派,孩子会感到你和他站在同一战线,抵御消极思维变得更容易接受,也更有意思了。

把问题具体化

当孩子哭喊着:“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生活糟透了!”家长要知道,让他崩溃的不是这些拷问灵魂的大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麻烦。

父母可以像玩侦探游戏一样,抽丝剥茧,带孩子找到引爆他的那根导火索。

比方说,孩子突然怎么也不愿意上学,父母不要着急,先从孩子那里收集线索: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学校的?原来,是从昨天下午的英语课才开始讨厌的。

那么,英语课上发生了什么?孩子扭捏到:“老师突然让大家默写单词,我没来得及复习,默写不及格被批评了。”

真相水落石出了,引爆孩子的不是厌学,而是小测验不及格。

就这样,我们成功地把看似可怕的灾难,还原到了它本来的大小。

停止纠结,行动起来

思虑太多,做的太少,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

消极的孩子往往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遇到事情,会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上,只把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花在具体行动上。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停止想东想西,立刻行动起来。研究证实,行动能帮助神经系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重新建立神经连接,就像帮助一台死机的电脑重启一样。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办法会随着行动自动出现。家长可以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通过行动,找到办法,战胜困难。

告诉孩子,与其因为拼不出单词灰心丧气,不如行动起来把单词背熟。当孩子在下一次英语课上听写得满分时,他不仅获得了自信,也获得了积极的行为方式。

怎样培养积极有韧性的孩子

克服消极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拔除消极的杂草后,最好接着在孩子内心撒下积极向上的种子,帮他获得遇到困难也能继续前进的韧性和勇气。

让孩子形成更乐观向上、适应性更强的品格,家长可以抓住三个关键。

珍惜挫折,勇敢应对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心理学家马斯洛

如果父母怕孩子跌到,就清理掉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块小石子,只会培养出脆弱消极的孩子。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跌到、再挣扎着重新站起来,是帮助孩子获得力量和成长最好方式。

下一次,当孩子打翻了花瓶,或者忘带了作业,不要急匆匆的帮他解决问题,而是停下来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办?”经受了挫折,应对了麻烦,孩子才能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将来把事情完成的更好。

正视失败,自担后果

在很多孩子看来,失败意味着灾难。为了避免失败,他们要么苛求自己做到完美,要么干脆放弃尝试。

家长要帮孩子认识到,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逃避失败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越是能够从容地应对失败,在今后的人生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医学家史蒂芬•格雷小时候打翻了一瓶牛奶,面对一片狼藉的地板,格雷的妈妈没有大叫大嚷,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你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

打扫完之后,妈妈带格雷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陪他实验怎样才能把牛奶瓶拿稳。从那以后,格雷不再害怕犯错了,因为妈妈用实际行动告诉他,错误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

教会孩子正视失败,勇敢的继续前行,孩子就能拥有更强大的心理素质,更茁长的成长。

找到优点,获得自信

习惯了消极思维方式的孩子,不擅长发现事物好的一面,看待自己时往往会放大缺点,无视优点。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没有底气、不敢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及时指出来。例如:“你的语言能力很好,讲故事非常生动”、“你很有人缘,大家都愿意和你玩儿”、“你会把书本收拾的很整齐,是个勤劳的孩子”。

帮孩子识别自己的特长可以平衡他们对自己的消极看法,遇到困难时,因为知道自己也有优势,孩子会更加自信,更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取得成功。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作为父母,我们没办法为孩子搬走所有绊脚石,也不可能永远为他遮风挡雨,但我们可以给他乐观坚韧的心态,让他跨过挫折、抵御风雨,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个步骤,三个关键,培养能经风雨的乐观孩子)